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認識佛教-幸福美滿的教育(轉載)

(2007-06-11 13:36:23) 下一個
摘自http://www.amtb.org.tw/section1/advance.asp?web_choice=17&web_amtb_index=59。
各位同修也可以看看http://bookgb.bfnn.org/books/0078.htm,有更詳細的解答。
這裏,共取了6個問題。
【什麽是佛教】
【佛教的教學目標】
【供奉佛菩薩的意義】
【常見有許多人買鮮花、水果、供品,或是在寺院,或是在家庭當中供養佛菩薩,同時也燒香、也點蠟燭,求佛菩薩保佑平安健康、升官發財。這些真正用意在那裡?佛菩薩是不是需要這些東西?】
【一般人在正式供養佛菩薩形像之前,都要舉行一個開光儀式,開光究竟是什麼意義?有沒有必要?開光了,這個佛像就靈;不開光,佛像就不靈。到底什麼樣的人有資格去替佛菩薩形像開光?】
【現代密宗在全世界相當的盛行,但是有幾個問題使大家感到困惑。第一個問題就是講到灌頂,灌頂是什麼意思?接受灌頂就能夠消除業障嗎?密宗上師用灌頂就能夠替大家消除業障,怎麼樣才能夠迅速的消除業障?】




【什麽是佛教】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 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教育內涵包括了無盡無邊的事理,比現代大學裏麵的課程內容還要多。 時間上,它講過去、現在、未來;空間上,它講我們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無盡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學 、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覺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國孔子的教育,是講一世(一生)---從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講過去、現在、未來。

【佛教的教學目標】

  佛教教學的方針是徹底破除「迷信」。佛門常講:「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迷是什麽呢?對自己、對生活環境的真相不了解。因為不了解真相,往往就看錯了,也想錯了;看錯、想錯,也就做錯。做錯的結果就是苦啊!如果一個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夠真正理解,沒想錯、沒看錯、沒做錯,所得的結果一定是快樂。所以「破迷開悟」是從因上說;「離苦得樂」,是從果上說。為達到這個目的,佛教教學的方針是「破除迷信,啟發真正的智慧」,讓我們有能力在現實環境裏辨別真、妄、邪、正、是、非,乃至於善、惡、利、害。然後再幫助一切眾生建立理智、大覺、奮發、進取、樂觀、向上的慈悲濟世的宇宙人生觀。可見佛教既不消極,也不落伍,是能給我們真實利益的。無量壽經上講:「佛教是圓滿的幫助我們解決眾生一切苦難的問題, 讓我們每個人在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樂、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大同。」 這就是佛教在我們世間的目標,至於往後的目標---斷煩惱、出三界,殊勝的利益,就更不可思議了。所以,要認清楚,佛法是教學,是真的能讓我們得到真、善、美、慧,永恒真實幸福的教育成果。

【供奉佛菩薩的意義】

  佛菩薩的造像,不是依照人像塑造的,而是依照《佛說造像度量經》,將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很明確的顯示出來。相好是果報,而果報是從修因上來的,讓你一看到相好,就要想到一定要修好因,才會有好果報。此意義很深!

  佛門供養佛像,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薩。 這一尊佛代表真如「本性」,菩薩代表從「性」起「用」。本性是空、是體,起用是有。體、相、用;「體」是空寂的,從「體」能夠現「相」,現「相」就有作用。菩薩代表「相」、代表「用」佛代表「本體」。若供養的是西方三聖,三幅都是阿彌陀佛,沒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裏,也說得很明白,西方世界人的容貌、身相完全與阿彌陀佛一樣。 所以,當中自然是阿彌陀佛,兩邊是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是梵語音譯,意思是「無量覺」;也就是三皈依所說的「覺而不迷」。 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 都能覺而不迷,這就是阿彌陀佛,這是從名號的意義總說。從經典上細說,《無量壽經》自始至終就是說明阿彌陀佛覺而不迷的形象。我們見到阿彌陀佛的形象,就要想到阿彌陀佛種種不可思議的功德智慧,要發心向他學習。所以見到這尊像,聽到這個名號,就要想起《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與《觀無量壽佛經》,所講的理論、道理與修學方法。修學的方法,就是日常生活的方法,工作的方法,處事待人接物的方法, 以佛的標準向佛學習, 修正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作法、說法,學得像阿彌陀佛一樣,這是學佛。若是看到阿彌陀佛,他是他,我是我,互不相幹,那就錯了。

  左邊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代表樂於助人,見到眾生有苦難,立刻就伸出援手,所以我們稱讚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千手千眼是比喻,並不是真的有一千隻手、一千隻眼,這是讚歎精明能幹之人是「雙手萬能」所謂是眼到、手到,隻要他看到了,幫助的手立刻就到達,取這個意思。

  觀世音菩薩也有三部經,按順序來說,第一部是在《華嚴經》裏,善財童子參訪觀世音菩薩,五十三參的「第七回向」,觀世音菩薩代表第七回向菩薩。這裏麵有自己修行的方法,和度化眾生的方法,說得很圓滿。第二部在《楞嚴經》裏,《楞嚴經》共有十卷,第六卷「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這一部經裏,觀世音菩薩主要是說明,他如何修行證果,很值得我們學習。這些原理原則,無論我們修學哪個法門都用得上。第三部在《法華經》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一品流通得最廣。《普門品》裏所說的內容,是觀世音菩薩如何去幫助一切苦難的大眾,也就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幫助眾生的原理原則、方法及效果。這三部經,被稱之為「觀音三經」,都是附屬於大經之中,並非獨立的。所以,我們念這句「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就要想到這三部典籍裏,所講的理論、方法與境界。

  右邊是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唯有智慧才是最大的勢力, 所以稱為「大勢至」;最大的勢力就是高度圓滿的智慧。大勢至菩薩的經典,也不是獨立的,是附屬在《楞嚴經》裏,稱為「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經文不長,隻有兩百四十四個字,比《般若心經》還短;《般若心經》有兩百六十個字。雖然經文很短,其義理展開,無有窮盡,廣大深遠。印光大師將這一章經文,收在淨土四經之後,成為「淨土五經」,淨土經論就非常圓滿。這一章可說是淨土宗的心經,比《般若心經》義趣還要深廣。《般若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的核心、精華,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不僅是淨土的心經,也是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的核心。不僅是世尊一代時教的中心,實在講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說無量無邊法門的核心。

  佛菩薩形像是在提醒我們,若我們對於經論不熟悉,見到佛菩薩形像,想不起經中的教誨,那就得不到好處。所以聽到佛菩薩名號,看到佛菩薩形像,就想到佛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這就是佛菩薩開我們自性的光明。阿彌陀佛啟發我們無量覺,覺而不迷;觀音菩薩啟發我們自性的大慈大悲。慈悲是好,但是要有理智,若沒有理智,是感情的慈悲,不但不好,反而有害。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但又有一句話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是說明慈悲若是感情的,就容易出禍害;方便要是感情的, 就會墮落。 所以,慈悲與方便,一定要建立在高度智慧的基礎上,絕對不是感情用事。

  聽到佛菩薩的名號,見到佛菩薩的形像,就要想到佛菩薩教導我們的原理原則,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的方法,依照這個方法去學習,會得到殊勝的果報,這豈不是佛菩薩天天在開啟我們的自性光明?

  在家裏供奉佛像,你明了其意義,佛像就開光了。你不明了,將佛像當作神明供奉,天天在他麵前禱告,供一點香花水果,然後向他求福。那個供品就是賄賂,送一點賄賂,就希求佛菩薩保佑,把諸佛菩薩當作貪官汙吏看待,此罪業多深重!天天造罪業, 還以為佛菩薩會保佑,這完全錯了。 家庭裏供奉佛菩薩形像, 是希望利用家庭做為道場,家家都是道場, 人人都能認真學佛,我們的社會、國家、世界,自然就能得到和平。

【常見有許多人買鮮花、水果、供品,或是在寺院,或是在家庭當中供養佛菩薩,同時也燒香、也點蠟燭,求佛菩薩保佑平安健康、升官發財。這些真正用意在那裡?佛菩薩是不是需要這些東西?】

給諸位同修說明,佛菩薩決定不需要這些東西。這些東西真正意義在那裡?還是在教學。要用現代的話來講,這些種種供養具就是教學的工具,讓我們接觸這些東西,就能有所感觸。譬如我們在佛像麵前,佛像的意義大家知道,佛是代表自性的性德,菩薩是代表修德。通常我們供奉一佛兩菩薩,因為性德隻有一個,沒有兩個。修德就是多方麵的,多方麵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大類,一個是知,一個是行。在佛門講解、行,一個是解門,一個是行門,所以用兩大菩薩作代表。王陽明先生講的知行合一,實在講都是從佛法裡麵得到的啟示,得到這些靈感。知行這兩個字,就是佛家講的解行。譬如,一般人常供養釋迦牟尼佛、文殊、普賢菩薩,這是一般人常供的佛菩薩形像。佛表性德,文殊、普賢表修德;文殊表解門,他代表智慧;普賢代表行門,代表要實行、要實踐,所以這兩尊菩薩就全部都代表,細分就很多了。

  像修淨土同修多半供養西方三聖,佛是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的意思是無量覺;阿是無的意思,彌陀是量的意思,合起來是無量,佛是覺悟的意思。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樣不覺悟,這是究竟圓滿的性德。而菩薩表修德是觀音、勢至,觀音菩薩代表實行,代表行;大勢至菩薩代表解,代表智慧,所以還是一個行、一個解。但是淨宗法門是把行擺在前麵,解擺在後麵,這是跟供養一般佛像不相同的地方,我們注重在實行,把實行擺在第一。我們了解這個意思,就不致於發生錯誤的觀念。

  佛像前麵供花,花是代表因,所以因與果,世、出世間法都離不開因果。佛在大乘經上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為什麼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是講這一切萬法的轉變,因會變成果,果會變成因,這個因果互相轉變,相續不斷。所以因果是講相續不斷的意思,是講無量無邊變化的意思,這個是事實的真相,所以說因果不空。先開花後結果,花是因,果在後麵。所以供花是代表修因,花好我們就能夠預想到果會結得好。見到花,你就要想到我們要修善因,將來才能夠得好的果報,花表這個意思。供果,果就是代表果報,是我們所希求的;花是美好,我們要修的。在大乘佛法裡麵,花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叫六度之花,然後才能夠得到圓滿的果報,供花是這個意思。但是諸位要曉得,在佛前供的花表這個意思,你明白了,就像學生在課堂上課,懂得花是代表因行。離開佛堂之後,我們在外麵所看到的花,有沒有這個意思?都有這個意思。所以懂得佛法,隻要看到花,就提起自己一定要修善因,要修好的因。乃至於身上穿的衣服,印上這些花紋的時候,看到花就知道自己要修行,用這個方法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修好因,要修善因,才能夠得好的果,得善果。這是供養鮮花、水果的意義。供養食品,實在講沒有什麼,不太重要。食品是表示自己一點敬心,我們需要好的飲食,我們也以好的飲食供養佛菩薩,這是一個紀念的意義,也是有表法的意義。

  燒香,香代表信香,是一種信號,在古時候應用得非常的廣泛。最明顯的,諸位如果到中國大陸去旅遊,總免不了要到長城去參觀,你看長城每隔一段有一個烽火台,烽火台是傳遞訊息的,實在講烽火台就像一個香爐一樣。古時候資訊不發達,用什麼方法傳遞消息?就用烽火,燒的是狼煙,狼煙的密度跟一般的煙不一樣,風不容易吹散,所以這個煙能夠持久。在遠處看到這個地方有烽火,就曉得有狀況發生,用這種方法來傳遞消息。我們用燒香來表法,我們跟諸佛菩薩傳遞消息,感應道交,取這個意思。但是真正的含義,我們常講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這個意義就深了。你懂得這個意義,這個燒香能夠提醒你,學習的東西就更多。我們看到煙,聞到香味,就想到自己要修戒、要修定、要修慧,所以它代表戒定真香,代表五分法身。五分法身前麵三條就是戒、定、慧,後麵兩條加上解脫、解脫知見,所以用這個方法來提醒我們。

  燈的意義是象徵著智慧、光明。古時候用油燈、用蠟燭,這個意義就更深、更明顯。油燈實在講,真的是燃燒自己,照耀別人,蠟燭是特別的明顯。這是教給我們,我們要求智慧,要能夠捨己為人,以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體力,以自己的技能,服務社會,幫助一切眾生,而不求報酬,這是佛教導我們。所以燒香、燃燭是表這個意思。真正這樣做,自自然然得到平安、健康、長壽。至於升官發財,這是你命裡麵所有的,這個命中所有要講到因與果的關係。你命裡麵沒有的,佛菩薩也不能賜給你。如果你命裡頭沒有財,佛菩薩可以幫助你發財,你命裡頭沒有官位,佛菩薩可以賜給你高官,那因果定律就被推翻,那有這種道理!諸佛菩薩智慧再大,能力再強,也沒有辦法改變因果一絲一毫。世間法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礎上,佛法還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礎上,這是我們不能不明瞭的。《法華經》一乘因果,《華嚴經》五周因果,你看看一切經論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這是我們必須要清楚,必須要明瞭。

  佛菩薩能不能幫助我們發財?他能。怎麼能?他教給我們發財的理論,教給我們發財修學的方法,我們明瞭理論,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自然就得到。不是說他教給你,你就直接能發,你自己要去做。譬如說,你要想吃瓜,他告訴你怎麼樣去種瓜,怎麼樣去選種子,怎麼樣去培養土壤、肥料來調節、來栽培,教給你這些技術,你都能照這樣做,那將來你一定有好的收成。不是說你求瓜,他就拿個瓜送給你,沒這個道理,那就變成迷信了。這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的,他真正的用意在此地。至於求平安、求健康,佛也教導我們,怎樣才能真正達到自在、幸福、美滿,這裡麵就包含了平安、健康、長壽。佛告訴我們一切要順乎自然,所以佛給我們講自在、隨緣,你就能得到。

  隨緣兩個字,意義非常之深。譬如現代人所講的環境的生態,環境生態這是大家都曉得,在這個地球上無論是動物、是植物,它都有相輔相成的這一個事實的存在。如果某一方麵受到破壞,一定影響另一個層麵,這些道理事實現在人都懂得,因為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被破壞的程度,已經非常明顯了。所以有許許多多動物,不但是動物,連植物都沒有生存的環境。有一些植物、動物,必須在這一個時代裡頭消失掉,這都是出自於生態環境的不平衡。我們人的肉體這一部分是生理的,還有精神這一部分,也是跟大自然一樣,沒有兩樣。如果你能夠順應大自然,那你就一定是健康長壽,你會生活得很愉快;如果違背了自然,那你是破壞自然的生態,你一定會有許許多多的疾病、痛苦,乃至於一些災難,是決定不能夠避免的,這個要懂得。

  佛告訴我們,我們的心,性是清淨的,心是空虛的,它決定是有,但是你找不到。佛法常常用輪來表法,輪是圓。現在大家都曉得,圓有圓心,圓心在那裡?圓心決定有,但是圓心不可得。你說它一個點,點已經變成麵積,所以點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圓心是一個點,決定是有,了不可得。佛告訴我們心要清淨,心就是圓心,就是宇宙的中心,也是我們一個人生命的中心。心既然是決定有,了不可得,你心裡頭要是含著一點東西,你的心就壞了。我們心裡麵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有憂慮、有牽掛,你的心壞了,你已經與自然的原則相違背。如果你能夠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憂慮、牽掛統統放下,你的心就恢復正常,這就叫隨順自然的法則。所以心要清淨,決定不能有東西。

  身呢?身要活動,身是圓周,周是動的;那要不動就壞了,你就違背自然原則。所以身要動,心要淨,這是養身之道,這是養身的真諦。可是現在特別是富貴人家,與這個道完全相違背。你看,心要清淨,心要無一物,禪宗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這是講心。他心裡麵妄想、分別、執著、憂慮、牽掛是無量無邊,這個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身呢?需要動,所以活動,你要活就要動,你不動就不能活了。可是偏偏他身不想動,心不能動,偏偏在動;身要動,他偏偏不動,於是,他身心怎麼能避免疾病的發生?疾病從那裡來的?就是從這個地方來的。

  佛法裡麵有一種修行的方法叫拜佛,用這個方法來修行。每一天拜幾百拜,甚至於拜幾千拜,有人拜到最多,拜三千拜。拜佛,身在運動,每一個部位都運動到,養身!除了拜佛之外,勞動。勞動是養身,心清淨,心裡麵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憂慮、牽掛,這個人自然是幸福、健康、長壽。佛法給你講道理,它教給你方法,這些方法都是與事實真相,就是自然生態環境相應。它告訴你這個,你才能真正得到健康、長壽。

  至於福報,那是另外一樁事情。富貴人可以得到幸福、美滿,貧賤人也可以得到幸福、美滿,可見得幸福、美滿,是人人可以得的到,不在乎富貴、貧賤,與富貴、貧賤不相幹。富貴、貧賤是修德,譬如說有財富,財富從那裡來?財布施得來的。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你修因一定得果報。如果過去生中,或者現在沒有修因,你想發財,財從那裡來?不可能的。這樁事情,諸位讀《了凡四訓》就能夠明白,真的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麵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求也求不來,佛菩薩、天地鬼神也無可奈何。你去求佛菩薩、求鬼神,求發財,果然發財了,說實在話,那還是你命裡頭有的,剛剛在這個時候碰到,機緣碰到,不是佛菩薩有靈。佛菩薩、鬼神要真有靈,一百個人求發財,一百個人都發財,那才叫真靈;一百個人求,九十九個發財,還有一個人沒有發財,就不靈了。我們的頭腦要冷靜,不要被人欺騙,更不可被鬼神欺騙。被人欺騙還情有可原,被鬼神欺騙,那是不能原諒的事情。所以總要有理性,要有智慧去觀察,我們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所以供養諸佛菩薩那些供具都是表法的,並不是他需要的,是用這些東西,用這些道具,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讓自己六根接觸外麵六塵境界,念念都能夠達到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要達到這個目的。由此可知,這些供養具確實有它的必要。

  最簡單的供養具,譬如家庭清寒,沒有能力備這些供養具,那我們在一尊佛像麵前,最簡單的供養就是一杯水,這是供養具裡頭最重要的。水代表什麼?水代表心,水要清淨,表清淨心。水不起波浪是平的,代表平等。供養這杯水,看到水就想到清淨、平等,這是供養具裡頭非常非常重要的。你甚至於不燒香、不點蠟燭,也沒有香花、水果供養,但是不能不供養一杯水。這是供養品裡頭最重要的,它代表的是清淨心、平等心,看到水就想到自己在一切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當中,要知道修清淨、平等。清淨、平等心就是佛心,就是真心。

【一般人在正式供養佛菩薩形像之前,都要舉行一個開光儀式,開光究竟是什麼意義?有沒有必要?開光了,這個佛像就靈;不開光,佛像就不靈。到底什麼樣的人有資格去替佛菩薩形像開光?】

  這個問題,我們過去在講經、講席當中也多次的提到。現代一般開光,已經趨向形式、迷信,把開光的意義完全喪失掉了。實際上,開光這樁事情非常重要,它真正的意義,就是說明我們供養這一尊佛菩薩形像意義之所在。這個事情就如同我們世俗間一個偉人的形像,我們建築成就了,舉行一個開幕的典禮。在典禮當中一定要向大眾說明,說明這個人他在世的時候,豐功偉業,他對社會大眾的貢獻,對國家民族的貢獻,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社會大眾見到他的形像,就生起效法他的這種心念,這就是佛教開光的意義。譬如我們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這個像造好了之後,我們要啟用,供養啟用。在啟用的時候,我們要向大眾說明,我們為什麼供養觀世音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意義是在那裡?藉這尊像,開發我們自己自性的光明,所以不是人替佛菩薩開光,是佛菩薩形像為我們開光,這意思在此地。

  如果說這一尊佛菩薩形像,請一位法師來給他開光,他就靈了,不開光他就不靈。因為有很多人找我去開光,給佛菩薩開光。我就老實告訴他,你不要供養佛菩薩了,他問為什麼?我叫他靈就靈,叫他不靈就不靈,我比他還靈,你供養我就好了,你供養他幹什麼?你想想對不對?這叫迷信。所以我也可以去裝模作樣比劃比劃,我幫他這一比劃,他就靈了,你們想想,我豈不是比他更靈嗎?連這一點都想不通,那你是愚癡迷惑到極處。一個頭腦冷靜聰明人一看就恍然大悟,就明白事實真相。我說替佛菩薩開光,他就靈,這是欺騙眾生,你們未免也太愚癡、太糊塗了,那有這種道理!所以開光是宣說這個佛菩薩代表的意義。譬如說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代表的是慈悲,把菩薩大慈大悲救度一切眾生這個本願宣說出來。我們供養佛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就要效法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這一種悲願。所以見到觀音菩薩的形像,聽到觀音菩薩的名號,就把我們大慈悲心引發出來。我們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以大慈大悲,真正去愛護、關懷、幫助,這是這一尊名號,這一尊形像開發我們自性慈悲的光明,這叫做開光。所以是藉佛菩薩名號,開發我們自性的光明;藉佛菩薩的形像,啟發我們自性的光明,是這個意思。決定不能搞錯,錯了,那你就迷信。迷,決定不能解決問題,唯有智才能解決問題。這個是學佛不能不知道的。

  至於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來給佛像開光,對於佛菩薩的經論、歷史淵源,他所表達的意義,都能夠通達明瞭,為大家解說清楚、解說明白,這就對了。絕對不在那些形式。每一種形式都有很深的教育意義,都要把它講解清楚、講解明白,才不致於趨向迷信,把佛菩薩當作鬼神來崇敬、來崇拜,祈求天地鬼神、諸佛菩薩來賜福,這是錯誤的觀念,這是不正常的想法。

【現代密宗在全世界相當的盛行,但是有幾個問題使大家感到困惑。第一個問題就是講到灌頂,灌頂是什麼意思?接受灌頂就能夠消除業障嗎?密宗上師用灌頂就能夠替大家消除業障,怎麼樣才能夠迅速的消除業障?】

  灌頂是個形式,有很重要的意義在其中,我們不能不知道。如果就形式上的灌頂,在你頭上灑幾滴水,你的業障就消除了,你能夠相信嗎?首先我要問你,什麼是業障?你要把它搞清楚。業是什麼?業是你的造作。簡單的說,你對於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講法、錯誤的作法,你在這裡造作這叫業。這些業障礙了你的清淨心,障礙了你的自性覺,這就叫業障。上師給你一灌頂,你的業障是不是就消除了?如果業障真的消除,你就得清淨心,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你對於宇宙人生過去、現在、未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你的業障真正消除,你得到好的結果。你灌頂之後,自己去想想,是不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就沒有了;或者妄想、分別、執著就減少了,減少了也就不錯。如果灌頂之後,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減少,甚至於還不斷的在增加,由此可知,那完全沒有效果。而真正灌頂的意義,你並沒有懂。

  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裡麵,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因為他本人就是密宗的上師,他說了真話,沒有騙人。灌是慈悲加持的意思,也就是真正關懷你、愛護你、幫助你,這是灌的意思。頂是至高無上的大法。換句話說,把至高無上的大法傳授給你,這叫做灌頂。不是拿幾滴水灑在你頭上,那叫灌頂;那個灌頂,你每天晚上洗澡沖涼,那個是大灌頂,那灌得多舒服!不可以迷信。那是表法的意思,是以甘露之水來灌頂,甘露就代表至高無上的佛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