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探尋黃埔一期共產黨員的最終歸宿:15人脫黨

(2010-02-02 09:48:30) 下一個


探尋黃埔一期共產黨員的最終歸宿:15人脫黨

2010年02月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核心提示:
大革命失敗後,有11名黃埔一期共產黨員因種種原因與黨組織失去了聯係。他們雖然加入了國民黨,但仍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麵對國民黨統治日益腐敗,蔣家王朝即將覆滅,他們最終率部或以個人名義起義、投誠,脫離了國民黨陣營,投身於民主運動或社會主義建設中。

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後,孫中山接受共產國際的建議,在廣州黃埔創辦了培養軍政人才的陸軍軍官學校。5月5日,軍校第一期學員入學,同年11月底畢業。

中共中央十分重視黃埔軍校的創辦,先後兩次發出通告,要求各地黨組織“多選派黨團員或進步青年到軍校學習,培養黨的武裝骨幹”。在此情況下,趙子俊、蔣先雲、李之龍、張其雄、劉疇西、張隱韜、唐際盛、陳賡、趙枬、李漢藩、榮耀先、遊步瀛、譚鹿鳴、宣俠父、董仲明(董朗)、彭幹臣、白海風、郭一予、王逸常、伍文生、黃再新、周啟邦、洪劍雄、趙自選、劉雲、楊其綱、文起代、江鎮寰、樊崧華等29名共產黨員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

在校期間,進步青年蔡申熙、曹淵、陳烈、陳述、陳啟科、陳選普、陳子厚、戴文、刁步雲、馮達飛(馮洵)、傅維鈺、顧浚、郭安宇、郭德昭、韓浚、賀聲洋、胡煥文、黃鼇、黃第洪、黃振常、江世麟、金仁先、李光韶、李謙(李隆光)、梁幹喬、梁文琰(梁華盛)、梁錫祜、冷相佑、劉進、劉銘、劉楚傑、劉明夏、羅煥榮、馬維周(馬步益)、彭繼儒、史書元、宋文彬、孫樹成、孫天放、孫德清(孫一中、孫以悰)、譚其鏡、唐澍、唐震、唐同德、王爾琢、王泰吉、文誌文、吳展、吳迺憲、許繼慎、徐石麟、楊溥泉、葉彧龍、俞墉、袁仲賢、張際春、鄭洞國等57人加入中共黨組織。

黃埔軍校畢業後,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周士第、薛文藻、賈春林、張伯黃、宋希濂、餘海濱、黃錦輝、李默庵、左權、侯鏡如、李人幹、李奇中、李其實、黃雍、何章傑、楊潤身、彭明治、廖運澤、王叔銘、閻揆要、陳浩、徐向前、王之宇、劉立道等24名優秀畢業生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這110名黃埔一期生在入校前,多數從事工人運動、學生運動和軍事工作,革命鬥爭經驗十分豐富。在後來的黃埔軍校72位著名弟子中,屬於一期的有31人,其中共產黨員有徐向前、陳賡、許繼慎、蔡申熙、左權(以上五人被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為軍事家)、蔣先雲、李之龍、宣俠父、唐澍、王爾琢、周士第、閻揆要、廖運澤、侯鏡如、李默庵、鄭洞國、宋希濂17人,約占一期總數的55%。

軍校畢業後,在艱難曲折的革命道路上,黃埔一期的共產黨員有著不同的經曆。其中徐向前、陳賡、周士第、彭明治、閻揆要、袁仲賢6人成為人民軍隊高級指揮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了黨、政、軍重要職務。他們的經曆熟知者甚多,在此不再贅述。現將其他人的去向、歸宿作一介紹,以饗讀者。

為民主革命的勝利而英勇獻身,成為革命烈士的有69人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大革命期間,有27名黃埔一期共產黨員成為革命烈士

1925年2月,為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廣東革命政府以黃埔軍校學生軍為基礎,發起了討伐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在攻打淡水城戰鬥中,教導第一團副連長陳述(浙江浦江人),教導第二團連長葉彧龍(湖南醴陵人)、連政治指導員江世麟(浙江義烏人)、排長兼攻城奮勇隊隊長刁步雲(山東諸城人)英勇犧牲。教導第一團第六連黨代表賈春林(陝西綏德人)以及第九連連長餘海濱(湖北光化人)、排長樊崧華(浙江縉雲人)分別在興寧、棉湖戰鬥中英勇獻身。

1925年10月,廣東革命政府發起討伐陳炯明的第二次東征,以黃埔軍校畢業生為主組建的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英勇作戰,第一師副營長譚鹿鳴(湖南耒陽人),第二師四團偵探隊長彭繼儒(湖南湘鄉人)、副連長李人幹(湖南醴陵人)、排長劉銘(湖南桃源人)在惠州戰鬥中犧牲。第一師三團二營營長唐同德(安徽合肥人)、第一團連長陳子厚(湖南湘鄉人)分別在海豐、揭陽河婆戰鬥中犧牲。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兵分三路出師北伐。在籌劃北伐時,第六軍政治部黨務科長唐際盛(湖北黃陂人)因積勞成疾,在廣州病逝。

在兩湖戰場上,第四軍政治部宣傳科長兼總政治部北伐戰時宣傳隊長洪劍雄(海南澄邁人)病逝於湖南郴州;第四軍葉挺獨立團連長胡煥文(湖南益陽人)、營長曹淵(安徽壽縣人)分別在湖南攸縣、湖北武昌戰役中壯烈犧牲;第八軍政治部副主任兼秘書長張其雄(湖北武穴人)病逝於武昌。

在江西戰場上,第一軍二師五團團長文誌文(湖南益陽人),第四團連長趙子俊(湖北武昌人)、連黨代表趙枬(湖南衡山人)在南昌戰役中英勇犧牲。

在福建戰場上,第二軍五師副營長黃再新(湖南醴陵人)在閩東地區不幸犧牲。

1927年4月,第六軍突擊團團長榮耀先(內蒙古土默特旗人)壯烈犧牲於黃河故道與運河交叉地區。5月,在武漢國民政府組織的二期北伐中,第十一軍二十六師七十七團團長兼黨代表蔣先雲(湖南新田人)在河南臨潁戰役中犧牲。

黃埔軍校畢業後,部分北方學生返回家鄉,在反對軍閥統治的鬥爭中有3人犧牲:

1925年6月23日,黃埔軍校學員參加了廣州人民聲援五卅運動的省港大罷工。當遊行隊伍走到沙基時,遭到帝國主義的鎮壓,軍校教導第一團連長文起代(湖南桃江人)為掩護遊行群眾,不幸中彈犧牲。

1926年2月,津南農民自衛軍司令張隱韜(河北南皮人)在由南皮揮師北上時,遭到國民軍中反動勢力的截擊,被俘就義於河北鹽山。11月,共青團天津地委組織部部長兼國民黨天津市黨部常委江鎮寰(河北玉田人)被奉係軍閥逮捕,次年4月在天津被殺害。

在國共十年內戰時期,有38名黃埔一期共產黨員為民主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

1927年4月,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黃埔軍校政治部黨務科科長、中共黃埔軍校特別支部書記楊其綱(河北衡水人)和黃埔軍校入伍生部政治部主任、國民黨中央軍人部駐粵委員、中央兵工試驗廠國民黨黨代表譚其鏡(廣東羅定人)在廣州“四一五”政變中,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殺害。

為了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中國共產黨人在各地發動武裝起義。在與國民黨軍及地主反動武裝作戰時,英勇犧牲的黃埔一期共產黨員有:

1927年8月,南昌起義軍開始撤離南昌。在南下途中,第十一軍二十五師參謀處長遊步瀛(湖南邵陽人)、營長張伯黃(湖南湘陰人),第二十軍一師一團黨代表伍文生(湖南耒陽人)、第三師經理處長郭德昭(湖北英山人)在江西會昌戰鬥中犧牲。第十一軍二十四師七十團副團長楊溥泉(安徽六安人)在率部協助農軍打擊廣東潮州地主民團時,不幸犧牲。第二十軍教導團第一總隊隊長冷相佑(山東郯城人)、第十一軍二十五師七十四團團長孫樹成(江蘇銅山人)分別在潮州竹竿山、大埔三河壩戰役中犧牲。起義軍總指揮部憲兵團團長顧浚(四川宣漢人)在奉命赴南京開展地下工作時,不幸被捕就義。

1927年秋,廣東惠陽平山農民聯防辦事處軍事教官羅煥榮(廣東河源人)在組織第二次平山起義時,不幸被捕就義。12月,原廣州起義工人赤衛隊聯隊隊長劉楚傑(湖南長沙人)在香港開展工作時失蹤。

1928年5月,中共廣東省委駐東江軍事特派員趙自選(湖南瀏陽人)在指揮工農革命軍第四師配合農軍攻打海豐縣城時,不幸中彈犧牲。7月,渭華起義後出任西北工農革命軍總司令的唐澍(河北徐水人),在指揮部隊與敵人作戰時,犧牲於陝西洛南碾子溝。9月,桑植起義後出任湘鄂西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的黃鼇(湖南臨澧人),在率領主力部隊奔襲澧縣反動團防時犧牲於湖南石門渫陽。

隨著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在保衛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英勇獻身的有:

1928年8月,井岡山紅四軍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王爾琢(湖南石門人)在江西崇義追擊叛徒時,不幸犧牲。同年秋,原湘南暴動農軍副大隊長黃振常(湖南醴陵人)在井岡山保衛戰中犧牲。

1930年7月,紅三軍團第八軍第三縱隊縱隊長何章傑(湖南望城人)在指揮紅軍進攻長沙時,犧牲於金井;10月,留學蘇聯回國後被任命為紅三軍團參謀長的陳啟科(湖南長沙人),在赴中央蘇區途經武漢時,不幸被捕就義。

1931年2月,左右江地區紅七軍第二十師師長李謙(湖南醴陵人)在率部向中央革命根據地轉移途中,犧牲於廣東乳源梅花村。

1932年10月,中共鄂豫皖邊區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紅四方麵軍第二十五軍軍長蔡申熙(湖南醴陵人)在指揮第四次反“圍剿”時,在湖北黃安(今紅安)河口鎮仙人洞戰鬥中不幸犧牲。中共皖西北軍事委員會委員金仁先(湖北英山人)在安徽六安麻埠戰鬥中犧牲。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積極開展黨的地下工作,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殺害的有:

1928年1月,中共廣東省委軍委委員、廣州市委軍委書記黃錦輝(廣西桂林人)在奉命赴北江地區尋找原廣州起義軍餘部時,在廣東清遠縣被地主民團逮捕殺害。2月,奉命到醴陵組織工農武裝暴動的原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二十師團長李光韶(湖南醴陵人),在長沙聯係工作時被捕就義;原廣州國民政府海軍局政治部主任、北伐軍總政治部新劇團主任李之龍(湖北沔陽人),在由日本潛回廣州策反海軍時,被捕就義。3月,中共陝西華縣第四區區委書記兼農民協會委員長馬維周(陝西武功人)在組織農民武裝時被捕,因遭受酷刑,在西安獄中逝世。中共湖南省委軍委書記李漢藩(湖南耒陽人)在領導湘南農民武裝鬥爭時,被國民黨逮捕殺害於衡陽。6月,奉命打入國民黨軍隊中開展兵運工作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六軍二十一師政治部主任唐震(廣東興寧人),在廣州被捕就義。

1930年9月,中共長江局軍委委員兼長江辦事處參謀長劉雲(湖南宜章人)在武漢開展地下工作時被捕。蔣介石親赴漢口提審並勸降未果,最後將他殺害。

1932年3月,中共中央軍事部領導的上海民眾抗日救國義勇軍組織部部長傅維鈺(湖北英山人)在上海石灰巷集會宣傳反蔣抗日時,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殺害。

1934年1月,原陝甘紅軍遊擊隊總指揮、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師長王泰吉(陝西臨潼人)赴豫陝邊做兵運工作,途經淳化通潤鎮時被捕,3月在西安被秘密殺害。

20世紀30年代初,因黨內“左”傾錯誤路線發展,導致“肅反”擴大化,被以“第三黨”、“改組派”等罪名錯殺的有:

1931年春,原中央蘇區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學生總隊隊長、閩西紅十二軍代軍長賀聲洋(湖南石門人)被以“階級異己分子嫌疑”開除黨籍,不久被錯殺。11月,鄂豫皖蘇區紅一軍軍長、中共鄂豫皖軍委委員兼軍委皖西分會主席許繼慎(安徽六安人)在河南光山被錯殺。

1932年5月,湘鄂西紅六軍軍長、紅二軍團參謀長孫德清(安徽壽縣人)被錯殺於湖北洪湖。10月,湘鄂西紅四軍參謀長董仲明(四川成都人)被錯殺於湖北江陵。

1933年6月,原紅四方麵軍第十師參謀主任、彭楊軍事政治學校教育長吳展(安徽舒城人)在四川通江被錯殺。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南方各革命根據地的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1935年1月,閩浙贛根據地的紅十軍團向皖南進軍,在江西懷玉山被國民黨重兵包圍。原閩浙贛紅十軍參謀長、彭楊軍事政治學校校長彭幹臣(湖北英山人)不幸犧牲。閩浙贛軍區司令員、紅十軍團軍團長劉疇西(湖南長沙人)負傷被俘,8月在南昌英勇就義。

在八年抗日戰爭時期,為民族抗戰事業而英勇獻身的黃埔一期共產黨員有4人

七七事變後,日本發動了全麵侵華戰爭,中國進入了全民族抗戰時期。1942年5月,原紅一軍團參謀長、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湖南醴陵人)在反“掃蕩”中,為掩護部隊轉移犧牲於山西遼縣十字嶺。

然而,在舉國上下全民抗戰之時,國民黨頑固派不斷製造反共摩擦事件。1938年7月,原抗日同盟軍第二軍政治部主任兼第五師師長、第十八集團軍高參宣俠父(浙江諸暨人)在西安被國民黨特務綁架殺害。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又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原紅二十二軍政委、新四軍教導總隊負責人梁錫祜(廣東梅縣人)在掩護部隊轉移時壯烈犧牲;教導總隊副總隊長兼教育長、新二支隊副司令員馮達飛(廣東連州人)在突圍時被俘,1942年6月在江西上饒茅家嶺被殺害。

在革命的中途脫離中共黨組織,加入國民黨或自謀職業的有15人

1926年3月,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要求共產黨員在退黨或退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兩者之間進行選擇。第一軍二十師二團黨代表李默庵(湖南長沙人)、第一師少校副官孫天放(安徽懷寧人)、特務營連長楊潤身(湖南醴陵人)等3名黃埔一期共產黨員聲明退黨。李默庵後任國民黨第十四軍軍長、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長沙綏靖公署副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任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2001年在北京逝世。孫天放後任國民黨第四十四師參謀長、蘇魯戰區第八軍副軍長,1951年在“鎮反”運動中被殺。楊潤身任國民黨第十七軍炮兵團長,1928年在江蘇灌雲與北洋軍作戰時陣亡。

第二十一師副營長宋希濂(湖南湘陰人)被調離後,自動脫離了組織關係,後任國民黨第七十八軍軍長、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華中“剿總”副司令。1949年在四川被俘,獲釋後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1993年在美國紐約病逝。

大革命失敗後,有11名黃埔一期共產黨員因種種原因與黨組織失去了聯係。他們雖然加入了國民黨,但仍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麵對國民黨統治日益腐敗,蔣家王朝即將覆滅,他們最終率部或以個人名義起義、投誠,脫離了國民黨陣營,投身於民主運動或社會主義建設中。

1927年,南昌起義軍第十一軍十師二十八團參謀長徐石麟(安徽望江人)、第二十軍第三師參謀長宋文彬(河北遵化人)、教導團第二總隊隊長王之宇(河南洛陽人)在南下途中與部隊失去聯係,由此脫離了黨組織。徐石麟後任國民黨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團長、豫鄂皖邊遊擊挺進第三縱隊副司令。新中國成立後,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1981年病逝於南京。宋文彬任國民黨第四十二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北平警備司令部高參。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任解放軍第六高級步兵學校研究員,1961年病逝。王之宇任國民黨第九十七軍一六六師師長、重慶衛總第三分區司令。新中國成立後,任江蘇省政協委員、參事,1988年病逝於蘇州。

原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第十七師五十一團團長陳烈(廣西柳城人)在廣州起義失敗後,到上海尋找黨組織,因局勢劇變而與黨失去聯係。後任國民黨第十四師師長、第五十四軍軍長。1940年,在駐守雲南富寧時,病逝於抗日軍中。

1928年,原中共廣西臨時省委委員兼兵委主任李其實(廣西臨桂人)因省臨委遭破壞而與黨失去聯係。後任國民黨兩淮稅警總團第二縱隊司令、蘇魯戰區第二遊擊縱隊司令。1943年在江蘇泰縣與日軍作戰時犧牲,1992年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1929年,原國民黨第三十三軍學兵團教育長廖運澤(安徽鳳台人)因開展兵運工作事泄,被迫輾轉各地,與黨組織脫離了關係。後任國民黨騎二軍軍長、第八綏靖區副司令。1949年策劃舊部起義,任民革江蘇省委主委、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7年病逝於南京。原井岡山紅四軍第十二師三十六團團長李奇中(湖南資興人)在廣州被捕,出獄後與黨組織失去聯係。後任國民黨昆明防守司令部參謀長、第十六綏靖區副司令。新中國成立後,任政務院參事、全國政協文史專員,1989年在北京病逝。

1930年,原工農革命軍第二師五團團長劉立道(廣西臨桂人)奉命赴廣西催促紅七軍開往中央蘇區,因遭遇土匪搶劫而與黨失去聯係。後任國民黨第四十八軍政治部主任、黔桂邊區綏靖司令部秘書長。1949年在百色起義,1981年在南寧病逝。原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副團長戴文(湖南寶慶人)被捕越獄後,與黨失去聯係。後任國民黨湖南人民自衛軍湘西縱隊司令,1949年夏在邵陽起義。後任解放軍第五十二軍副軍長、武漢市政府參事室副主任,1987年在武漢病逝。

1931年,原南昌起義軍第二十軍教導團團長、中共順直省委軍委委員侯鏡如(河南永城人)在上海因顧順章叛變而與黨失去聯係。後任國民黨第九十二軍軍長、第十七兵團司令兼天津塘沽保安司令。1949年在福建起義,後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1994年在北京逝世。

1941年,原國民革命軍新三師師長白海風(蒙古名都楞倉,內蒙古喀喇沁右翼旗人)被派到靖遠活動,從此與黨失去聯係。後任國民黨騎七師師長、內蒙古軍副總司令。1949年在阿拉善起義,後任西北行政委員會委員、西北民族學院副院長,1956年病逝。

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脫離革命隊伍的有20人

1927年,原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四團團長梁文琰(廣東茂名人)、一團營長郭一予(湖南瀏陽人),第三師八團團長鄭洞國(湖南石門人),第二十二師團長劉進(湖南攸縣人)等聲明脫離共產黨。梁文琰後任國民黨第十一軍軍長、吉林省政府主席、東北“剿總”副司令,1999年在台灣逝世。郭一予後任國民黨第十六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徐州“剿總”辦公廳主任。1949年初被解放軍俘虜,獲釋後任湖南省政協委員,1982年逝世。鄭洞國後任國民黨第八軍軍長、東北“剿總”副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1948年在長春投誠,後任民革中央副主席、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1991年在北京病逝。劉進後任國民黨第二十七軍軍長、第一兵團副司令,1950年初被俘虜並處決。

1927年底,井岡山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長陳浩(湖南祁陽人)密謀率部叛變,在江西寧岡被處決。廣州起義軍總指揮部警衛團指導員陳選普(湖南臨武人)在廣州起義中動搖叛變,後任國民黨南昌行營教導隊長、浙江保安第六團團長,1936年初病死。

1929年,原南昌起義軍第十一軍二十四師七十一團團長、瓊崖工農革命軍東路軍總指揮劉明夏(湖北京山人)投靠了國民黨,任第九十四師師長,後任汪偽財政部稅警總團副總團長、上海特別市第一行政區專員,1951年被逮捕處決。

1930年,留學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的黃第洪(湖南平江人)對革命悲觀失望,秘密向國民黨自首,並企圖出賣黨的領導人,被中共中央特科擊斃。

1930年,原中共瓊崖特委特派員黃雍(湖南平江人)、原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師補充團營長俞墉(浙江餘姚人)、原紅八軍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史書元(湖南醴陵人)等脫黨。黃雍後任國民黨第五軍駐重慶辦事處處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全國政協委員,1970年在北京逝世。俞墉曾任國民黨浙南警備司令部參謀長,1947年病逝。史書元曾任國民黨蘭州市公安局局長、交通警察總隊第四支隊司令,1989年在台北病逝。

1931年,留蘇回國的王叔銘(山東諸城人)投靠國民黨,任中央空軍學校教育長、空軍總司令等職,1998年在台北病逝。

1932年,鄂豫皖區紅三十三師黨代表、中共六安縣委書記王逸常(安徽六安人)聲明退黨,後任國民黨第三十六軍政治部主任、第一戰區政治部副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任武漢文史研究館館員,1986年病逝。

大革命失敗後,有5名黃埔一期共產黨員在開展地下工作和武裝鬥爭時被國民黨逮捕,未能經受住敵人的誘惑,相繼自首、叛變。

1927年,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參謀長、湘贛邊秋收起義副總指揮韓浚(湖北黃岡人)被捕自首,後任國民黨第七十三軍軍長,1947年被解放軍俘虜,獲釋後任湖北省文史專員、省政協常委,1989年逝世。

1928年,中共廣東海康臨時縣委書記薛文藻(廣東遂溪人)被捕脫黨,後任國民黨軍委會廣州分會警衛團參謀長、高雷師管區副司令,1949年秋移居香港。

1929年8月,上海總工會工人糾察隊副總指揮張際春(湖南醴陵人)被捕自首,後任南京中央軍校政治教官,1933年病死。

1930年,原國民革命軍第十二師經理處黨代表吳迺憲(海南瓊山人)在香港被捕後脫黨,後任國民黨廣東省警備司令、閩粵贛邊總指揮部副總指揮,1979年在台北逝世。

1932年,原中共豫陝區委軍運委員郭安宇(河南禹縣人)被捕自首而脫黨,後任國民黨暫編第二十師副師長、鎮東警備副司令。新中國成立後自謀職業,1964年病逝。

1927年,留學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的梁幹喬(廣東梅縣人),因參加托派而被開除黨籍,後任國民黨軍統局上海區書記長、第十戰區政治部主任、陝西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專員,1946年在西安病死。

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原上海引翔港辦事處主任、無錫總工會組織部主任周啟邦(江蘇吳縣人),麵對革命低潮,畏懼艱苦的革命鬥爭,潛回家鄉隱居,1972年病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x723 回複 悄悄話 現在的中國共產黨還是共產黨嗎?我看早己全脫黨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