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平詩稿

一鶴排雲上,詩情到碧霄
個人資料
正文

平仄之我見

(2008-03-11 10:53:24) 下一個

初學寫舊體詩的朋友,常常視平仄為畏途。其實平仄並不難,稍下點功夫,就能解決。舊時代再蠢的秀才都懂平仄,我們可不要被平仄唬倒了。 

平仄是什麽?我體會平仄是這個字發音時最基本的音響效果,因此可以說是一種樂感。天下字非平即仄(除了個別可平可仄或似仄實平的字外),就像天下的人非男即女,腳下的鞋子非左即右一樣 (除少數不男不女的兩性人,或左右不分的鞋套外)。 

正因為平仄是一種樂感,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詞,都是平仄搭配好了的,讓我們吟哦起來順暢,抑揚頓挫。例子是不勝枚舉的,隨手就是一串,如桃紅柳綠、綠水青山、山高水遠、地久天長、豪情壯誌、新仇舊恨、萬馬奔騰、千鈞一發、酒綠燈紅、男盜女娼……等等。就是“一夜夫妻百世恩”“跳到黃河洗不清”等人們常說的話,也都是平仄相間,符合詩的格律的句子。 

也正因為平仄是一種樂感,掌握了平仄的人,不用查字典,一讀這句子,立刻就能知道平仄有沒有出問題,就像唱歌走調,一聽就知道了;鞋子左右腳穿錯了,一上腳就會感覺出來一樣。 

平仄不是根據現在的普通話定的,但是普通話還是給平仄提供了一些方便,也造成了一些麻煩。所謂方便,是大多數發第一第二聲的字都是平聲。所謂麻煩,是一些由古以來常用的仄聲字(主要是那些短促的入聲字)如惜、息、菊、襲、潔等等等等在普通話裏都發第一或第二聲,從而被當平聲用。我是一個極力反對將這些字當平聲用的人。把這些字留著去填詞,或作古體詩吧。 

如何掌握平仄?我的體會是,死背詩韻表不行,因為記不住。每字都去查韻表也不行,因為那會把你的詩興都趕到爪哇國裏去的。最重要的還是讀詩。就像歌哼多了自會體會歌的旋律一樣,你讀它一二百首七絕七律在肚裏,你不但提高了對詩的欣賞力,也慢慢體會了這詩行裏由平仄構成的樂感。我沒有讀過一本專門談詩詞格律的書,詩詞的平仄是在讀詩的過程中慢慢揣摩出來的。你與其有功夫去啃那些眼下書店裏比比皆是的枯燥的詩詞格律之類的書,還不如去讀詩,尤其是唐人的曉暢明白的格律詩。說句有人會說我狂的話,我感到那些寫這類書去教人的人,十有七八是自己根本不會寫詩,或寫不出一首像樣的舊體詩的人。 

所以,真想掌握平仄,還得多讀詩。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確實是真理。你詩讀多了,讀到你感到“一天夫妻百世恩”或者“一夜夫妻百年恩”都不及“一夜夫妻百世恩”更順暢有樂感時,你的平仄大概也就過關了。 

我不是學文之人,以上隻是圈外人的一點體會或感想,和初學者交流。錯了的地方,還請方家指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種芹菜人 回複 悄悄話 你與其有功夫去啃那些眼下書店裏比比皆是的枯燥的詩詞格律之類的書,還不如去讀詩,尤其是唐人的曉暢明白的格律詩。
說得甚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