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粟裕:萊蕪戰役初步總結(一九四七年三月八日)

(2009-03-04 11:15:18) 下一個

(一九四七年三月八日)

  
  各位同誌:

  對萊蕪戰役的總結,本來應請軍長(1)報告,但軍長要我來講。因此今天的報告不能算是總結,僅僅是我對萊蕪戰役提出一些看法。
  
  戰前情況與部署
  
  在我主力未轉移北上時,我原定於臨沂外圍殲滅敵人,並作了保衛臨沂的準備與部署,發出了作戰預備令,提出了在臨沂及其以南對敵作戰的三個方案。

  第一方案:於敵占我郯(城)碼(頭)後,首殲敵右路兵團第二十五師及第六十五師一部於郯城以東、東海以西地區。該敵戰鬥力較弱,側翼較暴露。

  第二方案:如左路之敵前進較快,則首殲敵左路兵團第十一師於沂河以西蒼山地區。該敵側翼雖不暴露,但較薄弱,容易打。

  第三方案:如敵兩翼均遲滯前進,而中路突出時,我決定首殲敵中路兵團第七十四師於沂河以東、沭河以西地區。該敵戰鬥力較強,但當其沿郯(城)臨(沂)公路北進與兩翼距離較遠時,可能為我殲滅。

  在以上三個方案中,最好執行第一方案,殲敵右路;其次執行第二方案,殲敵左路。

  為了促使敵兩翼突出,我乃以第三縱隊主力於正麵堅決抗擊中路之敵,以造成我於兩翼殲敵之機會。但當我於正麵加強壓力後,敵仍采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戰法,緩步齊頭前進。

  為造成對敵作戰更有利的條件,我遂開始考慮到根本改變保衛臨沂的作戰方針問題,但最好能在臨沂以南打一仗,這樣在政治上對我更有利。因此提出以下補充方案:以第二縱隊向東南挺進,殲擊叛軍郝鵬舉部;同時虛張聲勢,謂我數萬主力東去威脅海州,造成敵之錯覺,迫使敵主力東援,我則以第三、第四縱隊配合第二縱隊運動中殲滅東援之敵(估計可能為第二十五師、第六十五師乃至第七十四師)。如敵主力不來增援,或僅以小部來援,而以左、中兩路迅速向臨沂挺進,我則集中全力,決心殲敵第十一師於沂河以西地區。

  在我第二縱隊執行此一方案完成任務後,左、中兩路之敵仍不前進。右路之敵不僅不前進,反向後退縮,第二十五師、第六十五師均自郯城以東撤向桃林及其東南地區。

  由於調動不了敵人,我乃將主力撤至臨沂以北休整,並毫不猶豫地放棄臨沂,決心以主力北上,首先殲滅自膠濟線出動占我萊蕪、新泰之敵。其理由為:

  1.敵在沂河以東、沭河以西寬約三四十裏的正麵,即擺上了二十多個團的兵力,整個南線有五十多個團,加上隴海線及臨(城)韓(莊)地區,敵集中兵力共達六十三個團,我亦集中五六十個團。在此情況下,與敵決戰,尚無把握。固然臨沂不能輕易放棄,但根據目前情況,還不是必守的據點。在整個敵我力量對比及人力、物力諸條件下,還不能采取死守方針,同時在敵人兵力未消耗到一定程度時,不應過早進行決戰。可是敵人卻認為我非在臨沂決戰不可,因此敵人在戰略指導上拘泥於“攻其必爭之地”的教條。他們不懂得中國是個農業國家,我們今天的戰爭是在以農村為根據地的環境中進行,我們尚無決心死守一點的必要。敵人不但犯了這一錯誤,而且實行了僅對工業國家戰爭適合采用的戰略轟炸。他們在臨沂足足轟炸了一個星期,然而炸毀我們的隻是幾輛汽車和幾間茅棚。

  2.在南線,我擬造成敵人弱點,但敵人很謹慎,不敢大膽前進;而北線之敵卻恰恰威脅了我們的後方。我們雖無重工業,但二十多萬部隊如果沒有一個後方,彈藥給養便無處供應,傷兵醫院便無處安插。因此,必須毫不猶豫地大踏步北上,首先解除敵對我後方的威脅。

  確定北上殲敵的作戰方針後,我預定計劃是在整個北線敵六個軍中,首先求得殲滅其三至四個軍。如能殲滅其三分之二(即四個軍),則不僅解除了敵對我後方的威脅,同時也解決了膠濟線上的敵人,從而打通渤海、膠東和魯中的聯係,便於我今後集中更大兵力南下出擊,向津浦線、向中原以至向大別山發展,也便於我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援今後更大規模的戰爭。

  我主力北移後,估計可能造成敵人下列錯覺和動作:

  1.敵認為我臨沂不守,是由於宿北、魯南曆次戰役傷亡甚大,不能再戰,因此敵人可能乘機北進。這就造成敵分散兵力。

  2.我在北線打響以後,解決萊蕪、新泰之敵以前,占領臨沂之敵可能沿臨(沂)蒙(陰)公路北進,以圖與北線之敵對進,實行南北夾擊。另一可能是由臨沂西開向城地區,經棗莊至臨城再北上打通津浦線,以圖與濟南南下之敵會師。甚至也可能由臨沂東進,擴張地區,打通臨沂與海州的聯係。但不論北進、西進或東進,都會改變敵入占領臨沂時的集中態勢,造成敵人分散兵力,便於我今後南下作戰。

  我在主力北上的同時,派少數部隊在運河線架橋,同時對兗州采取包圍態勢,聲言與劉鄧部隊會合,以迷惑敵人,造成敵對我判斷錯誤。

  以上是我們主動放棄臨沂、主力轉移北上時的情況,以及我們的預定部署和要求。
  
  萊蕪戰役經過
  
  此次萊蕪戰役,情況變化之多,為前所未有。

  1.我主力北上時,敵人的情況是:第四十六軍在新泰及其外圍,李仙洲(2)總部及第七十三軍的第十五師、第一九三師在顏莊南北地區,第十二軍率第一一一師在萊蕪,第一一二師在口鎮及其以東至和莊地區,新編第三十六師在蒙陰寨及南北師店。

  2.根據以上情況和我們的預定方針,打算一口氣殲滅敵人兩個軍比較困難,甚至可能打成僵局。因此確定首先殲滅位於第二線的王耀武(3)嫡係第七十三軍及李仙洲總部(第四十六軍在前麵,非王嫡係,為保存實力,與我們有些聯係,我可利用敵內部矛盾);爾後再集中全力殲滅第四十六軍。當時我們的部署是:以第一、第六縱隊組成左路軍,攻殲萊蕪、口鎮之敵;以第八、第九縱隊組成右路軍,殲滅李仙洲總部及第七十三軍兩個師;以第四、第七縱隊組成中路軍,配合右路軍行動。

  3.我們原來預計在北線打兩仗,第一仗打第七十三軍,第二仗打第四十六軍。這兩仗估計需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才能結束。因此,留了兩個縱隊鉗製南線之敵,要求在北線打響以後再放棄臨沂。但當我們部隊剛進抵指定集結地區(左路軍進抵羊流店地區,中路軍進抵蒙陰及其東北地區,右路軍進抵魯村地區)時,南線之敵即於十五日進入臨沂,與當時我北線預定戰鬥發起日期(最早為十八日)相隔尚有四天。如南線之敵繼續前進,則在我打響第二天即可趕上與北線之敵會師。

  4.南線之敵占領臨沂後,北線敵情共發生了四次變化。

  第一次敵情變化:十五日晚,王耀武發覺我部隊自費縣向西北運動,同時由於其南線部隊迅速進入臨沂,估計我主力轉移方向,乃於十六日調整部署,全線後縮。第四十六軍自新泰撤至顏莊地區;李仙洲總部及第七十三軍的第十五師、第一九三師自顏莊撤至萊蕪地區;第十二軍的新編第三十六師自蒙陰寨及南北師店撤至口鎮、上有莊一線,歸第七十三軍指揮;第十二軍率第一一一師、第一一二師北調膠濟線,擔任張店、明水一線守備。

  在敵人突然後撤的情況下,當時很使我們許多同誌擔心,因為我們部隊尚未到齊,有的兵團首長要求以右路軍切斷敵人退路,左路軍向萊蕪挺進。即使不能將敵全部殲滅,也可以吃掉它的“尾巴”。這個意見幸虧我們沒有同意,否則部隊一伸出去,這五萬多敵人就很難消滅。

  第二次敵情變化:王耀武判斷我們要打他,將其部隊後撤,並獲得了徐州綏署的同意。但國防部參謀總長陳誠卻認為我放棄臨沂,是由於魯南戰役傷亡巨大,不堪再戰,並謂劉鄧部隊未能打下民權,因此估計我可能放棄山東,退向黃河以北。陳誠妄圖乘此機會,實行南北夾擊,將我主力殲滅於沂蒙山區,乃令王耀武確保新泰、萊蕪,並派有力一部插向大汶口以南地區,斷我退路。我們得知此情況後,認為還有殲滅敵人的機會。

  十七日,王耀武執行國防部命令,又將其部隊向前推進。第四十六軍重占新泰,李仙洲總部率第七十三軍第十五師仍在萊蕪,第七十三軍軍部率第一九三師接防顏莊,第十二軍仍守備膠濟線。

  第一次敵情變化後,我仍堅持原定作戰方針,以左、右兩路軍先殲滅第七十三軍,中路軍切斷第四十六軍和第七十三軍的聯係。第二次敵情變化後,我決定以第一、第八、第九縱隊殲滅萊蕪及其外圍之敵;第六縱隊以一個師直插和莊,其餘部隊殲滅口鎮之敵,任務完成後以一部控製口鎮,主力東移和莊地區,準備打擊自博山南援之敵;第十縱隊和獨立師搶占錦陽關,得手後以一部對北警戒,主力殲滅上有莊之敵,策應第六縱隊對口鎮之敵攻擊;第四縱隊以全力殲滅顏莊之敵第一九三師;第七縱隊以有力一部鉗製自新泰北援的第四十六軍,主力集結為總預備隊;第二縱隊(欠一個師)由南線趕到後,以一個師接替第七縱隊對第四十六軍的鉗製任務,另一個師進至蒙陰寨西北地區,監視第四十六軍行動。後為加強打援力量,以第一、第八縱隊攻萊蕪;第四縱隊攻顏莊;第七縱隊切斷第四十六軍與第七十三軍的聯係;第六縱隊全力攻口鎮,並配合第十縱隊和獨立師打擊可能自明水來援之敵;第九縱隊控製博山以南,全力對付可能自博山來援之敵。

  第三次敵情變化:我部署剛定,敵又發覺我主力北移,特別是發覺我第一縱隊第一師在萊蕪以西等了兩三天,同時也發覺我右路軍在魯村集結,加上幾個逃跑的俘虜兵回去告密,情況又起了變化。
 
  我原定十九日發起戰鬥,因時間倉促,準備不周,決定延至二十日。十九日,王耀武發覺我攻新(泰)、萊(蕪)意圖後,即令第四十六軍、第七十三軍軍部率第一九三師自新泰、顏莊地區星夜北撤,第七十三軍的第七十七師迅速自張店經博山南下歸建。我們得知此情況後,又變更部署:以第一縱隊攻萊蕪敵第十五師及李仙洲總部;如第一九三師向萊蕪靠攏,即以第四縱隊及第八縱隊一個師協助第一縱隊殲滅萊蕪之敵;以第八縱隊(欠一個師)和第九縱隊於博山以南殲滅南下歸建的第七十七師;以第七縱隊切斷顏莊第四十六軍與萊蕪第七十三軍之聯係,待第二縱隊趕到後,即由該縱隊接替第七縱隊的任務,抽出第七縱隊作總預備隊;其他各部任務不變。

  敵第七十七師十九日抵博山,二十日經和莊南下歸建,我原定以第八、第九縱隊於和莊地區將其殲滅,並定於二十日下午三時開始正式進入戰鬥(其餘各縱隊則定於二十日黃昏後進入戰鬥),避免過早打響,影響整個戰局(如三時打響,李仙洲總部五時方得知道,第四十六軍再向萊蕪靠攏,已來不及了)。但第八、第九縱隊於當日下午一時就打響了,二時正式進入戰鬥,於是情況又有了變化。

  第四次敵情變化:敵發覺其第七十七師在博山以南的和莊地區挨打,即令第四十六軍於當晚(二十日晚)自顏莊星夜北撤萊蕪,並擬以第一九三師兩個團於二十一日上午自萊蕪北援,接應第七十七師歸建。當時,我們一方麵要殲滅第七十七師,另一方麵要切斷第四十六軍退路,同時又要阻擊萊蕪之敵向東北增援,遂令第四、第七縱隊於當晚插至萊蕪、顏莊之間,切斷第四十六軍退路,第四縱隊並參加攻擊萊蕪。當晚,口鎮及萊蕪外圍打響;第十縱隊占領錦陽關。二十一日晨,敵第七十七師大部被我解決。

  從二十日晚到二十一日拂曉,第四、第七縱隊未完成切斷萊蕪、顏莊之敵的任務。第四縱隊在顏莊以東,第七縱隊在顏莊以北。我乃令該兩縱隊於白天不顧敵機空襲,繼續開進。第四縱隊以一個師插至萊蕪以南,以安莊為目標;第七縱隊插至東西盤龍、紅埠嶺。並令第八縱隊全部於黃昏自和莊地區南開,與第一縱隊合擊萊蕪。第四、第七縱隊部隊運動後,我們得悉東西盤龍、安莊及萊蕪正南的懸羊吊鼓山都已打響,估計敵第四十六軍已被我拖住,可待第二縱隊主力趕到後,集中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共五個縱隊,同時解決第七十三軍兩個師及第四十六軍於萊蕪、顏莊地區。

  二十一日晚未接獲報告,二十二日晨獲悉敵第四十六軍已到吳家嶺,因第四、第七縱隊未能完全斷其退路,我預定於二十二日晚實施總攻,以第二、第四、第七縱隊解決第四十六軍,以第一、第八縱隊解決第七十三軍兩個師及李仙洲總部,使敵不能完全靠攏。

  二十二日下午,第七十三軍一部進至萊蕪西北的南白龍,第四十六軍自吳家嶺進入萊蕪城,並擬以第七十三軍為左路,第四十六軍為右路,沿萊蕪至口鎮公路全部向北突圍。由於我未能切斷第四十六軍退路,敵兩個軍得以完全靠攏,從而增加了我軍困難。我乃決定以第一、第二、第七縱隊為左路軍,統歸第一縱隊葉飛司令員指揮,負責解決萊口線(不含)以西之敵;以第四、第八縱隊為右路軍,統歸第八縱隊王建安司令員指揮,負責解決萊口線(含)以東之敵;並令第六縱隊以一個師位於口鎮以南,阻敵北竄。後因準備不充分,且僅有第四縱隊在萊蕪附近,第二、第七縱隊距離尚遠,敵既靠攏,進攻又不易奏效,因此決定二十二日晚暫停攻擊。當時,估計敵人行動有兩個可能:

  1.可能固守萊蕪。果如此,我則於二十三日晚集中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縱隊實施總攻。敵靠攏雖難打,但過於密集,擠成一團,便幹我首先集中炮火予以大量殺傷後將其殲滅。

  2.可能向口鎮方向突圍。因萊蕪城過於狹小,口鎮比萊蕪鎮大數倍,且儲有近百噸彈藥和數十萬斤糧食。如敵向口鎮突圍,我則布置於運動中將其殲滅。

  二十三日上午,敵分兩路平行向北突圍。第七十三軍沿礦山、南白龍向北,先頭到達高家窪地區,正與我第一縱隊前哨接觸,其後衛仍扼守礦山。第四十六軍沿北鋪、山子後向北,先頭到達芹村地區,正與我第六縱隊前哨接觸,其後衛仍控製萊蕪。當時有同誌建議在敵未全部撤離萊蕪時即將其切斷,我們沒有同意。因萊蕪尚有第四十六軍兩個團,礦山仍為第七十三軍一個團扼守,在敵人最後脫離工事以前,過早出擊,已向北之敵可能縮回來,這樣易打成僵局,增加我軍傷亡損耗。

  二十三日中午十二時,敵最後撤離萊蕪城,我乃以第四縱隊一個師占領萊蕪城,切斷敵再回萊蕪的歸路,其餘部隊於下午一時全線出擊,李仙洲總部及第七十三軍(欠一個師)、第四十六軍全部遂於芹村、高家窪南北狹小地區被我全殲,戰鬥於當日下午五時全部勝利結束。

  就整個戰役說來,我們部隊不斷調動,部隊指揮不斷變易,由於敵情的變化,我們也隻得跟著變更部署。

  這次戰役,解決敵人快,但情況變得也太快。我原預定於萊蕪戰役結束後,向北擴張戰果,繼續在膠濟線上殲滅敵第十二軍及第八軍一部。二十二日晚,我們同意第九縱隊以兩個團的兵力攻擊博山外圍。二十三日晚,令第九縱隊趕往博山以北,迅速包圍張店之敵,以待主力北上殲敵;第十縱隊向明水前進,以切斷膠濟線上之敵向濟南撤退的道路。但由於敵人跑得快,加上我們是超越敵之第一線,打敵第二線,通信聯絡做得差,因此我們的戰役第二步繼續殲滅第十二軍的計劃未能實現。
  以上是萊蕪戰役的大概經過。
  
  萊蕪戰役的主要收獲
  
  先講政治上的收獲。

  1.粉碎了敵人占我臨沂以後的狂妄宣傳。敵占我臨沂後,曾大肆宣傳殲滅共軍十四個旅,但不到十天,我們即予以殲滅其七個師的嚴重打擊。對此,美國官方報紙也不得不承認:“國軍占領臨沂未及十日,共軍又包圍濟南。”新聞記者訪問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彭學沛,質問魯中形勢時,彭答:“你們勿輕信共方宣傳,隻要看國軍在各戰場始終是前進的,即可知道。”記者又問:“共軍既被消滅十幾個旅,又有何力量包圍濟南?”彭啞口無言,敵之狂妄宣傳終於被完全揭穿。

  2.轟動了國民黨統治區各界人士,表現了群眾對我解放軍勝利的關切。一般中間與進步人士一致認為:國民黨的軍事失敗,將更加助長其政治、經濟危機的增長。正因為如此,國民黨惱羞成怒,要趕走我們在南京、上海、重慶等地辦事處的代表,逼迫我們撤退。

  3.引起了敵人內部的恐慌和不安。在國民黨高級要人中,張群說要尋找更好的辦法來恢複和談。張治中則唉聲歎氣,說如果和談沒有辦法,隻好聽天由命。連美國大使司徒雷登也故意放出和談空氣。
  4.更重要的是,這次勝利鼓舞了全解放區軍民的鬥爭情緒,提高了鬥爭勇氣,增強了勝利信心。在延安及東北、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各解放區,到處開會慶祝。臨沂周圍有些群眾在我撤出臨沂時一度動蕩,勝利後,情緒立即穩定下來。地方黨政軍民在支前工作上,也做得比過去更加積極有效,如軍工部門某單位一個月的生產計劃在十三天內就完成了。正麵戰場的勝利,同時也有力地支援了敵後。淮北已站住腳跟,鹽阜、淮海已打開局麵,蘇中前兩個月很緊張,現在也已經開始打開局麵,敵後軍民的信心較前更加提高。我們部隊經過這次勝利,士氣更加高漲,新兵更加容易鞏固;俘虜也受到教育,相信我們有力量。根據各兵團首長反映,政治工作好做了,全體指戰員懂得了隻有相信和服從正確的領導和指揮,才能殲滅敵人,戰勝敵人。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了毛主席戰略指導的正確。

  再講軍事上的收獲。

  1.給了敵人首腦機關一個嚴重打擊,敵人的軍事機構開始由動搖逐漸走向崩潰。蔣介石本人於二十四日晚親赴濟南,停留五六小時,又匆匆飛回南京。王耀武怪陳誠不采納下級意見,陳誠怪蔣介石幹涉其軍事職權。徐州綏署也因此被撤銷,薛嶽另候任用,由顧祝同率陸軍總部移駐徐州,統一指揮徐、鄭兩綏署部隊。根據我們了解,薛嶽用兵尚機敏果斷,而顧祝同則曆來是我軍手下的敗將,這無異以庸才代替幹才。在高級軍事指揮人員的更迭上,正象征著國民黨的日暮途窮,最後必然會走向崩潰。

  2.滋長了敵高級將領的悲觀失望情緒,同時也增加了敵人內部的矛盾。王耀武寫給第八十三師師長李天霞的信中說:“萊蕪戰役,損失慘重,百年教訓,刻骨銘心。”敵第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要求休整,並說:“本師裝備不適合山地作戰。”李天霞則屢次裝病請假要求不幹。萊蕪戰役的勝利,在精神上的確給了敵人一個嚴重打擊。

  3.在軍事戰略上,我們達到了錯亂敵人部署,使敵人手忙腳亂,倉皇應付。他們花了不少人力物力經營了半年才打通的膠濟線,不得不棄於一旦。我們隻經過一個萊蕪戰役,就收複了縣城十三座、重鎮數十處,控製鐵路線五百餘裏。敵人物資無法運走,僅周村一地即丟下三個滿儲彈藥的倉庫和百萬多斤糧食。在北線,最近敵又擬空運幾個師到濟南。在西線,號稱全國主力的第五軍也調來津浦線,與原來津浦線上的敵人會合,妄圖北犯,解濟南之危。在南線,敵進攻臨沂撲了空,未找到我主力決戰,反背上包袱,騎虎難下,丟了可惜,不丟又怕挨打。記得我軍在魯南殲滅敵第二十六師、第一快速縱隊及第五十一師後,敵仍按原定計劃向臨沂前進,部署未亂,但這次敵人已完全陷入被動。在戰略上我們爭取了主動權,我們已開始能夠調動敵人,使敵人聽從我們指揮了。
 
  4.我們完成了大的機動和大的殲滅任務,獲得了空前的勝利,解除了敵對我魯中山區的威脅,打通了與渤海、膠東的聯係。在一次戰役中,僅以六十三個小時就俘虜了四萬多敵人,加上被我斃傷的共殲敵六萬人左右,我僅傷亡六千餘人,這在中國戰史上是少有的。
  
  我們為什麽能夠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
  
  1.這次勝利,首先應歸功於黨中央和華東局的正確領導和軍長的直接指揮;同樣地,也由於全軍指戰員的英勇善戰和地方黨政軍民的全力支援。這次,我地方武裝和民兵都配合得好,使敵難以漏網。據我們所知,敵第四十六軍迄今僅收容了四百多人,還是我們放回去的老弱及傷兵。
 
  2.各地區的配合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膠東部隊拖住了敵第八軍的尾巴,殲滅了第一六六師的一個團和第一○三師一部;渤海部隊對膠濟沿線實行破擊,並進逼濟南,引起敵人恐慌,使其感到四麵受敵。

  3.各兵團首長在山地作戰、通信聯絡困難及超越敵第一線作戰等條件下,能按照總的意圖,機動靈活、果敢堅決地完成了任務,也是這次勝利的重要原因。在各縱隊的配合上,第一縱隊最吃力,雖然繳獲不多,但在整個戰役中起了決定作用,應算第一功。第八、第九縱隊迅速解決敵第七十七師,打開戰場,使我能騰出兵力,功也不小。其他各縱隊都有功勞,如第十縱隊及獨立師在西北牽製敵之援兵,使我能安然解決萊蕪之敵;第六縱隊雖未全殲口鎮之敵,但在口鎮以南的一個師,堵擊向北突圍之敵,起了相當作用;第二縱隊雖未打到仗,卻切斷了敵向西南之退路;第四、第七縱隊初期雖未完成切斷敵第四十六軍退路的任務,但戰役後期堅決地完成了任務;第三縱隊的功勞也不能抹煞,如果沒有他們在南線牽製敵人,我們也就不可能集中全力來解決北線之敵。總之,我們不能單純以繳獲多少來評定成績。在大兵團作戰中,往往有的部隊很吃力,但繳獲很少,有的部隊所付代價不高,但繳獲很多。因此在評定戰績時主要應視對整個戰役是誰起了決定作用。
  
  我們在這次戰役中的缺點
  
  1.我們原預定於膠濟線再殲敵兩個軍,由於敵情變化,第二步計劃未能實現。如果動作快,事先布置更周密些,即使打不到兩個軍,也可以殲滅其一到兩個師。按照我們原來預定的共殲敵四個軍計算,還差五個師,這不能不算是一個缺點。因此我們還要繼續努力,不能滿足於這次戰役的勝利。
 
  2.特別嚴重的缺點,也是各縱隊首長所共同提出的,是部隊開進紊亂,行軍道路交叉,大家爭路走,爭房子住。這個問題主要應由我負責,因陳(士榘)參謀長留南線指揮,劉(瑞龍)、張(元壽)副參謀長又忙於後勤,對部隊運動道路未能更精細區分,同時在客觀上時間不允許,加上從平原轉入山地,道路太少,通信聯絡不便,也是原因之一。但不能以客觀原因來推諉主觀責任,如果我們注意的話,至少可以減少這些現象。

  3.通信聯絡差,這雖然是中國自有紅軍以來每戰都有的缺點,但無論如何應設法改進。今後通信聯絡,下級也應主動向上級聯絡,並加強電話與騎兵之使用,才能適當解決這一困難。
 
  4.個別部隊不注意隱蔽,白天行軍,或向前集結過於突出,過早暴露我們的意圖。今後應注意保守軍事秘密,並養成夜間行軍的習慣。還有,每次戰鬥前幾乎都有俘虜兵逃跑回去,向敵人告密,值得警惕。

  5.戰場追擊差。在殲滅第七十七師時,接到第八、第九縱隊報告,說敵已大部解決,部隊撤回二十餘裏,第二天又發現敵人,再拉上去打。二十三日戰鬥中,各縱隊都報告敵人已全部消滅,第二天又發現殘敵五千餘人向和莊地區逃竄,迫使我第九縱隊回師殲敵。如當晚各縱隊能跟蹤搜索,我第九縱隊即可按預定計劃於二十四日晚包圍張店,至少可以殲滅第十二軍的大部。
  
  萊蕪戰役的經驗教訓
  
  1.我們在南線撤出臨沂,在北線獲得了空前偉大的勝利,中央來電說:今後隻要哪裏能消滅敵人,你們就到哪裏打,不必計算時間和路程。這次在軍長和華東局的領導下,毫不留戀地放棄臨沂,北上殲敵,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2.這次戰役值得今後學習的是,製造了敵人的錯誤,錯亂了敵人的部署,並掌握與利用了敵人內部的矛盾,爭取了我們的勝利。我在主力北上時,故意在運河線架橋以迷惑敵人,敵機又發覺我部隊自費縣向西北運動,陳誠即認為我主力要撤向黃河以北。我臨沂不守,北線敵迅速後撤,我未貪小便宜截擊其後尾,仍按原計劃繼續集結,因而未暴露我之意圖,又使敵首腦機關判斷錯誤,再度將部隊南伸。我第六縱隊對口鎮之敵強攻未下,雖然不好,卻增長了萊蕪之敵向口鎮方向突圍的希望,最後敵人決定突圍,便於我在運動中將其殲滅(但這並不是說口鎮不應該打下)。敵第四十六軍為保存實力,同我們拉關係,我們做工作,使其保守中立;突圍前,該軍軍長(4)脫離指揮位置,部隊失卻掌握,減少了我之傷亡。這些說明,今後作戰,我們應該想盡各種辦法,製造敵人錯誤,並適當利用其內部矛盾,勝利就會更大。

  3.我們對敵情的了解還不夠,特別是對王耀武的指揮特性了解很差。如果我們了解到王的性格大膽果斷,能命令其部隊一天一晚後撤數百裏,那我們即可大膽地將部隊插到濟南附近,這樣,敵第十二軍也就無法逃跑了。這說明我們不僅要了解敵人番號、兵力、裝備、戰鬥力及部署等,還應了解敵指揮官之性格特點。如對方是多疑的,我可多設疑兵;如對方是個猛將,我們則來一套軟的。
 
  4.我們的戰場追擊差。當敵人潰退時,戰場上的追擊不應等待命令。此次由於我各部忽視追擊,以致第九縱隊為敵潰兵拖住尾巴,未能按時實行第二步計劃,這一點值得今後切實注意。
 
  5.敵人在指揮上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怕分散為我各個殲滅,隨時將兵力集中。加上部隊素質差,因此抓得更緊,靠得更攏,四五萬人擠在東西六七裏、南北僅三四裏的狹小區域內,無法展開,在我炮火殺傷後迅速為我殲滅。這從反麵說明了兵不在多,而在於誰能首先展開兵力火力,並高度發揮其作用,誰就能勝利。江南第三次孝豐戰鬥,敵十一個團兩萬多人,白天伸展縱橫三十裏,晚上收縮於縱橫僅三裏之狹小圈子內。我趁晚上占領敵外圍所有工事,第二天集中炮火即將其殲滅。今後我們應充分利用敵人這一犯教條的毛病,抓住敵人這一弱點。

  6.大兵團作戰,各縱隊求繳獲之心不應過於迫切,而應局部服從全部,個別服從整體。這次第四縱隊想截敵尚未撤離萊蕪的兩個團後尾,我們未予同意,否則這兩個團憑借萊蕪工事頑抗,我一時不易攻下,而已向北突圍的敵軍主力在遭到我正麵阻擊時,有縮回萊蕪固守的可能。如此則不僅不能迫使敵人處於狹小地區,求得在運動中將其殲滅,而且要多花兩天時間,多付出幾千人傷亡的代價,才能最後解決戰鬥;弄得不好,甚至有打成僵局的危險。

  7.大兵團作戰,情況瞬息萬變,除非敵人實行總退卻,個別部隊決不能改變整個部署的決心。第一次敵情變化後,如果我們同意截敵後尾,則五萬多敵人就不易消滅。正因為我們沒有動,敵人就不再懷疑,否則王耀武即使接到陳誠再向南前進的命令,也不見得就會執行的。
  
  對今後作戰的意見
  
  1.中央要求我們在今後十個月中每月殲敵五個旅。這一艱巨任務的完成,要靠各部隊的努力,特別要靠各兵團首長在各種困難條件下,堅決和機動地完成本身所負的任務。

  2.密切友鄰配合,近距離內經常保持徒步或傳騎聯絡。我們上下聯係雖然做得不好,但總算保持了聯係,有的也是做得很好的。可是與友鄰的聯係更差,今後應特別注意。這次第七縱隊第二十師不待命令主動支援第一縱隊作戰,值得學習和發揚。

  3.根據戰局發展趨勢,當敵人被殲滅到一定程度失卻進攻能力時,可能改取守勢,我將由內線轉入外線作戰,由運動戰進至陣地攻擊。這就需要我們開展爆破運動,學習土工作業,加強炮兵、工兵的建設。在這次整訓中,各縱隊應組織炮兵營,下次即須完成炮兵團的建製,另須成立工兵營(或分別配屬於師)及戰防炮連。要懂得愛惜工兵人樹,不要把工兵當步兵使用,否則會增加自己困難。
 
  4.我們部隊不僅開始有而且已經擁有大量近代裝備,但缺乏掌握這些裝備的幹部。這就要爭取已經參加工作或正在學習的俘虜人員,並號召我們幹部學習使用和掌握近代武器,選擇培養和大批提拔有發展前途的新老幹部,學習各種武器的不同性能和結合使用的方法,研究對敵人新武器(如坦克、火焰噴射器等)的對策,以期在現有水平上提高一步;如仍停留在現階段上,將不能擔負起今後更重大的任務。

  5.加強參謀工作和健全司令機關。各級指揮員應懂得由於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今天的戰爭已由司令指揮時代進到組織戰鬥時代。正因為如此,參謀工作和司令機關必須加強和健全起來。過去華中有的部隊對參謀的使用是不夠妥當的,有的首長把參謀單純當通信員、偵察員使用,有的首長遇事包辦,把參謀放在一邊不用;也有參謀水準不高,文的隻能寫等因奉此,武的隻會猛打猛衝,連寫個收條都不會,這些都是不應有的現象。各縱隊今後應特別重視參謀工作,加強培養各級參謀人員,讓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鍛煉,成為文武全才。陳(士榘)參謀長已從南線回來,他是八路軍一一五師的老參謀長,相信我們今後的參謀工作一定會做得很好。

  6.最後,部隊後勤機關亦應很好地健全起來。擔架隊、運輸隊要馬上建立。過去我們對這些問題沒有很好注意,將來轉入外線作戰,傷兵要有人抬,糧食要有人運,後勤機構如不及早建立,是會影響今後作戰的。

  我的報告很瑣碎,尚缺乏係統。特別是這次戰役,在軍長直接領導之下,具體部署由我負責,缺點很多,希望各兵團首長提出批評,以便在今後作戰中盡量改進。
  


  注釋:

  *[萊蕪戰役是華東野戰軍於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山東萊蕪地區進行的一次運動戰。魯南戰役後,國民黨製訂了“魯南會戰”計劃,集中二十三個整編師五十三個旅三十一萬餘人的兵力,南北對進,企圖在沂蒙山區同我軍決戰。遵照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的運動戰方針和“必要時放棄臨沂”的指示,陳毅提出“舍南取北”的設想,粟裕作了周密部署。華東野戰軍裝作打南線和要西進的模樣,秘密移動全軍,不失時機地抓住北線之敵,予以全殲。經三天激戰,我以臨沂空城和損失僅為敵軍九分之一的代價,殲滅敵一個綏靖區指揮所、兩個軍部、七個師,共約六萬人。萊蕪戰役中,粟裕繼宿北、魯南戰役之後,又一次在陳毅領導下,周密地組織指揮。陳毅一九四七年三月九日向記者談宿北、魯南、萊蕪戰役勝利時指出:“這證明了我軍副司令粟裕將軍的戰役指導一貫保持其常勝紀錄,愈出愈奇,愈打愈妙”。粟裕這個總結,是在華東野戰軍高級幹部會上所作的報告,金子穀、張劍記錄。一九八四年第四期《軍事學術》雜誌刊載時,由原記錄人金子穀、張劍作了文字技術上的校訂。]

  (1)[陳毅長期擔任新四軍代理軍長、軍長。一九四七年一月下旬華東部隊整編後,陳毅任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但部隊中仍習慣稱他為“軍長”。]

  (2)[李仙洲:國民黨徐州綏靖公署第二綏靖區副司令。當時指揮第七十三軍、第四十六軍、第十二軍自明水、周村南犯萊蕪、新泰。]

  (3)[王耀武:設在濟南的國民黨徐州綏靖公署第二綏靖區司令。]

  (4)[國民黨軍第四十六軍軍長韓練成同中國共產黨有聯係,在陳毅委派的敵軍工作幹部的勸告下,放齊指揮,造成李仙洲集團內部混亂,對萊蕪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栗裕軍事文集》


 來 源:中青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