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軍撤出伊拉克為襲擊伊朗埋下伏筆[圖]

(2010-09-03 14:19:57) 下一個

美軍撤出伊拉克為襲擊伊朗埋下伏筆[圖]
2010年09月   來源:新華軍事

 

美駐伊士兵(資料配圖)

    日,就在美軍從伊拉克撤出全部作戰部隊時,以色列媒體抖摟出美國前副國務卿約翰·博爾頓的驚人之言:“以色列還有‘8天’時間對伊朗布什爾核設施發動軍事打擊,阻止德黑蘭運轉核電站。”此話一出,頓時激起全球一片嘩然。其實,美國劍指伊朗早已籌謀已久,美軍撤出伊拉克為襲擊伊朗埋下了伏筆。

  美國對伊朗實施30多年的軟打擊為硬打擊奠定了基礎

    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後,美國即開始製裁和封鎖伊朗,至今已持續了30多年,美伊軍力對比已經是一邊倒。

    製裁和封鎖嚴重削弱了伊朗的戰爭機器。針對伊朗的製裁不僅僅局限於核領域,美國已將製裁擴大到伊朗的工業、金融等領域,目的是削弱伊朗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時至今日,美國動員各國對伊朗的製裁越來越緊。今年6月9日,聯合國安理會啟動對伊朗的新一輪製裁,規定了禁止各國向伊朗出口坦克、戰鬥機和軍艦等重型武器裝備,禁止伊朗研製彈道導彈及參與國際核領域的投資等多項內容,決議附件中還列出了40多家將被凍結資產的伊朗經濟實體。此外,美國、歐盟各國和澳大利亞還單方實行更嚴厲的製裁,導致伊朗關鍵性工業技術和設備出現匱乏,戰爭機器弱化。最為明顯的是作為一個產油大國,伊朗還要嚴重依賴國外進口汽油;伊朗航空業仍使用老舊的俄製圖-154機型,導致空難頻頻發生。其結果就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武器裝備落後,尚處於機械化、半機械化狀態,戰鬥力的現代化進程十分緩慢,美軍已取得非對稱的技術優勢。

    另外,美國還大力扶持伊朗反對派。美國與伊朗反對派合作的共同語言就是反對伊朗現政權。2007年,小布什政府曾撥款7500萬美元,用於支持伊朗反對派的“民主轉變”。奧巴馬政府則提高了支持伊朗人權和國內自由的聲音,尋求途徑支持伊朗反對派綠色運動。據法國蒙特卡洛電台報道,去年7月美國參議院通過了“支援伊朗檢查受害者法案”,撥款數千萬美元支援伊朗反對派,以打破伊朗政府對反對派在新聞、通迅和網絡等方麵的壓製。伊朗大選期間,伊朗反對派領袖穆薩維的支持者多次發動示威抗議。這些力量將成為美國顛覆伊朗現政權後的行政班底。

    與此同時,美國已經完成了對伊朗的軍事包圍。海灣戰爭以來,美國已按部就班地完成對伊朗的合圍。在伊朗周邊地區,美國通過海灣戰爭以“和平安定的保衛者”的身份屯軍科威特;又利用“9·11”事件,以“打擊恐怖主義的保護者”身份控製阿富汗;發動伊拉克戰爭,以“推翻獨裁的解放者”身份占領伊拉克,再加上盟友沙特和以色列的明幫暗助,基本上完成了對伊朗的三麵包圍。

    目前,在伊朗周邊,阿富汗、伊拉克、土耳其、卡塔爾、阿曼和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島等均有美軍基地。馳騁在波斯灣的“艾森豪威爾”號、“斯坦尼斯”號和“巴丹”號航母戰鬥群,在印度洋上的“拳師”號直升機航母戰鬥群,在阿拉伯海的“戴高樂”號航母戰鬥群,已經形成對伊朗軍事打擊的前期部署。此外,美軍還在迪戈加西亞新部署了“俄亥俄”級導彈潛艇與數百枚“地堡炸彈”。一旦需要,兩個星期左右就可以集中3個航母編隊,從東、南、西三麵直接發起攻擊。

 

    美以聯手襲擊伊朗核設施箭在弦上

    今年7月,以色列接連派遣高官前往美國遊說,勸美為其對伊動武開“綠燈”。分析人士認為,由於伊朗對主要核設施都進行了加固,且都隱藏在地下或山裏,以色列未必會單方麵發動突襲,美以聯手的可能性比較大。

    各方麵情況顯示,美以作戰演練已經就緒。近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馬倫宣稱已經製定了對伊朗的作戰方案,同時以色列也拉開了攻擊伊朗核設施的架式。事實上,以色列早已多次舉行針對伊朗核設施發動攻擊的秘密演習。今年6月,以色列出動100多架戰機舉行了曆時3天的大規模軍事演習。據英國《泰晤士報》6月12日披露,沙特已同意以色列戰機使用其北部空中走廊,轟炸伊朗核設施,這將會大大縮短以色列戰機航程。事實上,美以更大的優勢是對伊朗軍情了如指掌。據美聯社6月22日電,以色列發射了一顆名為“地平線-9”的間諜衛星,以增強對伊朗等國家的監視能力。以國防部發表聲明說:“地平線-9”衛星搭載的高分辨率照相機可以分辨出地麵導彈和發射裝置,該衛星將與已經繞地球運轉的另外兩顆“地平線”係列間諜衛星協同運作,加強對敏感區域的大麵積覆蓋。可以說,美國和以色列已展開對伊朗的戰前監視行動。

    而當美國航母戰鬥群大張旗鼓開進波斯灣之際,美國又開辟了針對伊朗的“第二條戰線”。伊朗邊境地區民族和教派成分複雜,存在民族分離主義勢力及反政府武裝。美國早已公開地向這些遊擊武裝提供資助,以挑起伊朗內亂。其中,美國大力支持“庫爾德工人黨”遊擊武裝、“真主旅”和“人民聖戰者”,已經把它們作為美國幹涉伊朗的戰略棋子。近年來,在伊朗境內多次發生針對軍隊和政府高官的暗殺、爆炸事件,充分反映出伊朗境內敵對武裝力量呈現急劇增長之勢。對此,美國前國務院官員弗瑞德·伯頓直言不諱地說:“近期在伊朗發生的襲擊事件與美國通過援助和訓練伊朗少數民族武裝削弱伊朗政權的努力是一致的。”

    與此同時,美以也已經完成了應對伊朗導彈襲擊的反導防禦部署。從前幾年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發生軍事衝突以來,美國加緊了在伊朗周邊推進反導係統的部署,試圖在中東大建反導據點,以防範伊朗因核設施遭受打擊而“遷怒於鄰”。據五角大樓軍事專家披露,目前有4個海灣阿拉伯國家同意接納美軍陸基“愛國者-3”導彈防禦係統,分別是卡塔爾、阿聯酋、巴林和科威特。這4個國家境內共部署有8個地對空導彈發射陣地,可“有效擊落伊朗發射的短程地對地導彈”。該地區的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早已擁有了更為先進的地對空導彈防禦係統。美軍官員透露,陸基方麵已在中東地區形成多地域、多方向的“愛國者”地對空導彈防禦部署,海基方麵美軍“宙斯盾”戰艦也加強了在伊朗近海的戰役級巡邏。

 

    國際社會須做好應對中東新危局的準備

    未來戰爭一旦爆發,不僅伊朗乃至整個中東地區勢必受到強烈震動,並將引發一連串的國際連鎖反應,全球很多國家將不自覺地卷入戰事。今天伊拉克戰爭災難深重的曆史教訓告誡我們,國際社會需要未雨綢繆,做好應對中東新危局的戰略準備,否則將重蹈覆轍。

    這裏,首先要準備應對新戰爭導致的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曆史一再證明,戰爭幾乎都會帶來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英國牛津研究集團7月15日發布的《軍事打擊伊朗:程度和效果》報告認為,伊朗與以色列大戰難免,而交戰將曆時漫長。至於誰勝誰敗,報告認為平民會是最大的輸家。負責撰寫此報告的保羅·羅傑斯曾驚人地準確預測了伊拉克戰爭的進程,2003年初,他撰寫了《伊拉克:軍事打擊後果》報告,認為“美軍在入侵初期會迅速獲得勝利,但是會帶來大量平民傷亡,隨後陷入反美武裝的持久襲擊,‘基地’組織會得到廣泛支持,而反美情緒在世界擴散。”羅傑斯認為,這次以色列和美國很可能對伊朗發動先發製人的空襲,按科索沃戰爭的轟炸密度計算,打擊伊朗至少需要4000架戰鬥機。伊朗無論是國土麵積、人口數量和綜合國力都超過伊拉克,且已做好打持久戰準備。可以預見,一旦開戰,隨著美以先製和伊朗反製的升級,伊拉克和阿富汗業已有望平靜的戰場將重新卷入戰爭,這場局部戰爭就會迅速轉為地區戰爭。如果未來戰事陷入僵局,不僅戰爭消耗會遠遠超過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還將使人道主義災難升級。更令人擔憂的是,一旦遭遇攻擊,很可能導致伊朗核泄漏、核汙染,將造成蘇聯切爾諾貝利核泄漏的悲劇重演,更有可能引發伊朗核裝置擴散,將對國際安全造成重大衝擊。由此可以預見,大量的平民傷亡、洶湧的難民潮和嚴重的環境破壞,國際社會必將承受巨大的壓力,聯合國的維和與救援行動也將麵臨巨大的困難。

    其次,還要準備好應對戰後伊朗與以色列長期報複的地區動蕩局麵。伊朗和以色列原本就是一對宿敵。2008年伊朗成功試射了可覆蓋以色列全境的改進型“流星-3”型中程彈道導彈。去年年底,以色列打擊伊朗核設施計劃曝光後,伊朗當即作出了強烈反應。伊朗國防部長瓦希迪指出,伊朗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如果以色列膽敢對伊朗動武,伊朗將毫不猶豫地對以色列武器庫和核設施進行打擊。還有軍事專家警告,盡管伊朗軍隊在傳統戰場不是美以的對手,但伊朗將通過各種破壞、暗殺活動實施報複。可以預見,未來這場戰爭之後,伊朗和以色列的相互報複將使中東地區陷入永無寧日的動蕩局麵。同時,伊朗還可能發動伊斯蘭聖戰,利用對什葉派穆斯林的影響,鼓動伊拉克武裝發起反美浪潮,同時利用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對以色列發動攻擊。最後,伊朗還將保持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介入威力,將使美國更加無奈地陷入多條戰線。這樣,伊拉克、黎巴嫩和其他國家和組織都會被卷入衝突,伊朗戰爭會演變成伊斯蘭世界和西方國家曠日持久的大混戰。

    最後,還要準備應對中東石油開采和航運被戰事破壞而引發的全球經濟震蕩局麵。石油安全關乎全世界經濟安全,中東地區是當今世界能源命脈所在。可以預見,如果美伊開戰,必將殃及海灣地區的油氣田,霍爾木茲海峽也會被雙方封鎖,從而切斷從波斯灣到印度洋的石油運輸要道。一旦海上戰事擴大或陷入持久,連接歐亞、非洲大陸和印度洋、地中海、波斯灣的海上戰略通道將陷入危局,這可比現在的索馬裏護航難得多。今天,國際海軍在亞丁灣針對一小撮海盜的護航行動已經耗資巨大,還不時忙中有漏。未來的美伊海戰將使國際社會背起海上護航的巨大包袱。這不僅關係到中東地區的經濟與安全,還影響到國際關係和戰略格局的演變。一旦中東地區油運業癱瘓,必將引發世界能源危機,還可能引發全球性經濟危機,導致全球性的震蕩。

    (稿件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林東 李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