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漢芯造假:中國科技史上最為沉重的劣跡

(2008-03-24 16:49:23) 下一個
美國之音記者東方報道/最近從中國傳出一起學術腐敗的令人震驚的欺詐行為。中國上海交大研製成功的所謂“漢芯”完全是假造的。這一學術造假事件被一些媒體稱為中國科技史上最為沉重的劣跡。不過,有些專家認為,陳進的芯片造假事件,不過是冰山一角。中國學術腐敗反應出的是社會的道德淪喪。

據中國媒體近日揭露,上海交大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從美國摩托羅拉公司買了十片芯片,把商標用砂紙打磨掉,然後印上中國漢芯的字樣,聲稱是上海交大微電子學院成功研製出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低功耗芯片,並且獲得中國政府巨額撥款。

*學術成果→官位→財政資源*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當代研究中國雜誌主編程曉農博士說,上海交大教授陳進的漢芯造假事件,僅僅是中國學術腐敗的冰山一角,是中國教育製度的官本位製度的產物。

程曉農:“產生中國學術腐敗現象的原因非常多,首先是教育製度的問題。中國的教育製度裏頭,有嚴格的官本位的製度。中國的大學教授追求的,不是成為一個真正的,真誠的學術研究工作者,而熱衷於追求官位。要當院長,當係主任,當某某中心的主任。為此不斷地尋找證明自己成就的機會,包括發表學術成果。很多的大學教授為了得到行政職位,得到行政職位就能得到資源,因此他們就和大學的學報的編輯相互溝通,甚至相互勾結,出現很多大學學報的版麵是要拿錢買的,就是幾千塊錢發一篇論文。”

*院士爭當官官想當院士*

新華社在最近的一篇報道中援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名譽所長謝禮立的話說,中國工程院不應成為一個“高官俱樂部”。謝禮立說:“有的院士爭著去當官,有的官員又拚命想當院士。據中國官方的新華社公布的數字,2005年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42名有效候選人中,有29名官員和大型國有企業領頭人,占總人數的69%。”

*缺乏懲處維護財路*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刊登的一篇文章援引一項研究的結果指出,中國百分之六十的博士侯選人承認剽竊和賄賂。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文章說,對於中國的科研人員來說,陳進事件雖然令人尷尬,但也實在太平常了。還有其他造假事件正暴露出來。中國高校剽竊、偽造和腐敗現象根深蒂固、司空見慣,雖廣為人知,卻普遍未得到監管和懲處。最近,近120位在美國的華人科學家寫了一份致中國科技部官員的公開信,對中國學術造假的現象表示關注。公開信指出,中國的科研標準已嚴重下滑。

北美的華人生物科學學者方舟子還專門在其主持的新雨絲網站上開設了專欄,對中國學術界抄襲學術論文,偽造和誇大學術履曆等現象,進行了無情的揭露。方舟子對記者說,在他主持的網站上已經揭發了將近五百起學術造假的事例,但是中國沒有做出足夠多的努力來製止學術腐敗現象。

方舟子還指出,中國很多學術研究機構對學者造假的現象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他們不願意失去一位能夠從公司或者國家那裏拿到資金和讚助的本單位的知名學者。

*學生有份*

我們的記者羅伯特森援引北京一位前外語院校的學生的話說,中國的學術腐敗現象已經從教授和學者蔓延到學生當中。很多學生從英語原文中翻譯一些章節,冒充自己的研究論文。

*體製之過*

中國保險報發表魯寧的一篇文章指出:“漢芯造假說怪也不怪,假煙、假酒、假藥,假學曆、假文憑、假政績、假幹部,神州何處不摻假?”

他認為,如果中國體製不變,科研資源配置、課題立項、資金撥付、成果鑒定、成果推廣等主要環節,仍然由權力,而不是由市場或獨立的第三方主導時,不出現腐敗才叫反常。如此體製,如果不思改革,一定還有王進、劉進之類冒出來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