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中國稀土資源出口惡性競爭,價格不如豬肉(組圖)

(2008-09-18 21:10:52) 下一個

中國稀土資源出口惡性競爭,價格不如豬肉
2008年09月19日 10:54:14  來源:黑龍江晨報

為什麽M1比T-72打的準?[資料圖片]

為什麽“愛國者”總能輕易攔截“飛毛腿”[資料圖片]

    為什麽“愛國者”導彈能比較輕易地擊落“飛毛腿”?為什麽盡管美製M1和蘇製T-72坦克的主炮直射距離差距並不大,但前者卻總是能更早開火,而且打得更準?為什麽F-22戰鬥機可以超音速巡航?……

    這些“為什麽”勾勒出當今軍事科技的巨大進步,也同時勾勒出了近20年世界的動蕩與衝突。針對每一個“為什麽”,都有其具體而明確的答案。不過,從材料科學的角度,“稀土”能夠一次性解決上述所有問題。

    稀土的開發應用近幾十年來為軍事科技提供了推力強勁的引擎。海灣戰爭中那些匪夷所思的軍事奇跡,美軍在冷戰後局部戰爭中所表現出的對戰爭進程的非對稱性控製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說,正是稀土成就了這一切。

    正因如此,稀土的開發利用也孕育了巨大的危險。一方麵,越來越多的國家、軍事勢力為了獲得對對手的非對稱性控製能力,而參與稀土爭奪與研發,孕育了軍備競賽的風險;另一方麵,獲得這種能力的國家更傾向於以威脅或戰爭解決爭端。對此,中國作為稀土儲量世界第一的大國,有必要從源頭上為這種軍備競賽降溫,嚴格限製稀土開采,立刻禁止稀土出口。

    事實上,中國政府對稀土開發不可謂不重視。早在上世紀50年代,周恩來總理就把稀土開發列入中國第一個科技發展規劃。1975年,中國便成立了稀土領導小組,即便國務院機構幾多調整,但專門的稀土行業管理機構卻一直得以保留。1991年,稀土被列入國家保護礦種。從稀土保護的政策麵來看,專門的機構,穩定的行業政策,國家一以貫之的總體控製,即便中國石油也沒有這樣的待遇。但是,稀土產業幾十年發展的成果,基本上還停留在低水平賣資源的水平。

    對於稀土生產的現狀,國土資源部從1999年以來進行過無數次的清理工作,針對的問題包括濫挖濫采、產能過剩、秩序混亂,采取的措施包括總量控製、炸毀非法礦井、沒收生產設備、司法介入、許可證、與基層政府簽訂責任狀、與礦山簽訂合同書……2005年,商務部開始用稅收控製稀土出口。這些措施力度之強,持續時間之長,幾乎達到了管理部門的權力極限。

    然而亂象依舊。有人曾總結中國稀土有七大難解之謎:1.以產業政策為導向的宏觀調控始終難以奏效;2.調整產業結構和控製生產總量的政策一敗再敗;3.可持續發展開采無法實行;4.以統一規劃為方針的加強管理措施難以實施;5.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升級的願望永遠隻是願望;6.依靠聯合重組實現行業自律的對策無從下手;7.強化推廣應用從而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目標至今達不到。

    就在這樣的亂象之中,中國稀土可開采儲量從十多年前的占世界80%,降到了如今的52%。若繼續現有的生產經營模式,也許20到50年後,中國就將變成稀土小國。如果有一天,中國認識到稀土的價值,而希望從世界購買,那麽等待中國的就將是天價。

    稀土,令武器更冷血

F-22突破音障瞬間[資料圖片]

普惠F-119型發動機地麵試車[資料圖片]

    稀土是關係到世界和平與國家安全的戰略性金屬。為什麽“愛國者”導彈能比較輕易擊毀“飛毛腿”導彈?這得益於前者精確製導係統的出色工作。其製導係統中使用了大約4公斤的釤鈷磁體和釹鐵硼磁體用於電子束聚焦,釤、釹是稀土元素。

    為什麽M1坦克能做到先敵發現?因為該坦克所裝備摻釹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機,在晴朗的白天可以達到近4000米的觀瞄距離,而T-72的激光測距機能看到2000米就算不錯。而在夜間,加入稀土元素鑭的夜視儀又成為伊拉克軍隊的夢魘。

    至於F-22超音速巡航的功能,則拜其強大的發動機以及輕而堅固的機身所賜,它們都大量使用稀土科技造就的特種材料。比如F119發動機葉片以及燃燒室使用了阻燃鈦合金,這種鈦合金的製造據說是使用了錸;而F-22的機身就更加是用稀土強化的鎂鈦合金武裝。否則,超音速巡航中,F119強大的動力足以摧毀它自己。

    上述種種還隻是窺豹一斑。事實上,凡稱得上高技術的兵器幾乎無一沒有稀土的身影;更致命的是,稀土往往集中在使這些武器化腐朽為神奇的最關鍵部位。比如“愛國者”除了製導係統,彈體控製翼麵等關鍵部位也是用稀土合金;一些先進坦克的裝甲用稀土材料後,防彈性能更好;還有美國那些掌控戰場形勢的“千裏眼”、“順風耳”中用稀土科技造就的大功率行波管,這使得其工作更可靠,抗幹擾性更強……

    簡單說,相比傳統兵器,高技術兵器的優點在於其更方便、更靈敏、更準確、更容易操縱。這些提起來容易,但卻集中體現了當今材料科學、電子科學以及工程製造的諸多最高成就。而這些成就的獲得,往往是源於稀土的某些特殊功能的發現和應用。

    稀土有工業“維生素”之稱,由於其具有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能與其他材料組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顯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比如大幅度提高用於製造坦克、飛機、導彈的鋼材、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的戰術性能。而且,稀土同樣是電子、激光、核工業、超導等諸多高科技的潤滑劑。稀土科技一旦用於軍事,必然帶來軍事科技的躍升。從一定意義上說,美軍在冷戰後幾次局部戰爭中壓倒性控製,以及能夠對敵人肆無忌憚地公開殺戮,正緣於稀土科技領域的超人一等。

    中國稀土,為他人做嫁衣

全球稀土、鋁、鎢資源分布示意圖[資料圖片]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是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說的一句名言。然而,在發達國家先後將稀土視為戰略資源,並有所行動的時候,稀土在中國更多隻被看作是換取外匯的普通商品。

    中國稀土占據著幾個世界第一: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第一,尤其是在軍事領域擁有重要意義且相對短缺的中重稀土;生產規模第一,2005年中國稀土產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國產量的60%用於出口,出口量占國際貿易的63%以上,而且中國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應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稀土產品的國家。可以說,中國是在敞開了門不計成本地向世界供應。

    據國家發改委的報告,中國的稀土冶煉分離年生產能力20萬噸,超過世界年需求量的一倍。而中國的大方,造就了一些國家的貪婪。以製造業和電子工業起家的日本、韓國自身資源短缺,對稀土的依賴不言而喻。中國出口量的近70%都去了這兩個國家。至於稀土儲量世界第二的美國,早早便封存了國內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鉬的生產也已停止,轉而每年從我國大量進口。西歐國家儲量本就不多,就更加珍愛本國稀土資源,也是我國稀土重要用戶。

    發達國家的貪婪表現在,除了生產所需,它們不但通過政府撥款超額購進,存儲在各自國家的倉庫中——這種做法,日美韓等國行之有年;除了購買,還通過投資等方式規避中國法律,參與稀土開發,行公開掠奪之實。

    遺憾的是,至今未見政府有效的控製舉措。許多專家呼籲的戰略儲備製度,至今不見動靜。而且,由於並未真正認識到稀土戰略價值,導致中國的稀土開發變成了不折不扣的資源浪費——生產無序、競爭無度,中國在擁有對稀土資源壟斷性控製的同時,卻完全不具有定價權,稀土價格長期低位徘徊。

    一擁而上的盲目開發以及宏觀規劃水平低劣,導致中國並未成為稀土開發大國,中國稀土科技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鑒於稀土在提升軍事科技方麵的顯著作用,如果任這種趨勢發展,中國出口的稀土有朝一日將構成對中國國家安全以及世界和平嚴重的威脅,中國將為其短視以及不負責任的生產開發付出代價。

    目前,中國稀土的主要購買國日本、韓國、美國,前二者與中國存在種種糾紛,後者則在台灣問題上構成對中國最大的現實威脅,而且是近些年世界局部戰爭主要參與者。事實上有些對抗已經在中國東海、黃海上演。但是,在這些對抗發生時,很少有人想到那些真正能威脅中國的戰機、艦艇與導彈,監視中國的雷達上的關鍵部件可能就是中國不計後果出口的稀土造就的。

    美日韓都是稀土科技大國。以日本為例,日本在有關稀土應用的材料科學、雷達、微電子產業上甚至擁有比美國更強的技術製造能力。美軍現役武器中,潛艇用高強度鋼,導彈微電子芯片的80%由日本製造,戰機引擎的特種陶瓷也是日本研發……日本科學家曾誇口說,如果不用日本芯片,美國巡航導彈的精度就不是10米,而是50米。不過,我們可以想象,這些微電子芯片、高強度鋼如果缺少了稀土,可能根本就無法被製造出來。

    出口價格還不如“豬肉”

純度為99.9%的氧化鈰僅為18元/公斤,隻是生豬收購價水平,甚至達不到豬肉價[資料圖片]

    目前純度為99.9%的氧化鈰為18元/公斤,過去最高賣到30元/公斤,有時稀土的價格甚至賤過豬肉。就拿提價的氧化釹來說,它的售價最少應該在110至120元/公斤之間,才能夠補償鑭、鈰、釔和部分重稀土元素積壓造成的損失。

    稀土行業協會人士的共識是:全國30種稀土產品平均出口價格雖然均有所提高,但這個價格隻是表麵的風光,因為從去年5月開始國家取消了稀土企業的兩項出口退稅,同時大量壓縮了出口配額企業名額,如果折算這兩種因素,加上原輔材料及水電、運輸等價格上漲等因素,中國稀土價格仍徘徊在低穀。從1990年到2005年,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可是平均價格卻被壓低到當初價格的64%。在世界高科技電子、激光、通訊、超導等材料呈幾何級需求的情況下,中國的稀土價格並沒有水漲船高。

    一些來自稀土企業的代表說,按照目前的價格,稀土企業的利潤一般在1%至5%之間。就是最高達到5%左右的利潤,賣的也是土的價錢。

    我國稀土產業在世界上擁有多個第一:資源儲量第一,占70%左右;產量第一,占世界稀土商品量的80%至90%;銷售量第一,60%至70%的稀土產品出口到國外。但為什麽我們卻沒有價格話語權呢?

    專家指出,我國稀土產品價格長期以來一直受國外商家控製。國外一些有實力的貿易商和企業在低價時大量購進我國稀土產品,價格上漲時則停止采購、使用庫存,待再次降價時再行購進。這就逼著國內企業競相降價出售。

    國外都是大買家,而我們是100多家企業對外銷售。我國出口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使寶貴的稀土短線產品釹、鋱、鏑、銪等低價外銷,而鈰、鑭、釔等大量積壓,企業在微利線上掙紮。

    稀土出口必須立即禁止

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在周期表中所處位置示意圖[資料圖片]

    既然過去幾十年中,政府領導不可謂不關注,主管部門不可謂不盡心,專家學者們也提出了大量的建議,但中國的稀土開發依然還停留在低水平,那麽從長遠計,最有效而且最容易實行的方式,莫過於立刻禁止稀土出口,隻維持國內生產以及研發所需的產出規模,或者幹脆從國際市場購買。

    此好處有三:第一,能最大限度地保護不可再生的稀土資源,從根子上杜絕地方對稀土的無序開發以及偷盜行為,因為這些年,稀土的大量流失,正是因為一些政府和個人被國際市場的蠅頭小利所惑;第二,解決產業整合,淘汰生產效率不高、資源開發浪費嚴重的小企業,淘汰過剩的生產能力;第三,為中國稀土科技爭取技術開發、升級的時間,但是必須認識到,要在短期內追上國際水平,僅靠消極的保護是遠遠不夠的。

    日本國際未來科學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曾說:“中國稀土資源十分豐富,鋇、銻和銦的儲量也非常豐富,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國沒有這些稀有金屬,就無法製造精密的製導武器。”中國或許不該去掐別人的咽喉,但必須未雨綢繆,不要讓別人在未來掐住自己的咽喉。民進中央聯絡委員會委員、中科聯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晏雙利曾不無憂心地指出,“我國的稀有金屬儲量也不多了。”

相關資料:稀土概述

    稀土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鑭係元素—鑭(La)、鈰(Ce)、鐠(Pr)、釹(Nd)、鉕(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鑥(Lu),以及與鑭係的15個元素密切相關的兩個元素—鈧(Sc)和釔(Y)共17種元素,稱為稀土元素,簡稱稀土。稀土元素又稱稀土金屬。稀土金屬已廣泛應用於電子、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能源、輕工、環境保護、農業等領域。稀土元素在地殼中豐度並不稀少,隻是分布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印度、前蘇聯、南非、澳大利亞、加拿大、埃及等幾個國家。中國是世界稀土資源儲量最大的國家,主要稀土礦有白雲鄂博稀土礦、山東微山稀土礦、冕寧稀土礦等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