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特殊原因:解放軍20位未獲受銜的高級將領(組圖)

(2008-08-15 14:38:26) 下一個

1955年,我軍有20位開國元勳級的將領被授予元帥、大將軍銜。其實,在我軍長期的革命戰爭中,有許多將領的資曆和能力並不亞於他們,甚至更高,可惜他們已先後捐軀,沒能得到這份殊榮。如果能夠活到解放後,也許我軍的元帥、大將不止20位。至少下麵的17位我認為是有資格的,不知愛好軍史的朋友是否認同。他們是:葉挺、盧德銘、王爾琢、張子清、朱雲卿、王良、黃公略、鄧萍、董振堂、劉疇西、吳光浩、許繼慎、劉誌丹、左權、彭雪楓、楊靖宇、羅炳輝,另外還有三位也值得一提:盧冬生、朱瑞、陳光。

葉挺

一、北伐名將葉挺:1955年授銜後,幾位老帥閑聊,陳毅說:如果葉挺不死,十帥中將會有兩位葉帥。葉劍英一聽連忙說:如果葉挺活著,我是當不了元帥的。的確,葉挺的資格非常老,他畢業於保定軍校,曾任孫中山大本營警衛團營長。加入中共後,擔任我黨掌握的第一支武裝葉挺獨立團團長。在我軍建軍著名的三大暴動中,先後擔任南昌暴動前敵總指揮和廣州暴動總指揮。廣州暴動失敗後,受到瞿秋白中央的錯誤指責,葉挺不服,為自己申辯,結果受到更嚴厲的處分,一氣之下,流亡國外,自動脫黨。抗戰爆發後,葉挺回國就任新四軍軍長,又受到副軍長項英的架空,有職無權。氣憤之餘,他幾次提出辭職並離軍出走,被周恩來勸回。終於等到毛澤東決定調走項英,給葉挺以實權,卻為時已晚,遭遇了皖南事變。關了四年監獄,待到終於獲得釋放,又重新入黨,眼見前途一片光明了,卻又遇上了飛機失事,含恨九泉。葉挺的一生猶如漢代名將李廣,充滿坎坷,其悲劇遭際真是令人扼腕不已。

盧德銘

二、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黃埔二期畢業,是孫中山親自麵試後破格錄取的。曾任葉挺獨立團營長、參謀長,(當時林彪任該團見習排長。)後任武漢國民警衛團團長,該團是秋收起義的絕對主力,因為其他部隊都是安源礦工和當地農軍,戰鬥力較弱。盧德銘黨性很強,是毛澤東的堅定支持者。沒有盧德銘的支持,毛澤東做出的不打長沙、轉向山區建立農村根據地的決定恐怕很難執行,因為那時的毛澤東並沒有絕對權威,以師長餘灑度為首的一些軍官根本不服毛澤東。可惜,幾天之後盧德銘就犧牲了,年僅22歲。如果盧德銘不死,朱毛井岡山會師成立紅四軍時,盧德銘肯定是副軍長,前途無法估量。

王爾琢

三、紅四軍參謀長王爾琢:黃埔一期畢業,曾任北伐軍代師長,參加南昌起義。起義軍南下時王爾琢所部跟隨朱德在三河壩留守,起義失敗後與陳毅協助朱德收集起義軍殘部,在湖南轉戰,後與朱陳發動湘南暴動,率部隊上井岡山。朱毛會師後建立紅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任政治部主任,王爾琢任參謀長兼28團團長。王爾琢是井岡山初期的傑出將領,參與指揮幾次戰鬥全部獲勝。可惜後來在追擊叛變部隊時被叛徒殺害,年僅25歲。王爾琢犧牲後,一營長林彪升任28團長,成為南昌起義部隊的直接掌門人。

四、紅四軍十一師長張子清:曾任黃埔軍校教官,後到盧德銘部任副營長,參與秋收起義,後任團長,朱毛會師前是井岡山的最高軍事首長。朱毛會師後,原南昌起義部隊加部分湘南起義部隊改編為十師,朱德兼師長,(28團是南昌起義部隊。)其他湘南農軍改編為十二師,陳毅兼師長,秋收起義部隊及井岡山袁王部改編為十一師,張子清任師長兼31團長,(31團是秋收起義部隊。)由於張子清因傷住院,毛澤東代師長,朱雲卿代團長。當時部隊很困難,缺醫少藥,張子清把自己的藥都留下來,讓給其他同誌,結果自己久病不愈,最後犧牲了。

朱雲卿

五、紅一方麵軍參謀長朱雲卿:黃埔三期畢業,曾參加南昌起義,後被黨派到秋收起義部隊,任張子清團的參謀長。他任31團長時指揮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以兩個連打退了敵人三個團的圍攻,當時毛澤東正帶紅四軍主力從外地星夜兼程趕回井岡山,路上聽到勝利消息,遂寫下那首著名的《西江月》。朱雲卿後升任紅四軍、紅一軍團、紅一方麵軍參謀長。後因病住院,在醫院被國民黨特務殺害,年僅24歲。朱雲卿犧牲後,葉劍英接任他的職務。

六、紅四軍軍長王良:黃埔六期畢業,秋收起義時任盧德銘團連長,後一直在紅四軍林彪手下,林任縱隊長,他任支隊長,林升軍長,他升縱隊長,後改為師長,林升紅一軍團長,他升紅四軍長(羅榮桓任軍政委,粟裕任軍參謀長。)。後在行軍時被地主武裝冷槍擊中犧牲。

黃公略

七、“偏師借重黃公略”:毛澤東的一曲〈蝶戀花〉使得黃公略在中國廣為人知。其實黃公略在軍史上本來就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參加過廣州暴動,在黃埔上過高級班,是彭德懷平江起義的主要助手之一,後來,彭德懷率紅五軍主力上井岡山,黃公略帶領其餘部隊留守湘鄂贛根據地,彭德懷第一次下井崗雙方再次會師時黃任紅五軍副軍長。後來他組建了紅六軍任軍長,(陳毅任軍政委。)並與紅四軍、紅十二軍合組紅一軍團,改隸朱毛部。富田事變時,毛澤東派黃公略摸彭德懷的底,得知彭德懷是擁護前委的,便放了心。可見黃公略很受毛澤東器重。黃公略在第三次反圍剿中被敵機掃射犧牲後,中央政府專門建立了公略縣以示紀念,並把紅軍步兵學校改稱為“公略步校”。

鄧萍

八、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彭德懷平江起義的八大助手之一,從平江起義開始,到1935年長征紅軍攻打遵義時犧牲,一直擔任彭德懷的參謀長,先後任紅五軍參謀長、紅三軍團參謀長兼紅五軍長。發動平江起義時,彭德懷團共有九名黨員,至此,除彭一人外,其餘全部犧牲。

九、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畢業於保定軍校,曾任國民黨西北軍師長。1931年與季振同趙博生等舉行寧都暴動,參加紅軍,任五軍團副總指揮,後季振同被左傾路線領導人錯殺,董振堂升任五軍團長。該軍團為中央紅軍三大主力之一,大刀隊赤膊上陣最令敵人膽寒。長征路上,紅一、四方麵軍會師後,兩軍混編,五軍團劃歸張國燾指揮的左路軍。後來該軍團參加了西路軍,在甘肅與馬家軍激戰,因寡不敵眾,全軍覆沒,董振堂光榮犧牲。董振堂如果活到解放後,肯定是大將。

劉疇西

十、紅十軍團軍團長劉疇西:黃埔一期畢業,參加過南昌起義,曾到蘇聯就讀於伏龍芝軍事學院,回國後擔任紅二十一軍長,後到方誌敏部擔任軍區司令兼紅十軍長,是方誌敏根據地的最高軍事首長。紅十軍與紅七軍團合並組成紅十軍團後,劉疇西任軍團長,粟裕任參謀長。後與方誌敏率領部隊北上抗日,被國民黨重兵圍堵,除粟裕率小部隊突圍外,其餘全部被殲,劉疇西和方誌敏先後就義。

十一、黃麻起義副總指揮吳光浩:黃埔三期畢業,北伐時任鐵軍營長。北伐失敗後到湖北發動黃麻起義,任副總指揮。不久,總指揮潘忠汝犧牲,起義部隊遂由吳光浩帶領,改稱紅七軍,吳光浩任軍長,後改編為紅11軍31師,吳光浩任軍長兼師長。吳光浩犧牲後,中央派徐向前來接替了他的職務。吳光浩的地位有點類似盧德銘。秋收起義打出了一個紅一方麵軍,黃麻起義打出了一個紅四方麵軍。

許繼慎

十二、紅一軍軍長許繼慎:黃埔一期畢業,北伐時任葉挺獨立團營長,在著名的賀勝橋戰役中負過傷,後升為團長,在平定夏鬥寅叛亂時再次受傷。北伐失敗後在中央軍委工作。後被派到鄂豫皖地區工作,把三省的三塊根據地合並在一起,組建了紅四方麵軍的前身紅一軍,許繼慎任軍長,徐向前任副軍長。張國燾到鄂豫皖後,許繼慎對張國燾的錯誤多有抵製,國民黨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許繼慎遂被殺害。也不知張國燾是誤殺還是將計就計除掉對手。直至黨的“七大”,許繼慎才被平反。

劉誌丹

十三、陝北領袖劉誌丹:黃埔四期畢業。在陝北根據地,論軍事地位,謝子長、王泰吉都高於劉誌丹,論黨內地位,高崗也高於他,而論行政職務,屬習仲勳最高。但劉誌丹的影響則最大。他曾任紅26軍、28軍總指揮,徐海東率紅25軍來陝北後,雙方合並成立紅15軍團,劉誌丹任副軍團長。劉誌丹黨性很強,但我認為有點迂,“左傾”路線執行者出於宗派目的逮捕他時,他明明已得知內情,但仍然主動持密令接受逮捕。如果不是中央紅軍正好到達陝北,毛澤東得悉後立刻派人解救他,也許他就被冤殺了。前些時我曾在網上看到有人撰文,說劉誌丹東征時犧牲是毛澤東的陰謀,我真為這些人嘴裏亂跑舌頭的本事歎服。

左權

十四、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黃埔一期畢業。畢業後即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學,與鄧小平楊尚昆蔣經國同學,後入伏龍芝軍事學院與劉伯承同學。左權黨、軍資格都很老,但曾被誣陷在中山大學時有托派嫌疑,因而一直不順利。到中央蘇區後曾任過軍長,軍政委,後任紅一軍團參謀長,長征到達陝北後,林彪調任紅大校長,他代理軍團長。抗戰爆發後任八路軍副參謀長。由於毛澤東在延安,朱德又對彭德懷很放手,當時八路軍實際是由彭德懷指揮、左權協助的。1942年,日軍圍攻八路軍總部,左權在突圍時中彈犧牲,是抗戰時我軍犧牲的最高級將領。

彭雪楓

十五、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1930年被黨派到紅三軍團工作,曾和黃克誠搭檔,當過師長,長征時任紅一軍團師長,抗戰時期任新四軍四師師長,1944年犧牲。是我黨抗戰時期犧牲的為數不多的高級幹部之一。當時,他剛在黨內挨過批判。1959年廬山會議後,彭德懷挨批判時,老部下彭雪楓也被扯出來陪鬥。這種烈士死後挨鬥的現象是很少見的。

楊靖宇

十六、東北抗聯總司令楊靖宇:早年曾在家鄉河南組織農民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九一八”後被中央軍委派到東北工作,從遊擊隊政委做到抗聯一軍軍長兼政委、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是東北抗聯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者。東北抗聯不受中共中央領導,而是由共產國際遠東局領導,即直接由莫斯科的王明指揮,雖然有十二路軍,但有一半是收編的“胡子”,每個軍的人數也不是很多,這一點與中共的其他軍隊不太相同。由於共產國際的不負責任和日本關東軍的過於強大,抗聯大部分被消滅了,隻有少數逃到了蘇聯(其中有師長金日成)。楊靖宇被叛徒出賣,壯烈犧牲。東北抗聯名氣很大,但實力有限,如果楊靖宇不死,作為東北抗聯的代表人物,很可能授予大將軍銜。

十七、從奴隸到將軍的羅炳輝:原是雲南的彝族娃子,後參加滇軍,當到營長。29年率部起義參加紅軍。從團長一直當到紅九軍團軍團長。抗戰以後擔任新四軍二師師長、第二副軍長。(第一副軍長粟裕。)1946年病逝。電影《從奴隸到將軍》就是描寫他的。絕對的大將。

還有三個人情況特殊一些,在這裏也提一下:

盧冬生:1955年,許光達被授予大將軍銜,當時王震、蕭克、張宗遜都比他更有資格,卻隻授予上將。是因為他作為紅二軍團的代表,才被破格照顧。如果盧冬生活著,這個照顧名額很可能是盧冬生的。可惜他在1945年擔任鬆江軍區司令員時在哈爾濱被蘇軍違反軍紀的士兵殺害了。盧冬生在紅二軍團當過師長,是該軍團的四號人物。八路軍改編時曾任命他擔任紅二軍團改編的358旅旅長,但他當時因為有人批判他的軍閥作風而正鬧情緒,不肯就職,要到延安學習,後來又到了蘇聯,抗戰勝利才隨蘇軍回國。由於他耽誤了八年,55年時他的職務可能是上將級的,但作為一個山頭的代表,他比許光達更有資格。

朱瑞:早年曾在蘇聯學習炮兵,回國後提升很快,開始時隻是紅軍總部的一個科長,但很快就當了軍政委,紅五軍團政委,紅二方麵軍政治部主任,抗戰後一直當到山東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共山東分局書記,是115師的最高首長。但延安整風後,大概是受了蘇聯留學生身份的影響,職務掉了下來,到延安當炮校校長,1948年時任東野炮兵司令,在遼沈戰役中踩地雷犧牲。按他在解放戰爭中的職務隻能授上將,解放後我軍第一任炮兵司令陳錫聯就是上將,不過,朱瑞早年曾長期任羅榮桓的領導。

陳光:長征時曾任紅一軍團師長,八路軍改編時任紅一軍團改編的343旅旅長,林彪負傷到蘇聯治病後,他任115師代師長,與羅榮桓到山東開辟根據地。但不知為何,以後他開始走下坡路,49年時,隻擔任了四野的副參謀長,解放後不久又自殺身亡。




根據網友提供,再補充3位。



曾中生是中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軍事家。原名曾鍾聖,1900年生,湖南興寧縣(今郴州資興市)人。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4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9月赴蘇聯,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冬回國,先後任中共中央軍事部參謀科科長、中共南京市委書記、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武裝工農部部長

1930年9月以中共中央特派員身份被派到鄂豫皖蘇區,在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發動第一次“
圍剿”的危急時刻,他果斷地組成中共鄂豫皖臨時特委和臨時革命軍事委員會,統一指揮反“圍剿”鬥爭並取得了勝利。1931年2月,任中共鄂豫皖特委書記和軍委主席。指揮磨角樓、新集、雙橋鎮等戰鬥取得勝利,挫敗了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同年4月,他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和軍委副主席、第4軍政治委員,與軍長徐向前率部南下作戰,連克英山、蘄水、羅田、廣濟等縣城,相繼取得漕河鎮、洗馬畈等戰鬥的勝利。他率部參加第四次反“圍剿”,在七裏坪戰鬥中負傷。1932年10月隨紅四方麵軍主力撤離鄂豫皖蘇區,12月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參加創建川陝蘇區的鬥爭。在此期間,他雖處境艱難,仍致力於加強部隊軍事訓練,注重軍事理論研究,係統地總結紅四方麵軍反“圍剿”作戰經驗。1935年8月犧牲。

1933年9月,張國燾以"托陳取消派"、"右派首領"等罪名逮捕了曾中生。因為曾中生威信很高,影響太大,張國燾沒敢立刻動手,而是對他長期監禁,甚至行軍的時候也捆綁著雙手。徐向前聽說曾中生被捕的消息後,極為震驚,打電話問陳昌浩:"逮捕曾中生有什麽根據?我對曾中生是了解的,黨中央也了解他,絕對不是反革命,不能這樣對待他!"陳昌浩搪塞說:"這是張主席決定的,不過是'審查審查'罷了。"在長期監禁中,張國燾強令曾中生寫"自首書",交代小河口會議和鄂豫皖時期的"錯誤",曾中生都據理駁斥。

   1935年6月,紅四方麵軍與中央紅軍會師,毛澤東在毛兒蓋與張國燾會見時,曾多次問及曾中生,張含糊其詞,說曾身體不好,正在後方休養。聽到這個消息,曾中生喜出望外。於是,他給黨中央、毛澤東寫信,願接受中共中央審查,並要求重新工作。張國燾扣留了他寫給中央的信,不許他同黨中央領導同誌見麵。

   1935年8月中旬的一個夜晚,夜很黑。曾中生雙手反綁著,被押進了卓克基的一片密林裏。“坐下!”他聽到身後有人喊了一聲。他回頭看了看,問:“把我押到這裏來幹什麽?”一個幹部模樣的人說:“部隊今天晚上要行軍,你先在這裏休息一下。”曾中生剛一坐下,一條繩子就緊緊地勒住了他的脖子……張國燾派人將年僅35歲的曾中生秘密殺害於四川西北部理番縣的卓克基,事後反誣他逃跑投敵。

   因消息閉塞,黨中央和毛澤東還不知道曾中生已經被害。直到1936年2月8日,身在陝北的毛澤東、周恩來還特意請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林育英(張浩)以共產國際代表團名義電示張國燾,要他對曾中生"須保全其生命安全,並給以優待"。可是,這時距曾中生被害已經半年有餘……

   1945年,黨中央在七大上為曾中生徹底平反昭雪。





尋淮洲:傑出指揮員

尋淮洲是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1912年生,湖南瀏陽人。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排長、連長,參加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反“圍剿”作戰。1933年2月在第四次反“圍剿”的黃陂戰鬥中,率21軍插入敵後,切斷國民黨軍第52師退路,為全殲該師創造了條件。6月任紅3軍團第5師師長,率部參加東方軍,入閩作戰,指揮部隊連戰告捷,獲中央軍委的特別嘉獎令。同年10月任紅7軍團軍團長,此時他才21歲。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尋淮洲率部南北轉戰,屢建戰功,曾獲二等紅星獎章,並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

1934年7月,他和政治委員樂少華等奉命率由紅7軍團組成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從瑞金出發轉戰閩浙皖贛邊,作戰數十次,先後攻占羅源、慶元等城鎮。11月所部進入閩浙贛蘇區,與方誌敏領導的紅10軍合編為紅10軍團,他任第19師師長,繼續率部北上。同年12月,在安徽太平(今黃山)譚家橋戰鬥中,他指揮部隊同數倍於己之敵展開激戰。14日,當戰鬥進行到關鍵時刻,尋淮洲親自帶一個排爭奪烏泥關製高點,不幸腹部中彈,壯烈犧牲,年僅22歲。

紅軍將士為失去一位年輕的傑出指揮員而痛惜。





吳煥先(1907—1935年),新縣箭廠河鄉四角曹門人。曆任中共黃安縣委書記,鄂豫邊土地革命委員會主席,鄂豫皖特委委員,鄂豫皖省委常委,紅四方麵軍總政治部主任,紅二十五軍軍長、政委,鄂豫陝省委代書記等職務。


    吳煥先同誌的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1926年春,吳煥先經戴季倫、戴克敏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他在四角曹門建立起箭場河地區第一個農民協會。19271月,又建立起箭場河地區第一個黨支部。19279月,吳煥先和其他同誌在箭場鄉發動了“9月暴動,為著名的黃麻起義揭開了序幕。紅二十五軍成立後,吳煥先任軍長。在蔣介石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動的第五次圍剿中,吳煥先率部進行了英勇的遊擊戰。193411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吳煥先和程子華、徐海東等率紅軍二十五軍實行戰略轉移,衝破敵人20餘倍兵力的圍追堵截,進入陝南。第二年5月接任鄂豫陝省委代書記,率部隊取得一係列重大軍事勝利,創建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並有力地配合了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北上。821上,紅軍在涇川縣四坡村渡河時,遭到敵人突然襲擊,吳煥先親自率領軍部交通隊阻擊敵人,不幸在激戰中壯烈犧牲,時年28歲。在吳煥先家鄉,有吳煥先故居;在新縣鄂豫皖軍區革命烈士陵園塑有烈士半身石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