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從朝鮮發射活動看國際事務話語權之爭

(2009-04-10 10:40:49) 下一個

陳虎點兵:
從朝鮮發射活動看國際事務話語權之爭
2009年04月   來源:新華網

編者按:4月5日11時20分,在朝鮮北部的舞水端裏發射場,一枚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朝鮮官方稱成功地發射了一顆名為"光明星2號"的人造地球衛星。與此同時,美國、日本等一些國家則指責這是一枚"大浦洞"2型遠程彈道導彈。

    美日為何如此高調炒作朝鮮的發射活動?此次風波背後隱藏了各方怎樣的用意?本周《陳虎點兵》為您深度剖析風波背後的深層原因。

 如何從技術層麵判斷發射衛星還是試射導彈?

    此次風波集中的一個焦點就是朝鮮到底是在發射衛星還是試射導彈?那麽,怎樣從技術層麵上判斷一個發射行為是發射衛星還是試射導彈呢?發射衛星和試射導彈到底有什麽區別?

    實際上,把發射衛星和試射導彈作為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來考量,本身可能就有些不對等。發射衛星是一個有效載荷的問題,而試射導彈則是試驗一個完整的武器係統。它們相通的部分是運載火箭:發射衛星需要運載火箭,而導彈的動力部分同樣也是運載火箭。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對火箭是這樣進行定義的:依靠火箭發動機噴射工質產生的反作用力推進的飛行器。現代火箭可用作快速遠距離運送工具,如作為探空、發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的運載工具;還可用於其他飛行器的助推器等,如用於投送作戰用的戰鬥部(彈頭),其中可以製導的稱為導彈,無製導的稱為火箭彈。

    從這個詞條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到,究竟是發射衛星還是試射導彈取決於它的有效載荷,也就是要看這個運載火箭上裝載的有效載荷到底是人造衛星還是用來作戰的殺傷戰鬥部。

    朝鮮發射運載火箭這一新聞事實是大家公認的,至於運載火箭的有效載荷到底是什麽,這是現在各方爭議的焦點。朝鮮堅稱衛星已經入軌,並開始播放歌曲;而美國聲稱並沒有接收到衛星發出的信號。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進行判斷呢?

    首先,從發射衛星的角度來進行判斷。

    發射衛星有兩種可能性:成功或失敗。

    如果衛星發射成功,也就是說衛星成功地進入軌道,那麽現有的空間監測係統可以監測到在軌道上運行的這顆衛星。同時在地麵上,也可以接收到這顆衛星發回的無線電信號。這樣就很容易可以判斷出發射的是人造衛星。

    如果衛星發射失敗,空間監測係統是看不到這顆衛星在軌運行的情況,當然也收不到這顆衛星發回的無線電信號。

    因此,僅僅沒有檢測到衛星的在軌運行和沒有接收到信號隻能判斷發射活動是否成功,而無法確定發射物究竟是衛星還是導彈。

    從試射導彈的角度進行判斷。

    試射導彈應該有一個完備的試驗過程,是由導彈的整個飛行過程來構成的。

    導彈的升空過程是運載火箭從地麵發射、穿過大氣層、進入大氣層外的飛行彈道。大氣層外的飛行彈道就是彈道飛行段,在這個階段要對它進行無線電測控,同時搜集它的各種飛行數據。

    最後一個很關鍵的階段就是導彈彈頭的再入階段。在飛行彈道階段,運載火箭是在大氣層外飛行的,導彈要想擊中目標必須重新進入大氣層,因此,作為導彈武器還有一個再入段。如果沒有監測到這個再入段,那麽基本就可以判斷這應該不是一個完備的導彈試驗。

    並且,作為一個完備的導彈試驗,試驗方會對整個過程進行全麵監測,特別是在它的再入階段,試驗方應該要監測彈頭再入的情況。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彈頭會濺落在海上,而試驗方會在海上回收這個彈頭。因為通常情況下,這個彈頭在試驗當中不是裝載戰鬥部,而是一個測控艙,回收這個彈頭之後就可以從測控艙中取出所需要的測控數據,這樣才是一個完備的導彈實驗過程。

    從現在報道的情況來看,美、日的一些報道宣稱監測到了火箭在大氣層外的彈道飛行階段,但是都沒有準確地報道出導彈再入段的情況,也沒有見到朝鮮回收彈頭的舉動。那麽在這種情況下,僅僅憑借沒有看到在軌衛星和沒有接到衛星發回的信號,是無法確認朝鮮發射的就是導彈。

發射活動是否應該受到指責?

    我們看到,美、日等國都在對朝鮮的發射活動發出指責。那麽,一個國家發射衛星或試射導彈的行為是否應該受到指責呢?

    首先,發射衛星應該是進行科學實驗、開發和利用空間,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擁有的權利。其他國家都不應該也不能夠對發射衛星的這種行動進行指責、威脅甚至製裁。

    那麽,發展彈道導彈是不是受國際法或一些國際條約的限製呢?目前,國際社會還沒有一個很正式的協議或者條約對這方麵進行嚴格的限製。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一個叫做《導彈及其技術控製製度》的非正式國際協議,這個製度的內容是防止射程在300公裏以上的可攜帶核武器的導彈的擴散。這個規定的表述有幾個界定詞,首先是射程在300公裏以上;其次,可攜帶核武器;第三是擴散。換句話說,這個製度對一個國家發展這類武器的製約是有限的,它更多著眼於這個國家發展這種技術之後向第三國和本國之外的一些地區擴散這種技術。美國方麵在前幾天就聲稱有一個伊朗代表團全程參觀了朝鮮發射活動的全過程,以此為依據暗指朝鮮有武器擴散的嫌疑。然而,嫌疑畢竟是嫌疑,在沒有拿到核擴散的確鑿證據之前,任何方麵都很難有充足的理由去指責朝方的發射違反了國際條約。

    在朝鮮的發射活動之前,美國、日本等一些國家就曾發表言論要進行攔截,日本甚至聲稱如果發射物經過日本上空,同時有可能墜落到日本國土的話,就要進行攔截。實際上,日本偷換了上空和領空的概念。我們知道,領空有一個高度的界定。一般來講,領空是在大氣層之內的這部分空間。如果別國發射物的飛行高度超過了大氣層,在大氣層外飛行,那麽即使是在上空,也不屬於領空範圍。這就如同船舶行駛在公海上一樣,別國無權幹涉。另外,日本還講了一個"可能":可能墜落在日本的國土上。用一個"可能"就要確定去攔截別國的發射物,這恐怕也是比較少見的一種情況。

    當然,盡管美、日等國"放話"在前,實際上在具體的發射過程當中,也並沒有實行攔截的行動。

美日為何高調炒作朝鮮的發射活動?

    我們看到,美、日等國在發射之前就一直密切關注這個事件並頻頻發表言論。發射後也一直在緊盯不放。

    那麽,美、日等國為什麽要高調炒作這個事件呢?

    對於美國來說,它隻是延續了長期以來的一貫政策。

    日本的情況可能和美國有所不同。一方麵,它通過這種高調炒作,強調對朝鮮半島事務的關注,爭取本國在朝鮮事務上的發言權。另一方麵,我們也可以感覺到它是在通過這個舉動向美國示好,希望通過這個事件的炒作,美國能給自己"鬆綁"。也就是說,如果國際社會認定朝鮮確實是在發展遠程的大規模殺傷武器,作為鄰國的日本也就有理由聲稱自己受到了"威脅",那麽,發展相應的對抗性武器、發展彈道導彈防禦係統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日方認為,既然有了這種需求,美國也就應該從政策上適當地"鬆綁",甚至在日本發展這種對抗性措施的時候,還要提供一些技術支持。

    緊隨其後我們看到,英國《金融時報》4月6日發表題為《韓國也在計劃發射衛星》的文章。文章稱,韓國官員透露韓國計劃在7月底發射自己的火箭。

    所以,從這個事件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國家各自打"小算盤"的精妙之處。

發射事件的深層原因

    針對朝鮮的此次發射活動,美國在發言,日本在發言,俄羅斯在發言,韓國也在發言。為什麽會引發這麽多國家的關注呢?

    我認為這次發射事件引發的風波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原因。透過這次發射事件,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國家在紛紛爭奪對國際事務的話語權和裁判權。

    到目前為止,作為發射國本身,朝鮮明確地講出了自己的目的:發射衛星。但是作為另一方的美、日等國則堅持認為這是試射導彈。

    那麽,國際社會有沒有形成一個傾向性的認識呢?這個傾向性的認識會傾向於采取哪一方的觀點呢?實際上這就要取決於爭論的各方在國際事務上的話語權和對國際事務的裁判權。

    在當今國際社會,任何一個國家都希望自己在國際事務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更大的裁判權。這一點,在這次發射事件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圍繞著朝鮮發射活動產生的風波現在尚未平息。我們都希望這個事件不會引發一種極端的結果。如果這個事件真的引發出爭端、對抗甚至戰爭,那麽將會對亞洲甚至對世界的戰略環境產生一個不利的影響。因此,處理這個事件還是要遵循和諧、和平的原則,心平氣和、公正合理地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爭端和矛盾。隻有這樣,才能最終獲得一個共贏的局麵。

小資料:

    火箭:依靠火箭發動機噴射工質產生的反作用力推進的飛行器。它自身攜帶燃燒劑與氧化劑,不依賴空氣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氣中,又可在外層空間飛行。

    火箭在飛行過程中隨著火箭推進劑的消耗,其質量不斷減小,是變質量飛行體。

    現代火箭可用作快速遠距離運送工具,如作為探空、發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的運載工具,以及其他飛行器的助推器等。如用於投送作戰用的戰鬥部(彈頭),便構成火箭武器。其中可以製導的稱為導彈,無製導的稱為火箭彈。

    導彈:依靠自身推進能控製其飛行彈道,將彈頭導向並毀傷目標的武器。

    彈道導彈:在火箭發動機推力作用下按預定程序飛行,關機後按自由拋物體軌跡飛行的導彈。這種導彈的整個彈道分為主動段和被動段。主動段彈道是導彈在火箭發動機推力和製導係統作用下,從發射點起到火箭發動機關機時的飛行軌跡;被動段彈道是導彈從火箭發動機關機點到彈頭爆炸點,按照在主動段終點獲得的給定速度和彈道傾角作慣性飛行的軌跡。

    彈道導彈按作戰使用分為戰略彈道導彈和戰術彈道導彈;按發射點與目標位置分為地地彈道導彈和潛地彈道導彈;按射程分為洲際、遠程、中程和近程彈道導彈;按使用推進劑分為液體推進劑和固體推進劑彈道導彈;按結構分為單級和多級彈道導彈。(資料來源:《中國軍事百科全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