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解密文件:冷戰時美國怕蘇中偷運核彈搞襲擊

(2010-04-28 12:32:48) 下一個

解密文件:冷戰時美國怕蘇中偷運核彈搞襲擊
2010年04月        來源:中青網

美國總統奧巴馬4月11日說,在安全問題上,美國政府最擔心的是恐怖組織獲得核武器,並偷運到美國本土引爆。的確,核安全問題已引起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然而,真理和謬誤隻有一步之遙。冷戰期間,美國就因為在核安全問題上反應過度,鬧出不少笑話。4月16日,《紐約時報》根據最新解密的文件,詳細披露了個中內幕。

    1.“核武器可能藏在蘇聯駐美使館”

    根據美國的《自由信息法案》,《紐約時報》從美國聯邦調查局那裏獲得了數百頁20世紀50年代的絕密文件——國家情報評估報告。從文件中可以看出,在當時的美國當局看來,共產主義國家的特工可能會謀求對美國搞核爆炸。

    該國家情報評估報告稱,美國正麵對這樣一類敵人,他們對“使用任何武器和手段都不會感到一絲不安”。報告警告,共產主義國家的特工或許已潛伏在美國本土。

    據《紐約時報》獲得的這份報告顯示,早在蘇聯1949年首次搞核爆炸之前,美國安全官員就開始研究核武器被偷運至美國的威脅了。不過,在蘇聯獲得核武器之後,該報告的結論是,隻有當蘇聯打算發動全麵戰爭時,蘇聯才會在大戰開始前偷偷摸摸地搞這種核武器襲擊。美國專家甚至還懷疑,蘇聯特工可能已將核武器偷運至位於紐約和華盛頓的蘇聯外交官辦公室,隻待引爆的指令。而接下來的後果是,美蘇發生全麵戰爭。

    機密文件顯示,大約早在1951年,美國中情局負責人就向當時的杜魯門總統匯報這一情報評估。

    1953年,《紐約時報》曾發表報道,提醒讀者說,艾森豪威爾政府打算警告公眾,當心“小型旅行袋炸彈”(valise bombs),“由於美國存在事實上根本沒有巡邏的邊界,官員們認為,敵方可能會利用核武器來達到顛覆美國政府的目的,這是美國當下麵臨的最嚴重威脅”。

    2.怕蘇聯特工裝成“濕背客”入境

    《紐約時報》稱,和現在一樣,當時的美國特工也在四處監視敵對勢力的特工,因為擔心他們會在美國隨時待命,發動可怕的襲擊。美國聯邦調查局1953年的一份備忘錄就警告:“一名陰謀破壞者可以輕而易舉地化裝成‘濕背客(wetback)’,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美國,而他的行李包內很可能就藏有一枚核武器。”

    “濕背客”是個貶義詞,專指那些非法進入美國的墨西哥移民。有些赴美國打黑工的墨西哥人趁著美墨邊境的格蘭德河某些河段河水少的時候,冒著生命危險遊過河,到達美國,因此得名“濕背客”。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濕背客”湧入美國的現象比比皆是,不可勝數。

    美國情報官員還擔心,核彈的部分部件可能通過以下途徑運往美國:通過外交郵袋運抵美國;通過乘坐飛機的乘客用行李箱運送;通過小船或者潛艇送到一個人跡罕至的海灘。而蘇聯的特工已先行潛伏在美國本土了,當這些部件運抵美國時,他們會伺機而動,對這些部件進行組裝,進而引爆核武器。

    針對偷運核武器的問題,當時的聯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曾建議增加人手進行應對。聯邦調查局的一份備忘錄顯示了有關特工的抱怨:“監視所有的共產黨員及其支持者是不切實際的,也是不可行的,因為他們的數量要超過我們聯邦調查局特工人數的很多倍。”

    3.為24瓶櫻桃汁大動幹戈

    嚴肅的《紐約時報》1953年的報道,讓普通民眾繃緊了神經。美國小報也聞風而動。1954年,《洛杉磯鏡報》刊發該報記者一篇“引人入勝”的報道,題為《我將仿製的原子彈偷運到洛杉磯》。該報道還附有圖片,上麵顯示一名男子攜帶內裝“原子彈”的手提箱。由於該報道“圖文並茂”,自然在民眾中引發強烈反響。雖然《洛杉磯鏡報》是一家小報,1948年才創刊,並於1962年停辦,但這篇報道卻“激活”了美國民眾的核恐怖夢魘。

    當時,整個美國草木皆兵。美國政府耗資數百萬美元在美國機場和海港安裝放射性物質探測器,至於這一舉措是否有效,連美國政府都表示懷疑,但裝總比不裝好。在那段日子裏,出現了這樣一件讓人不寒而栗的事情:有一次,核警報突然響起。不過,事後證明,那是一場虛驚——一名婦女的緊身胸衣中裝了一隻含有鐳的懷表。

    美國情報部門也是風聲鶴唳。他們想當然地認定了眾多潛在的搞核襲擊的破壞者。西雅圖的一家左翼書店,一名蘇聯塔斯社的記者,甚至“希臘裔美國人委員會”的一名代表,都是聯邦調查局一線特工的重點盯防對象。

    20世紀50年代中期,波蘭駐底特律領事帶著4個大箱子抵達美國。這觸動了聯邦調查局的敏感神經。聯邦調查局特工偷偷摸摸地搜尋其中是否有核材料。不過,他們最終發現,裏麵裝的是24瓶櫻桃汁。他們在秘密報告中鄭重其事地宣稱:“沒有發現任何可被用來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部件。”

    20世紀50年代末,由於發明了洲際彈道導彈,有關核武器被偷運到美國的擔憂開始退潮了。這是因為洲際彈道導彈更能被用來進行出其不意的打擊。不過,在隨後的半個世紀內,有關核武器被偷運的擔心從未徹底消弭。

    4.曾懷疑中國會嫁禍蘇聯下手

    當中國擁有核彈時(北京時間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美國安全官員又將懷疑的目光轉向中國。不過,更具戲劇性的是,他們竟然擔心中國特工會將核彈偷運到美國搞爆炸,並偽裝成蘇聯幹的,以此挑撥美國和蘇聯開啟毀滅性的戰爭,自己漁翁得利。

    再後來,當便攜式戰術核武器被美國部署到西歐、被蘇聯部署到東歐後,美國安全人員的懷疑目光再次轉向這些部署了便攜式戰術核武器的歐洲國家。

    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上,巴勒斯坦特工殺死了多名以色列運動員。此後,美國安全官員將工作重心轉向防範恐怖分子。

    5.如今重點防“基地”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襲擊發生後,美國安全官員的憂慮更是無限放大。因為有報道稱,基地組織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就一直想方設法謀求一枚核武器,這讓美國安全官員心有餘悸。

    由以上不難看出,現在美國擔心的是像“基地”這樣的恐怖組織。美國的大部分安全專家認為,核恐怖主義是美國當下麵臨的最嚴重威脅。恐怖分子隻要偷一枚或自製一枚核武器,就足以使數以萬計的美國人頃刻間斃命。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研究員邁卡·詹科對美國核武器的曆史頗有研究,他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自打核武器時代來臨,美國就開始擔心本土會遭受秘密核打擊,隻不過當時不將其稱作恐怖主義。”

    20世紀50年代,美國知道它的對手擁有核武器,隻是難以知曉它們是否會使用核武器。而時至今日,情況則發生了逆轉。從事核武器曆史研究工作的曆史學家傑弗裏·理查德森說:“基地”頭目公開暗示他們將會使用一枚核武器,“但是,就我們現在所知,基地組織沒有造出核彈的能力。”

    最近幾年,絕大多數的安全專家都深信,比起封鎖美國邊境來說,破壞或封存核材料更加有效。今年4月12日至1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做東,在首都華盛頓市會議中心,主辦了首屆核安全峰會。與會各國同意采取措施加強高濃縮鈾和分離鈈等材料的安全,予以集中存放,並將高濃縮鈾轉化為低濃縮鈾,並最大限度地減少使用高濃縮鈾。

    外交關係委員會的研究員邁卡·詹科表示,了解昔日美國麵臨的周期性核武器偷運恐慌,有助於消除當下的恐慌。他說:“如果你能考慮到,這樣的威脅已持續了60多年了,那你就不會被當下的恐慌所擊倒。”

    6.美國國家情報評估很權威

    那麽,美國國家情報評估報告又是一個什麽東西呢?其可信度如何?為何《紐約時報》視為至寶?

    美國的國家情報評估(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s,簡稱NIEs)始於1950年,由當時的美國國家評估辦公室發布。1973年,評估辦公室被美國國家情報辦公室取代,1979年又更名為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向當時的美國情報部門總負責人“中央情報總監”提交相關報告。

    事實上,美國的國家情報評估是美國國家安全事務方麵最權威的書麵評估,它是美國情報界“諸多兵種”智慧的集大成,美國各路情報部門收集的“大珠小珠”,都會落入這個“玉盤”。(《青年參考》 記者 陶賦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