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武警黃金部隊“十一五”探獲黃金資源量600餘噸

(2011-01-18 09:40:31) 下一個

武警黃金部隊“十一五”探獲黃金資源量600餘噸
2011年01月   來源: 新華網

武警黃金部隊地質找礦成果匯報會。  夏清泉 攝  圖片來源:人民武警報

    《人民武警報》報道(羅朝文、孫娟)114日武警黃金指揮部在北京召開地質找礦成果匯報會,指揮部主任周鎖海少將發布了相關信息。據周鎖海少將介紹,“十一五”期間,武警黃金部隊先後探獲資源量在100噸以上的超大型金礦3個、資源量大於50噸小於100噸的特大型金礦3個、資源量大於20噸小於50噸的大型金礦7個,累計探獲資源量619噸。與此同時,還探獲銀資源量479噸、銅鉛鋅資源量40萬噸、鎢鉬資源量31萬噸

     到目前為止,甘肅文縣陽山礦區累計提交金資源量達325噸,在類卡林型金礦排序中,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六,是目前我國西部地區規模最大資源量最多的金礦,成礦條件和增儲遠景還十分樂觀。距該礦200公裏的寨上礦區位於甘肅省岷縣境內,地處西秦嶺岷-禮金成礦帶,礦帶長16千米,寬3千米,共發現金礦脈30條,圈定工業礦體26個,累計探獲金資源量127.3噸。哈達門溝礦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和烏拉特前旗交界地帶,地處烏拉山-大青山金成礦帶,發現金礦脈95條,圈定礦體28個,累計探獲金資源量102.3噸,是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的第一大金礦。這些超大型金礦的探明,成了西部大開發的產業亮點。

    2010年,武警黃金部隊在超額完成找礦任務的同時,還擔負了西南抗旱救災、湖南和海南抗洪搶險、四川都江堰泥石流搶險救援以及駐地滅火救援等任務。在雲南抗旱救災中,我部率先打出第一口水井後,又繼續作戰打出了12口水井,解決了駐地4萬多人、2萬多頭牲畜的飲用水問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讚譽,得到了軍委首長的表揚。 

 武警黃金指揮部主任周鎖海發布信息。  夏清泉 攝  圖片來源:人民武警報

武警黃金指揮部政委徐田有主持發布會。 夏清泉 攝  圖片來源:人民武警報

    武警黃金部隊,是我國唯一的一支以軍事化組織形式從事經濟建設的武裝集團。這支部隊知識密集、人才薈萃、裝備優良、使命特殊。其中心工作是地質找礦,同時還擔負邊遠艱苦地區黃金生產、國家重點礦山產區警戒和搶險救災維穩處突任務。由武警總部和國家發改委雙重領導。部隊自1979年組建至今,官兵們南征北戰,風餐露宿,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創業精神,先後在全國26個省區、46個成礦區帶開展黃金普查勘探,發現金礦床325處,探獲黃金資源儲量2269噸,為近百座新建、擴建的黃金礦山提供了新的資源,推動了新礦山開發、老礦山增儲,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同時亦鍛煉了隊伍,儲備了人才,科研工作取得明顯成績,有30項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

    周鎖海介紹,今後五年,武警黃金部隊地質找礦工作的基本構想是:以“十二五”時期國家、軍隊、武警部隊和地礦行業建設發展規劃為依據,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建設現代化黃金部隊、有效履行職責使命為牽引,積極融入國家地質找礦總體布局,主動作為,力爭找到新的大型以上金礦床3-5處,中型金礦床5-8處,中型以上多金屬礦床2-3處,新增金資源儲量450-530噸。積極承擔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項目,推動中心工作結構調整,打造現代化專業隊伍,完成國家賦予的礦產資源調查任務,努力成為國家“地質野戰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