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印度反導係統連續4次試驗成功 攔截範圍超100公裏(圖)

(2009-08-11 10:58:38) 下一個

2009年08月11日 13:36中國航空報

印度AAD導彈試射

楊增輝

今年3月6日,印度成功進行了1次導彈攔截試驗,攔截導彈從惠勒島的綜合試驗場發射,在孟加灣上空約75千米的高度成功摧毀靶彈。這是印度自2006年以來第4次成功進行反導係統飛行試驗。

引進曆史

印度是繼美國、俄羅斯和以色列之後第4個具有反導能力的國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一直麵臨來自巴基斯坦彈道導彈的威脅。隨著地區局勢日益緊張,印度在1995年從俄羅斯購買了S-300防空係統用於保護新德裏和其他城市。1999年印巴爆發卡吉爾邊境衝突後,印度欲購買以色列、美國共同研製的“箭”2反導係統。

2001年10月,印度國防部派出一個四人專家組抵達特拉維夫,向以色列方麵提交了方案,準備購買美以聯合研製的“箭”2反導係統。由於該係統由美國和以色列共同開發,美國波音公司占到“箭”2導彈大約35%份額,隻授權以色列國防軍使用,而美國在1998年印度核試驗之後對其進行了嚴厲製裁,因此,此舉遭到了美國的強烈反對。

不過,印度利用“9·11”事件後美印關係緩和之機,最終引進了兩套“箭”式反導係統中的EL/M-2080“綠鬆”警戒與火控雷達。此後,在以色列、法國以及美國的幫助下,印度開始獨立研製自己的彈道導彈防禦係統。

2004年8月,印度國防參謀部成立專門委員會,負責和管理印度彈道導彈防禦研究發展工作。在該組織協調下,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在以色列IAI公司的協助下,參考以色列“箭”2反導係統的設計,開始研製具有本國特色的反導係統,這就是先進防空導彈(AAD)和大地防空導彈(PAD)係統,其中前者用於低空防禦,後者則用於高層防禦,這標誌著印度正式將導彈防禦係統發展作為其軍事戰略的一部分。

目前印度已經開展這兩種攔截導彈的工程測試,分別在2006年11月和2009年3月進行了PAD導彈的攔截試驗,2007年12月完成了AAD導彈的首次攔截試驗。按照計劃,印度DRDO在未來2~3年內還將進行5次發射測試,以檢驗導彈在各種條件下的可靠性。下階段試射目標是同時發射AAD導彈和PAD導彈,同時攔截不同高度的導彈。

印度軍方希望該係統完成試驗後能大批量生產,並在2010年正式服役,以形成印度自主的雙層反導攔截係統,並與S-300和可能獲得的“愛國者”PAC-3及海基“宙斯盾”係統構成全方位的反導攔截係統。

按照印度DRDO的說法,AAD導彈完全是自主研製的全新產品,與以往外界所知的印度導彈沒有關係。該彈長7.5米,質量約為1.2噸,直徑小於0.5米,彈體尾部安裝了兩組彈翼,其中主彈翼的麵積較大,配合彈尾的推力矢量噴管,能有效控製導彈的飛行姿態。AAD采用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飛行速度達到馬赫數4~6,射程達200千米。

PAD是高層攔截彈,是在印度“大地”2地地彈道導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該彈采用兩級助推器。第一級的動力係統是兩個液體燃料箱,第二級則采用了固體推進劑。導彈全長10~12米,最大攔截高度可以達到80千米,攔截範圍超過100千米(反導彈)。製導采用慣性導航和中段修正,末段采用主動雷達尋的製導,使導彈實現自導引。導彈還可以與陸基和空基雷達係統通過保密數據鏈進行數據交換。據稱PAD能夠攔截速度為馬赫數5、射程為300~2000千米的彈道導彈。

印度自主導彈防禦係統的預警/指控係統基本使用引進於法國和以色列的現有產品。AAD係統采用法國泰雷茲集團的“馬斯特”-A多功能三坐標雷達。這是一種工作在E/F波段的固態防空雷達,在仰角方位上采用電子掃描方式,最大探測距離460千米,能同時跟蹤200個目標,可探測飛行速度達13倍聲速的中程彈道導彈,從而使AAD攔截彈可在來襲導彈飛行的助推段、中段和末段進行攔截。

PAD導彈係統采用以“綠鬆”雷達為基礎研製的“劍魚”遠程跟蹤雷達係統,能夠在600千米的距離上跟蹤200個目標,印度計劃在2011年左右將探測距離提高到1500米。

這兩種係統都由多輛發射車、雷達、發射控製中心和任務控製中心組成。任務控製中心接收從各個傳感器傳遞的信息,然後通過各係統執行目標分類、目標分配和殺傷評估任務,確定攔截彈的數目以確保殺傷概率。

發射控製中心根據雷達上接收的目標速度、高度和飛行路線等信息,計算發射攔截彈的發射時間。然後準備發射導彈,並開始地麵製導計算,在攔截彈發射後通過數據鏈從雷達上提供目標數據。當攔截彈接近目標導彈時,攔截彈啟用主動雷達導引頭搜尋目標導彈並攔截目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