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紅色戰斧 --- 鷹擊62遠程反艦型巡航導彈(超級組圖)

(2010-08-20 08:59:42) 下一個
核心提示

鷹擊62導彈是中國近年來研製裝備的一款遠程反艦型巡航導彈。該導彈比之前的鷹擊-6係列導彈射程有了較大程度提高,解決了遠程反艦巡航導彈的有無問題。但與戰斧導彈相比,該導彈在射程,命中精度,戰鬥部打擊力上都有明顯差距,隻相當於西方八十年代後期的水平。

鷹擊-62導彈成功解決了中國在遠程反艦巡航導彈方麵的有無問題。

公元2003年4月29日13時58分,中國最著名的江南造船廠一號船台:陰霾天空的映襯下,舷號為170的中國海軍最新052C型導彈驅逐艦首艦披掛著獵獵飄揚的五彩旗,在長鳴的汽笛聲中從上緩緩滑入褐色的黃浦江中。讓作鐵杆軍迷們興奮而幸福地看到其上不少新裝備,除了大家耳熟能詳地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冷發射海紅旗-9用艦載導彈垂直發射器(VLS)外,在之後的舾裝過程中,又有細心的軍迷發現了其煙囪與副桅之間那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進一步觀察後,大家發現該發射裝置與以往中國海軍任何一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都不同。摒棄了傳統的方箱式結構,取而代之的是類似於美製“魚叉”、法製“飛魚”MM-40、俄製SS-N-25那樣的圓筒式,但其外形尺寸要大一些。一時間惹得外界眾說紛雲,包括一些媒體在內都認為是所謂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鷹擊-12”。但在2005年9月13-16日倫敦國際防務展覽會上,北方機密機械進出口公司公布了一些鷹擊-62的細節,真相才逐漸明了。鷹擊-62原來是一型遠程反艦型巡航導彈,其外型與美製BGM-109B反艦型戰斧(TASM)非常相似。

052C型防空驅逐艦裝備的鷹擊62遠程反艦導彈,發射箱為圓筒式。

解放軍曆史上對發展反艦導彈非常重視,規劃出了多個係列的項目來滿足不同的需求,以期整合成一個射程函蓋15~500千米、彈頭重量在30~450千克之間、航速在0.85~2.5M範圍內的綜合反艦火力網,能夠由岸基、水麵(水下)及空中各類平台上所攜帶與發射,並擁有雷達/紅外/電視等多種製導手段。這其中包括中近程亞音速多用途的鷹擊-8/鷹擊-83係列;中近程超音速鷹擊-1/鷹擊-3係列;近程輕型亞音速多用途的鷹擊-7係列。當然還有著名的使用液體火箭發動機的HY和SY係列以及其派生的中遠程空射型鷹擊-6係列。而鷹擊-62恰恰屬於這個係列範疇之內,但又與其先輩有著完全不同的戰鬥性能。

鷹擊-6空艦導彈,鷹擊62與該導彈性能完全不同。

在上世紀西沙海戰後,南中國海的局勢凸顯緊張,憑借正確的戰術和發揚“海上拚刺刀”的英勇精神取得了勝利,暫時穩定住不利的形式。但軍方高層卻清醒地認識到需要快速反應的空中支援來對抗南越的大型水麵艦艇。雖然海空軍的轟-5可從三亞附近的基地起飛到西沙群島上空遂行巡邏,卻隻能攜帶火箭彈和自由落體炸彈,對海攻擊手段非常有限。同時,由於當時解放軍指揮體製落後,其作戰反應能力已不適應現代戰爭。當作戰飛機飛臨熱點海域上空時,水麵的對峙可能早就已經發生甚至已經都結束了。為此,解放軍急需一種遠射程的製導武器才能有效控製局形。於是在上世紀74年鷹擊-6型中遠程空射導彈(北約命名為“CAS-1“巨妖”(Kraken))應運而生,並確定其載機為轟-6丁也就是現在的轟-6D,具體方案是在機翼下掛載兩枚鷹擊-6導彈。

轟-6D翼下能掛載兩枚反艦導彈

科研人員通過改進液體火箭發動機並增加了燃料攜帶量,使射程由50千米提高150千米。在製導裝置方麵:采用抗幹擾電路DM1C的單脈衝末導雷達來替換了HY-2導彈初期的圓錐掃描雷達;采用多普勒測速雷達來精確獲得飛行地速(采用空速管測速,隻能測量對氣流的空速,不能反映導彈真實飛行狀態);使命中精度與抗幹擾能力增強數倍。同時,使用精確的無線電高度表取代原有的氣壓膜盒式高度表,用來控製導彈超低空飛行。另外,新裝備了具有程序指令和邏輯判斷式的射程控製指令功能的小型數字化指令機構,與HY-2的電子管模擬機構相比穩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高。

海鷹-2(HY-2)反艦導彈分為反艦型和艦對艦兩種,圖為海鷹-2岸艦導彈。

海鷹-2(HY-2)反艦導彈曾普遍裝備中國第一代導彈驅逐艦。

經過數年的研製與試驗各種,至上世紀八二年六月十九日,鷹擊-6由轟-6乙攜帶飛臨錦西某試驗場附近渤海上空上正式打靶。導彈射出後向下滑翔到800米左右高度自動點火,並按照裝定諸元自動轉向射擊航向和將高度降低到100米作超低空飛行,在到達預定航程後,彈上末導雷達開機自動搜索,不到2秒即捕捉到了海上的標靶,自動駕駛儀隨即控製導彈加速俯衝,直接命中了這個靶標。結束了解放軍沒有中遠程空艦導彈曆史。之後,科研人員又在其基上進一步改進動力裝置並采用電視製導體製,派生出射程達200千米且具有一定對陸攻擊能力的鷹擊-63。

鷹擊63大型空對地導彈主要裝備轟六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因種種眾所周知的國際國內因素導致中國國家安全形式,較之前與西方的蜜月時期嚴峻許多。特別是海峽對岸的台獨勢力妄圖分裂活動不僅是表現在政治方麵,而且也表現在裝備了先進的“雄風”2、“雄風”3反艦導彈的研製與裝備上。同時,南中國海周邊地區的敵對勢力以乘機加快了蠶食我南沙群島的步伐。為有效打擊各方敵人勢力的挑釁行為,解放軍也加快了軍事鬥爭的準備工作,其中重要一點是海空遠程精確打擊裝備建設。而當時僅有的鷹擊-6由於整體重量大而無法為新型殲轟-7所攜帶,鷹擊-6的射程以此時的標準看早已偏近,加上老式的轟-6D缺乏可靠的低空突防性能,其生存能力不能得以保證。原有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對後勤保障要求高、參戰所需的準備時間長,無法滿足現代化海戰快速反應的要求。需要新的射程更遠、製導性能更強、抗幹擾能力更高、對後勤保障要求低、能滿足快速反應能力的新型空射導彈。另外,海軍岸防部隊也需要先進的、能夠機動部署,並能夠打擊到敵對勢力陸上淺縱深高價值目標的反艦/對陸攻擊遠程陸基巡航導彈係統。為此,海/空軍聯合提出來新一代中遠程多用途反艦/對陸攻擊導彈的需求,因為形式所迫,相關研製工作旋即展開。

飛豹掛載鷹擊81反艦導彈,鷹擊-6由於整體重量大而無法為飛豹所攜帶。

科研人員參考到上述種種需求,參照同時期國外相關裝備技術情況,同時結合國內的技術存儲現狀,並經過認真的分析考量,提出借鑒美製BGM-109 “戰斧”式巡航導彈的設計思想來舉行總體的設計方案。BGM-109彈體采用模塊化設計,除戰鬥部、製導係統和發動機隨任務不同有區別外,各種導彈的外形尺寸和內艙位置安排均一樣。因此能夠方便地嵌入新分係統來提高性能或派生出其他用途的型號。

不同戰鬥部構成的三種戰斧導彈,從上至下依次為對地攻擊型,對地核導彈型和反艦型。

戰斧導彈的氣動外形選用正常布局,非常利於延長飛行距離和結合高性能的渦扇發動機,其反艦射程可上450~550千米;對陸核攻擊型更是高達2500千米,從而使其成為準戰略性武器。在主導體製上,後期型采用基於激光陀螺技術的高精度慣性導航裝置(INS)與全球衛星定位係統(GPS)+先進的頻率捷變技術的主動雷達末製導的複合製導方式(對陸常規型為景象匹配區域相關器+電視攝象機),性能非常先進。能滿足遠程對還對陸精確打擊所需的精度並抗幹擾那裏超強。其發射裝置有裝甲保護的MK44-2、MK41垂直發射係統、魚雷發射管及專門的潛用型垂直發射係統,生存能力與攜彈量都達到了無法企及的地步。這也使得解放軍下定決心走此道路來研製鷹擊-62係列導彈係統。

BGM-109B(TASM)戰斧反艦巡航導彈,此時為早期的BlockI型。

BGM-109D戰斧對地攻擊巡航導彈,請注意導彈下方的渦扇發動機進氣口。

除了大家熟悉的MK41外,戰斧還有一種MK44-2型導彈發射器。

就國內相關技術儲備來說,實際上中國軍工科研結構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研究巡航導彈的地形匹配技術,由當時的七機部一院負責此項工作,並於八十年代中期取得突破性進展;同期還就渦輪風扇發動機相關技術展開機理性研究,並基本上解決了技術難關,為後期進入工程實用化階段研製工作打下就良好的基礎。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遙感偵察衛星技術有了巨大的進步,不僅可以測繪中國附近地區,世界其他地區也都可測繪為巡航導彈使用的地形匹配數據了,並經多年改進初步在達到實用階段。這些技術儲備經過繼續的研製,並且結合通過技術交流獲取的國外先進技術及經驗,讓鷹擊-62係列導彈的研製工作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000年9月1日,“資源二號”衛星成功發射,它的成功運行標誌中國遙感技術日益成熟。

鷹擊-62采用與“戰斧”相類似的氣動布局:長細比較大的一字形彈體加中彈翼大弦展比平麵布局。彈頭呈卵形,中段為圓柱形,尾部為截錐體,後串接固體火箭助推器。彈身中部裝有一對折疊的窄梯形彈翼,腹部裝有發動機收縮式進氣口,尾部裝有十字形折疊彈翼。其結構也為單元式模塊化設計,在此基礎上加大燃料艙、彈頭大小及末製導方式,就可發展成不同用途的派生型號。因此,外界所謂鷹擊-62是基於俄羅斯的Kh-55型巡航導彈基礎而研製的,這純粹是無稽之談。鷹擊-62導彈在發動機進氣口和彈尾十字形折疊彈翼上,與Kh-55型有著天壤之別。

鷹擊-62的外貿型號C-602的模型,布局與戰斧類似。

展開彈翼的KH-55空射型巡航導彈,鷹擊-62與該彈差別巨大。

在發動機方麵,綜合外屆媒體消息和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公司發布的外貿型號(C-602)性能數據來看:估計暫時安裝的是油耗較高的渦輪噴氣發動機,而非坊間盛傳的WS-500渦輪風扇發動機,所以射程暫為300千米左右。這樣的說法基於二種情況的考慮:一是WS-500作為先進的微型渦輪風扇式發動機,在初期批量生產時產能不足,隻能優先保證二炮部隊戰略型巡航導彈的急需。二是可能確可靠性有有待進一步的提高,才能在後期的批改進型號上投入使用。

鷹擊-62反艦導彈可能是采用渦輪噴氣發動機。

反艦型配備的是具有頻率捷變技術的主動單脈衝雷達末導引頭,比以前的反艦導彈所配備的雷達導引頭具有更強的抗阻塞幹擾能力。而在中繼製導方麵,基本上由運-8警戒機和艦載“音樂台”超視距主/被動雷達通過HN900數據鏈(或EM3“燈泡”)為慣導係統(INS)舉行指令修正。

帶有水麵搜索雷達的運-8警戒機

鷹擊-62導彈與鷹擊-6/63雖然同屬鷹擊-6係列大的範疇,但完全不是一個技術擋次的新裝備。鷹擊-62的彈體似乎更細和更輕,能夠由轟-6L同時攜帶四枚(最新型轟-6K“戰神”則達6枚);052C型導彈驅逐艦則能裝載8枚艦-艦型。射程實際可達300千米以上,大大提高了我海空軍遠程海空威攝力量的強度與持續打擊能力。

網絡流傳的國產轟-6K原型機照:有六個武器掛架

展望未來,雖然鷹擊-62的性能達到了西方八十年代後期的技術水準。但考慮綜合科技實力的差距,鷹擊-62仍然有許多急需改進和提高之處,特別是對性能和可靠性方麵要求非常高的微型渦輪風扇發動機。鷹擊-62的體積、發射重量和戰鬥部重量與美國戰斧導彈差不多,但由於渦噴發動機油耗大,加上內部結構設計導致燃料裝載率不高,鷹擊-62的射程與戰斧相比存在明顯差距。

鷹擊62反艦導彈由於采用渦噴發動機,射程與戰斧相比存在明顯差距。

美製最新型戰術戰斧IV型巡航導彈,已經將進氣口設計隱藏在彈體內了。

另外,對陸攻擊型所需的高侵徹戰鬥部而言,我們還沒有達到實用化的階段,對敵高度設防的目標也就沒有“點穴”摧毀的把握。

鷹擊62導彈還不具備“點穴”能力。

而“北鬥”II型全球導航係統的建設完善與否,則直接決定了鷹擊-62係列多用途導彈係統總體性能的高低。目前的“北鬥”I型雙星定位係統,定位精度差、用戶沒法保持無線電靜默的缺點,使其無法用於精確武器製導。

中國正加緊建設北鬥二號全球衛星導航係統,該係統具有重大的國防意義。

就技術水平而言,鷹擊62僅僅解決了遠程反艦巡航導彈的有無問題。鷹擊62導彈的前途是否光明,在於中國軍工是否能以極大的毅力來攀登崎嶇的前進道路,更似乎國家整體科技水平和經濟發展的程度能否給予強勁的支撐。

下麵是鷹擊62遠程反艦型巡航導彈與世界主要現役巡航導彈的性能對比:

下表是網易軍事對鷹擊62遠程反艦型巡航導彈的排名及國產化率評估,5星為滿分:






來源:網易軍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