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檔案老兵”“軍檔收集第一人”劉義權

(2009-10-27 13:18:35) 下一個


中國“檔案老兵”震動中美軍界 美少將稱其英雄

2009年10月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六日電 題:普通“檔案老兵”震動中美兩國軍界

作者 李鵬 程文勝

一輩子鑽研“故紙堆”,普通老兵劉義權的軍旅生涯看上去有點平淡,但他的“平凡人生”卻震動中美兩國軍界,推動了中美軍事交流。

中國軍方稱劉義權“用生命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美軍少將讚他是一位“英雄”。現在,劉義權的故事已從軍隊走進民間,從檔案工作走向各行各業。今年十月,中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專門指示,號召學習“軍檔收集第一人”劉義權。

今年五十九歲的劉義權退休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館員,曾足跡遍布全國,親手征集和接受軍事檔案八十三萬餘件,為中國軍隊的檔案收集工作製度規範做了許多開創性工作。

在業內人士眼裏,劉義權是淡泊名利的檔案專家,是對軍隊曆史爛熟於胸的“活檔案”;而在同事眼裏,劉義權是一絲不苟的敬業“老劉”——他總是戴橡膠指套翻檔案,不在有字跡的地方摸;看檔案時如果要咳嗽,他一定要扭過頭去;他絕不把喝水的杯子放在辦公桌上,防止不小心打翻淹了檔案;他拿檔案總是輕拿輕放,從不在桌子上拖……

這就不奇怪,二00六年,中美兩軍就查找朝鮮戰爭前後美軍失蹤人員下落事開展軍事檔案合作,自然離不開專家“老劉”。雖然劉義權當時剛剛退休,但他毫不猶豫接下任務:“檔案這工作,一輩子都幹不完,但是值得一輩子去幹。”

接到命令後,劉義權作為專家成員,分工負責從中國人民誌願軍等檔案中查尋相關線索。解放軍檔案館館藏有關誌願軍檔案達數十萬件之多,時間跨度從一九五0年到一九五八年長達九年,因當時條件所限,紙質五花八門,有手抄件、油印件、打印件,大都是繁體字,字跡很小,常常浸染成團無法辨認。有的檔案一件就有兩百多頁,加上行政區劃、部隊移防整編等變化,一些地名、番號與現在有很大差異。特別是檔案目錄不能全麵反映檔案內容,必須一份份、一頁頁、一行行辨認、查找、分析、整理。

劉義權每天戴著老花鏡,拿著放大鏡,逐件檔案查找有關線索。高強度的伏案工作,使他積勞成疾。去年九月,劉義權被確診為直腸癌晚期。不過,老劉一邊治病,一邊堅持工作,因為他想的是:“我的時間不多了,我手頭的檔案關係到中美軍事交流的大局,分配我的任務沒有完成,我不甘心啊!”

解放軍檔案館副館長李鋼對記者說,劉義權負責六萬多件檔案的查閱工作,他至今已查完了五萬多件。確診患癌症之後,他在治療中堅持完成了五千多件檔案的查閱。目前在病床上的劉義權,最牽掛的依然是九千多件未竟的工作。

劉義權和同事查出多份有價值的涉美檔案信息,已形成中美軍事檔案合作的初步成果。今年四月,美軍國防部檔案代表團訪問解放軍檔案館,劉義權身患絕症仍撲在桌前查找美軍失蹤人員的線索,令美方深為震撼,集體用掌聲向劉義權表達尊敬和感激之情。

美軍助理國防部長幫辦查爾斯?雷把一枚寫有“保守承諾,你沒有被遺忘”字樣的紀念章送給“親愛的中國兄弟”,稱劉義權“體現中美軍事合作交流和中美兩國軍人友誼的最好見證人”。

美軍太平洋總部聯合查找戰俘與失蹤人員司令部司令多娜?克裏斯普海軍少將也將一枚寫有“等待你們回家”的紀念章放進劉義權的掌心,眼含熱淚說:“我代表被俘失蹤人員的親屬感謝您,對所有美國人民來說,您是一位英雄,您用最珍貴的時間為我們進行查找工作,再一次感謝您……”

對於美方的感謝,劉義權卻很淡然。在他看來,這是軍人的素質和職責,更是他心中那簡單的道理:“我們丟了東西都會著急,更何況是人找不到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