個人資料
正文

解讀蘇伊士運河曆史:未來命運充滿變數[圖]

(2011-02-25 11:18:47) 下一個
解讀蘇伊士運河曆史:未來命運充滿變數[圖]
2011年02月   來源: 中國青年報

美軍航母通過蘇伊士運河。

資料圖:美軍航母通過蘇伊士運河。

2010年7月26日,蘇伊士運河沿岸,輪船經過的時候,幾名遊泳者正登上跳水台。

2010年7月26日,蘇伊士運河沿岸,輪船經過的時候,幾名遊泳者正登上跳水台。

中東亂局隱現美國戰略“黑手”

俄警告說部分中東和阿拉伯國家可能出現分裂

中東國家紛紛增加國防開支 阿聯酋擬購反導係統

    近日,埃及政府同意兩艘伊朗軍艦——“哈爾克”號補給支援艦和“阿勒萬德”號巡邏護衛艦進入蘇伊士運河並駛往地中海,從而再次引發了世人對這條地處中東,聯係歐亞非三大洲的黃金水道的關注。對伊朗而言,這也是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其船隻首次穿越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境內,處於埃及西奈半島西側。它北起塞得港南至蘇伊士城,全長190多公裏。該運河處於歐亞非三大洲接壤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另外,蘇伊士運河是一條海平麵水道,是連通歐亞非三大洲的主要國際海運航道。

  蘇伊士運河連通了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連接起來,大大縮短了東西方之間的航程。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了5000~8000公裏;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了8000~10000公裏;對黑海沿岸國家來說,則縮短了12000公裏。

  蘇伊士運河是一條在國際航運中具有戰略意義的海運航道,中東地區出口到西歐的石油,70%經由蘇伊士運河運送,每年經蘇伊士運河運輸的貨物占世界海運貿易總量的14%。在全世界所有的通海運河中,若論過往船隻數量及貨運量,蘇伊士運河均名列前茅。

  埃及是第一個開鑿連通地中海和紅海的人工運河的國家。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法老索斯特立斯就曾在尼羅河支流上開鑿過一條運河,後人稱之為“法老運河”。這條古老運河潛在的經濟和戰略利益,令各國垂涎,並因此刀兵不斷。這條古運河先後被羅馬人和阿拉伯人侵占。公元8世紀,埃及出於軍事上的考慮,填塞了這條運河。

  1798年,拿破侖占領埃及後,為開辟一條直接奪取印度和遠東財富的通道,親自帶領工程師去尋找古運河的遺跡,準備重新開通它。但是,由於測量出現錯誤,拿破侖認為紅海的水位要比地中海高出10米,開鑿運河是不可能的事。不久後,拿破侖因急於回國,開鑿運河的事就此作罷。 


  19世紀,英法兩國都把擴張的目標集中在富饒的東方。法國企圖連通地中海與紅海,直抵東方,打破英國對好望角航道的控製。英國為維護其在東方,特別是在印度的利益,則反對開鑿運河,主張沿開羅、蘇伊士、敘利亞、幼發拉底河至波斯灣修築一條鐵路,以加強東西方之間的聯係。

  1851年,英國獲得埃及的許可,開始修築鐵路。法國也不甘落後,通過欺騙取得埃及的信任,於1854年與埃及簽訂關於修建和使用蘇伊士運河的租讓合同,並於1857年成立了“萬國蘇伊士海運運河公司”。

  1859年春,蘇伊士運河正式破土動工,動用了幾十萬埃及民工。在霍亂猖獗的蘇伊士地區開鑿運河,十多萬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經過10年的艱苦施工,1869年11月,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

  蘇伊士運河極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英國統治者垂涎三尺。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開鑿運河耗費1200萬英鎊而債台高築,發生了嚴重的財政危機,所以不得不決定出賣它所掌握的蘇伊士運河公司44%的股票。英國看到機會來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將股票賣給法國。隨後,英國政府采用各種手段得到了蘇伊士運河公司的股票。最終,蘇伊士運河成為英法兩國的私有財產。

  接著,英國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於1882年武裝占領埃及,完全控製了蘇伊士運河,並在運河地區建立起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駐紮了近10萬軍隊。

  由於蘇伊士運河直接影響世界各國的利益,西方國家對英國的野心一致表示反對。1888年西方數國締結《君士坦丁堡公約》,規定必須保證蘇伊士運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而英國卻直到1904年才正式加入這個公約,但仍繼續在運河區駐紮大量軍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指使土耳其軍隊進攻埃及以奪取運河,但沒有成功。1922年,英國承認埃及獨立後,仍保留著在運河區的駐兵權。

  上世紀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英國借口保衛埃及的“安全”和“穩定”,於1936年迫使埃及簽訂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條約》,規定英軍繼續駐紮運河區,亞曆山大港仍為英國軍港等。二戰期間,英國再次在運河區建立了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埃及人民堅決要求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並為此進行了不懈的鬥爭。

  1956年7月26日,埃及領導人納賽爾為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宣布將運河公司收歸國有。同年10月,英國和法國聯手以色列對埃及發起軍事進攻,企圖用武力重新奪回蘇伊士運河,推翻納賽爾政權。

  以色列率先侵略埃及西奈半島,並迅速向運河區挺進。英法兩國空軍於兩天後對埃及發起空襲,然後空投傘兵,並調集海軍陸戰隊登陸塞得港,展開占領運河的地麵攻擊。 

  在埃及軍民的英勇抗擊下,英法以三國的武裝進攻最終失敗。英法軍隊不得不於當年12月全部撤出埃及,以色列隨後也被迫撤軍。這就是第二次中東戰爭,也稱“蘇伊士運河戰爭”。

  目前,每年約有1.8萬艘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早已成為埃及經濟的生命線。當然,蘇伊士運河開通至今也被關閉了5次。其中,在1967年的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侵略埃及並占領埃及西奈半島,蘇伊士運河被迫停航8年之久,直到1975年6月5日才重新開放。

  100多年前,馬克思就稱蘇伊士運河為“東方偉大的航道”。蘇伊士運河建成後,大大縮短了從亞洲各港口到歐洲的航程,連通了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經地中海與印度洋和太平洋連接起來,是一條具有重要經濟意義和戰略意義的國際航運水道。

  可以預見,這條運河未來的命運仍然充滿變數。(孫曄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