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二戰遺產今何在

(2010-02-26 08:55:39) 下一個

二戰遺產今何在
2010年02月   來源:人民網

在莫斯科紅場的無名烈士碑上鐫刻著這樣一句話:你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你們的事跡永世長存。今天,當我們將曆史的鏡頭切換到60多年前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時,一場人類曆史上空前的劫難映入我們的眼簾。盡管在這場文明與野蠻、正義與邪惡的殊死搏鬥中,文明最終戰勝了野蠻,正義消滅了邪惡,但是,人類卻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往事不堪回首,撫今思昔,當我們今天徜徉在和平與繁榮的幸福世界裏,那段特殊的曆史時光理應引起人們深刻的追憶與反思。

  和平的代價

    1945年8月15日,當日本天皇裕仁通過廣播向全世界宣布,日本將無條件投降時,整個世界沸騰了。今天,我們仍可以通過曆史畫麵看到天皇當年沮喪與無奈的表情。對於日本軍國主義而言,這是其滅亡的最後挽歌,但它卻是人類文明火種延續的曆史宣示。1937~1945,八年的時光,對於人類漫長的曆史來說,隻不過是短短的一瞬,可人類為此付出的代價卻是空前的高昂。

    61個國家參與其中,卷入的人口達20多億,占當時世界人口的80%,1億人左右的傷亡,參戰國達4萬億美元的物資損失,遍及亞、歐、非、美、大洋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戰火,如果將這些數字與事實進行分解,我們將會得到一幅幅更加直觀而淒慘的畫麵:

    據俄羅斯公布的史料,1941年至1945年的衛國戰爭,共造成蘇聯約2700萬軍民的死亡,占當時蘇聯全國人口的14%左右,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戰爭使得蘇聯幾乎不存在一個完整無缺的家庭,他們的親屬不是在戰爭中死亡,就是因戰爭而致殘。而由於戰爭造成的物質損失,按1941年的可比價格計算,則高達6790億盧布。與之相比,地處亞洲戰場中心的中國,在此次戰爭中,共有3500萬軍民死傷於日本軍國主義的屠刀之下,其中死亡人數達2100萬之巨,僅南京一地,短短數月之內,就有30萬和平居民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獸行的無辜犧牲者。按照1937年的可比價格計算,戰爭共造成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高達5000億美元,中華民族曆史上從未遭受過如此深重的劫難。與此同時,美英等國也分別付出了40多萬和27萬軍人死亡的重大代價。而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德日意法西斯國家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據統計,戰爭中,德國死亡和被俘人數近1400萬,1400萬人成為無家可歸者。日本則在中國戰場上損失了150萬人,另有128萬人向中國投降,而在太平洋戰場上,它也損失了近125萬人。另外,意大利也損失了16萬餘人。而600萬無辜的猶太生命慘死在納粹德國的屠刀之下,則使得這個古老的民族幾乎滑入滅種的深淵。

    然而,這場浩劫不僅給人類造成了空前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它對人類的情感傷害與摧殘更是至深至遠。著名日本問題專家、同濟大學亞太研究中心主任蔡建國教授認為,日本侵華戰爭不僅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空前的災難,大大阻礙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更為重要的是,它使得每一個愛好和平的中國人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性,中華民族的感情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傷害。盡管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日本曾給予中國的經濟建設以有力的支持與幫助,但這難以抵消其對於中華民族所造成的巨大情感傷害。而一年一度世界各地舉行的二戰紀念活動,不僅是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對法西斯暴行的嚴厲聲討,它更是人們對於法西斯情感傷害的無聲控訴。

二戰的遺產何在

    二戰究竟為我們留下了什麽?直至今日,仍有許多有識之士不斷發出這樣的追問。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留下的是一個資源沒有得到公正分配的世界,從而為後來二戰的爆發埋下種子的話,那麽,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為人類留下一個滿目瘡痍的世界外,它也使人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理性地反思這段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以英法為首的戰勝國為了維護自己戰後的勝利果實,曾組織成立了國際聯盟,妄圖以此來維護世界和平。可麵對德日法西斯鐵蹄在歐亞地區的瘋狂擴張,國聯簡直形同虛設,幾乎沒有起到阻止戰爭、維護和平的作用。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蘇、美、英、中、法為主的反法西斯聯盟對戰爭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決定成立聯合國,用於維護世界的和平與安全。作為二戰的重要產物,今天,聯合國已經走過了整整60個春秋,盡管在其成立伊始,它曾被某些大國利用,成為他們實現自己利益的政治工具,但就整個聯合國曆史而言,它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方麵所發揮的作用卻勿庸置疑。對此,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世界史教研室主任鄭寅達教授認為,與國聯相比,無論從手段,還是從效能上來說,聯合國在製止戰爭、維護世界和平方麵所發揮的作用十分明顯。

    如果說聯合國是二戰最大的政治產物的話,那麽,用於維護戰後國際貿易與金融體係的關貿總協定(1995年變為世貿組織)與布雷頓森林體係則是其最大的經濟產物。與聯合國成立不同的是,國際貿易與金融體係的主要製造者是美國。不可否認,美國當年排除中國、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這樣的國際經濟體係,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及其西方盟友的經濟霸權地位。但是,客觀地說,無論是關貿總協定,還是布雷頓森林體係,他們都對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戰後至今,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盡管有著這樣那樣的矛盾,但他們彼此之間並未爆發戰爭。人們不得不承認,密切的經濟聯係是遏製戰爭爆發的一個有力因素。

    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發源地,歐洲在這場戰爭後變得更加成熟。許多國家,尤其德法兩國對於這場劫難進行了深刻而認真的反思。最終,他們一致認為,土地與資源的爭奪是歐洲戰火不斷的罪魁禍首,因此,實現歐洲各國經濟上的共贏才能從根本上避免戰爭。從20世紀50年代初,德法兩國拋棄了彼此間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恩恩怨怨,聯合推動了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步伐,並最終導致政治上高度一體化的歐盟的誕生。同樣,在這場戰爭中飽受苦難的亞洲各國人民也日益從戰爭的噩夢中走出來,民族獨立與解放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是戰後亞洲許多國家人民的共同呼聲。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及其社會經濟所取得的巨大進步,還是亞洲“四小龍”的迅速崛起,一個日益繁榮的亞洲已經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明天,我們還能為和平做什麽

    珍愛和平,遠離戰爭,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這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的普遍祈願,可今天的世界仍然並不太平。麵對未來,人們不得不發出這樣的疑問,我們還能為和平做些什麽?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人們總是以此來作為對過去災難的告誡,可今天,有些人仍然是好了傷疤忘了痛,不能對過去的教訓進行深刻的反思。作為二戰的元凶之一,日本帝國主義不僅對亞洲鄰國造成了空前的災難與傷害,而且其本國人民也深受其害,可60年後的今天,日本在戰爭問題上的態度與行徑不得不讓其鄰國十分憤慨。在這一點上,日本真的該好好學習德國了。1970年,當時的西德總理勃蘭特曾向波蘭的猶太人公墓下跪,請求寬恕;1985年,正值二戰40周年紀念日之際,時任西德總統魏茨澤克明確表態:5月8日這一天,是我們從納粹獨裁統治之下解放出來的日子;1994年,德國議會通過了《反納粹和反刑事犯罪法》,從法律上限製了納粹的死灰複燃;1995年,二戰結束60周年之際,德國政府在柏林市中心修建了“恐怖之地”戰爭紀念館,專門揭露納粹的種種暴行;2005年5月6日,德國總理施羅德致信烏克蘭總統,為德國強加給烏克蘭人民身上的不幸和不公請求寬恕……英國作家威爾斯曾說:曆史是教育與災難的競賽。今天,對於日本來說,如果想對未來和平作出貢獻的話,就必須對那段曆史進行認真而深刻的反思。

    今天的世界還遠沒有達到讓人們高枕無憂的境地。1945年8月廣島和長崎上空爆炸的那兩顆原子彈,使得人們不得不認真思考“核恐怖平衡”時代下的人類命運。一些地區的矛盾與衝突仍然此起彼伏,而恐怖主義的日益猖獗更對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逝者已矣,來者可追,如果我們不能把握現在,我們將會失去未來。對於人類社會今天來說,對那段不堪回首的曆史不斷深刻的反思,是對我們未來命運的最好把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