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退役情報官警示美軍“航母其實很脆弱”(圖)

(2010-02-11 08:59:31) 下一個

美退役情報官警示美軍“航母其實很脆弱”
2010年02月   來源:人民網

“卡爾·文森”號航母 資料圖片

    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中,航空母艦牢牢地把持著“海戰之王”的寶座,憑借強大的攻防能力贏得人們的頂禮膜拜。那麽,航母真的像某些支持者相信的那樣永遠不可戰勝嗎?美國海軍退役情報官,現供職於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的約翰·帕徹,在刊登於今年1月出版的《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學報》上的《海上要塞?航母無敵的神話》一文中指出,即便是當今最先進的大型核動力航母,在特定環境下也有可能像“緩慢移動的靶標”般脆弱。

    多強的防禦體係都有漏洞

    1945年以後,美國海軍的大型航母從未有過被擊沉或遭重創的記錄。盡管有關航母價值的爭論始終存在,但它們大多是圍繞航母的使命、成本以及兵力結構等展開,從未有人質疑其生存能力。換言之,在美軍內部,“航母堅不可摧”幾乎已成為一種潛意識。

    文章指出,在支持航母的人看來,高航速、厚裝甲、重火力乃至海洋的天然庇護效應,都是航母具有強大生存能力的有力證據。然而從理論上分析,足夠聰明的對手仍能從航母的防禦體係中發掘出某些漏洞並加以利用,譬如:

    在臨近主要航道或海岸的地方,頻繁的通訊可能暴露航母的位置;

    航母在高速機動過程中無法確保艦載機持續出動,夜間尤其如此;

    在低戰備等級下,航母上的裝甲機庫門往往處於敞開狀態;

    航母艦員人數眾多、成分複雜,令破壞分子的滲透成為可能;

    核動力航母不受航程限製,但仍需定期補充食品、航空燃料及其他物資;

    航母為確保信息流通而配備的網絡節點,同樣可能成為攻擊的對象。

    如果掌握了這些弱點,再輔之以有一定戰鬥力的常規武器,潛在對手完全可能給美軍的航母造成嚴重威脅。這裏所謂常規武器,包括巡航導彈、靜音潛艇以及智能水雷,近來被媒體熱炒的反艦彈道導彈當然也在其列。

    不對稱戰術更讓美軍頭痛

    如果上麵所說的常規威脅尚容易應付,那麽在後“9??11”時代的海上衝突中,如何應對恐怖主義、黑客攻擊等“非傳統威脅”,無疑是更加嚴峻的考驗。後一類威脅之所以令人頭痛,主要原因在於其無法被精確定義和預測,也就難以提前采取針對性防範措施。2006年黎以戰爭期間,以色列海軍一艘最先進的護衛艦“出乎意料”地遭遇真主黨武裝的導彈襲擊而損失慘重,就是對美國海軍的明確警告。

    事實上,由於“非傳統威脅”的行為主體多為行蹤詭秘的非國家性政治實體,身在明處的航空母艦往往要麵對各種“超常規”戰術的突襲。簡而言之,對於那些“有創意”的敵人來講,影響航母戰鬥力的各種要素――諸如通訊、機動性、後勤補給乃至水兵的士氣,都可能是其下手的目標。此類行動不必以擊沉或重創航母為目的,哪怕隻是暫時限製了航母的行動,就可能嚴重擾亂美軍的通盤布局。

    為了更生動地說明這一點,文章作者構思了幾種針對航母的“不對稱戰術”:

    在一個無法起降飛機的夜間,一小隊武裝人員駕駛隱形快艇接近遠離護航兵力的航母,強行登艦後迅速在航空設施上安裝炸彈。艦員未及反應,艦載機已損失大半。

    敵對國家派特種兵占領了一艘大型貨輪,趁美軍航母通過蘇伊士運河時駕船撞擊。後者躲閃不及,艦體受損導致航速降至每小時10海裏以下,艦載機無法正常起飛。

    某極端組織避實擊虛,利用自殺式快艇同時襲擊了多艘相對脆弱的美軍後勤補給艦。由於無法及時獲得食物、飲用水及其他物資,航母的戰鬥力在此後數周內大為降低。

    “航母是武器,不是神明”

    就像世貿雙子塔轟然倒塌所帶來的震撼那樣,多少年來一直被視為美國權力象征的航母一旦遭襲,給人造成的心理衝擊同樣將是難以想象的。上麵所設想的種種情況並非妄想狂的夢囈,而是美軍官兵有朝一日可能麵對的最嚴峻事態。畢竟,在2001年9月11日之前,沒有誰能料到區區幾個恐怖分子,能在紐約市中心導演多麽可怕的災難。

    非傳統威脅的凸顯,令美國海軍不得不著手修訂作戰條例並引入新的作戰思想。美軍指揮官們所能做的,首先是對航母的弱點及對方可能采取的戰術加以評估並製定預案,之後還要在日常演習中增加相應的科目,更重要的是,他們必須建立起這樣一種意識:不對稱威脅隨時可能出現,一切計劃的製定都必須以此為基礎。

    美軍在第一次海灣戰爭後所做的一份內部報告曾指出,“航空母艦是強大的戰爭機器,但它並非某種神明,會因為信徒的膜拜而增加力量……”正如上文所強調的那樣,事實上,對航母威脅最大的內部因素,恰恰是某些人長期以來“航母堅不可摧”的幻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