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貨幣安全:中國再簽貨幣互換協議推動人民幣“走出去”

(2009-04-02 04:38:23) 下一個

中國再簽貨幣互換協議推動人民幣“走出去”
2009年04月   來源:新華網

中國人民銀行與阿根廷中央銀行2日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協議互換規模為700億元人民幣/380億阿根廷比索,實施有效期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至此,自去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央行已與中國香港地區、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白俄羅斯、阿根廷等6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及貨幣當局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總額達到6500億元人民幣。

    據了解,目前中國央行還在與其他有類似需求的央行就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進行磋商。

    分析人士指出,一係列貨幣互換協議的簽訂,將起到維護金融體係穩定的作用。同時,也為人民幣跨境結算提供了資金支持基礎,長遠來看,將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重要基礎。

    貨幣互換,通常是指市場中持有不同幣種的兩個交易主體按事先約定在期初交換等值貨幣,在期末再換回各自本金並相互支付相應利息的市場交易行為。

    其運作機製是,央行通過互換將得到的對方貨幣注入本國金融體係,使得本國商業機構可以借到對方貨幣,用於支付從對方的進口商品。這樣,在雙邊貿易中出口企業可收到本幣計值的貨款,可以有效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匯兌費用。

    中國央行表示,總的來看,央行運用貨幣互換手段是為了應對短期流動性問題,更有效地應對金融危機,維護金融體係穩定。推動雙邊貿易及直接投資,並促進經濟增長。

    “一方麵意在維護金融穩定,另外也是為今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奠定資金基礎。”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認為,在當前全球經貿增長乏力、外匯市場波動加劇、貿易融資萎縮的情況下,總金額達6500億元人民幣的係列互換協議的簽署,為區域內擴大使用人民幣結算提供了資金來源。

    “這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張斌說,一國貨幣實現區域化和國際化的前提,首先是要該國貨幣成為計價和結算貨幣,其次成為交易和儲備貨幣。當前貨幣互換協議的簽署,以及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開展,增加人民幣在全球國際貿易結算中的份額,都可看作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步驟。

    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早已成為中國與周邊國家進出口貿易的一個趨勢。上世紀90年代,中國與有關鄰國就已開始在邊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隨著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量不斷增長,將本幣結算從邊貿擴展到一般國際貿易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去年年底,國務院決定對廣東和長三角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雲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中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

    “通過開展貨幣互換、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等措施,可逐步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並為全球金融穩定奠定基礎。”中國國際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張其佐說。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人民幣國際化不會一蹴而就。張斌說:“由於目前人民幣仍不可自由兌換,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發展不足,可見以人民幣作為投資和儲備貨幣還需要做很多工作。”

    央行有關方麵負責人指出,今後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升主要取決於國家經濟實力和對外開放程度,以及本國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在這方麵多練內功,才可能支撐人民幣真正的價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