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9位親曆者講述人民海軍走向遠洋曆程(組圖)

(2009-04-21 13:26:31) 下一個

9位親曆者講述人民海軍走向遠洋曆程
2009年04月   來源:新華網

    新華軍事記者 陳萬軍 吳登峰

    他們,是人民海軍駛向深藍的親曆者。他們,是人民海軍發展壯大的見證人。

    在人民海軍成立60周年之際,新華軍事記者走訪了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國防大學政委童世平軍事科學院原政委張序三海軍副司令員丁一平南海艦隊參謀長杜景臣南海艦隊副參謀長劉光悠東海艦隊副參謀長邱延鵬某潛艇基地司令員杜永國海軍某基地原副司令許誌明。他們的親身經曆為我們再現了人民海軍走向深藍的一個個精彩瞬間。

 許誌明:親曆人民海軍常規潛艇首次突破第一島鏈

        2007年3月20日,大連市旅順潛艇博物館的一艘潛艇成功登陸黃金山岸邊。據介紹,該潛艇是人民海軍的一艘退役常規潛艇。新華社發(盧國忠 攝)

    許誌明,海軍原某基地副司令員;時任某潛艇支隊副支隊長,潛艇突破一島鏈遠航訓練指揮員。

    “首航太平洋訓練的情景,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年逾花甲的許誌明,盡管從海軍某基地副司令的職位上退休,但潛艇指揮員身上那種敏銳、果敢、慎密的風格一如當年。

    33年前,正是他指揮著252潛艇率先穿越一島鏈,成功深入太平洋腹地。從此,人民海軍吹響了遠征大洋的號角,加速了駛向藍水的步伐。

    “1976年,我們接到上級指示,要求盡快提出一個遠航訓練計劃。”時任東海艦隊某潛艇支隊副支隊長的許誌明回憶說:“我們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太平洋才是潛艇部隊的用武之地,我們不能再在島鏈內轉來轉去了,應該到太平洋去磨礪本領。”

    1976年底的一天,許誌明率領252艇,向太平洋潛航。擺在許誌明和艇員麵前的,是前所未遇的難關和挑戰:航程遠、區域大、海區新……

    所謂島鏈,是指太平洋西部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我國台灣島、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等排列成弧形的形似鎖鏈的群島。在這些群島之間,是一條條寬窄不一的海峽通道。這些通道,是我國艦船進入太平洋的必經通道。但是直到1976年,人民海軍艦艇還沒有穿越島鏈進入太平洋。

    在經過幾天的隱蔽航行後,252艇接近島鏈。潛艇突破島鏈,最好選擇那些威脅小、航道寬、縱深淺、暗礁少、流速穩定的通道。但是由於缺少相關的海況資料,因此隻能靠指揮員進行現場決斷。

    “潛艇突破島鏈的關鍵在於準確選擇突破口。”在綜合分析了各種資料後,許誌明果斷下達突破島鏈命令。

    就在突破島鏈即將成功時,險情發生了。252潛艇的空氣壓縮機發生故障,雖然經過搶修排除了故障,但是突破島鏈的最佳時機卻被耽誤了。

    是繼續突破還是等到夜晚突破?海圖上顯示,出口就在252艇前方10海裏處,成功似乎觸手可及。

    許誌明決定,1小時後實施突破。

    1海裏,2海裏,3海裏……

    航程儀上終於跳躍出一組人們盼望已久的數據:252艇突破島鏈,進入西太平洋。

    這一刻,雖然252艇向前駛進了一小步,但是人民海軍的曆史卻往前跨越了一大步。突破島鏈、擁抱大洋,幾代海軍官兵的夢想終於成真。

    進入大洋,252艇官兵才發現,更嚴酷的考驗才真正到來。太平洋水溫高、鹽度濃,對潛艇的腐蝕破壞性極強;洋麵無島嶼阻擋,洋底深不可測,形成的湧浪高達數米,給潛艇航行帶來極大困難;洋底時有漩渦,稍有不慎就會發生意外!

    不久,252潛艇就與強台風正麵相遇。潛艇像一個劇烈搖擺的秋千,艇員無法在崗位上站立。潛艇下潛到數十米後,艇體仍劇烈搖擺,不少幹部戰士一邊暈船嘔吐,一邊堅守崗位。在全體艇員的艱苦努力下,252潛艇艇終於擺脫台風的糾纏順利脫險。

    一天,正在大洋進行戰術課目訓練的252艇,聲納揚聲器發出預警,熒光屏上同時躍起一串波紋……252艇與一支外國海軍艦艇編隊狹路相逢。許誌明下令迅速占領有利位置,深潛跟蹤。而外軍艦艇編隊始終沒有發現252艇……

    20天、30天……252艇連續在深海大洋完成了數十晝夜的訓練後,順利返航。他們的創舉,為後繼者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1977年,人民海軍潛艇成功穿越第二島鏈,再創人民海軍潛艇遠航新紀錄。

張序三:親曆人民海軍特混編隊首次在太平洋亮相

這是航拍的中國海軍第21批次護航編隊的壯觀場麵(2月17日攝)。新華社發(李唐攝)

    張序三,軍事科學院原政委;時任海軍副參謀長,首航太平洋特混編隊參謀長。

    1980年4月底,人民海軍18艘艦船組成的大型特混艦艇編隊,駛出領海、穿過島鏈,首次亮相太平洋。

    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原政委張序三中將介紹說:“當時我是海軍副參謀長,擔任特混艦艇編隊參謀長。我們的任務是完成遠程運載火箭末區彈著點測量、打撈數據艙和護航警戒任務。”雖然事情已經過去近30年,但是回憶起當時海上的經曆,張序三將軍如數家珍。

    這是人民海軍成立以來水麵艦艇編隊首次走入大洋,艦艇編隊出發後不久就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在航行途中,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的第一代遠洋綜合補給船和自行研製的橫向補給裝置,成功為驅逐艦進行了58次橫向補給。

    遠洋補給的成功,標誌著人民海軍已經具備了遠洋能力。這引起了許多國家濃厚的興趣。

    張序三介紹說:“每次補給時,幾乎都有外國飛機、艦船前來觀察拍照。一些調查船還發來信號:‘我對你們操演很感興趣,請允許我在你右舷航行觀看。’”

    1980年5月9日,新華社發布授權公告,宣布將於1980年5月12日到6月10日,由中國本土向太平洋海域的公海上發射遠程運載火箭。公告發布後,外國艦船飛機的監視越發頻繁。最近的時候雙方距離隻有400米,可以清楚地看到外國船員在甲板上來回拍照攝像。  

    1980年5月18日,一艘艘艦船在試驗海區布開陣勢,等待著發射試驗的開始。就在離發射不到1小時,新西蘭“莫諾韋”號船高速向我試驗區駛來。

    “當時我們考慮到‘莫諾韋’船曾提出上我方艦艇做客的要求,便向他們發出了‘歡迎你船長到我艦做客’的邀請。”張序三說:“‘莫諾韋’船二副登上108驅逐艦,受到了熱情接待,直到我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他才返回。返回時,他向我方贈送了國徽和水兵帽,我們也向他回贈送了貝雕、啤酒等。經過接觸和溝通,既達到了阻止他們進入試驗海區的目的,又增進了相互的友誼。”

    我國運載火箭準點而至,數據艙如“流星”般帶著閃電,劃破藍天,在海麵上濺起衝天水柱。這時兩架外國飛機一高一低盤旋接近火箭數據艙濺落點,高的不足600米,低的不足300米,我艦艇編隊的官兵可以清晰地看見飛機的引擎。

    能否搶在外國飛機前打撈起數據艙,成為此次保障試驗任務成敗的關鍵。我海軍艦載機迅速起飛,各種機動快艇,甚至橡皮艇,一齊向彈著點駛去。在飛抵數據艙濺落點上空後,艦載機放下軟梯,潛水員沿懸梯接近海麵後縱身跳入大洋,僅用5分20秒就把數據艙完整無損地打撈上來。

    試驗成功後,新西蘭的“莫諾韋”號船立即發信號給108艦:“祝賀你們火箭發射成功!”

    中國海軍第一次亮相,就引起了國外同行的讚譽。張序三說:“更讓我們激動的是,南太平洋上終於留下了中國海軍的航跡。從此,我們的艦船一步步自信地駛向五大洲三大洋。”

劉光悠:親曆人民海軍軍艦首次遠航南極

J121船

    劉光悠,海軍南海艦隊副參謀長,時任234潛艇艇長,遠航南極成員。

    1984年11月20日,人民海軍J121船攜載直升機和308名官兵遠征南極。

    這是一次挑戰之旅。J121船要在一個多月內橫渡浩瀚的太平洋,穿越93個緯度,跨過180個經度,往返航程23000多海裏,相當於繞地球一周還多。

    為了讓遠航南極任務順利完成,海軍挑選了70名有著豐富遠洋經驗的軍官隨J121船執行任務。時任234潛艇艇長的劉光悠,就是其中一員。

    劉光悠介紹說,J121船出發不久就遭遇了一次強台風。緊接著又進入了大西洋的西風帶海域,情況更糟。西風帶海域遼闊,跨越20個緯度,西風環流不受任何阻擋地漂轉,海上風力猛,浪高長達10米以上。

    劉光悠說,一萬多噸的J121船就像一片樹葉,一會被推上波峰,一會被拋進浪穀,雖然不少官兵都暈船嘔吐,但官兵們憑借頑強的意誌,堅守崗位,戰風鬥浪5晝夜,順利駛離西風帶。

    12月18日,J121船駛進阿根廷的烏斯懷亞港。這是人民海軍艦艇第一次抵達南美大陸。劉光悠說:“在阿根廷補給休整的5天時間裏,我們就像置身於友誼的海洋中。”

    當得知J121船連續航行26天,航程近萬海裏,並成功闖過西風帶時,阿根廷烏斯懷亞海軍基地司令愛德華由衷佩服:“了不起,真了不起!”

    12月23日,J121船啟航向德雷克海峽挺進。德雷克海峽位於南美洲合恩角與南極半島之間,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由於受南極風暴的影響,海峽終年狂風不斷,是進入南極的最後一道難關。當地人把它稱作“陰陽關”和“航海家的墳墓”,這裏漂浮著無數大大小小的浮冰,雖然J121船是萬噸巨輪,但由於沒有破冰能力,一旦與冰山相撞,也隻是以卵擊石,難免船毀人亡。

    J121船降低航速,在船艏和駕駛室兩側都加派了瞭望更,導航雷達和聲納開始全時工作。在指揮員的果斷指揮下,J121船順利度過海峽,駛抵南極大陸。

    南極是世界風暴最頻繁,風力最猛烈的地區,素有“風極”之稱。科考隊在南極的60多天裏,就遇到47天6級以上大風,其中10級以上大風達13次之多。

    “我們必須搶在大海封凍前完成‘長城站’的所有施工建設。”劉光悠介紹說:“每天參與施工的海軍官兵身上都結了一層冰殼,凍得嘴唇發紫,打滿血泡的手連筷子也握不住。”

    為了吊運物資,海軍艦載機一次次突破飛行“界限”,創造了我國飛行史上的奇跡。

    一次,在喬治王島建站的100多名官兵被困在島上。艦載機飛行員於誌剛和劉力偉等主動請戰,駕駛直升機迎著9級大風,越過冰山、繞過雲團,連續飛了3個架次,終於把人員安全接到船上。

    為了采集南極海底標本,J121船潛水長劉寶珠冒著生命危險,潛入56米深的海底,填補了我國南極海底考察的空白,並開拓了我國潛水事業的新領域。

    在海軍官兵和考察隊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在南極的第一個科學考察基地--“長城站”順利竣工。1985年2月27日,完成建站工作的海軍官兵告別南極,踏上返航的征程。

    在142天的征程中,人民海軍為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立下卓了越功勳,同時創造了人民海軍艦艇遠航的新紀錄。

孫建國:親曆人民海軍核潛艇水下長航破紀錄

    1月18日,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潛艇在風雪中準時啟航。閭勇政攝 

    孫建國,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時任水下長航核潛艇艇長。

    1987年1月1日,新華社播發了一條令人振奮的消息:“我海軍核潛艇首次遠航訓練獲得圓滿成功。潛艇部隊官兵駕馭著核潛艇,在遼闊的大海上完成了各項訓練任務,創造了我國海軍潛艇部隊水下航行時間最長、航程最遠、平均航速最高的紀錄。”

    “核潛艇遠航訓練的成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新成就,是人民海軍形成現代化戰鬥能力的重要標誌。”創造核潛艇長航紀錄的時任艇長孫建國介紹說:“我們的長航時間超過了當時核潛艇84晝夜的世界長航紀錄。”

    孫建國,當年是核潛艇部隊的艇長。在出征前,孫建國和全體艇員定下決心,這次長航一定要打破美國人保持的世界紀錄。

    水下長航隨時充滿著風險。孫建國說:“在水下航行的時間越長,發生故障的概率就越高,艇員的操縱技能和應急能力,對潛艇的安全至關重要。”

    為了確保長航訓練的成功,孫建國在出航前與官兵一起設想了許多應急預案,對每一項預案都進行細化並反複操演,以便發生故障時能夠在第一時間排除。

    一天,核潛艇動力裝置突然出現問題,220度高溫的蒸汽,在30個大氣壓的驅動下,帶著刺耳的響聲向外噴射。

    孫建國趕到現場,指揮排險。

    “當時,軍士長劉忠文和王玉懷麵臨猛烈噴射的蒸汽毫不退縮,在嗆人的蒸汽中,雙手握著炙熱的閥門,使勁搖!”孫建國回憶說,“這兩個閥門平時需要電機帶動,但是這兩名戰士硬是用雙手旋轉直徑80多公分的閥門120多圈,終於將隔艙閥關上,隔斷了蒸汽。”

    回憶起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孫建國至今仍十分感動:“排除故障後,他們兩人的手上燙起一串水泡,王玉懷當場暈倒。”

    水下長征毫無浪漫色彩可言。一連幾個月與世隔絕,隻能在空間狹小的艙室裏活動,這對艇員的意誌力和體力都是極大的考驗。

    孫建國介紹說:“艇內沒有白天和黑夜,我們隻能憑著掛在各崗位艙上的那塊銅盤掛鍾判定是夜間還是白天。到後期,多數艇員渾身乏力,吃不下,睡不著,或是睡著了起不來。盡管這樣,艇員意誌不跨,一上崗就精神十足。有的為了解困,就往太陽穴上抹風油精,有的嚼幹辣椒,以此刺激神經。”

    60天,70天,80天……人民海軍在深海大洋書寫了光輝篇章。

    接到返航的命令後,孫建國和他的戰友駕駛著“長征號”核潛艇向祖國的海岸駛去。

童世平:親曆人民海軍艦艇編隊首次出訪南亞三國

    2005年11月8日,由“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離開湛江軍港,出訪巴基斯坦、印度和泰國。據了解,出訪期間艦艇編隊將首次在異國海域與到訪國海軍舉行以聯合搜救為主要內容的非傳統安全領域軍事演習。編隊將航經5個海區、4個海峽,橫穿印度洋北部,進入阿拉伯海,曆時40多天,總航程近1萬海裏。 新華社發 (鍾魁潤 攝)

    童世平,國防大學政委;時任海軍東海艦隊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出訪編隊指揮組成員。

    1985年11月16日至1986年1月19日,人民海軍“合肥”號導彈驅逐艦、“豐倉”號綜合補給船組成的艦艇編隊,出訪巴基斯坦、斯裏蘭卡、孟加拉國等南亞三國。這是人民海軍艦艇編隊首次出國訪問。

    “這是人民海軍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國防大學政委童世平,當時是出訪編隊指揮組的成員。他說,“能參加人民海軍的首次出訪,感到非常自豪。”

    編隊從太平洋進入印度洋後,官兵在甲板上拍照留念。童世平介紹說:“這時兩艘印度軍艦發來燈光信號,詢問我們是哪國軍艦?當我們告訴是中國軍艦時,他們立即發來‘向中國海軍致敬!’的信號,並伴隨我編隊在其領海線外航行,途中還用甚高頻與我通信人員通話,像老朋友似的。”

    經過16天的航行,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在巴方4艘艦艇的引導下,緩緩駛進卡拉奇港。

    “這次出訪的軍艦,都是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代表了當時我國的工業發展水平。”童世平說:“通過出訪,我們向世界展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新成就和新風貌。”

    斯裏蘭卡海軍司令西爾瓦少將說:“中國海軍建立36年後才首次出國訪問,我們盼的時間太長了。以後希望你們接踵而來,成為一個慣例。”

    “孟加拉國總統艾爾沙德稱我們這次訪問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曆史性事件’。”童世平說:“聽說中國軍艦來訪問了,吉大港市民從四麵八方趕來參觀,不到兩個小時我們就接待了上千名當地群眾。”

    人民海軍的到訪,點燃了當地華僑的愛國熱情。老華僑方金劍激動地對童世平說:“我們盼呀,盼呀,終於盼來這一天。你們的到來不僅給祖國爭了光,也給我們海外華僑臉上添了彩。”

    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首次出訪,國際社會相當關注。時任海軍司令員劉華清當時正在美國訪問,美海軍作戰部長提出派太平洋艦隊3艘艦艇與我出訪編隊會合,進行編隊操演。

    1986年1月12日,我出訪編隊在返航途中與美太平洋3艘艦艇會合。按照軍銜級別,美方指揮官韋伯斯少將率艦請中國海軍聶奎聚中將檢閱,並指揮操演。這是人民海軍與美國海軍在海上的首次交往。

    1986年1月19日,我出訪艦艇編隊返抵上海。童世平介紹說,在65天的出訪過程中,我出訪編隊進行了208項外事活動,展示了中國開放、發展、友好的形象。

杜永國:親曆人民海軍核潛艇首次發射水下運載火箭

從水下發射運載火箭

    杜永國,海軍某潛艇基地司令員。時任某潛艇基地導彈核潛艇艇長。

    1988年9月,我國自行研製的導彈核潛艇,圓滿完成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任務。

    這標誌著我國繼美國、前蘇聯、英國、法國之後,成為第五個擁有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能力的國家。人民海軍也由此成為一支戰略性軍種。

    核潛艇艇長出身的杜永國,對核潛艇的發展史十分熟悉。他說,早在50年代末我國就將研製核潛艇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全國廣大軍民頑強拚搏,1974年我國第一艘魚雷攻擊核潛艇服役,1983年第一艘導彈核潛艇服役。

    “我國水下運載火箭的發展,稍稍滯後於核潛艇。”杜永國說:“進入80年代後,我國加速了潛射導彈的研製步伐。1982年我國相繼多次成功完成了水下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在此基礎上,我國又開發出了射程更遠、性能更好的水下運載火箭。”1988年,時任某導彈核潛艇艇長的杜永國,得知上級決定實施導彈核潛艇水下發射試驗任務後,立即找到領導爭來了這塊“硬骨頭”。

    核潛艇水下發射試驗,充滿了巨大風險,稍有失誤就會艇毀人亡。杜永國領受試驗任務後,所有艇員都十分高興,紛紛寫下決心書。

    “水下發射運載火箭,對操縱技術要求特別高,因為發射時間按毫秒計算,成敗全在一瞬間。”杜永國說介紹說,“為了確保發射成功,我們組織艇員把操縱過程中的技術難點進行排隊,然後集中力量一個個攻關,從而熟練掌握了各種情況下的操縱技能。”

    不僅如此,杜永國還想法設法找來了前幾次發射試驗的資料,進行反複研究,製定了詳細的應急預案,帶領官兵反複操演,直到全體艇員即使閉著眼睛也能熟練完成所有操作動作。

    杜永國說:“別看火箭是個龐然大物,但是它對環境要求十分苛刻。”發射筒內必須保持恒溫。為此,在運載火箭裝載到潛艇上後,全艇官兵不分晝夜,精心守護“國寶”。

    “在試驗前的那幾個月,我們沒有休息過一天。”杜永國說:“更讓人感動的是,為了發射試驗任務,艇上20名官兵推遲婚期,30人放棄學習深造的機會,有的官兵親人病故仍堅守崗位。”

    在杜永國帶領艇員進行最後試驗準備的時候,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來了。他興致勃勃地視察了承擔發射試驗任務的核潛艇,並與全艇官兵合影留念,還親筆題詞:“壯大海上戰略威懾力量。”這給正在進行試驗準備工作的全體官兵增加了新的動力。

    接到陸上指揮部下達“試驗開始”的命令後,杜永國指揮著導彈核潛艇駛入發射海域。

    發射前XX分鍾,全艇艇員進入發射陣地。艙室裏各種機械電子設備正緊張地工作著,各種顯示台上燈光不斷閃爍,充氣、排氣的“嘶嘶”聲與電子儀器的蜂鳴聲交織在一起,更增加了“大戰前”的緊張氣氛。

    “……5、4、3、2、1,發射!”艇長杜永國果斷發出命令。潛艇上下一顫,火箭便躍出水麵,直刺蒼穹,向太平洋預定海域飛去。

    “運行正常!”

    “進入大氣層!”

    “向預定濺落點飛來!”

    遠程運載火箭運行情況不斷從擴音器傳到艇員耳邊。

    當“發射成功”的消息從萬裏之外的海上測量船傳到艇上時,官兵們相擁而泣。

    “這是激動的淚,這是自豪的淚,這是圓夢的淚。”杜永國說。

丁一平:親曆人民海軍艦艇編隊首次環球航行

4月20日,海軍副司令員丁一平在青島接受新華軍事記者專訪。 

    丁一平,海軍副司令員;時任海軍北海艦隊司令員、環球航行編隊指揮員。

    2002年5月15日至9月23日,由“青島”號導彈驅逐艦和“太倉”號遠洋綜合補給艦組成的艦艇編隊,開始了人民海軍的首次環球航行。

    丁一平介紹說,此次環球航行,我艦艇編隊跨越了三大洋、途經五大洲、六次穿越赤道,經過15個海峽水道、22個海域海灣、兩條運河、45個群島,及三大洋五大洲沿岸39個國家和地區的附近海域,南北跨越68個緯度,曆經春夏秋冬。我艦艇編隊累計航行33126海裏,海上航行100天,靠港訪問32天,成功訪問了新加坡、埃及、土耳其、烏克蘭、希臘、葡萄牙、巴西、厄瓜多爾、秘魯、法屬帕皮提等10個國家和港口。

    環球航行,是對一個國家海軍綜合能力的檢驗。丁一平將軍解釋說,一路上我艦艇編隊不靠港補油、也不接岸電,全過程依靠自己的動力和電力,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就完成不了環球航行。環球航行中所有裝備機械都會超強度運行,如果沒有連續運行及其維修保障能力,完成環球航行也將是十分困難的。同時,我們所航經的海區,許多 是第一次進入,就連大西洋也是第一次穿越,陌生的海區,對艦艇編隊的全體官兵是一個全新的考驗。

    環球首航也是對人民海軍官兵素質的檢驗。丁一平說,土耳其阿克薩斯港是北約在地中海的一個重要軍港。我編隊抵達前,已有美、英、德等8個國家的艦艇在這停泊,隻空出了一個泊位。在沒有港口資料,沒有拖船協助的情況下,“青島”艦一次靠泊係纜成功。

    丁一平介紹說:“環球航海既是軍事外交,也是檢驗和鍛煉部隊的練兵行動。編隊全程進行戰鬥操演300餘次,海上綜合補給20次,完成了全科目訓練,達到了全員全訓水平。在大西洋上,編隊還與北京海軍總醫院對兩名高燒的戰士成功進行了遠程會診。”

    值得一提的是,出訪編隊裏的4名海軍女軍官,她們不僅圓滿完成了本職工作,還以其良好的精神風貌向世界展示了人民海軍的嶄新風采。

    “環球航行,揚我國威軍威。同時,也收獲了友誼。”丁一平介紹說,新加坡海軍朋友和華人華僑冒著傾盆大雨在碼頭迎接;土耳其軍港內所有艦船上高掛滿旗和滿燈;烏克蘭幼兒園小朋友揮舞著中國國旗,為我們到訪高聲歡呼;希臘海軍專門把迎接總統檢閱的艦船從錨地調回碼頭供我們參觀;巴西、厄瓜多爾和秘魯的朋友都用隆重的國家禮炮歡迎遠道而來的中國朋友;法屬波利尼西亞人民身著節日盛裝、載歌載舞,把一串串共環掛在我們的脖子上……

    丁一平副司令員還介紹了在烏克蘭訪問的一件趣事:

    那天,我方在“青島”艦宴請烏克蘭海軍司令時葉熱烈上將,當他看到一盤精美的果蔬雕刻時,很是驚訝,當得知是我艦3級士官武誌良的傑作時,便問我能不能把武誌良留下來。接著,又向我提出,要給武誌良加升一級軍銜……

    “在環球航行中,我們一路訪問,一路與被訪國家的人民、軍隊進行廣泛交流,通過交流,相互了解,通過了解,建立信任,在建立信任的基礎上加深了友誼。”海軍副司令員丁一平說。

邱延鵬:親曆人民海軍首次出國參加多國海上聯合軍演

     2007年3月11日,中國海軍艦艇編隊指揮員邱延鵬(左一)在“連雲港”號護衛艦上指揮多國海上聯合搜救行動(3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敬臣攝

    邱延鵬,海軍東海艦隊副參謀長。時任某驅逐艦支隊支隊長、聯合軍演中方編隊指揮員。

    2007年2月19日,人民海軍“連雲港”號、“三明”號導彈護衛艦組成的艦艇編隊,從舟山啟航駛向印度洋阿拉伯海,參加代號為“和平――07”海上多國聯合軍事演習。

    這是人民海軍第一次走出國門參加海上多國聯合軍演。“和平――07”是由巴基斯坦海軍倡導並主辦,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孟加拉、馬來西亞和土耳其9國派艦艇參加的海上軍事演習。

    邱延鵬介紹說,這是護衛艦編隊第一次不帶補給艦遠航;第一次在多國海軍聯合軍事演習中擔任項目指揮官,第一次在外國海域進行實彈射擊。在為期4天的演習中,我艦艇編隊先後參加了快速攻擊、主炮對海射擊、聯合搜救、對空防禦、海上攔截等17個課目,並創造了多項第一。

    他說,3月8日,聯合軍演正式開始。9國10餘艘艦艇排成編隊,向演習海區駛進。這時“恐怖分子”的高速快艇向艦艇編隊發起試探性攻擊。我“連雲港”艦雷達迅速捕獲目標,果斷射擊,擊退了“恐怖分子”的試探性攻擊。就在宣布“演習結束”命令不到兩分鍾後,“恐怖分子”再次駕駛快艇向我艦艇編隊發起攻擊,我海軍官兵迅速衝回戰位,鎖定目標,用副炮擊退了“恐怖分子”的攻擊。

    在擊退“恐怖分子”攻擊後,我艦艇編隊轉入此次聯合軍演的“重頭戲”——主炮對海射擊演練。此前,邱延鵬給我編隊下達命令:至少擊沉一個浮體靶。

    浮體靶隨著海水上下起伏,若隱若現。“三明”艦主炮雷達迅速捕捉到目標,這時一艘外國艦艇搶先開炮,但未能擊中靶標。

    “三明”艦及時調整艦位,再次用雷達搜索並牢牢鎖住目標。“射擊!”隨著艦長一聲令下,“三明”艦主炮前方火光四起,靶標被準確擊中。

    與此同時,“連雲港”艦瞄準了2號浮體靶射擊。

    “射擊!”“連雲港”艦艦長下達攻擊命令。海麵上頓時掀起衝天水柱,2號浮體靶被擊中。

    演習結束後,巴基斯坦阿巴斯準將向我艦艇編隊發來賀電,稱讚中國艦艇幹得漂亮。

    演習第二天,邱延鵬被授權負責指揮多國海軍聯合搜救演習。雖然這是我軍指揮員首次在海上指揮多國艦艇演習,但是邱延鵬信心十足。

    邱延鵬先後在多型驅逐艦、護衛艦上擔任過艦長職務,參加過上百次由全軍、海軍及艦隊組織的演習任務,在近似實戰的對抗性演習中積累了豐富的海上作戰指揮經驗。雖然這次他指揮的是多國艦艇聯合搜救,但是,對於這些參演各國艦艇的武器裝備性能及機動性能他都極為熟悉,因此在演習中調配、部署這些外國艦艇,邱延鵬如臂使指。

    “在演習前,由於擔心我方的英語運用能力,巴基斯坦提出派人上艦幫助協調,我婉言謝絕了。”邱延鵬說:“我對自己的英語水平有底。”

    在出國前,邱延鵬每天堅持早起半個小時練習英語,晚上還拉著女兒當陪練。為了不使語言成為影響與外軍進行協同的障礙,邱延鵬還要求部隊,必須盡快攻克語言關。為此,支隊開設了英語夜校,3個月培訓了1000多人次,培養了一批能翻譯、善交流、會協調的軍官。

    “我是項目指揮官,現在開始搜救演習!按預定方案,改為橫隊”邱延鵬的口令,通過無線電波,發送到參演各艦。

    “明白!明白!”多國艦艇通過甚高頻依次回答,依令而行。長長的縱隊很快轉換成“一”字橫隊,艦距均等的呈現在藍色的大海上。

    “項目指揮官,我是‘法魯克’艦,在我方位XX,距離XX發現目標,完畢!”

    “第一小隊停車,‘法魯克’艦出列。”

    “明白!”“法魯克”艦應聲而動,迅速離開編隊,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

    “項目指揮官,我是‘塔裏克’艦,在我方位XX,距離XX發現目標,完畢!”

    “第二小隊,從左向後轉180度,前往XX救援!”

    “明白!”第二小隊數艘艦船齊刷刷向後轉,保持隊形向編隊相反方向駛去。

    在邱延鵬的指揮下,多國艦艇編隊比預定時間提前1個小時完成演習任務。

    這是中國指揮官,第一次用英語下達口令,指揮多國聯合編隊。邱延鵬的口令準確、指揮果斷,無可挑剔。在“連雲港”艦上觀摩此次演習的巴基斯坦海軍觀察員費薩爾中校對邱延鵬豎起大拇指:“盡管第一次用英語指揮,演習在您的組織指揮下非常成功!”  

杜景臣:親曆人民海軍首次亞丁灣、索馬裏海域護航

圖為海軍第一批護航編隊指揮員、海軍南海艦隊參謀長杜景臣。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杜景臣,海軍南海艦隊參謀長,海軍首批赴亞丁灣護航編隊指揮員。

    2009年4月19日,記者連線了正在返航途中的人民海軍第一批亞丁灣、索馬裏護航編隊指揮員杜景臣。

    杜景臣介紹說,4月13日,由“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和“黃山”號導彈護衛艦組成的第二批護航編隊,在亞丁灣東部與剛剛完成第40批次護航任務的首批護航編隊順利匯合。4月15日,兩支護航編隊完成首次共同護航任務後,順利實現交接。4月18日,圓滿完成護航任務的首批護航艦艇編隊啟程返航。截至返航前,首批護航艦艇編隊已累計為41批次212艘船隻進行了護航任務,3艦護航總裏程70000多海裏,妥善處置了數百起可以小艇襲擾時間,確保了被護船舶百分之百的安全。

    由“武漢”號、“海口”號導彈驅逐艦和“微山湖”號遠洋綜合補給艦組成的首批護航艦艇編隊,於2008年12月26日從三亞啟航,沿途穿過馬六甲海峽,橫渡印度洋,航行4500多海裏後到達亞丁灣、索馬裏海域。

    1月7日,在抵達任務海區後的第二天,“海口”號、“武漢”號導彈驅逐艦成功為“河北翱翔”號和“觀音”號等4艘商船進行了伴隨式護航。“武漢”號擔負戰備值班的艦載機騰空而起,前出數十海裏,對編隊航經海域的開麵情況進行偵察預警。

    1月12日,我護航艦艇編隊成功為包括台灣商船“宇善”號在內的4艘船舶進行了護航任務。兩組特戰隊員分別登上位於船隊首、尾的“振華13”號、“振華14”號實施隨船護航。

    1月16日,為了提高護航效率,減少商船等待時間,海軍護航艦艇編隊首次以分組的方式,分別從曼德海峽東口和亞丁灣東部海域啟航,為第三批和第四批商船護航。

    在采取分組護航的同時,海軍護航艦艇編隊還根據過往商船航行速度和航向進行科學編組,精心製定護航路線,根據不同海域特點,設計護航隊形,在確保航行安全的同時,為商船節約了時間。

    杜景臣介紹說,護航過程中,新加坡、德國、希臘、塞浦路斯等多艘外國商船主動申請加入護航編隊,並獲準跟隨航行。

    第21批護航期間,加入編隊的中外商船一度達到13艘,浩浩蕩蕩,綿延10公裏。之後,海軍官兵又相繼完成了9艘、11艘、12艘等多批次護航任務。

    為保證航行安全,附近海域的一些外國遊輪也主動跟隨護航編隊航行。“武漢”艦3月31日完成的第35批護航任務中,跟隨編隊航行的外國商船竟有5艘之多,數量超過原定參加護航的中國商船。

    在保障中外被護船舶安全的同時,護航編隊還主動向過往船隻發布可疑小目標信息,並為遇險商船提供應急救援。

    杜景臣說,護航行動中,海軍官兵嚴格遵守國際法有關規定和聯合國有關決議,和平運用兵力,妥善處置了嫌疑船隻對各國過往商船的襲擾,受到廣泛讚譽。

    此次亞丁灣、索馬裏海域護航,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創下了100多天不停靠碼頭補給的曆史紀錄。護航編隊依靠我遠洋綜合補給艦,在海上多次完成縱向、橫向和空中立體補給,綜合保障能力邁上新台階。

    杜景臣說,在此次護航任務中,我艦艇裝備經受了考驗,沒有因設備故障而影響護航任務,證明我國第三代導彈驅逐艦質量可靠,性能先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