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海軍司令吳勝利很高調:中國海軍已成為海上鋼鐵長城

(2009-04-15 12:18:45) 下一個

2009年04月    新華網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60周年之際,新華軍事記者陳萬軍、吳登峰獨家專訪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吳勝利上將。 

4月13日,在古樸典雅的海軍機關辦公大樓裏,吳勝利司令員向記者介紹了人民海軍走過的60年光輝曆程,並滿懷信心地展望了新世紀新階段人民海軍的發展前景。 

他說,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親切關懷下,人民海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建設發展成為一支由水麵艦艇部隊、潛艇部隊、航空兵部隊、岸防部隊和陸戰部隊五大兵種組成的戰略性、綜合性、國際性軍種,成為一支有效履行捍衛國家主權、維護我國海洋權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海上鋼鐵長城。

邊打邊建 海軍五大兵種不斷發展壯大 

人民海軍初建時期創下多項經典戰例 

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親切關懷下,人民海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建設發展成為一支由水麵艦艇部隊、潛艇部隊、航空兵部隊、岸防部隊和陸戰部隊五大兵種組成的戰略性、綜合性、國際性軍種,成為一支有效履行捍衛國家主權、維護我國海洋權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海上鋼鐵長城。 

吳勝利介紹說,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誕生。初建時期的人民海軍,邊打仗邊建設,經過一次次戰火的洗禮和考驗,礪練了過硬的海空作戰本領。在與國內外敵人的1200餘次作戰中,共擊沉、擊傷和俘獲敵艦艇400餘艘,擊落、擊傷敵機500餘架,創造了“小艇打大艦”“近戰、夜戰”和“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等多項經典戰例。 

1950年5月25日,人民海軍16艘艦艇向萬山群島守敵發起攻擊。在曆時71天的作戰中,戰勝了總噸位超過自己數十倍的敵艦艇部隊,一舉解放了萬山群島和廣東沿海的全部島嶼。 

1955年1月18日,人民海軍148艘艦、艇、船組成的4個登陸運輸大隊,46艘護衛艦、炮艦和護衛艇組成的戰鬥艦艇編隊,在兄弟軍兵種的配合下,一舉攻克一江山島。 

這是我軍曆史上首次三軍聯合作戰,為我軍戰略戰術寶庫增加了三軍協同作戰的新範例。 

與此同時,年輕的海軍航空兵在國土防空作戰中屢建奇功。 

1953年3月,誕生僅9個月的海軍航空兵不畏強敵,擊落敵機13架,圓滿完成保衛鴨綠江大橋的防空作戰任務。 

1954年至1955年,在解放一江山島戰役中,海軍航空兵出動飛機289架次,順利完成奪取製空權任務。 

1965年至1968年,海軍航空兵在海南島上空先後擊落入侵敵機7架,擊傷1架,創造了“8比0”的佳績。 

…… 

人民海軍在解放一江山島後,又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解放了除台灣、澎湖、金門、馬祖、東沙和南沙部分島礁外我國海疆內的全部島嶼。

海軍五大兵種裝備:自主研製加對外引進

吳勝利介紹說,人民海軍創造初期的武器裝備,主要是接收來自國民黨海軍的各種艦船。隨著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國民黨海軍艦艇有的起義、投誠,有的被俘獲,有的在潰逃時被遺棄,人民海軍接收的各類艦艇共有183艘。 

在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中,人民海軍從國外引進購買了一大批戰鬥艦艇、作戰飛機以及岸炮裝備。在這批裝備中,包括第一支驅逐艦部隊的“鞍山”“撫順”等驅逐艦,第一支潛艇部隊的“新中國11號”等潛艇,第一支魚雷快艇部隊的多艘魚雷快艇。 

五十年代中期,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人民海軍又花巨資從國外引進技術、材料,組裝了多艘當時世界上先進的護衛艦,進一步壯大了人民海軍力量。到1955年底,人民海軍已擁有各種艦艇800多艘,各種飛機500多架,各種口徑海岸炮、高射炮600多門,人民海軍的發展初具規模。 

人民海軍武器裝備通過自主研製與引進相結合,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 

進入新時期以來,人民海軍武器裝備在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的同時,也注重吸收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一批新型驅逐艦、潛艇、飛機陸續入列人民海軍,加快了海軍武器裝備的建設發展步伐。 

經過60年的建設與發展,海軍5大兵種完成了由半機械化向機械化的轉變,正逐步向信息化轉型。 

水麵艦艇部隊:綜合作戰能力大幅提升

吳勝利介紹說,水麵艦艇是海上重要作戰力量。1949年11月,人民海軍第一支護衛艦部隊組建;1951年10月,人民海軍第一支魚雷快艇部隊組建;1954年,人民海軍第一支驅逐艦部隊組建。 

改革開放以來,海軍水麵艦艇部隊進入飛速發展階段。第二、三代導彈驅逐艦、護衛艦、新型導彈快艇、大型登陸艦、掃雷艦、遠洋綜合補給艦相繼裝備部隊。目前,海軍三個艦隊已擁有數十支驅護艦支隊、快艇支隊、登陸艦支隊和作戰支援艦支隊。三級以上戰鬥艦艇達數百艘,噸位是上世紀80年代的5倍以上。新型戰艦的艦載武器全麵升級換代。現代化戰艦催生出一大批新訓法、新戰法,每年有上百艘次水麵艦艇駛向遠海大洋,完成數百個訓練科目,一體化訓練水平逐年提高,綜合作戰能力明顯增強。

潛艇部隊:水下突防能力明顯增強 

吳勝利介紹說,潛艇是水下重要突擊力量,也是人民海軍重點發展建設兵種。1954年6月,人民海軍第一支潛艇部隊宣告誕生。經過60年的建設與發展,今天的海軍潛艇部隊已發展成為包括常規動力潛艇和核動力潛艇在內的強大水下突擊力量,數量和總噸位比初建時期增長了數十倍,並實現了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潛艇水下高速、長航、突防、大深度布雷等訓法戰法得到檢驗。 

1971年,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第一代常規潛艇下水。 

1974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服役。 

1983年,我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服役。 

跨入新世紀,新型常規動力潛艇和核動力潛艇相繼裝備部隊。新型潛艇裝備了超長波通信係統、數據鏈係統、戰術軟件和指揮自動化係統以及智能魚雷和精確製導導彈,新一代潛艇的靜音性、水下自持力和生存力明顯提高,水下突防能力明顯增強。

海軍航空兵:所有戰鬥團都能跨區機動作戰

吳勝利介紹說,沒有製空權,就沒有製海權。海軍航空兵是現代化海軍的重要組成部分。1952年6月,航空兵第一師在上海成立。截至1955年底,海軍航空兵已擁有各型飛機515架,基本形成了以岸基航空兵為主的海空作戰防禦體係。 

1980年1月3日,隨著海軍艦載直升機首次著艦的成功,海軍航空兵實現了由岸基向艦載的突破。 

上世紀90年代,“飛豹”殲擊轟炸機、電子偵察機、反潛機、預警巡邏機、空中加油機陸續裝備部隊,拓展了海軍航空兵的活動範圍,並為海軍水麵艦艇部隊奪取製海權奠定了全方位的支撐。 

隨著第三代戰機陸續裝備部隊,航空兵部隊的應急機動、艦機協同、空中格鬥、低空突防、遠程攻擊、精確打擊能力顯著提高,所有戰鬥團都能擔負跨區機動作戰任務,擔負戰備值班的飛行員全部進行過導彈實彈射擊訓練。所有這些,都標誌著海軍航空兵高技術條件下的整體作戰能力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海軍岸防部隊:全麵實現導彈化

吳勝利介紹說,海軍岸防部隊是部署在沿海重要地段,參加沿岸防禦作戰的兵種。1950年10月,第一個海岸炮兵營在青島組建,至1951年底海軍共組建了13個海岸炮兵團;60年代,海岸導彈部隊誕生,岸防部隊實現導彈化,導彈部隊逐漸取代高炮部隊。 

80年代初,各型岸艦導彈逐步更新為機動式岸艦導彈。 

隨著突防能力更強、智能化程度更高、射程更遠、抗幹擾能力更強的新一代岸艦導彈全麵裝備部隊,海軍岸防部隊逐步成為既具備要地防空、近海防空的能力,又能夠有效支援其它軍兵種實施進攻的新型兵種。 

海軍陸戰隊:具備兩棲作戰能力

吳勝利介紹說,海軍陸戰隊是擔負登陸作戰任務的兵種。1954年12月,海軍成立第一個陸戰師。後因任務變動,於1957年撤銷。1979年重新組建的海軍陸戰隊,由裝甲部隊、潛水部隊、防化部隊、兩棲特戰隊等組成。 

經過嚴格訓練的海軍陸戰隊員,不僅會操作各類步兵自動武器、水陸坦克、兩棲裝甲運輸車、多種口徑的自行火炮、反坦克導彈等裝備,還成為多種特戰武器的操作能手。隨著新型兩棲坦克、裝甲車及特種裝備全麵列裝,海軍陸戰隊的戰鬥力得到全麵提升,多次在全軍、海軍組織的大型演習和中外聯合演習中展示鋒芒,成為名副其實的“陸上猛虎、海上蛟龍”。

駛向深藍 現代化建設與綜合作戰能力再上新高

海軍第三代武器裝備實現信息化 

如何加速海軍現代化建設,不斷提升遂行海上戰役的綜合作戰能力和戰略威懾能力,是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都十分關注的重點。

1953年2月20日,毛澤東視察“洛陽”艦,當得知“洛陽”艦排水量隻有1000噸時,毛澤東充滿自信地對官兵們說:“將來我們的海軍要有大艦!” 

發展核潛艇,是黨中央戰略視野的延伸。1959年10月,毛澤東發出莊嚴號召:“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吳勝利介紹說,改革開放使我國科技水平迅速提升,海軍加快了現代化建設步伐,武器裝備進入導彈化、電子化、自動化的新階段,艦艇反潛、反艦、防空、電子對抗等一係列技術難題得以攻克。 

1981年,經過現代化改裝的“濟南”艦,增添了艦載機平台和衛星導航係統。 

1982年,我國常規潛艇水下發射潛地導彈試驗成功。 

1986年,我國第一艘全封閉新型護衛艦服役。 

1988年,我國導彈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取得圓滿成功,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水下發射戰略導彈能力的國家。 

……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自行研製的新一代常規動力潛艇浮出水麵;被譽為“中華第一艦”的第二代國產導彈驅逐艦出訪美洲四國;“飛豹”係列殲擊轟炸機裝備海軍航空兵部隊;萬噸級綜合補給艦遊弋大洋;一批新型導彈和電子戰係統成為一線部隊的主戰裝備。 

進入新世紀,海軍信息化裝備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一批具有較高信息化水平的第三代導彈驅逐艦、護衛艦、潛艇、作戰飛機陸續交付使用,與其相配套的一係列新型裝備在實兵演練中發揮效能;指揮自動化係統、衛星導航、戰術軟件等逐步在各型戰艦、潛艇和飛機上得到應用。

30多次軍演提升綜合作戰能力

吳勝利介紹說,圍繞全麵提高海軍綜合作戰能力,近10年來海軍先後組織了“神聖”“神威”“神電”“機動”“藍鯨”等30多次海上作戰集團戰役演習,水麵艦艇編隊打擊“敵”大型戰鬥艦艇群、潛艇大深度布雷與隱蔽攻擊、航空兵機群長途奔襲與夜間掠海飛行突擊、艦機聯合反潛、多兵種聯合封鎖與作戰、陸海空天複雜電磁環境下的對抗與反擊等一批新戰法得到檢驗,海軍一體化綜合作戰能力和戰略威懾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2006年至2008年,海軍先後3次組織複雜電磁環境條件下的綜合演練,上百艘(架)艦機和岸導部隊進行了岸艦、艦艦、艦機等多個複雜科目的演練,鍛煉和提高了參演部隊的快速反應、信息感知、指揮控製、幹擾與反幹擾能力。

與此同時,完成了200多艦次遠航戰備巡邏任務,並在主要作戰海域、主要作戰方向、主要作戰部隊相繼建成指揮自動化係統、偵察預警係統、海空數據鏈係統,完成了我國300萬平方公裏海域和相關海區海洋基礎測量,填補了多項海洋環境信息空白。

海軍遠洋訓練成常態化

吳勝利介紹說,圍繞打贏目標,海軍加大了訓練改革的步伐和力度,積極推進軍事訓練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型。不斷加大實戰化訓練力度,狠抓臨戰訓練,將作戰任務分解為訓練課題,抓好主戰兵力實際使用武器訓練,強化實戰技能專攻精練,深化具體作戰行動的針對性研練,突出實戰化任務編組訓練,組織全過程、全要素、全體係的多兵種合同突擊和協同打擊研練。戰法訓練改革新舉頻出,組合式訓練、協作區訓練、多艦種海上聯合機動編隊訓練、多機種跨區機動訓練成效顯著。遠海訓練成為常態,海軍五大兵種每年多次組織部隊到遠海大洋練兵,水麵艦艇晝夜航行訓練從數百海裏到數千海裏,潛艇水下隱蔽待機由數十天到數月,航空兵長途奔襲由一般氣象條件到複雜氣象條件,岸防和陸戰部隊由相對固定區域訓練轉為千裏機動、岸海機動訓練,上千艘(架)次艦機在太平洋海域進行多科目合成訓練。“十五”以來,經過全訓合格的三級以上戰鬥艦艇長、航空兵四種氣象飛行員分別比“九五”期間提高了20%和10%。

保障艦船是80年代的6倍

吳勝利介紹說,隨著一批新型綜合補給艦為代表的後勤保障艦船裝備部隊,目前海軍各類保障艦船的總噸位是80年代的6倍,初步形成了海上岸基一體、戰役戰術銜接、軍民結合的保障力量體係;與此同時,建成了一批大型戰略母港、骨幹機場和後方戰略倉庫,建成了數十個艦船、飛機及裝備維修基地,後勤和裝備保障的規模、結構、功能逐步拓展,為實現海軍走向遠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博士艦長碩士飛行員隊伍形成規模 

吳勝利介紹說,近幾年,海軍博士艦長、碩士飛行員、本科士官的培養規模比5年前增長了近10倍;海軍4所院校專門承擔軍官和士兵的任職培訓,每年培訓超過5000人,軍官、士官的崗位任職培訓、崗位互換培訓已形成製度;選派到國外軍事院校留學的軍官和士官人數也逐年增加;派往地方院校、科研院所接受新知識、新技術、新裝備培訓的官兵年均超過2萬人次;每年從國家重點院校吸收引進各類專門人才近千人,高素質人才群體成為海軍現代化建設的棟梁。

放眼世界 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不斷提升

海軍能隨時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

吳勝利介紹說,人民海軍始終堅持國家利益的重心發展到哪裏,戰鬥力建設的重點方向就跟進到哪裏;堅持國家利益的領域拓展到哪裏,戰鬥力建設的能力範圍就延伸到哪裏;堅持國家利益的威脅來自哪裏,戰鬥力建設的核心能力就指向哪裏,不斷提高應對多種安全威脅、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 

1980年,海軍18艘艦船組成的特混編隊,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發射遠程運載火箭保障任務。 

1982年,海軍70多艘艦艇參加了潛艇水下發射潛地戰略導彈試驗任務。 

1984年,海軍J506船參加我國首次發射試驗通信衛星遠洋保障任務。 

1984年,海軍J121船攜載直升機和308名官兵遠征南極,為建立中國南極 “長城站”立下了卓越功勳,同時創造了人民海軍艦艇遠航的新紀錄。 

1988年,海軍官兵在遠離大陸1400多公裏的南沙永暑礁上,建起了海洋觀測站,至今已為國際氣象組織提供了100多萬組氣象資料。 

2008年5月14日,海軍陸戰隊某旅2750名官兵,43小時摩托化行軍1853公裏,赴四川地震災區遂行搶險救災任務。這是人民海軍首次派特種作戰部隊,依靠自我保障成建製實現千裏機動。 

北京奧運會期間,海軍出動官兵10餘萬人次、艦船941艘次、飛機12架次、車輛10000多台次,圓滿完成了海上安保、場館安保、比賽場館設施建設和開閉幕式表演等任務。這是人民海軍投入兵力和裝備最多的一次非戰爭軍事行動。 

2008年12月26日,由“武漢”號、“海口”號導彈驅逐艦和“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艦艇編隊,從三亞啟航,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截至4月初,已完成30多批100多艘船隻的護航任務,創造了人民海軍戰鬥艦艇海上機動100天不靠港補給的新紀錄。 

2009年4月2日,由“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和“黃山”號導彈護衛艦組成的護航編隊,從湛江起錨,出太平洋進印度洋抵亞丁灣,執行第二批護航任務。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海軍先後出動艦船30多萬艘次,完成了護漁護航、保護海上石油平台、海洋科研、支援海上運輸和海洋工程建設、進行海洋測量和海洋大氣觀測、建設無線電導航係統、布設航標、鋪設海底光纜等任務,為我國海洋利益的拓展提供了戰略支撐。與此同時,海軍官兵直接參與了5000多項國家和地方重點工程建設,參加搶險救災15000多次,救援人員10餘萬人次,救助國內外遇險船隻8500多艘。在參加98抗洪、1999年煙台特大海難救援、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抗擊南方冰凍雨雪災害和汶川地震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中,先後5次受到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通令表彰。 

37次聯合軍演與外軍合作領域廣泛 

吳勝利介紹說,海軍作為國際性軍種,在廣闊的海洋環境中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離不開與世界各國海軍的交流,離不開務實有效的合作。 

2009年3月,“廣州”號導彈驅逐艦赴巴基斯坦參加“和平―09”多國聯合軍演。在主炮對海實彈射擊、臨檢拿捕、直升機互降等多個課目中均取得優異成績。在這次行動中,中國海軍首次派出特戰分隊參與了陸上反恐演習,表明我海軍與外軍在海上反恐合作交流有了新的拓展。 

進入新世紀以來,人民海軍在防殺傷性武器擴散、海陸空通道安全防衛、反恐怖、聯合搜救和人道主義救援等領域,與外國海軍先後進行了37次聯合軍事演習和演練。聯合軍事演習不僅頻率越來越高、規模越來越大,而且領域更加廣泛、內容更加豐富、合作更加深入。 

2003年10月,中巴海軍艦艇編隊在東海長江口水域舉行了海上協同、海空聯合搜救等科目的演練。這是中國海軍成立後首次與外國海軍舉行聯合演習。 

2004年3月,在青島附近海域舉行了中法兩國海軍首次聯合軍事演習。 

2005年8月,人民海軍首次在黃海海域參加了“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事演習。同年,人民海軍艦艇出訪期間,先後與巴基斯坦海軍、印度海軍和泰國海軍舉行了以聯合搜救為主要內容的非傳統安全領域演習,這是人民海軍首次在境外參加演習。 

2007年10月,人民海軍在南太平洋塔斯曼海域舉行了由中國首次倡導的中、澳、新三國海上聯合搜救演習。 

2008年,人民海軍派出4批軍官學員,參加了巴西、智利、厄瓜多爾三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組織的遠航訓練,開闊了我海軍官兵的視野,增強了彼此間的互信與了解。 

33支艦艇編隊出訪五大洲三大洋

吳勝利介紹說,軍艦是流動的國土。作為和平的友好使者,人民海軍先後派出33支艦艇編隊共40多艘軍艦,出訪了五大洲的30多個國家。 

1985年11月16日,由“合肥”號導彈驅逐艦和“豐倉”號綜合補給船組成的艦艇編隊出訪巴基斯坦、斯裏蘭卡、孟加拉南亞三國。這是人民海軍艦艇編隊首次出訪。 

從此,人民海軍艦艇編隊跨海越洋的頻率越來越高,航跡遍布五大洲、三大洋。 

1994年5月,由“珠海”號導彈驅逐艦、“淮南”號導彈護衛艦和“長興島”號遠洋救生船組成的艦艇編隊,首次訪問俄羅斯海參崴,第一次跨越北緯40度線。 

1997年2月至5月,由“哈爾濱”號、“珠海”號導彈驅逐艦和“南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艦艇編隊,首次橫跨太平洋,訪問了美國、墨西哥、秘魯、智利等美洲四國,曆時98天,航程2.4萬海裏。 

2000年7月,由“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南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艦艇編隊,出訪馬來西亞、坦桑尼亞、南非等國,此次遠洋航行,是人民海軍艦艇編隊首次航經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首次橫渡南印度洋,首次訪問非洲大陸,首次闖過好望角。 

2001年8月,由“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和“豐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艦艇編隊,首次訪問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等歐洲四國。 

2002年5月至9月,由“青島”號導彈驅逐艦和“太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編隊,首次完成了中國海軍艦艇環球航行,成功訪問了五大洲的10個國家和港口。 

人民海軍在跨海越洋傳遞四海友誼的同時,也敞開胸襟迎來五洲賓客。上海、青島、廣州、湛江等軍港相繼開放,接待了30多個國家100多艘軍艦來訪。 

與此同時,近幾年來中國海軍代表團,先後訪問了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巴基斯坦等國家,就和平與發展、共同應對海上非傳統安全威脅等內容進行了廣泛交流與磋商,簽訂了多個雙邊及多邊合作協議。人民海軍在維護世界海洋和平的舞台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麵向未來 乘風破浪再創輝煌

構建國家海洋安全防衛體係 

吳勝利介紹說,黨中央要求海軍要把海上軍事鬥爭準備放在國家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的突出位置,逐步構建起與維護國家海洋安全和發展利益要求相適應的海上防衛體係。我們要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著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務,以增強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海上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統籌好當前準備與長遠準備,統籌好主要方向與其他方向準備,統籌好戰爭準備與非戰爭軍事行動準備,統籌好軍事鬥爭準備與海軍轉型建設,實現應急準備向長期準備轉變,不斷提高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進一步加強以信息技術為抓手的海軍體係作戰能力建設。 

一是突出抓好海軍預警體係建設,加強多元信息引接,優化處理功能,提高海空情預警能力。二是突出抓好一體化指揮,建立平戰結合、岸海空一體指揮模式,實現指揮信息係統與裝備平台的數字化交鏈。三是突出抓好信息化條件下聯合機動編隊針對性實戰化訓練,進一步加強海上聯合作戰演練和檢驗,促進作戰思想、部隊編成、組織指揮、素質能力的有機融合。 

海軍將研製新一代艦艇飛機 

吳勝利介紹說,精良的裝備是打贏信息化條件下海上局部戰爭的重要物質基礎。裝備技術水平的高低反映著海軍建設發展的質量。我們必須加快推進重點武器裝備建設步伐,研製大型水麵戰鬥艦艇、水下自持力和隱身性能好的新型潛艇、超音速巡航作戰飛機、精確化突防能力強的遠射程導彈、大深度高速智能魚雷、通用性兼容性好的電子戰裝備等新一代武器裝備。要進一步加大裝備的現代技術含量,使新一代武器裝備質量、性能邁上一個新台階。 

與此同時,加快推進新一代武器裝備建設,大力提升後勤和裝備綜合保障能力。圍繞海軍主戰裝備大型化、多型號發展和兵力部署的新要求,在各戰略方向逐步形成以戰略母港為核心的岸基保障力量。加大海上修理、遠海投送、大型救援和補給等裝備建設力度,積極探索建立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裝備維修保障體係。進一步提高海上機動保障能力,加強以大型輔助船隻為重點的海上運輸與補給力量,以醫院船、救護直升機為重點的醫療救護與後送力量,利用民用運力發展海上戰略投送力量。 

海軍將組織非戰爭軍事行動專業培訓 

吳勝利介紹說,隨著國家利益拓展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上升,海軍擔負的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日益增多,我們必須不斷提高多樣化軍事行動能力。今年海軍除繼續執行亞丁灣、索馬裏護航任務,還將組織海軍成立6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艦艇出訪、參加國慶閱兵等。我們要把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建設納入海軍現代化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全局,把提高遠海機動能力和戰略投送能力納入海軍軍事能力建設體係,把海上應急搜救等非戰爭軍事行動相關專業力量建設納入海軍軍事力量建設整體,科學籌劃、組織和實施。我們要針對海上救援、海上反恐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的需要,加強針對性訓練、專業人才培養、裝備保障等工作,並在海軍院校增加非戰爭軍事行動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培訓內容。 

海軍將從5個方麵推進轉型建設 

吳勝利介紹說,海軍轉型建設涉及海軍各兵種、各係統、各領域,是發展理念、體製機製和政策製度的全麵改革創新。我們要著眼海軍建設整體轉型麵臨的體製編製重組、兵力結構優化、戰場建設布局等新情況新課題,深化戰略理論研究,構建具有海軍特色的先進軍事理論體係,為轉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指導;加快新一代武器裝備研製步伐,加大科學統籌力度和軍方主導作用,始終把發展新裝備作為推進轉型建設的重要工程;進一步推動軍事訓練向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發展,探索形成作戰編組聯訓的機製,把軍事訓練轉變作為推進轉型建設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完善人才培訓和使用機製,突出抓好聯合作戰指揮人才、信息化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造就一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為推進轉型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進一步完善與轉型建設相適應的法規製度體係,加強正規化建設,為推進轉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