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殺死蘇聯元帥和160名科學家的彈道導彈(組圖)

(2008-08-06 11:06:03) 下一個

P-16洲際導彈[資料圖片]

    1960年10月24日,蘇聯發生了一次世界上最慘烈的導彈爆炸事件。在場的蘇聯導彈部隊司令米·伊·涅傑林元帥當場喪生,發射台上的160名蘇聯宇航科學家也全部遇難,現場內所有生物蕩然無存,隻留下硬幣和鑰匙。導致這場災難發生的是一枚“P-16”洲際導彈。

    蘇聯倉促製造P-16導彈

    這樁掩蓋了幾十年的重大悲劇的真正原因是由於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在導彈競賽上狂熱地趕超美國、不顧客觀條件造成的。截至1960年底,美國擔負戰鬥值班的洲際彈道導彈已經達到四十枚。為了抗衡美國人,蘇聯必須在最短時限內造出並部署能夠從蘇聯領土上發射並摧毀美國戰略目標的洲際導彈。P-16型導彈就這樣被賦予了充當蘇聯可靠導彈核盾牌的任務。

    1957年,由米哈依爾·庫茲米奇·揚格利領導的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586特種設計局(1966年改名為“南方”設計局)承擔了P-16導彈的研製工作。此前,該設計局已經研製出兩種采用高沸點燃料組分的單級中程彈道導彈:P-12和P-14。特種設計局在令人難以置信的時間內又設計出了第一枚P-16洲際彈道導彈(公開材料中標號為8K-64,西方則稱之為SS-7)。是年11月,總設計師完成了導彈的筒圖設計。

    用圖紙勾勒的原理需要具體轉化成切合實際的結構。製造導彈的艱難階段開始了,導彈部件和附件應用了很多全新的設計方案。許多單位的設計人員和生產者都投身於這項工作,無法計算為此到底耗費了多大人力、物力與財力。障礙被一個個排除,製造工作迅速展開,配套設備生產得到保障,首批製品完成組裝……

涅傑林元帥[資料圖片]

    1960年9月,一列裝載著第一枚二級洲際彈道導彈的列車駛出南方機器製造廠大門。9月26日,列車抵達第二試驗局及技術陣地所在的試驗場第42號發射坪。

    導彈部隊主帥米·伊·涅傑林被任命為國家試驗委員會主席,試驗的技術領導則由導彈係統總設計師米·庫·揚格利擔任。在綜合安裝試驗設施中,導彈試驗從1960年9月底開始,一直持續到10月20日。

    被賦予特殊使命的P-16導彈

    到10月20日午夜,P-16導彈首次發射前的各項試驗全部結束。蘇聯最高領導層密切關注著試驗的整個進程。政府通訊部門嚴陣以待,不敢有絲毫懈怠。因為,尼·謝·赫魯曉夫和列·依·勃列日涅夫隨時有可能要試驗場的電話。為了維持導彈核均勢,蘇聯太需要洲際彈道導彈了!何況,慶祝十月革命的節日很快就要到了。那個年代,傳統節日總要盡量與重要成就聯係在一起。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無疑會成為國際舞台上的一個重大政治事件。

    赫魯曉夫也想利用航天研究的成果來抬高蘇聯政府的威信和他本人的政治地位,他在給涅傑林元帥下達任務的時候說:“當我赴美國談判,我的腳踏上美利堅合眾國的土地時,你要給我放一枚導彈,嚇唬嚇唬美國人。”

    10月21日淩晨,已完成發動機對接的導彈被運出綜合安裝試驗設施,爾後被運到離該設施幾公裏遠的發射陣地——41號發射坪。

    從導彈被安裝上發射台那一刻起,發射前的準備時間就進入了倒計時。10月21-23日完成了技術所規定的檢測和發射前作業,10月23日為導彈加注了燃料組分和壓縮氣體。發射準備的關鍵性階段已經開始,發射時間則定在了當地時間23日19時。整個白天都平安無事。傍晚時分,導彈發射準備進入決定性時刻。

    P-16導彈發射前出現故障

    18時30分傳來了第一個危險信號:在進行與一級發動機氧化劑和燃料管路內的高溫隔膜爆毀有關的例行檢查時出現了意外情況。

現場一片狼藉[資料圖片]

    這個時候正是赫魯曉夫一行到達美國的時間,涅傑林元帥急忙帶領眾多蘇聯高級火箭專家和高級工程師來到導彈發射台上,對導彈進行檢查。根據安全條例規定,集體檢查隻能在燃料取出之後才能進行。但這無疑會耽誤發射時間。涅傑林不得不違章,在注滿燃料的火箭旁和同來的專家們對火箭係統進行檢修。

在場人員全部葬身火海[資料圖片]

    直到10月24日,在“R-16”導彈升空之前30分鍾,工作人員還在搶修一個配電器。突然,導彈的第二節引擎不知何故竟被點燃,頓時噴出火焰,接著又波及第一節的燃料缸,遂引起熊熊大火和大爆炸。火箭發出烈焰,彈指之間,爆炸產生的高溫把周圍的一切都吞噬了,在場人員全部葬身火海。

    三十五年後真相大白

    這一慘劇被精心隱瞞下來。蘇聯的通訊社紛紛保持緘默,中央各報則同時於1960年10月26日發表消息,稱蘇共中央候補委員、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蘇聯英雄、國防部副部長、炮兵主帥和戰略火箭軍總司令、著名的軍事活動家、偉大衛國戰爭的光榮英雄米特羅凡·伊萬諾維奇·涅傑林在履行職責時,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

    盡管飛機失事的說法和事故的真實報告差之千裏,但它們卻與蘇聯共存了數十載:一個用來蒙蔽人民,另一個則局限於那些達官顯宦的狹小圈子內。顯然,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蘇聯人及整個世界對蘇聯的導彈核實力產生懷疑。

    1995年10月,俄羅斯電視一台新聞節目對米·伊·涅傑林元帥逝世35周年紀念進行了簡短報道。透過該節目的評述,人們終於恍然大悟,1960年10月24日到底發生了什麽:在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第一枚P-16型洲際彈道導彈的過程中,米·伊·涅傑林元帥犧牲在發射坪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