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軍事催生高科技:“太空夢”源於美蘇軍備競賽

(2009-08-10 11:43:08) 下一個


誰先到月球,誰就能在洲際導彈上超過對方

作者 [美] 邁克爾·懷特 譯者 盧欣渝

航天技術自誕生之日起就具有濃厚的軍事背景。它不僅催生了商用火箭和衛星產業,與之配套的各種高科技副產品也為社會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不僅如此,在移民宇宙的設想日益獲得追捧的今天,植根於戰爭和衝突的宇航技術,被視為延續人類文明的希望。

商業航天源於軍備競賽

軍隊掌控了火箭,並且非常嚴肅地對待它。火箭造價昂貴,它們在戰略戰術方麵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火箭提供了一種遠距離殺傷敵人的方法,自己人卻沒有性命之虞。軍方的興趣同時也促進了科研,社會從中受益匪淺。

太空探索給民用領域帶來的好處數不勝數,能滿足科幻狂熱分子們的所有期待。其主要原因在於,啟動太空探索計劃必須涉獵廣泛的創新領域,這必然會帶來豐厚的技術回報。

衛星是太空探索帶給人類最好的禮物,也可以說是一大生財之道。2001年進行的調研顯示,美國航天產業每年的產值為613億美元,其中僅15%與火箭有關,超過半數產值來自與衛星有關的間接收入。在上述領域,最值得注意的是通訊衛星產業,它涉及絕大部分國內國際電話業務、手機業務、因特網業務。這個收入豐厚的產業創造了50萬個就業機會,其中90%(45萬個職位)涉及衛星製造和服務。

所有這些都起源於美國和蘇聯的競賽——誰能夠首先抵達月球,誰能夠在洲際導彈領域超過對方。事實上,衛星以及它所提供的服務,僅僅是冷戰在商業方麵帶給人類的眾多好處之一。

太空探索的副產品走俏

太空探索的副產品不一而足,其形式數不勝數,深入到人類活動的各個層麵。我們不妨看看為建造太空船而開發的先進材料,例如,“阿波羅”號登月飛船指令艙隔熱層和航天飛機機頭部位使用的防護材料。太空工程師們開發的產品還包括超輕太空服纖維、引擎材料、火箭噴口襯裏等。所有這些“智能材料”當初都是為專門用途設計的,而今,每種材料都在建築、紡織、醫藥、電子等商業領域得到了應用。

諸多原因促使航天技術在商業領域獲得成功。其中之一是,在太空探索中,活動空間的限製和失重的環境必須加以考慮,工程師們經常需要重新設計傳統機器和設備。遙控器、無繩家電、設備小型化技術,就全都出自太空研究項目。這些改進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將傳統的機器設備應用到陌生的太空環境中,必須對其進行適應性改造。

人類的未來在宇宙深處

說到人類的收獲,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它與技術或具體設備幾乎沒有關係,卻有關人類文明的進一步演進。

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寫道:“人類文明僅有兩條出路,要麽進軍太空,要麽滅亡。……終會有那麽一天,人類將散居到整個太陽係,然後將目光投向係外恒星,向那些星球進軍。對所有人來說,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是曆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戰爭利益、各個國家的自我保護,將人類帶入了太空時代,賦予我們探索外太空的動力。盡管如此,太空探索對軍方來說仍顯得過於龐大和代價高昂。未來,探索太陽係和係外空間的經費僅有一部分來自軍方,其他資金將由工業、商業、旅遊業提供。

這些來自不同行業的資金終會幫助人類前往其他星係。如果不這樣做,作為物種,人類就會自取滅亡。有朝一日,當我們的後代回首那段穿越星空的旅程時,他們決不應當忘記,正是借助複雜的航天技術,人類才有了今天;這一切都植根於戰爭和衝突中產生的諸多設想,以及在和平利用中實現的突破。

節選自《戰爭的果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