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 中國人不必太自卑

(2007-05-13 18:29:21) 下一個
本人也這個年紀啦,書也算讀了不少,人也見了不少。凡是遇事就事論事比較好,上綱上線總是免不了發生偏差。

很多海外華人,尤其是男性同胞,到了美國以後總是有點鬱鬱不得誌。語言學的不夠快,或者找工作有問題,或者個人生活有問題。於是每天牢騷不斷,臭氣熏天。在中國這些人也算是“精英”,到了美國嗎就算一般人,因為美國沒人拍你馬屁。

一般朋友裏麵看到了,關心一下也好,慰問一下也罷,時間長了總也是被烙在一邊的位數比較多。要是有老小,就更有些不平:憑什麽我大男人一個在公司受氣,老婆卻快樂的要死,兒子中文都不會說祖宗都忘了。

自然,原本是個人個別的問題,到了種族啊,文化啊,意識形態之類的高度,不免也是要發生急病亂投醫的偏差。其實中國曆史的確是很光輝很燦爛的,也沒有人不承認。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東亞展區,算是搶的來的吧,至少人家重視。當時文革時候弄掉多少藝術平?90年代所謂的“中國奇跡”,有關中國的文章紐約時報時不時的發表。但是中國真的強大起來跟你個人受不受到歧視基本上沒有關係。日本挺強大吧?說起來日本裔美國人收到的“歧視”恐怕跟你差不多。

關鍵的問題是,文化啊,曆史啊等等因素在個人生活中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在個人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到底應該是什麽樣的角色?如果說中國要強大起來,那印度呢?伊朗呢?Persian Empire那可是當時比羅馬還要強盛,和漢朝唐朝有一比的。要是人人都強大了,好像你也得不到什麽特殊優惠了。同樣的論調在穆斯化區也時常聽到--通常這就叫“恐怖主義”。

所謂世界上有些人比較聰敏,有些人比較傻,就是聰敏的人知道國是國,家是家,個人是個人。大文化之下還有亞文化,複雜紛飛,五彩繽紛。一個中國人不僅是個中國人,也是個父親,公司職員,電影愛好者,等等等等,分門別類。尤其是信息時代,全球化的步伐尤其大。李安知道嗎?他就是個聰敏人。聰敏人不管在哪裏都能夠吃得開受人尊重,心情也不會因為虛無縹緲的文化啊,種族啊什麽的受刺激。

實事求是,到美國這麽多年碰到過被歧視沒有?有。主要是在“交友”這方麵。即使這方麵也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做人要知道怎麽樣豁達一些,不要太偏執。一般人還是厚道點比較好。你還別說,我是覺得一般中國人和一般美國人差別還真不是特別大,總體來說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都特別容易騙。

所以,綜上所述,如果你這輩子就是不幸生在中國,說的是漢語,移民北美,也不要太自己可憐自己,於是憤怒無名。說到底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該幹嘛幹嘛。你要真是要討論什麽上綱上線的東西,大學裏有教授幫你呢,少在那裏自己當自己是哪根蔥,說到底是個village idiot,別人看著可憐,愛理不理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