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俄戰略儲備庫存(組圖)

(2008-12-30 15:54:50) 下一個

俄戰略儲備庫存很神秘 深入地下能躲避核打擊
2006年  來源:環球時報

 

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一個地下潛艇基地 [資料圖片]

 

    “這是全俄羅斯唯一一個還在實行蘇聯標準的地方。”說這句話的是俄聯邦國家儲備署的官員。該署負責全俄的戰略儲備,地位與國防部、聯邦安全局等部門相當,但與其相關的所有活動都是國家機密,迄今為止,有關它的公開報道是俄政府部門中最少的;它的大型“冰凍井”、“地下空洞”基本都是蘇聯時期修建的,有些設施能防核打擊,但極少有人知道它們在哪兒;它儲藏的1.3萬種物資定期更新,但沒人知道自己買來的藥、茶葉、食用油是否在儲備庫存放過。俄羅斯人親切地將國家戰略儲備稱為“俄羅斯的家底”,但這些“家底”對普通人來說始終是個謎。

    “藏品”中既有咖啡,也有火箭發動機

    俄羅斯的戰略儲備機製是從蘇聯繼承過來的,同時得到繼承的還有嚴格的保密製度。直到2002年,聯邦國家儲備署才有選擇地對外透露少量信息。因此,當該署署長亞曆山大·格裏戈裏耶夫於5月18日正式宣布對俄戰略儲備進行大規模清點時,《俄羅斯報》、俄新社、俄國家電視一台等媒體迅速進行了報道。據悉,俄上次清點戰略儲備是2001年,今年政府要通過清點,檢查儲備物資的數量、質量並進行更新。

    俄戰略儲備物資從類別上看共有兩種:一是國家性儲備物資,即發生緊急情況時,國家可以動用的物資;二是動員性儲備物資,即除非發生戰爭,否則絕對不可以動用的物資。如果俄處於戰爭狀態,工業生產及國民經濟的各行業轉入戰時軍事軌道,動員性儲備物資才有可能被動用。格裏戈裏耶夫透露,俄聯邦國家儲備署的倉庫裏總共存有1.3萬種產品、食品和原料,從種子到鐵塊,從發電機到火箭發動機,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俄戰略物資儲備的種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蘇聯曾將帆布、高筒靴、煤氣、煙草、酒類和罐頭粥作為戰略物資儲藏,現在這些東西已經被時代拋棄了。綜合各方麵的信息來看,在俄目前儲備的戰略物資中,食品占很大的比重,包括肉、食用油、麵粉、米粒、麥粒、茶葉、食鹽、咖啡、肉罐頭等。據專家介紹,戰略物資都是為了應付戰爭等緊急情況而儲備的,因此隻有各類生活必備品,並不包括紅魚、紅魚子等高檔食品。記者還了解到,俄戰略儲備中沒有豬肉食品,這是考慮到俄羅斯是多民族國家,而牛肉食品是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食用的。除了食品,俄羅斯還大量儲備各種藥品,其清單處於國家衛生部的嚴格控製之中。俄羅斯儲備的藥品基本上是國產的,這樣既安全又便宜。

    此外,為保障戰時需要,俄在境內儲藏了大量的石油製品、鋼鐵、煤炭、稀有金屬等戰略物資。盡管不直接存放武器和軍事設施,但這裏有能夠將經濟發展方向迅速轉向武器生產所需的所有物資。據格裏戈裏耶夫披露,與美國不同,俄一直囤積汽油等石油加工產品而不是原油。這是因為,俄繼承了蘇聯時期的傳統,當時所有物資均屬國有,成本較低,且隨時可直接使用。但近年來,俄聯邦國家儲備署不得不從市場上購買石油產品,所需資金相當大,因此俄正在考慮部分儲備原油。另外,隨著形勢發展,俄也準備削減煤炭和重油的儲備量。以上是國家性儲備物資,而動員性儲備物資的品種也很多,甚至包括備用鐵軌和浮橋。據悉,每年俄聯邦國家儲備署要購進500萬噸物資。

 

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一個地下潛艇基地 [資料圖片]

    儲備物資的選擇有嚴格規定

    除了數量驚人,俄聯邦國家儲備署對於戰略物資還有著嚴格的選擇和淘汰程序。一是嚴把質量關。按規定,凡是國家儲備署儲藏的食品,都必須具備符合國家標準的質量合格證。該署下麵的科研所、專用實驗室具有一票否決權。凡是提供劣質食品的行為均依法視為犯罪。二是在固定企業進行采購。國家儲備的食品基本上都是俄羅斯本國生產的,具有長期形成的供應網絡,供貨者非常清楚國家的質量要求。而進口食品隻有咖啡、部分牛肉製品和動物油是從烏克蘭、白俄羅斯購進的,魚肉罐頭全部由白俄羅斯企業生產。為保證安全,這些外國企業全部是俄通過“秘密招標”的形式選出的。三是嚴防物資過期。據介紹,俄儲備署所存的罐頭儲藏期為4年,凍肉為1年半,糖為12年,一些稀有金屬也需要定期進行更換,比如鋁的儲藏期一般不超過15年。所以,許多物資還沒有過“保存期”就要運出去銷售或“消滅”,如把藥品運到藥店往外賣,將舊罐頭分給俄國防部和內務部所屬部隊,供官兵食用等。

   地下儲備庫能躲避核打擊

    據介紹,俄儲備署由設在莫斯科的中央機關和7個直屬聯邦的地區管理委員會組成,這些機構直接管理分布在全國各地的150個儲備庫。這些儲備庫一般都位於地下125米左右的洞穴中,大都選用廢棄的石膏礦或者鹽礦,還有一些儲存場所選擇在條件極為惡劣、靠近極地的地方。一名管理員曾對記者自豪地表示,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受到核打擊。

    由於這些儲備庫分布在遠離居民點的地區,並日夜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因此,人們可能隻知道某些禁區有鐵路和公路專線通過。不久前,俄羅斯的極少數記者應邀到戰略儲備庫參觀,而安全部門通過繞行等種種手段讓記者不知身在何處。據俄國家電視一台和“燈塔”廣播電台的記者透露,進入儲備庫的唯一手段是乘坐專用電梯,速度大概是每秒2米,1分鍾左右就能到達倉庫。所有進入倉庫的人要通過嚴格的登記程序,並穿戴專用的衣服、頭盔。倉庫一般高6米至10米,寬10多米,長度近1000米,全部都是碼放得整整齊齊、一眼望不到邊的戰略物資。為確保物資保存完好,這些地下倉庫裝備了能自動調節溫度和濕度的設施。據介紹,地下倉庫的溫度大約為8至10攝氏度,通風設備每小時為倉庫換氣近5萬立方米。所有倉庫都實行三班倒,工作人員多為夫妻,工資大約是每月7500盧布,雖然不多,但生活比較有保障。

 

 

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一個地下潛艇基地 [資料圖片]

    俄為何重視戰略儲備

    俄羅斯對戰略儲備的重視程度是世界少有的,這主要有三方麵的原因:

    首先,儲備戰略物資是國際通行做法,它可以避免國家的某些領域因天災人禍而陷入癱瘓。

    其次,俄羅斯有搞戰略儲備的傳統,這也是俄安全危機感強烈的文化特性決定的。早在1700年,當時的沙皇彼得大帝就下令組建軍糧庫。1931年,斯大林下令組建儲備委員會,幾年內儲備的戰略物資是蘇聯走出二戰困局的基本保證。即使在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最困難時期、在蘇聯陷入全麵“食品赤字”的情況下,蘇聯仍沒敢動用自己的戰略儲備。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戰略儲備體製,並隨著國力的發展逐漸對其進行強化。近期,格裏戈裏耶夫說,2007年給俄羅斯聯邦國家儲備署的財政撥款將增加80%。

    第三,俄搞戰略儲備有現實需要。蘇聯解體後,俄進入艱難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全麵轉型時期。兩次車臣戰爭造成了極大的軍事消耗。來自南部高加索地區的國際恐怖主義對俄羅斯的威脅不斷增長。俄各地還頻頻發生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遇到這種情況,由地方政府向聯邦國家儲備署提出申請,該署上報聯邦政府,得到批準後下撥儲備物資。而使用者經過一段時間後,必須將這些物資如數補齊。此外,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俄始終麵臨通貨膨脹的壓力,國家需要保持一定的戰略儲備以備必要時入市幹預。與此同時,俄也麵臨西方日益強大的壓力,經濟安全受到威脅,俄必須保持一定的戰略儲備以確保經濟穩定發展。

 

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一個地下潛艇基地 [資料圖片]

  歐美儲備“寓軍於民”

    與俄羅斯戰略儲備的“國營化”特征相比,歐美已實現了戰略儲備的“民營化”。在歐洲,多數國家的政府並不包辦戰略儲備,而是藏儲於民。如政府通過立法和製定政策對全國的石油儲備進行調控,企業無權調撥,即使倒閉也不得動用。

    德國聯邦國家儲備署的一名官員告訴記者,歐洲各國戰略儲備主要包括物資儲備、財力儲備和能源儲備等幾個方麵。國家儲備署倉庫裏有1萬多種“寶貝”。一是常規的,如石油、鋼鐵、糧食、化工原料、醫療用品等物資;二是特殊的,如鎳、鉛、鉻等貴重和稀有金屬;三是現代的,如生化疫苗、電腦芯片,甚至是計算機病毒等。至於存放地點,一般存放在國有軍事倉儲設施內,其儲存和運作屬國家機密。歐洲各國戰略儲備的分布遵循兩個原則:第一,重視地區平衡,布局必須體現地區協調。如德國儲備石油分為5個供應區,按區設立對應的儲油庫。第二,力求節省、靈活、安全。如德國的很多戰略儲備庫設在北德地區的地下鹽洞裏。當然,各國的一般儲備設施還可從民間租賃,通過公開招標擇優租用,合同期1至5年。目前,歐洲各國規定,戰略儲備應能滿足民眾90天使用。不過按照計劃,歐盟成員國必須在2007年之前,將戰略儲備從目前的最少供應90天,提高到120天。

    與俄羅斯的1.3萬種儲備物資相比,美國隻把93種物資列入了戰略儲備和緊急儲備清單。據統計,美國經常保持石油和油料儲備2億多噸,煤1.5億噸,鐵礦石3000多萬噸,銅60多萬噸,天然橡膠8萬多噸,合成橡膠26萬多噸。美國之所以這樣“省心”,是因為政府各部門與社會相關領域通過“軍工複合體”、“經濟複合體”的形式實現了緊密聯係。美國的戰略儲備功能被社會化了。即便如此,美國仍十分重視戰略儲備。美國年度物資購買計劃由聯邦應急管理局國防儲備政策部負責製定,戰略儲備物資的調配、保管等由聯邦總務局負責,內政部、商業部、國防部、國務院、財政部、中央情報局等部門負責評估,並將書麵報告提交給國家安全保障會議。

    由此可見,俄羅斯、美國和歐洲國家的戰略儲備方式雖然不盡相同,但它們對戰略儲備的重視程度都是與日俱增的。(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盧冠霖 韓 庵 駐德國、美國特約記者 青 木 鍾 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