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中美軍備競賽令美方負擔日重,最後經濟可能會吃不消(本欄2月10日),結果是國內政治動蕩和美債美元等危機的不斷深化。美國的全球霸權建立在財金、政治及軍事等三大支柱上,在金融危機及反恐戰後,財金及政治支柱均搖搖欲墜,隻剩下軍事實力還可稱霸全球,卻又在反恐戰中泥足深陷。另一方麵,美國尤其保守鷹派勢力絕不會甘心放棄,將會盡力維持其軍事優勢,直至經濟及社會無法承受為止。在這形勢下,中美軍力競賽料將持續一段時間,對此中國必須在心理及物質上都有所準備。
中國軍費負擔不重
中美軍事承擔有天壤之別,中國去年軍費為700億美元,占GDP(四萬餘億)不足2%,而美國的則接近中國的十倍。美國軍事開支要用於維持軍隊,開發及部署新武器,運作全球數以百計的軍事基地,和進行反恐戰爭等多方麵,何況火頭日多,如最近又擔心也門的基地組織會日益活躍。同時,為了對付中國崛起,美國將要大幅增加武器開發購置,和西太平洋基地的建設及維持等開支。由於杠杆效應,中國增一美元軍費,美國要增數元,因此在GDP(按PPP計)水平相若下,美國的負擔比例將為中國的數倍。以人均計中國每人出一元,美國便要每人出四元(中國人口為美國逾四倍),目前美國人均GDP約為中國的四倍,故人均負擔暫與中國相若。
總之,中國若能維持高速發展,並努力提升能力,則可在中美軍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說到底未來的軍力競賽也是科技自主創新、項目開發管理和製造業能力的比拚。相比下中國在創新體係和高新科技領域如航空航天及微電子等領域落後較多,但工業門類比較齊全,而美國的一些基本工業如造船、鋼鐵等已趨空洞化,令軍工生產的配套及成本問題增多,一些武器部件還曾由中國入口。總之,中美在軍力競賽上,各有結構性優劣點。以上是與軍力直接有關的產業結構分析,但還須考慮更廣泛的結構因素。美國經濟早已進入後工業化時期,服務業產值占GDP大半,但中國卻小得多,因此與全球市場及軍事部署較直接相關的物質生產部門,中國會比美國的規模更大門類更齊全,對戰爭的承受力及持續作戰的能力更好。
武備研發機製更新
最後還須注意發展軍力的資源調配機製是否有效率。「兩彈一星」時代,中國采用蘇聯模式,由國家通過計劃指令直接調動資源來進行武備研製。現在情況已有變化,雖然項目仍由國家主導,但不同的軍工單位及企業間有了競爭,而一些部件亦可由民營等其他企業供給,讓市場機製可在優化研製投入中發揮作用。這可說是加入美國體係的元素,令研製體係更靈活有效。30年的改革不單加快了經濟規模的擴展,還從體製優化上有利於軍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