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軍新概念武器C-RAM:反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組圖)

(2011-01-04 12:55:30) 下一個

美軍新概念武器C-RAM:反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
2011年01月       來源: 環球網

 

    “高射炮打蚊子”曆來被認為是一件大材小用,力不從心的荒唐事。然而,現在美軍及其盟友卻迫切需要用高射炮來打“蚊子”了。當然,此“蚊子”非彼“蚊子”,是那些在戰場上空高速飛行的各種炮彈。與傳統的空中目標飛機相比,稱其為“蚊子”毫不為過,因為要發現一枚迎麵來襲的60毫米迫擊炮彈意味著雷達必須能夠在4~5公裏的距離上探測到0.001平方米大小的目標,飛行中的小鳥甚至昆蟲都可能亂真。要截擊這些“蚊子”談何容易。

    火炮曆來是戰場上最具威脅的殺傷手段。據統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80%的傷亡是炮火導致的。2006年之夏以黎衝突的隆隆炮火聲似乎也在宣告,火炮還要在未來戰場上繼續大發神威。因此,反火力作戰(countefire),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依然是美國陸軍及其盟友所麵臨的一項重要任務。而C-RAM則是近年來湧現的一個新概念。

    C-RAM是“反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的英文縮寫,顧名思義是用來對付敵方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統稱為RAM)等間瞄火力威脅的武器係統。現在,這一任務曆史性地落到了防空炮兵的身上。是“反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的英文縮寫,顧名思義是用來對付敵方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統稱為RAM)等間瞄火力威脅的武器係統。現在,這一任務曆史性地落到了防空炮兵的身上。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至20世紀末的漫長歲月裏,各國陸軍的反火力作戰始終局限在後發製人的模式中,即隻有在一方火炮發起火力攻擊後,受攻擊方才能利用各種手段探測火力發射的源頭即火炮的位置,然後對其實施火力打擊。這種作戰方法主要強調對敵火炮的定位和壓製,而對敵方已經發射出來的炮彈則無可奈何。而且,這種反火力作戰曆來都屬於地麵炮兵的任務範疇。

    按照這種作戰模式,測定敵火炮的位置就成為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難點。幾十年來,炮位偵察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在上世紀70年代以後,相控陣炮位偵察雷達及自動化射擊指揮係統的興起,使反火力作戰能力大大提高。往往炮彈還沒有落地,火炮就已經被定位,隨即就有可能被摧毀。然而“先挨打,後反擊”的框架始終未被突破。

    與上述作戰模式相比,C-RAM在作戰理念上強調“攻防兼備”。所謂“攻”就是攻擊敵方的火炮,所謂“防”就是攔截來襲的炮彈。這就好比是拳擊運動員的一雙手,一隻手重拳出擊,而另一隻手則進行阻擋。

    在伊拉克戰場上,60毫米和82毫米迫擊炮是除簡易爆炸裝置外駐伊美軍所麵臨的最大威脅。據美陸軍的報告稱,2005年駐伊美軍平均每周要遭到50多次火箭和迫擊炮的襲擊。盡管大多數迫擊炮彈精度較差,但隻要有一兩發炮彈落到美軍隊伍中就會造成較大傷亡。而且,伊抵抗力量通常都是從人口密集的居民區用迫擊炮向美軍進行襲擊,因而使其在圍剿時難以發揮火力優勢。美軍常用的戰術是在炮位偵察雷達探測到迫擊炮發射陣地後,迅速派遣部隊乘直升機或“悍馬”車前往圍剿。但由於美國陸軍AN/TPQ-37炮位偵察雷達最初是為探測遠程身管火炮而設計的,對付射程較近、彈道彎曲的迫擊炮非其所長,因此其提供的迫擊炮炮位數據經常不十分準確。再加上武裝分子采用了“打了就跑”的戰術,使得美軍的圍剿很少成功。防不勝防的迫擊炮襲擊使美軍士氣受到嚴重挫傷。

    2004年6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收到來自前方中央司令部司令的緊急請求,要求火速提供一種部隊防護手段,以對抗日益增長的來自伊拉克武裝分子火箭和迫擊炮的威脅,重點用於保衛前方作戰基地以及後勤保障區的安全。

    駐伊美軍部隊強調,他們所需要的是一種能夠攔截炮彈的防護係統。這種係統應能在安全距離上識別、攔截和壓製來襲的火箭彈和迫擊炮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附帶損傷並對己方和中立方的飛機不形成威脅。他們還要求該係統具有3600的覆蓋範圍和很高的毀殲概率,具有自主攻擊能力,但操作手亦可進行人工幹預,進行手控發射。一旦配置到位,該係統將成為基地防禦係統的有機組成部分,並且可以機動,但不必具有在運動中發射的能力。

    根據前方的要求,美陸軍訓練與條令部迅速展開了對C-RAM的分析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如果部隊具有對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威脅的“感知”和“告警”能力,人員傷亡就可以減少13%,如果在此基礎上再加上對射彈的“攔截”能力,則人員傷亡可減少70%。根據此項研究,訓練與條令部確定,C-RAM係統應是一個具有多種能力的一體化係統。C-RAM必須具備七大核心功能,即預防、感知、告警、攔截、反擊、防護以及指揮與控製,組成一個偵察、火力和指揮與控製一體化的係統。“攔截”隻是該係統的核心功能之一。

    為了滿足戰場急需,美陸軍決定采用分階段螺旋式發展的方法,即首先利用現成裝備與技術研製過渡型係統供部隊使用,然後根據使用情況逐步改進,同時針對部隊的長遠需要研製新型C-RAM係統。根據美陸軍的要求,軍火商提供了幾種樣機係統供選用。進入最後一輪角逐的有美國海軍最新的艦載Mk-15“密集陣”Block 1B型20毫米近防係統、瑞士的35毫米“天盾”高炮係統以及美國國防部先期研究計劃局(DARPA)和陸軍坦克與自動車輛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TARDEC)聯合研製的主動防護係統。

    在對這三種武器係統進行仔細評估後,美陸軍認為“天盾”高炮係統中的雷達和高炮分開配置,係統組成較為龐大且反應速度較慢,不利於機動部署和快速應戰;而主動防護係統屬於新型防禦武器,尚處於研製階段,作戰能力與可靠性如何尚不得而知。因此,美陸軍最終選擇了海軍的“密集陣”Block 1B係統,與其他偵察、指揮和告警係統組成過渡型C-RAM係統。

    自2004年12月中旬以後,美陸軍用改裝後的C-RAM係統在尤馬試驗場對60毫米和81毫米迫擊炮彈進行了多次攔截試驗,攔截成功概率約為60%~70%,最高達78%。2005年5月中旬,美國陸軍將兩套C-RAM係統緊急部署到集中了許多要害部門的巴格達“綠區”,開始進行戰鬥值班。從部隊提出作戰需求到過渡型C-RAM係統投入使用,總共花了不到11個月的時間。截止到2006年,已有6套係統部署在伊拉克。

    C-RAM武器係統的研製與應用是新形勢下部隊防護的迫切需求,也是一個全麵創新的過程。C-RAM概念的創立,突破了傳統上反火力作戰任務由野戰炮兵獨家承擔,隻打火炮不攔截炮彈的老框架,提出了一個由防空炮兵牽頭、軍兵種協同的攻防兼備的反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威脅的全新理念,為防空作戰開辟了新的天地,是防空兵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

C-RAM武器係統

C-RAM武器係統

C-RAM武器係統

C-RAM武器係統

C-RAM武器係統

C-RAM武器係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