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北歐守護神:瑞典超音速戰鬥機發展綜述(超級組圖)

(2008-12-20 21:50:12) 下一個

Saab J35“龍”超音速截擊機

  瑞典飛機製造業發展曆史悠久,著名的薩伯公司於1937年4月成立,當時由博福斯公司和埃勒克喬盧斯公司合資建立。經過近七十年的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設計生產了眾多一流戰鬥機,在技術開發和生產創新等眾多方麵,在全世界居領先地位。

  薩伯公司發展之初也采用一些技術引進,在1939年從德國容克公司購買了JU86/K-13輕型轟炸機的生產專利,開始為瑞典生產B3轟炸機。但僅一年時間,薩伯公司開始研製以Saab命名的一係列飛機,早期先後發展出:1945年首飛的Saab17單發轟炸/偵察機;Saab18雙發轟炸/偵察機;Saab91教練機;1947年首飛的Saab21R噴氣戰鬥機;1948年9月1日首飛的Saab29後掠翼戰鬥攻擊機;1952年11月3日首飛的Saab32“長矛”戰鬥機/攻擊機。

  1953年10月25日,Saab32創下了一項世界紀錄,在俯衝時速度超過音速,成為當時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飛機。從實際來看,瑞典的超音速戰鬥機的發展應該從Saab J35“龍” (Draken)無尾雙三角翼全天候戰鬥機開始,並成功延續發展出Saab AJ37“雷”(Viggen)鴨式布局多用途戰鬥機和最新型JAS39“鷹獅”(Gripen)輕型多用途戰鬥機。令瑞典自豪的是,最新型JAS39“鷹獅”是世界上第一種正式服役的第四代(瑞典自己的標準)戰鬥機,也被譽為“北歐守護神”。

  一、Saab J35“龍”無尾雙三角翼超音速全天候戰鬥機。

  Saab J35“龍”是瑞典第二代超音速截擊機,在世界上率先采用極具特色的雙三角翼外形。即使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決定要發展這種氣動外形布局的Saab J35“龍”截擊機,也是瑞典航空工業發展曆史中最大膽的章節。

  Saab J35“龍”截擊機是針對前蘇聯發展的產物,麵對前蘇聯強大的軍事力量,瑞典認為根本不可能頂住其第一波攻擊。為快速反應、極力減少損失和在惡劣的環境中增強軍事對抗能力,尤其是持續反擊能力。瑞典空軍要求研製出一種截擊機:可以攔截高空高速轟炸機;最大飛行速度不低於1.4馬赫;縮短起降距離,具備快速起飛能力;瑞典公路設施基礎發達,因此要求截擊機具有從公路起飛的能力。有利分散隱蔽部署,即實現快速反應,又能避免遭受一次性毀滅打擊;構造不能過於複雜、易於維護、價格低廉、操縱簡單。上述設計要求一直被延用到最新型JAS39“鷹獅”(Gripen)輕型多用途戰鬥機上,值得稱道。

  最終設計定型為,機翼為雙三角翼結構,後掠角達到80度的內段機翼采用大厚度翼身融合設計,為容納燃油和主起落架提供了寬敞的空間;外翼段為薄翼型的小型三角翼,前緣後掠角57度,外翼段這樣的設計有利於改善戰機的低速性能和縮短起降距離,同時保留高速飛行時的低阻特性;垂直尾翼也采用後掠設計。

  設計完成後在美國進行一係列風洞試驗,製造出一架70%比例的實驗驗證機原型,被命名為Saab 210“小龍”(Lill Draken)。進行飛行測試後,1953年瑞典政府訂購三架原型機和三架預生產型Saab J35截擊機。1955年10月25日,Saab J35的原型機首飛成功,隨後最高飛行速度達到了1.4馬赫。法國幻影Ⅲ也采用類似的無尾大三角翼布局,於1956年11月成功首飛,性能非常好,證明三角翼布局是一種傑出的設計。

  Saab J35A“龍”截擊機1960年3月正式進入瑞典空軍服役,並且成功研製出五種改進後續型號,包括:Saab J35B型於1959年11月29日首飛成功,1961年底開始服役;Saab SK35C型雙座教練型於1959年12月30日首飛成功。後座的飛行教練配備潛望鏡以改善其前向視野;Saab J35D型於1960年12月27日首飛成功,1963年開始服役,配備“零-零”RS35 彈射座椅,在加力飛行時速度達到了2馬赫;Saab S35E偵察型於1963年6月27日首飛成功,1965年8月開始服役;最後一種Saab J35F全天侯型於1961年首飛,1965年服役。裝備先進雷達,紅外傳感器跟蹤係統,雷達製導和紅外製導導彈。

  總共,從1955年至1972年製造了612架Saab 35“龍”係列截擊機。這些,51架Saab J35X出口到丹麥;芬蘭在許可之下裝配12架Saab J35XS和稍後從瑞典空軍手中購買了一些轉讓飛機,總數達到48架;奧地利從瑞典空軍手中購買了24架經過改裝的Saab J35O轉讓飛機。

  單座Saab J35“龍”截擊機,安裝一台沃爾沃公司RM 6C型發動機,配備二門英國產“阿登-55”型單管旋轉30毫米自動機炮和美國產AIM-9“響尾蛇”空對空紅外製導導彈。

  Saab J35“龍”截擊機主要性能:

  翼展:9.42米;機長:15.35米;機高:3.89米;機翼麵積:49.2平方米;空重:8,250公斤;正常起飛重量:10,9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12,270公斤;發動機:RM 6C型,使用加力最大推力7,900公斤力;最高飛行速度:11,000米,2.0馬赫;巡航速度:0.9馬赫;最大航程:1,754海裏(3,250公裏);實用升限:18,300米;最大載彈量:2,900公斤;外掛點:機翼下4-6個;機載武器:炸彈·2 x 30毫米“阿登-55”型單管旋轉自動機炮·AIM-9“響尾蛇”空對空導彈

Saab J35“龍”快速維護
JAS-39C“鷹獅”戰鬥機加裝空中加油係統
JAS 39 D“鷹師”雙座型



Saab J35“龍”大膽創新采用雙三角翼結構

  二、Saab AJ-37“雷”攻擊機。

  早在1952年,薩伯公司開始預研新型戰鬥機,瑞典空軍提出了一係列嚴格要求:起飛和降落距離不超過500米;最高飛行速度達到2馬赫;可以全天候執行高、低空攔截任務;能低空突防攻擊敵方地麵目標等等。設計論證過程長達10年之久,先後推出一百多種方案,最終確定的三角翼鴨式布局設計方案,前置三角鴨翼略高於主翼,主翼下麵有一個半圓形進氣口,裝有腹鰭,采用單排氣口,短而寬的機身前麵是一個尖形機頭,采用氣泡式座艙。1961年12月瑞典的政府核準Saab AJ-37“雷”攻擊機發展;1962年2 月薩伯公司向瑞典空軍遞交最終方案,經批準後正式開始研製;1967年2月8日,第一架原型首飛成功,共製造了七架原型機用於試飛等各種試驗。在1968年4月被瑞典政府批準生產,第一架飛機在1971年7月交付。

  三角翼鴨式布局設計在保證短距起降性能的前提下兼顧高速性能;鴨翼翼麵上產生的脫體渦在主翼上不僅可以產生附加升力,還可以抑製大迎角機動時的氣流分離,大大提高格鬥機動性能;前置固定鴨翼的後緣襟翼可以提高飛機的低速性能,特別是短距起降性能。三角鴨翼布局設計如今已被眾多先進戰鬥機采用,如歐洲“台風”戰鬥機和法國“陣風”戰鬥機等等,這些新型戰鬥機采用全可動前置鴨翼,性能獲得進一步提升。

  Saab AJ-37“雷”攻擊機進一步增強易維護性和可靠性設計。為了便於維護,機身上一百多個維護用艙門集中設計在機體下側,地勤人員在地麵即可對飛機完成維護作業;該機的每小時維護工時隻有約20小時,兩次任務飛行間的加油和裝彈僅需10分鍾。如果需要更換發動機,隻需將後機身拆下,換發作業6名地勤人員隻需一小時即可完成;在世界上率先采用機載自動檢測儀,便於發現電子設備故障。瑞典戰鬥機的易維護和可靠性的前瞻性思路,如今已被確立為武器研製的主要指標之一。例如,在第四代戰鬥機如美國F/A-22得到更進一步的完美體現,每飛行小時隻需要0.5個直接維修工時;F/A-22機身底部離地麵隻有0.9米,這樣,幾乎所有的部件或係統都在肩膀高的高度範圍之內;模塊化結構的航空電子係統采用即插即用(P&P)技術等等;來實現易維護性和可靠性。

  武器平台發展模塊化的思路也在Saab AJ-37“雷”攻擊機上初見端倪。從當初設計要求來看,新飛機能兼有截擊機和攻擊機等多用途能力。因此設計出的Saab AJ-37“雷”攻擊機具有一定的空戰能力。而當時美、蘇兩大國都極力研製專用機型,甚至美國和前蘇聯的兩款精典之作F-15“鷹”戰鬥機和蘇-27戰鬥機都是為空戰而設計,美國宣稱F-15“鷹”戰鬥機“沒有一磅的重量是為了對地攻擊!”瑞典這種“一機多用”的構思主要由於自身條件所限製,從實用性和經濟性著手,全麵均衡性能優化設計的產物,最終取得巨大成功,如今也被確立為武器研製的主要指標之一。而同樣,眾多空優型戰鬥機也改進了對地攻擊能力,連美國的第四代F-22“猛禽”戰鬥機也被美國空軍在2002年9月調整為F/A-22,兼顧製空與對地攻擊雙重任務。

  從Saab J35A“龍”截擊機開始發展到Saab AJ-37“雷”攻擊機成功體現的快速短距起降能力,是當今戰鬥機的重要指標之一,瑞典人的前瞻性的又一重要體現。Saab J35A“龍”截擊機在普通公路上僅滑行400米即可起飛;使用推力換向器,其在公路上著陸的滑跑距離可限製在450米以內。在當時,戰鬥機的降落滑行距離一般在1,000米左右。目前來看世界上主要先進戰鬥機都具有良好的短距起飛距離,F-15“鷹”為274米,俄羅斯新型蘇-30MKI僅需要150米。

  就像前麵所指瑞典Saab J35A“龍”截擊機為實現苛刻的高指標而大膽采用雙三角翼氣動外形,瑞典創新勇氣也表現在動力選擇上。英國在1959年9月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康維MK-508”渦扇發動機,安裝在VC-10中型運輸機上。美國也緊跟著通用動力公司推出了CJ805-23和普·惠公司推出JT-3D。但在1961年,Saab AJ-37“雷”攻擊機在世界上同類較小的飛機中率先采用新型渦扇發動機。由普·惠公司專門根據瑞典的要求將JT8D型民用渦扇發動機改進成戰鬥機軍用RM8A型,加裝上了加力燃燒室,最大加力推力達到12噸。從最大推力來看,前蘇聯采用渦噴發動機的米格-23“鞭撻者”戰鬥機最大推力為10噸,起飛重量是Saab J35A“龍”截擊機的兩倍;從技術上來看,將近十年之後,世界上的一些主流戰鬥機全麵采用省油高能的渦扇發動機,如1970年12月21日首飛的美國海軍第一架F-14“雄貓”可變後掠翼艦載原型機,安裝兩台普·惠公司的TF30-P-412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

  Saab AJ-37“雷”攻擊機先後發展出眾多改進型:Saab Sk 37教練型,1973年5月21日成功首飛,1979年開始服役;Saab Sh37海上搜索偵察型,1973年12月成功首飛;Saab JA 37截擊型,1974年9月成功首飛,1979年開始服役。裝備瑞士的厄利空KCA型30毫米機炮,是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機炮。安裝歐洲第一種由愛立信公司研製的PS--46脈衝多普勒雷達,火控係統率先采用數字式計算機;九十年代的Saab JA 37D中期延壽型和Saab AJS 37現代化升級改進型。Saab AJ-37“雷”攻擊機和其改進型總共生產了329架。

  瑞典是Saab 37“雷”戰鬥機的唯一使用者,裝備了8個截擊中隊、7個攻擊中隊和2個偵察中隊。

  Saab AJ-37“雷”攻擊機的主要性能:

  機長:16.40米;翼展:10.60米;機高:5.90米;空重:9,500公斤;正常起飛重量:20,68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18,000公斤;最大載彈量:3,600公斤;最大平飛速度:2,125公裏/小時;爬升率:203米/秒;實用升限:18,300米;作戰半徑:500-1000公裏;最遠航程:2,000公裏;外掛點:機身和機翼上共有7個外掛點;主要機載武器:1門厄利空KCA型30毫米機炮·“天空閃光”空空導彈·AIM-9L“響尾蛇”空空導彈·AIM-120B先進中距空空導彈·“VIRGO”破片殺傷延遲落下型低阻炸彈·“小牛”空對地導彈·RBS 15F反艦導彈·M 70型135毫米火箭彈·普通炸彈·魚雷


Saab J35“龍”具有翼身融合設計
JAS 39“鷹師”戰鬥機在公路上進行機動




瑞典空軍Saab 35“龍”飛行編隊

  三、JAS39“鷹獅”輕型多用途戰鬥機。

  Saab係列戰鬥機具有速度快、機動性高、起降距離短、布局新穎等鮮明特點,特別是Saab J35A“龍”截擊機和Saab AJ-37“雷”攻擊機兩種戰鬥機的性能水平與同期的美國、前蘇聯戰鬥機不相上下。進入70年代以後,由於瑞典經濟停滯不前,政府對軍機研製的財政支持不足,加上現代戰鬥機技術日趨複雜、成本大大提高;瑞典軍方訂購量有限;使薩伯公司研製Saab37“雷”的後繼機型遇到了空前的困難,研製周期也大大拉長。

  作為獲得資金的重要來源外銷方麵,一方麵受到瑞典中立國國策和飛機獨特的“瑞典特色”等的限製。如巴基斯坦最初在六十年代要求購買Saab J35A“龍”截擊機;在七十年代,瑞典一度同意出售Saab AJ-37“雷”攻擊機,巴基斯坦準備著手建造組裝廠,但由於東巴基斯坦危機瑞典國會取消交易;最近,JAS39“鷹獅”輕型多用途戰鬥機的交易又未獲成功。另一方麵,正是由於Saab J35A“龍”截擊機和Saab AJ-37“雷”攻擊機表現的出色性能,麵臨美國的打壓政策。薩伯公司與其合作夥伴愛立信公司和沃爾沃公司合作推出專用外銷Saab 37E型戰機(E代表歐洲),而七十年代,比利時、荷蘭、丹麥、挪威等北約國家開始尋求新型戰機取代已經過時的F-104“星戰士”戰機,Saab係列戰鬥機麵臨極佳的發展機遇,並且主動將價格降低到最低。正確的方向和正確的方法並不能意味著獲得成功,最終由於觸動美國的利益並動用了政治壓力迫使這些國家最終選擇其F-16。後澳大利亞、日本甚至印度也曾有意購買,也同樣由於美國壓力而轉向別的機型。

  麵臨諸多不利局麵並沒有阻止瑞典新型戰鬥機的開發,新型JAS39“鷹獅”輕型多用途戰鬥機發展進度令人驚歎,居然是世界上第一種正式服役的三代半(瑞典標準是第四代)戰鬥機。它將會替換所有Saab J35A“龍”截擊機和Saab AJ-37“雷”攻擊機,由於充分采用“一機多用”設計,具有戰鬥、攻擊和偵察多任務能力。JAS也就是攔截、攻擊和偵察的縮寫,它被宣稱有“可變-任務”(swing-role)能力,也就是能夠在空中轉變任務角色。但其重量隻有Saab AJ-37“雷”攻擊機的一半左右,性能優於美國的F-16戰鬥機。

  JAS 39“鷹師”戰鬥機采用瑞典沃爾沃公司研製的RM12型發動機,是通用電氣公司的GE F404型發動機的一個發展型。數字發動機控製係統自動地檢測發動機參數和自動地接通填充係統(如果必需)。一套狀態監視係統記錄飛行數據。

  瑞典JAS 39“鷹師”戰鬥機的設計在技術上檢驗證明:

  ·前置鴨翼大三角翼的氣動布局能實現優良性能。采用類似近距耦合鴨式布局,主翼為切尖三角翼帶前緣襟翼和前緣鋸齒,全動前翼位於矩形進氣道的兩側,無水平尾翼。機翼和前翼的前緣後掠角分別為45°和43°,能在所有高度上實現超音速飛行。

  ·來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高度複雜,全權三餘度數字飛行線控係統允許不穩定的空氣力學的組態。進行小轉彎時能夠減小機翼產生的阻力,加上大的推重比,不會因轉彎而損失速度和推力。

  ·現代化係統使用許多自檢測功能用於容易操作和維護。降低成本,僅是上一代Saab AJ-37“雷”攻擊機的一半,油耗也降低了一半。能以道路基礎進行操作。

  ·人-機器界麵最佳化的駕駛座艙。功能包括中間位置安裝的“迷你”-操作杆,采用“手不離杆”(HOTAS)方式,廣角平視顯示器,三個大屏幕全彩色液晶顯示器(初始機型采用單彩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後全麵升級更換)。駕駛座艙安裝“薩伯”(Saab)航空電子公司EP-17電子顯示裝置組件,由三個多功能全彩色液晶顯示裝置和一個廣角22x28度衍射平視顯示器。中間的平視顯示器提供由計算機生成戰術數據,在映像上重疊顯示。在左邊上和右邊的顯示器上提供來自傳感器組件的飛行數據和目標數據。“緊急期間”(time-critical)係統控製器(舉例來說武器和通信)組合在中間位置安裝的“迷你”-操作杆上,采用“手不離杆”(HOTAS)方式。

  ·裝備用於去獲得“信息優勢”,安裝空對空戰術信息數據傳輸係統。能在飛機間以及飛機與海基、地基的探測裝置間進行實時的信息傳輸。機上還裝有一套任務計劃係統,可由飛機探測係統收集到的信息自動對數據庫進行修正,還可通過利用與其它飛機相連的數據鏈來提高其效能,在聯合操作空中單位之間允許戰術數據的實時交換。如一架JAS 39“鷹師”戰鬥機雷達獲得的數據可以傳輸到采用雷達靜默方式機群中的攻擊機顯示器上。

  ·功能強大的遠程的多用途脈衝多普勒PS-05/A雷達,由愛立信(Ericsson)公司製造。具有目標搜索/截獲和下視/下射能力。具有空對空操作模式,包括遠程搜索、多目標邊掃描邊跟蹤、複式優先性目標跟蹤;空中戰鬥快速搜索模式;襲擊評估和超視距(BVR)導彈在飛行中段數據和目標更新。空對地模式,包括遠程搜索/目標識別;複式優先性目標跟蹤;高分辨率,光束映射;空對地廣泛搜索和多普勒波束銳化(DBS)。裝備一套前視紅外儀(FLIR)傳感器和Saab IR- Otis紅外搜索和跟蹤係統(IRST)。

  ·良好的電子戰能力和網絡化聯合作戰能力。安裝一套“薩伯”(Saab)航空電子公司研製的EWS 39電子戰套件。EWS 39是一套提供雷達告警、電子支援措施(ESM)、BOL箔條和曳光彈誘捕投放器的整合電子對抗係統。薩伯公司的BOL係統是一種能攜帶160個箔條/曳光彈包的先進幹擾彈投放器,其攜帶能力是常規投放器的5倍多。裝有薩伯技術公司的VHF/UHF發射和接收器,泰利斯公司TSC 2000型敵我識別(IFF)係統。

  ·碳纖維複合材料和其它的現代材料去減輕重量。

  ·良好的機載武器適用能力。機內安裝的27毫米毛瑟高能機炮,能夠在雷達引導下自動對準目標模式中操作。機上共有7個外掛點,翼尖2個,每個機翼下各有2個和機身中線上有1個。可掛載對空、對地和反艦武器彈藥,用於執行各種作戰任務;另一方麵,隻需修改一下參數配置,即可實現與北約武器係統全麵兼容。包括“米卡”(Mica)、AIM-120 B“先進中程空空導彈”、AIM-9 L、“小牛”空對地導彈和“薩伯”(Saab)RBS15F反艦導彈。JAS 39“鷹師”戰鬥機能將來能掛載更先進的武器係統。包括虹膜(IRIS)- T先進近程空對空導彈和“流星”超視距空對空導彈。射程達到350公裏的“金牛座”KEPD 350遠程投射導彈,已經成功在JAS 39“鷹師”戰鬥機進行發射試驗。

  ·真正的“一機多用”能力。掛載不同的作戰武器係統即可靈活執行空戰、對地打擊和反艦。改裝為偵察型時,換裝上一部機頭監視雷達、一台拍雷達顯示照片的照相機、一台磁帶記錄儀、一台數據照相機等電子設備,並在機身下的桂架上分別掛裝偵察設備吊艙和照相吊艙時,就變成了一架全天候偵察機。瑞典新型JAS39“鷹師”戰鬥機還強調真正的“一機多用”能力,同時掛載不同用途的武器係統,能在空中進行任務轉換,隻需要改變一下機載計算機的工作模式,能就順利地切換飛機的作戰功能。如根據作戰需要去選擇先執行對地攻擊或是發現敵艦後改為先去執行反艦作戰等。也就是宣稱的“可變-任務”能力。

  為了研製生產新型JAS39“鷹師”戰鬥機,瑞典國內組成了由四家公司合資的JAS工業公司,由薩伯軍用飛機公司、愛立信微波係統公司、沃爾伏航空公司和FFV航空技術公司組成,四家公司分別占65%、16%、15%和4%的股份。JAS工業公司總部就設在薩伯軍用飛機公司。薩伯軍用飛機公司作為JAS39飛機的主承包商,承擔飛機機體、係統和零部件的研製生產、總裝、試飛和交付,並負責國際市場的開發。

  JAS39“鷹師”的設計方案在1980年完成,1982年5月6日瑞典政府正式批準新戰機發展計劃,從6月30日開始正式研製。瑞典裝備局(FMV)授予一份合同製造5架原型和30架生產型,外加上一個110架的選擇項。在1985年測試運行RM12型發動機,1986年2月展出全尺寸模型,1987年2月將新型平顯安裝在一架“雷”進行測試。1987年4月26日製造出第一架批量生產原型,但直到1988年12月9日才進行原型39-1首次飛行。但不幸的是,這一架原型機在1989年2月2日由於飛行線控係統的問題,在一次著陸事故中墜毀。在1990年5月4日使用原型39-2重新開始測試;接著原型39-4在1990年12月20日,原型39-3在1991年3月25日和原型39-5在1991年10月23日分別開始測試。雙座的JAS 39B“鷹獅”原型機於1990年12月20日首飛。JAS 39 B“鷹師”雙座型,基本上裝備相同的航空電子設備和武器套件,略有修改。機身加長0,65米,以便在一個經過修改了的座艙罩下容納第二名駕駛員的駕駛座艙。另外,一些係統也重新進行安排。第二批采購110架飛機,包括14架雙座型,在1992年6月被瑞典國會批準。

  為了要彌補損失,第一架生產型飛機也用於試驗計劃。在1993年3月4日首飛。但是不幸再次降臨,8月8日在斯德哥爾摩在一個展示表演期間墜毀,還是由於飛行線控係統問題。

  在1995年12月22日之前2000飛行架次測試被完成。1995年9月29日,雙座加長機身改型正式批量生產。雙座生產型飛機於1996年4月29日成功首飛。最後的第三批采購64架飛機在1996年12月13日得到瑞典國會批準,在1997年6月26日正式定購,交付要到2007年全部完成。

  2002年9月,在瑞典軍方的一次交接儀式上,Saab公司向瑞典國防部軍需局交付了最新型的JAS-39C“鷹獅”戰鬥機。增加了許多新性能,這與出口型幾乎是同步的。JAS-39C型新增了大屏幕、全色彩座艙顯示器,機載氧氣製造係統(OBOGS)和在飛行中的空中補給燃料能力,空對空補給燃料探頭能縮回進入飛機之內,保持空氣動力學的外形。並且強化了機翼結構,還增加了新的外掛武器和新的電腦軟件。JAS 39 D“鷹師”雙座型是一種類似的最新現代化升級型。

  瑞典空軍目前總共將購買204架JAS39“鷹師”戰鬥機,其中176架單座型和28架雙座型。瑞典薩伯公司從1993年到1996年交付第一批30架飛機,1996到2002年交付第二批110架飛機,2002年到2007年交付第三批64架飛機。1994年5月,F7空軍聯隊被指定為第一個裝備JAS39“鷹師”單位並且開始了維護訓練。在位於Saten的飛行員訓練中心在1996年6月9日正式開啟。1997年秋天,F7空軍聯隊的第二飛行中隊達到了初始作戰能力(IOC);1998年,F7空軍聯隊的第一飛行中隊達到初始作戰能力。接著,F10空軍聯隊轉換到裝備JAS39“鷹師”單位,緊跟是位於瑞典烏普薩拉(Uppsala)的F16空軍聯隊。2002年6月14日,第四個裝備JAS39“鷹師”單位的F17空軍聯隊正式成立。迄今為止,瑞典空軍訂購的204架裝備JAS39“鷹師”多功能戰鬥機已有121架交付使用。到2007年,瑞典空軍將建成8支裝備JAS39“鷹師”單位的空軍聯隊。

  JAS39“鷹師”正式服役後的首次損失在1999年9月20日,F7空軍聯隊的一架飛機墜毀在Vanern湖。駕駛員彈出後被一架援救直升飛機安全救起。

  JAS39“鷹師”輕型多用途的主要性能:

  機長:14,1米(14,75米,雙座位 JAS 39 B);機高:4,5米;翼展:8,4米;輪距:2,4米;操作的空重:7,400公斤(雙座位7,700公斤);最大外載荷:4,200公斤,到被升起到 5,300公斤;最大燃料:內部2,270公斤,加上三個油箱(一個在中心線上和二個機翼上的1,100升油箱);沒有外載荷的起飛重量:大概 8,7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大概13,000公斤;最高飛行速度:大概 1.8馬赫;在低高度最高飛行速度:1.15馬赫;爬升到 33,000英尺(10,060米):2 分鍾;爬升到 46,000英尺(14,000米):3 分鍾;加速度:30秒從0.5馬赫到1.1馬赫;起飛距離:基本戰鬥組態 400米;降落距離:大概 500米;作戰半徑:大概 800公裏;使用外部油箱航程:3,000公裏;g-極限:+9 g/- 3 g


Saab AJ-37“雷”攻擊機
Saab AJ-37“雷”攻擊機設計說明圖
瑞典飛行員和Saab AJ-37“雷”攻擊機


瑞典空軍Saab 37“雷”戰鬥機編隊

  四、JAS39“鷹師” 輕型多用途戰鬥機的外銷狀況和方式。

  在現役最新第三代半,也就是瑞典自稱的第四代戰鬥機中,JAS39“鷹師”是外形最小的機型。為了有利於外銷,彌補作戰半徑不足和向國際潛在客戶證明能夠解決這個問題,JAS39“鷹師”進行發展改良計劃,像更好的計算機、全彩色大屏幕液晶顯示器和可選擇的空中加油能力。1998年11月,第一次空中補給燃料試驗在愛爾蘭海上空進行,一架JAS39“鷹師”戰鬥機和一架英國空軍VC 10K加油機成功聯接後完成空中加油試驗。

  為了要推動國際外銷市場,1995年6月12日,薩伯公司在巴黎航空展(Paris Air Show)和英國宇航公司(BAE)簽署合作協議。外銷目標國家包括奧地利、巴西、智利、捷克、匈牙利、菲律賓和波蘭。第一筆成功外銷是向南非出口,當時南非政府在1998年11月18日,從達索(Dassault)公司的“幻影”2000-5 和薩伯公司的JAS 39“鷹師”之間進行選擇,最終薩伯公司獲勝,以估價一百零九億南非蘭特購買28架戰鬥機,其中19架單座型和9架雙座型。1999年為繼續購買進行談判,在9月位於比勒陀利亞(Pretoria)的南非政府再次決定購買,在1999年12月3日正式簽署合同。購買9架雙座型和保留購買19架單座型的選擇項。雙座型將從2007年開始交付,保留購買的單座型在交易確定後將從2012年應付。2001年9月,薩伯公司和英國宇航公司專門成立了薩伯-BAe“鷹獅”合資公司,專事該機的國際市場業務。英國宇航公司(BAE)係統負責種種主起落架部件和機翼附件部件。

  對南非的成功外銷,更加強JAS 39“鷹師”戰鬥機國際化製造趨勢,銷售合同附加廣泛的反向貿易和工業合作合同,南非的一些廠商參與研製和生產工作。如南非丹尼爾(Denel)航空公司負責南非的JAS 39C/D“鷹獅”戰鬥機的機身中段部分;南非丹尼爾光電公司和薩伯公司及英國宇航係統公司共同為南非的JAS 39C/D“鷹獅”戰鬥機研製“眼鏡蛇”綜合頭盔顯示器(HMD),目前已進入飛行試驗的第一階段。薩伯試飛員稱,“眼鏡蛇”頭盔在+9g到-3g的機動飛行中非常穩定。按計劃的進度,該光學顯示器軟件到2005年進行係統集成,從2006年後期開始預生產交付給南非空軍。“眼鏡蛇”頭盔顯示器的內殼是定製的,采用激光掃描,以適合飛行員的頭部大小。它使飛行員感覺舒適、穩定性好,通信方便,並與外殼共同起到保護作用,其外殼還提供“任務模塊”。它是一個堅硬的光學平台,能保證正確地排列係統的各種光束,該平台包括一個1英寸、525行的日光袖珍攝像機,若幹陰極射線管(CRT)、發光二極管和護目鏡。該顯示器本身是雙目並用的,具有40度重疊的視場。

  JAS 39“鷹師”戰鬥機可能徹底扭轉上一代Saab AJ-37“雷”攻擊機零外銷量的窘迫和極其不利局麵,獲得大量外銷訂單意味著獲得寶貴的持續研究和開發資金。在南非打開了良好的開端,局麵持續好轉。在2001年11月,匈牙利為租借14架飛機簽署了一份備忘錄,其中12架JAS 39 A“鷹師”單座型和2架JAS 39 B“鷹師”雙座型。在2003年2月,瑞典和匈牙利對租借合同簽署了一份改進協議,全部單座型和雙座型都將升級到C型和D型標準,具有空中加油能力,同時按照北約標準進行改裝。升級改進協議也使得匈牙利在租借期滿之後將會購買這些飛機。交付將從2006年開始。2004年10月,匈牙利空軍抽調了30多名飛行員開始學習JAS-39“鷹獅”戰鬥機的駕駛技術。

  捷克曾於2002年取消了購買24架“鷹獅”戰鬥機的合同。在2003年12月,捷克選擇了JAS 39“鷹師”多用途戰鬥機,2004年6月雙方政府簽署協議,瑞典要出租14架新的JAS 39“鷹師”戰鬥機,租期為10年。其中12架JAS 39 C“鷹師”單座型和2架JAS 39 D“鷹師”雙座型。戰鬥機將在2005年4月和8月之間交付。2004年9月,捷克空軍已將一些飛行員和地麵技術人員派遣到瑞典,接受JAS-39“鷹獅”戰鬥機的駕駛和維護訓練。首批21名空軍飛行員和40名地麵技術人員已於8月30日啟程前往瑞典空軍鷹獅訓練中心,其中作為飛行教官培訓的兩名飛行員將在這裏呆到2005年4月,即捷克開始接收12架單座JAS-39C和2架雙座JAS-39D之時。租期滿後,捷克方麵可以選擇購買或歸還這些飛機。作為合同的回報,薩伯-BAe“鷹獅”合資公司與捷克工業部門簽訂了貿易補償協議。

  瑞典在最近拒絕向巴基斯坦出口JAS 39“鷹師”多用途戰鬥機,由於瑞典中立國國策的限製。但同時也使JAS 39“鷹師”戰鬥機的長遠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無法賺取寶貴的發展資金。因此,瑞典最近一筆外銷顯得更加靈活,泰國在2004年10月16日宣布將購買20架瑞典製造的JAS-39“鷹獅”戰鬥機的計劃,據稱售價非常低,單價僅為1400萬美元。

  瑞典人口不到五百萬,但擁有世界頂尖的航空製造業,能夠生產世界一流的戰鬥機。總的來看,瑞典的三種超音速戰鬥機發展特色核心是:正確的預見性,洞察戰鬥機的發展趨勢和方向。創新性,在設計上創新,引入最新前沿風險性技術,這樣才能獲得技術領先。加強國際合作,在戰鬥機組件選擇上,采用按需優選的原則,從世界各國選擇具體組件;在開發上,吸納眾多的國家參與共同投資、共同開發;靈活的外銷策略,促進外銷來獲得資金,是新型戰鬥機研製和發展持續性的必由之路。(銘瑞整理)

JAS39“鷹獅”輕型多用途戰鬥機
JAS 39“鷹師”戰鬥機駕駛座艙
“鷹師”戰鬥機掛載“小牛”空對地導彈
JAS39“鷹師”設計說明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