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宋曉軍訪談:從海上閱兵想到的

(2009-04-21 10:09:24) 下一個

新浪網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將於4月23日在青島舉行海軍建軍60周年海上閱兵式活動。此次中國邀請了五大洲29個國家的海軍代表團和14個國家的21艘各型艦艇將來華參加此次活動。

  主持人尹俊:咱們之前的溝通中我也發現我國海軍的發展是對國家做出很大貢獻的一支力量,不光是軍事力量,同時也是社會發展技術的一些力量或者貢獻。

宋曉軍:對,大家關注中國海軍更多的是在器物層麵和裝備層麵,中國海軍發展大致可以分三個階段,至少前兩個階段完全是由作戰牽引,因為我們知道1949年之後我們麵臨的海上安全是非常嚴峻的,1949年到1955年基本上我們是沿岸作戰,沿岸作戰主要是防止對方對我們已經控製的陸地進行襲擾,而且同時我們也對當時國民黨控製的一些島嶼進行了解放,或者跟他們之間有一個交鋒的過程。

  到了1955年,我們國家的海軍裝備開始成了一定規模,當時我們叫做空潛快,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開始近岸作戰,在這個期間一直到1970年,就是七十年代之間我們完成了整個沿海島嶼的收複,而且成功地粉碎了蔣介石反攻大陸的一些陰謀,同時在這個期間我們在南海上空擊落過美國的飛機,大概包括四種機型,至少四種類型的飛機,航空兵在空戰方麵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這段時間我們基本的裝備,就是海軍的常規裝備我們管它叫空潛快,就是航空兵主要拿製空權,沿海防禦靠潛艇,由於我們是從蘇聯那邊買過來的潛艇,然後是快艇——魚雷快艇,打伏擊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準備發展大中型水麵艦艇和自己的潛艇部隊。

  當時中間發生了一個問題,就是1960年中蘇關係破裂,蘇聯專家撤走,留下來的這些圖紙、標準都非常非常少,這時候恰恰是我們仿製階段,比如潛艇,中型的核潛艇還有一些快艇我們正在仿製期間,於是給我們留下一個被迫的自主研發的環境,當時的情況特別像現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後我們有很多東西要產業升級,要技術創新,當時的情況也是一樣,就是六十年代蘇聯專家一撤走我們依托的沒有了,必須自主研發。但是國家當時經濟是非常困難的,這個時候國家就定了一個國防工業17條,對整個自主研發、產業升級這一套東西有了比較原則性的規定,我記得當時在國防工業17條當中第10條當中就有一個堅決杜絕請客、送禮、特殊招待、講排場、講門麵,要勤儉辦國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從1960年到1970年期間,我們成功地自行研究了我們第一代的常規動力潛艇,同時我們的導彈驅逐艦,我們的核潛艇也投入開始研製,另外還有一些快艇,還有一些相應的配套設備,比如驅逐艦當時大概光配套設備就一千多種,也就是說從1960年中蘇關係破裂到1970年期間,我們的海軍在一個外界完全封鎖的情況下,我們自我研製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那個時候確實靠我們真是勒緊褲腰帶走下來的這條路。

  比如核潛艇的研製,也是這次閱兵的最大亮點。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製實際上當美國的第一艘核潛艇1958年下水之後,毛澤東主席就說我們要研製核潛艇,但是由於當時經濟困難一直到1965年我們才開始上馬,1964年我們核武器研製成功,1965年我們馬上搞核潛艇的反應堆。但是當時國家非常困難,這些第一代的核潛艇研製人員大概有幾百人吧,具體數字我就不說了,每個月一人一斤肉、三兩油,在遼東半島的一個地方,非常冷。我去過那個地方,每天要步行幾公裏,來回從宿舍到研製單位堅持這麽走,而且基本都是吃窩頭、貼餅子,很素很素的燉白菜蘿卜,而大部分時間是鹹菜,這種情況下我們自己的第一代核潛艇,前邊是1974年的攻擊型核潛艇,後來到八十年代彈道導彈核潛艇,就這是艱難。所以中國海軍發展前30年確實為我們後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而且它的國產化率,它的機電加工能力,它的微電子技術水平,最後轉化成為我們改革開放巨大的資源。

主持人尹俊:宋老師您看,其實海軍貢獻國防這個我們都能理解,您說海軍它對經濟的發展,特別對改革開放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或者技術方麵的貢獻,或者推動作用,這個我們應該如何理解?

  宋曉軍:這個是這樣,現在很多人包括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時候,更多的是談什麽思想觀點層麵,當然我覺得那個是很重要,但是物質層麵一點都不能忽視。比如說在1964年的時候當時我們研製成功核武器,1966年我們把核武器和導彈合在一起做了發射實驗,而且直接做了導彈和核彈頭,這是全世界沒有過的,當時人民日報的號外套紅的,特別大,現在在舊書市場賣六百塊錢一張。那時候我們跟蘇聯、跟美國關係都沒有搞好,但是我們要打開國門,又不能完全去搞國防建設,要解決生活問題,我們必須要建立我們自己的核打擊力量,怎麽辦呢?我們就研製了射程一萬公裏的洲際導彈,但是這個彈研製出來以後我們沒法試驗,也沒法向世界證明我們擁有了這樣的核反擊能力。在這種情況下,1970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要研製遠洋的大型的測量船隊,這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比如說航天的時候神五、神六、神七,遠望一號、二號還有向陽紅10號,還有救撈船和補給船,9年期間我們把遠洋船隊12艘研製出來,同時我們的中型導彈驅逐艦也研製成功,而且大概當時生產了7條。除了第一條實驗艦,我就在第一條艦上服役,後邊的六條艦一塊兒跟著12條的遠洋測量船隊一塊兒,當然後來又加入一條,在1980年5月份啟航,越過了赤道,這是中國海軍第一次走向遠洋,5月18號這一天我們從九泉發射基點發射了東風5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實驗彈,而且一次性成功,我們在南緯7度把這個導彈的彈頭飛行實驗的數據倉打撈上來,從此證明中國擁有了可以射程一萬公裏的戰略導彈,而這之後我們才有了所謂的財政改革、財稅改革、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分立,才有了真正的改革開放。

  所以現在很多人說我們當時改革開放是不是一個頭腦風暴?根本不是,也就是說中國海軍的遠洋船隊和我們的航天技術人員、導彈人員經過艱辛的努力實驗成功了。我們有這樣的核反擊能力之後我們才敢打開國門,否則我們可以想想,最近兩天在美洲峰會上查韋斯送給奧巴馬一本書,叫做《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恰恰是拉丁美洲根本沒有這樣的基礎,他打開國門之後所有的產業都被別人壟斷,他隻能做最低端的。我們現在看看改革開放到了今天給我們的神七、航天,當然我們還有我們的核武器,還有我們改革開放初期的那樣的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摩托車、電話、冰箱、彩電、洗衣機,跟我們改革開放前30年積累下來的機電、電子、技術、切削加工能力是有很大關係的,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看它是有很大繼承性的,不能簡單地說那30年我們什麽都沒有做。如果沒有當年的1980年的5月18號我們能夠發射一萬公裏的洲際導彈,我們敢打開國門開放嗎?我們是沒有底氣打開國門開放的。

  主持人尹俊:在未來海軍還會為國家經濟方麵的發展貢獻力量。

  宋曉軍:對,咱們說後邊30年,確實中間有過10年我們因為進行調整,有很多產業轉到民用了,但是轉過民用的時候當時你比如說海軍是一個高科技繼承的平台,實際上在1979年的時候我們遠洋船隊,就是1980年去打撈洲際導彈彈頭的船隊它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90%,但是唯一遺憾的是我們的直升機當時有一個叫直七,實在研製不出來,1979年最後總參決定下馬,我們沒有辦法,因為打撈那個彈頭要直升機,於是我們隻好用了1974年從法國買的一種叫“超黃蜂”,用四架直升機把導彈撈上來。現在我們看來當時我們沒有努力,現在發生大地震了,我們直升機還是沒有辦法國產化。

  主持人尹俊:能從那麽早的時候找到源頭。

  宋曉軍:對,就是你的短板,這30年之後還是短板,後30年我們由於把海軍這樣一個高科技繼承的平台的東西轉成民用,給了我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貢獻,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補償,中間斷掉一段時間。你比如說核潛艇我們大概有將近20年沒有設計,這是非常可惜的,但是這等於是軍隊為國家經濟發展做了貢獻,但是值得欣慰的是九十年代中期之後我們又開始在我們改革開放的經濟基礎上有一些新的艦艇出現了,比如新的像海口號,武漢號這些赴索馬裏的第一批大型的驅逐艦,以及我們可能要亮相的第二代的核潛艇,還有我們自己國產的新型的常規動力潛艇,包括我們的飛豹的航空兵的飛機等等等等。所以我們要看中國海軍的發展要從整個這60年,以及國家整個戰略環境的變化來想,特別是海軍的發展它為我們整個未來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因為海軍本身並不是說僅僅是造船,因為它現在有上千個配套設備廠商,這些配套設備廠商在封鎖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像七十年代周總理指示的那樣,我們能夠通過自主研發把整個裝備拉起來,這樣對我們電子工業,對我們機電產業,對我們材料,對我們機加工能力都會有一個提升,有了提升之後我們這些產業才能容納更多的高技術人才,才能容納我們現在那麽多找不著工作的大學生,這是很關鍵的一點。

  主持人尹俊:宋老師,您很了解這個核潛艇的研發過程。

  宋曉軍:對,第一代核潛艇研製的參與人員,因為最早跟他們接觸是1988年,當時咱們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第一次在水下發射導彈,但是當時實際上我們由於國家計劃的調整,實際上有很多核潛艇的設計人員已經離開那個崗位了,因為我們停滯了,有些人去做漁船了,有些人去做買賣了,去幹別的事情了。剩下的一部分人員仍然在維護著這個艇來解決它發射導彈的技術問題,1988年時候發射試驗完了之後,我跟他們一直都有很多的聯係,這些人當時是非常艱難的,比如我舉一個例子,有一個人當時他研製核潛艇的時候,他說不研製出來09核潛艇,因為毛澤東說過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當時都是一批熱血青年,相當一部分人是從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海軍係畢業的,還有比如上海交大當時也有專門核潛艇的專業,這一批人都年輕氣盛,其中有一個人說這個核潛艇不研製出來我就不結婚。後來真是等到核潛艇研製出來他才結婚,但是他結婚的時候舉行婚禮,他向大家鞠躬的時候頭頂已經禿了,這時候在場的很多人都非常感動,都落淚了,都非常感動,就是這麽一批人。而且當時核潛艇研製出來的時候我們要解決特型鋼,因為核潛艇我們要自己解決我們的鋼材,因為核潛艇要在海下承受很大的壓力,當時造出來之後要去實驗的時候,我們的設計師、工程師、工程技術人員,這樣一些寶貝的人才都要進行深淺實驗,就要下去,一點一點的試,而且實驗的那些情景真是驚心動魄。

  比如說有一個人跟我講,當時潛艇下潛的過程中,那個鋼材艇殼就會發出聲音,我問他那個聲音是什麽樣的感覺?他說就像子彈從你頭上不斷打過去的那種感覺。所以這一代人非常了不起,因為沒有我前麵說的航天導彈部門研製出來的東風5型洲際導彈,沒有我們1982年進行了遠程導彈的發射,以及1988年我們在核潛艇上進行導彈發射,我們沒有這個做保證我們國家說實在的不可能打開國門。

  主持人尹俊:像這些老專家他們現在怎麽樣呢?

  宋曉軍:我覺得他們現在其實也很不容易,有的人大概,我前一段時間問了他們所在地,這些老同誌由於都是1939年、1940年以前生的,平均一年可能有十個去世,他們退休之後拿的工資也很低,也就是一千多塊錢吧,然後默默無聞的,你可以在院裏看到他們,可能一般的老人,就是七十歲、六十多歲的老人,因為我們一般來說是宣傳兩彈一芯,其實我說應該是兩彈一芯一艇,因為那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為當時我們研製核潛艇的時候美國和蘇聯剛剛開始第二代核潛艇的發展,我們第二代核潛艇剛剛發展出來之後美國和俄羅斯已經是第四代的核潛艇,已經非常成熟了,所以中間落了一段時間。當然這個我也相信我們現在有這麽多的年輕人,而且對國防的這樣一種熱情,包括這一次閱兵,包括咱們軍事頻道點擊量也很大,很多年輕人會獻身國防,為我們在核潛艇方麵進行再一次的趕超,會貢獻自己的青春,而且要記住當年那一代人,非常了不起,而且他們默默無聞,現在真是默默無聞。有的時候他們有聚會,聚會的時候你去跟他們談的時候,他們談到今天中國海軍的發展的時候他們都很激動,有的都落淚了。

主持人尹俊:我們注意到海軍司令在之前一次講話中提到一個詞,叫做大型水麵艦艇。這個詞很多人就在猜測,到底指的是航母,或者新一代的“神盾艦”,到底指的是什麽?宋老師您來分析一下,您認為這種大型水麵艦艇指的是什麽呢?

  宋曉軍:我覺得大型水麵艦艇實際上是指一種海上平台,因為從目前世界海軍的發展規律上來看,平台它的周期會長一些,比如說一種海上平台,當然它包括動力,你上邊的武器換代可能要兩到三代,比如說我們最早從蘇聯買回來的四艘,叫四大金剛的驅逐艦,當時是雷擊艦,上邊裝的是魚雷,後來變成了導彈,還是原來的平台,還是那個鍋爐。當然這個大型的水麵艦艇它一定是有一定的先進動力做基礎,在這樣一個平台上當然有可能是航空母艦,有可能是比較大型的驅逐艦,甚至也有可能是巡洋艦,這根據我們自己的需求。

  但是我覺得吳司令講的這個大型水麵艦艇的意義非常大,因為我說中間我們斷掉了一段時間海軍發展,這樣的話我們動力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動力問題主要是鍋爐,這個鍋爐還是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們自主研發,因為蘇聯跟我們分手之後,跟我們中蘇關係破裂之後我們自己研製出來的一種鍋爐的,就是蒸汽輪機,當然後來這些技術也變成很多發電技術,轉化成民用了,但是大型軍艦不能用這個東西,它占的地方太大,你把鍋爐放在軍艦上,如果比較大的,比如航空母艦或者驅逐艦,你要還是用蒸汽輪機的話別的地方就沒法放裝備了,太大了。

  現在比較流行的就是燃氣輪機和核動力這兩塊,核動力的小型化還有一個就是燃氣輪機我們一直沒有突破,燃氣輪機它最關鍵的技術取決於你的航空渦扇發動機的核心技術,你比如美國人是通過二戰之後,蘇聯人也是二戰之後有大量的飛機研製經驗,他們突破了渦輪風扇發動機技術,於是美國人和蘇聯人,和現在的俄羅斯人都解決了燃氣輪機的問題,現在就是他們兩大家在做這個東西,當然美國的好一點,俄羅斯的後來分到烏克蘭了,稍微差一點。中國由於航空工業的大發動機沒有解決,我們的大型水麵艦艇動力問題相應也沒有解決,你包括現在去索馬裏的這些驅逐艦它的燃氣輪機還是烏克蘭進口的,所以在這方麵我覺得首先要把動力突破,而且這個突破要是連帶突破,就是我們大發動機的公司已經在上海成立了,造船和飛機之間在動力問題上我們可以聯手,像當年周恩來1970年說的那樣,我們要搞12艘測量船隊,9年之後就突破了,我們應該拿出這樣的一種趕超精神一下把它突破掉。

  主持人尹俊:這也是很多網友關心的,咱們首批國產航母有沒有可能用上國產動力係統?這個還要拭目以待。

  宋曉軍:拭目以待,當然要看國家下不下什麽樣的決心,當然一般來說國產航母一開始不會走核動力這樣一個路子,因為中型航母一般都是有燃氣輪機,這就要看我們大飛機的發動機和我們艦船動力的研究機構中間能夠形成合力,最後能夠在多長時間突破我們的燃氣輪機的技術,當然前一段時間清華好像也在在燃氣輪機樣機,但是作戰使用不是樣機,作戰使用要經過上千小時的惡劣環境的實驗,所以我們希望能夠盡早研製出來,盡早實驗,達到一定的可靠性之後我們再把它裝上艦船。當然就我個人的希望來說,我們的國產航母真希望有我們自己的動力,因為一旦解決了這個動力,我們所有的大型水麵艦艇應該說最難的一個瓶頸問題就全部突破了。

  主持人尹俊:其實這是一個製約很多方麵的一個問題。

  宋曉軍:對,而且製約了我們每年買那麽多的波音飛機、空客飛機,就是這麽一個發動機的問題。

  主持人尹俊:飛機也需要。

  宋曉軍:飛機也需要,而且大型水麵艦艇也需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