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謠言?中國運十夢斷關鍵人物:民航總局局長沈圖叛逃美國始末(圖)

(2009-04-30 12:48:16) 下一個

文章內容未經證實!!

來源:中國民間保釣聯合會



情報局幹員「轉任」中情局

據世界日報報導,張式琦說,一位在國府遷台後才加入情報局的幹員(姑且稱之為A君),從軍方退役後來美定居,並憑自己的本事「考入」中情局工作。當時情報局派在海外的工作人員,在偶然機會下與A君取得聯係,經回報局本部後,張式琦才發現A君原來曾是「自己人」。據張式琦形容,這位A君精明幹練,工作能力很強,當時年約五十歲。A君曾提供國府中情局東南亞情報工作會議內容等珍貴情報。有一回A君交給張式琦一卷錄音帶,由他口述中情局對中國大陸與越南開戰的情報、中情局對台灣情勢分析與蔣經國執政的評價、美國政府不支持台灣獨立運動的政策等。錄音帶轉呈給蔣經國後,蔣認為參考價值很高,又把孫運□、蔣彥士、宋長誌等軍政要員找來,再聽一次錄音帶。A君是在中情局的默許授意下與國府接觸?還是背著中情局私自提供情報給台灣?張式琦至今仍沒有答案。但張式琦清楚記得A君曾當麵對他說:「我自己願意這樣做,也代表對情報局的忠誠,但我所提供的情報內容,並不會影響目前在中情局的工作地位。」


策反中國大陸部長級官員

一九八二年間,美國中央情報局成功安排一位中國大陸部長級官員來美投奔自由,中情局商請國府情報局提供一部分經費,並在必要時讓他赴台定居。情報局同意美方要求,但後來美方不知何故改變心意,該官員後來轉赴巴哈馬群島,並未赴台。


沈圖 1977年12月至1985年3月任民航總局局長(附:沈圖是新中國民航事業的創建人之一,為民航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運十項目上犯了重大的曆史性錯誤,以虛假的報告欺騙蒙蔽中央,使中國航空工業喪失了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絕佳機會。1985年4月沈圖被免去中國民航總局局長職務。1987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據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沈圖所犯錯誤的調查情況,決定撤銷他的中央委員的職務,開除黨籍。1987年十月,中共十二屆七中全會確認1987年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撤銷沈圖中央委員職務的決定。根據美國和台灣後來解密的文件顯示,沈圖很可能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反,成為叛徒,並涉嫌收受波音公司賄賂。


其他文章說沈圖是貪汙被撤職的,其子去了美國,本人移民加拿大。這些行為無疑是受了波音的賄賂,但從上麵的文字裏來看沈圖遠不是貪財這麽簡單,是主動投奔賣國的,而且是自願做間諜,從他全家去美國能看到中情局對情報人員籠絡的手法。老布什1980年當選副總統的,74-75年在中國任職,此後是中情局長,必有特殊功勳才能當上CIA局長,沈圖會不會在75年就開始為中情局幹活?上文中說沈圖是1982撤職,應當是作者記錯了,實際是85年離任,87年才撤中央委員職務,按上文說法最少80-87年間沈圖有為CIA服務的嫌疑,他的繼任者和CIA有無瓜葛,實難推敲,但行為上是附和美國商業和國家戰略利益的。運10在80年開始試飛就沒過好日子,84年斷了經費,86年徹底玩完,這麽一看,民航的態度就不足為怪了。從小處說受波音賄賂掐死運10,從遠處說受中情局指使毀滅中國的航空事業,他做到了,至少我們20年中無所做為,所以今天天空中沒有我們的大飛機,軍用飛機也落後,因為美國企業一直是軍機民機一起生產,技術互通,打擊民航產業也能製止軍機水平提高,可能美國人很早就認識到這一點,所以設了這個局,他們付出非常之少,最多幾百萬美元而已,而且是中國人自己的美元,從商業和戰略角度都是非常高明的。而我們整個產業損失了上千億(買飛機加外圍產業),到今天仍是心中的疼,我們直到海灣戰爭甚至到炸館、南海撞機、座機竊聽事件後才發現自主航空事業有多重要。


民航是中國最早進入資本主義花花世界的部門,從60年代開始就有很多人在國外受訓並為國家領導人開飛機,進口一架波音有200個出國名額,出國的上千人次,如此重要部門,當時中國和前蘇聯一樣是外國情報機關眼中的“鐵幕”,中國民航有沒有成為鐵幕上的一條縫呢?


聯想很多事情,就是怪,明明美國78年以後開放航空管製極大促進了整個航空產業的發展,咱們的民航就不學,今天更不敢學了,有911的先例如何如何,那些 “精英”理由充分得很,理由也很動人,現在世界科技早都是軍民兩用,甚至民超軍了,有些人還不願讓民間的科技資源充分釋放出來為保衛祖國出力,這些人天天出國受熏陶,腦子竟如此僵化,豈不怪哉?

當時的中共中央委員、民航總局局長沈圖,就是張鎮中的重點突破對象。經過“金元外交”,沈收受了麥道MD82項目的巨額回扣,力主運十下馬。約在1985—1986年間,沈圖被檢舉事發,進而被捕,後來竟然又被釋放,然後叛逃國外。


曾在172廠工作過的某科技人員向《了望東方》透露了一件他親身經曆的事,也足以讓人震驚!其實對於讓上海地方主管、並據以“邀功”的運十項目,三機部的態度實際上是早已確定的。1979年1月,原172廠參加運十項目的一位技術人員到北京出差,聽說了麥道前來遊說三機部和部裏不大支持運十的消息。當在北京三機部招待所遇到當時的172廠副廠長陸其羽後,他很高興的詢問陸:“運十的靜力實驗結果非常好,部裏這回該支持我們了吧?”陸回答:“不可能。”於是他又說:“那我們馬上要試飛了,試飛成功後,部裏總該支持了吧?”陸回答:“也不可能”

在運十試飛成功飛抵北京時,某長期主管國防科工工作、也受過“四人幫”之害的領導人因為受所謂“王洪文那小子在上海搞了一個波音708”的影響,拒絕出席運十首飛北京的慶祝活動,並通過各種方式控製甚至禁止國內外對運十成功的報道和慶祝。

1980年12月22日,5703廠寫信給胡耀邦同誌,提出運十03架機已完成65%的工作量,現已停產,希望能把運十飛機繼續搞下去,需要中央再補充經費3000萬元經費。

1981年1月8日,民用航空總局以(81)民航工字2號文向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提出《對國產運十飛機的幾點看法》的報告,提出:“運十型飛機基本上是測繪仿造波音707/720型飛機……即使運十飛機達到了波音707型機的水平,也不過相當於六十年代初期國外第一代噴氣客機的水平。”,“目前還缺乏足夠的資料對其技術經濟性能恰當的評價。”“由於能源危機引起油價上漲和85年國際民航組織將對超過噪音和煙霧標準的飛機實行限製,波音707飛機已屬淘汰機種”,“我局有波音707客機十架,因利用率不高,還可用20年”。“民航去年(指1980年)年初十年規劃設想中沒有再添購此類飛機的打算。”民航在報告結尾說:“目前國內繼續研製類似波音707型的飛機是否可取,請鄭重考慮。”

民航的預測究竟是否是事實呢?從1972年至今,中國民航累計購買和租賃經營了463架波音飛機,共花費了約220億美元。歐洲的空中客車公司是1985年進入中國市場的,到去年年末,中國的各家航空公司一共購買或租賃經營了152架空客飛機,付出的美元達到了90億。

1981年6月18日:三機部和上海市在上海錦江俱樂部聯合召開“運十飛機論證會”。國務院國防工辦、國家機械委、國家科委、民航上海管理局以及上海有關單位的領導。在會議的休息時,民航某領導在私下場合向與會的參與運十研製的專家透露:“買一架外國飛機我們你能安排出國200多人次,你們能給什麽呢?” 此後,運十的研究處於停頓。

1983年10月,國家計委副主任甘子玉召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財政部、民航總局代表,上海市薛德馨、三機部胡溪濤。上海市提出,將第三架散件的飛機裝出來,需資金3,000多萬元。會上民航明確表示不要此飛機。三機部表示,應將03架搞出來,以後要看有無用戶。甘副主任在會上表示請財政部平衡國家財力而定。會後,財政部通過調查認為,這種飛機要變成商品,不是花3,000萬元,還要較大的投入,而且沒有用戶,因此明確表示不同意籌措3,000萬元。此後,國家對運十飛機研製沒有再投入資金,運十飛機研製實際上也就不得不下馬了。

1984年12月23日,穀牧副總理召開的落實運10進藏工作會議上,中國民航某主要領導竟令人匪夷所思的說:“運10一上天,真叫人頭疼。”其實這樣的態度,後文就能找到部分理由。

與此相應,主管運十的三機部不知出於怎樣的動機,沒有把作為70年代重點項目的運十列入六五計劃。

但曆史必須銘記的是,因為3000多萬元不能籌措,運十已經投入的5.37億研究經費白仍了,與此同時,我們花了約400億美元來買外國飛機!

然而此時的運十可以說是內外交困,另一個外部敵人也在精心設計圈套,千方百計扼殺它。據美國《財富》後來披露,1979年在運十即將成功之際,美國麥道公司在某國民黨高級將領之子、美籍華人張鎮中(現GC3國際創投管理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曾任香港衛視集團(香港鳳凰衛視的主要股東之一)前任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和麥道公司副總裁)的建議操縱之下,通過某深受中國人民愛戴的已故國務院高級領導的夫人(鄧夫人),進而遊說最高決策者,同時遊說主管民機工業的三機部和民航,希望與中國合作生產麥道的DC-9超80(即MD82飛機)。

當時的中共中央委員、民航總局局長沈圖,就是張鎮中的重點突破對象。經過“金元外交”,沈收受了麥道MD82項目的巨額回扣,力主運十下馬。約在 1985?1986年間,沈圖被檢舉事發,進而被捕,但因其他更高層領導插手,後來竟然又被釋放,然後叛逃國外。1987年的中紀委13大報告中,沈圖事件還被作為腐敗案的典型向全國通報。可惜的是,此時的運十項目已經被撂在幹溝裏了。

1985年時張鎮中公開供認,“因為上海搞過運10,我們才與上海合作,如果不打倒運10,美國飛機就不好打進中國”,同時還到處吹噓說,他們怎樣受到中國領導人某某的接見,對方如何讚成他們的看法等等。

但在當時,消息傳來,創造出“運十”奇跡的上海飛機研究所219名技術人員沉重無比,他們於1984年6月4日,聯名上書《不要花巨額外匯去組裝MD-82,建議在運十基礎上發展我國民航工業》,但為時已晚。當時的高決策者批示道:此事已定,不要再議了。從此中國的天空失去了自己的大型飛機。從此中國自己的大型飛機研究菁英人才在等白了頭後一個接一個的抱憾而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