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日俄戰爭

(2008-08-19 10:11:30) 下一個

百度百科


戰爭定義 

  日俄戰爭是指1904-1905年間(清朝光緒三十年至三十一年),日本沙皇俄國為了侵占中國東北和朝鮮,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了一場帝國主義戰爭。
戰爭原因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野心更大了,瘋狂推行其侵略中國、吞並朝鮮的“大陸政策”。這樣,就同沙皇俄國推行的侵略中國、吞並朝鮮、獨占亞洲、稱霸太平洋的“遠東政策”發生了尖銳矛盾。《馬關條約》規定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引起了沙俄的不滿,沙俄為獲得不凍港旅順,控製我國東北地區,聯合法、德對日施壓,最後中國給日本白銀3000萬兩作為“贖遼費”贖回遼東半島,史稱“三國幹涉還遼”。對此,日本懷恨在心,伺機報複。逼日還遼不久,沙皇俄國便以“還遼有功”為借口,攫取了在中國東北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等特權,後來,又強行向中國政府租借旅順和大連。而日本經過10年備戰,實力大增,決心在東北地區卷土重來,建立霸權,取代俄國在東北的地位。

  1900年,中國爆發
義和團運動,沙俄乘機出兵占領東北全境,企圖據為己有,遭到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和世界輿論的指責。日本借機與英國訂立反俄軍事同盟,要求俄國撤出在中國東北的占領軍,雙方談判沒有結果。日本便依仗英國的軍事支持和英美等國的經濟援助,於1904年2月8日派遣海軍偷襲停泊在旅順港外的沙俄太平洋艦隊,並擊沉在朝鮮仁川的俄國軍艦。日俄兩國遂於2月10日同時宣戰。


戰爭經過 

  其時,日本現役兵員13個師,20餘萬人,海軍艦隻152艘。俄國實力遠較日本強大。但俄國陸軍精銳集中於西部邊境,駐紮遠東俄軍僅4個師,12萬人,海軍分布於太平洋、波羅的海黑海而且艦齡較老,戰鬥力弱。沙俄兵力分散,交通運輸不便,如調集重兵來遠東作戰,需要較長時間,因此利在推遲決戰。日本則力圖一舉奪取日本海黃海的製海權,利在速戰速決。

  2月,日本黑木第一軍6萬人,在仁川登陸,迅速北上,5月初強渡鴨綠江,擊敗沙俄沿江守軍3萬餘人,攻入中國境內。占領重要據點
九連城鳳凰城,取得對俄陸上作戰的第一個勝利。

  沙俄在
遼陽修築堅固工事,與太平洋艦隊基地旅順要塞共同作為抗擊日本陸海進攻的強大堡壘。

  5月5日,奧保鞏第二軍5萬人在貔子窩附近登陸,進攻沙俄
金州守軍。雙方經激戰後,俄軍後撤,日軍奪取大連,取得重要補給基地,並切斷旅順俄軍與遼陽俄軍主力的鐵路交通。遼陽俄軍奉命救援旅順,雙方在瓦房溝交戰,俄軍戰敗。野津第四軍接著又在大孤山登陸,與第二軍分道北上,會合第一軍進攻遼陽。

  6月初,
乃木希典率第三軍進攻旅順,7月占領營口。8月,日海軍在旅順港附近摧毀俄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奪得黃海、日本海域的製海權,旅順俄軍陷入重圍。

  8月,日軍在總司令官
大山岩指揮下,一、二、四軍會攻遼陽。俄守軍十六萬人,憑借重炮和強固工事,重創日本二、四軍。日第一軍渡太子河包抄俄軍,俄軍統帥庫羅巴特金擔心被圍,命令全軍後撤。遼陽戰役中,日軍的人數、裝備均居劣勢,傷亡也超過俄軍,因俄軍指揮失誤,日軍反取得重大勝利。

  10月7日,俄軍渡沙河企圖包圍日軍,日軍全線出擊,大舉反攻。至16日,俄軍撤至
奉天,雙方大規模戰鬥暫停,出現所謂“沙河間歇”的膠著狀態。

  1905年1月1日,經幾個月的圍攻,在雙方均遭極大傷亡後,旅順俄軍投降。乃木遂率第三軍移師北上,參加奉天(今
沈陽)會戰。交戰雙方兵力約60萬人,俄國33萬,日本27萬。2月23日,日軍聲東擊西,率先進攻俄軍左翼,俄軍急調右翼兵力增強左翼,乃木率軍立即向俄軍右翼迂回前進,進攻得手後,於3月4日接近奉天以北鐵路線,同時,日軍又在俄軍左翼加緊進攻,形成對俄軍大包圍的形勢。3月10日,俄軍被迫後撤,日軍占領奉天,並乘勝進據鐵嶺開原。俄軍退至四平街,直至戰爭結束。

  5月27日至28日,遠道趕來增援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在
對馬海峽東鄉平八郎率領的日本聯合艦隊進行了大規模海戰(對馬海戰),俄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隨後日軍又占領了庫頁島的一部分。至此,大規模軍事行動停止。


戰爭結果 

  當時俄國因國內爆發俄國1905年革命,無心再戰;日本由於戰爭消耗,已筋疲力盡,也急欲結束戰爭。美國擔心日本過分強大,就從中調停。1905年9月5日,日俄兩國在美國簽訂了《樸次茅斯和約》,背著中國,擅自在中國東北劃分“勢力範圍”。根據條約,俄國將過去所霸占我國的庫頁島南半部(北緯50度以南)及其附近一切島嶼割讓給日本,將旅順、大連及附近領土領海的租借權讓給日本,俄國還承認朝鮮為日本的“保護國”。條約簽訂後,日、俄兩國立刻逼迫清朝政府給與承認。1905年12月,在日本的壓力下,清朝政府與日本簽訂了《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除了接受日、俄《樸次茅斯和約》中的所有規定外,還額外給日本以某些權益。

  附:《樸次茅斯和約》主要內容:俄國承認日本得以“監理”名義處置朝鮮事務,俄國將旅大租借地及該租借地內的一切權益、公產等轉給日本;將長春至旅順間的
鐵路連同支路、利權煤礦等無償轉讓給日本;將庫頁島南部及附近島嶼割予日本。另外在附約中雙方規定在東北各自的鐵路線內每公裏駐護路兵十五名。自此中國東北成為日俄兩國的勢力範圍,出現從一國獨占變為兩國分據南北的局麵。日俄訂約後,日本又強迫清政府承認《樸茨茅斯和約》中有關中國的各項規定,並取得經營安(東)奉(天)路、修築長春吉林的鐵路以及在鴨綠江右岸伐木等權利,又開放東三省十六處為商埠。戰後,日本加強對朝鮮的控製,至1910年(宣統二年)兼並朝鮮。


戰爭影響 

  日俄戰爭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不義之戰,是交戰雙方站在對立的立場同時侵略中國、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爭奪利權的戰爭。日俄戰爭爆發後,日本居然要求清政府在東北三省能以外地區嚴守中立,讓出東北地區作戰場,坐視日俄兩國在中國境內為爭奪在中國的勢力範圍而廝殺。腐敗至極的清政府無力約束交戰雙方,屈辱地宣布“局外中立”。

  日俄戰爭期間,中國東北是雙方陸上交鋒的戰場,當地人民蒙受極大的災難,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浩劫。旅順的工廠被炸毀,房屋被炸毀,就連寺廟也未能幸免。耕牛被搶走,糧食被搶光,流離失所的難民有幾十萬人。日、俄都強拉中國老百姓為他們運送彈藥,服勞役,許多人冤死在兩國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國平民被日俄雙方當作“間諜”,慘遭殺害。這場戰爭不僅是對中國領土和主權的粗暴踐踏,而且使中國東北人民在戰爭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和人身傷亡。

  1906年6月7日,
明治天皇敕令在中國東北設立“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它是一個十分特殊的行業,機構龐大,管理著鐵路之外的礦山、港口、行政區域、文化和科研機構及情報組織,“佯裝出經營鐵道之假麵,暗裏則建立百般之設施”。日本還把遼東半島改稱“關東州”,把駐紮在東北的日軍命名為“關東軍”,設立殖民統治機構“關東都督府”,總理軍政並監督“滿鐵業務”,成為對中國東北南部進行殖民統治的“大腦”。日本為長遠的目標作了準備。 

       此外,這次戰爭很大刺激了中國知識分子特別是留日知識分子的神經,讓他們從中看出專製國(俄國)永遠無法戰勝立憲國(日本)的道理,從而促進了中國的立憲民權運動,客觀上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

戰爭遺址 

  目前,在旅順地區仍保留眾多的日俄戰爭遺跡開放觀光。
  白玉山表忠塔
  水師營會見所
  203高地——
日語取其音稱爾靈山
  老鐵山炮台
  電岩炮台
  東雞冠山北堡壘
  旅順監獄


戰爭年表 

1904年
2.6——日本對俄羅斯發布最後通牒
2.8——日本陸軍,仁川開始登陸
2.8 ——日本海軍夜襲旅順港外的俄羅斯艦隊
2.9—— 仁川海上海戰
2.10 ——互相宣戰
2.24—— 第一次旅順口閉塞作戰
3.27 ——第二次旅順口閉塞作戰
5.1—— 鴨綠江會戰
5.8 ——日本陸軍在遼東半島開始登陸
8.10 ——黃海海戰
8.14 ——蔚山海上海戰
8.19 ——第三次第一次旅順總攻擊
8.30 ——遼陽會戰
9.19 ——第二次旅順總攻擊
10.9 ——沙河會戰
10.15 ——俄國波羅的海艦隊起航
11.26 ——第三次旅順總攻擊
12.5 ——日本軍占領旅順口203高地
12.31—— 第四次旅順總攻擊

1905年
1.1 ——旅順開城投降
1.25 ——黑溝台會戰
3.1 ——奉天會戰
5.27 ——日本海海戰
9.1 ——日俄兩國簽署休戰議定書(休戰)
9.5 ——日俄兩國締結日俄講和條約(樸茨茅斯和約)(戰爭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