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sub的博客

世界華人軍政論壇:wforumfans.50.forumer.com
正文

果敢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2009-09-01 20:35:46) 下一個
果敢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http://www.youth.cn 2009-08-31 09:32:00 中國青年網
戰火仍在延燒,不僅造成果敢和周邊地區各族民眾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也給中緬邊界的穩定、安寧構成嚴重威脅。緬北和中國山水相連,果敢地區更有90%以上的果敢族,這一問題如何解決,是對相關各方智慧、勇氣的極大考驗。

  由於突如其來的戰火、難民潮、射入中國境內的流彈,和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海外漢族政權”、“酷似內地體製”等信息、言論,原本鮮為人知的緬甸撣邦第一特區(俗稱“果敢特區”)幾乎一夜間變成網絡熱點,許多人為之激動、爭論。

  那麽,果敢到底是怎麽一回事?要弄清這些,須澄清幾個問題。  

  首先,果敢是否“曾經是中國領土”?和當年中國遠征軍以及新中國建國後邊界談判有無關係?和“金三角”及國民黨殘部有無瓜葛?  

  這裏東漢時隨哀牢國內屬,唐、宋先後屬南詔、大理,元、明再度內屬,直到1840年其土司楊氏才獲得清朝“土知縣”頭銜,1897年中英談判後劃歸英屬印度,廣義地說“曾是中國領土”並無問題,但該地始終未納入中國曆代王朝的流官行政體係,事實上直到1959年一直處在土司專政體製下,且自18 世紀起,一直由楊氏土司世襲。  

  由於該地是1897年中英《續議緬甸條約》劃歸英屬印度,因此不論抗戰時的遠征軍,或建國後的邊界談判,都與此地無關。所謂“爭議地區”為班老、班洪地區,江心坡地區和南坎地區,其中班老、班洪地區抗戰時被劃歸英屬緬甸,1960年《中緬邊界條約》劃回中國;江心坡地區1927年被英軍占領,1960年勘界,雙方以高黎貢山為界,以西的地區歸緬甸,但片古崗地區劃歸雲南省;南坎1897年被英軍“租借”,抗戰期間先被日軍占領,後為中國遠征軍收複並建立“光複鄉”,不久國民政府以1000盧比的象征性價格繼續“永久性租借”給英國,1960年《中緬邊界條約》,中方放棄對南坎的名義主權。可見,果敢地區和所謂民國時、建國後“中緬邊界爭議”無任何瓜葛。  

  該地和“金三角”並非一處,後者係更東麵、靠近泰國邊界的地方;果敢等四個特區也無國民黨殘軍勢力,而是緬共接受政府改編的餘部,但這裏同樣曾是製毒販毒的重要窩點,包括彭家聲、羅星漢等都曾在由黃埔軍校生任教的軍校裏受訓,而“金三角”前毒王坤沙和彭家聲是同學、好友,坤沙餘部與彭部關係友好,因此“金三角”和果敢也並非毫無關聯。  

其次, “果敢族”和漢族是什麽關係?果敢的“仿中國體製”究竟是怎麽回事?  

  果敢地區的漢人是明末逃亡至此的南明後裔,後建立楊氏土司政權,1959年土司製和平結束,1962年緬甸政變後撕毀協議整肅楊氏土司,楊氏組織“革命軍”反抗,被緬甸 “以夷製夷”,扶植當地人羅星漢“自衛隊”打敗,1965年緬甸在果敢推行“緬甸化”,改漢族為“果敢族”,但1968年彭家聲奪取果敢政權,此後雖屢經更迭,但果敢人的自治地位大體得到保證。因此,果敢人實際上就是土生漢人,他們依舊保持漢族習俗,通用雲南方言和漢字。  

  1968 年緬共彭家聲在果敢建立緬共東北軍區,1989年彭發動“3.11起義”,脫離緬共投效緬甸政府,5月建立撣邦第一特區即果敢特區,享受高度自治,緬方除派遣個別行政、教育人員外,對特區事務不加幹涉。1992年楊茂良四兄弟發動兵變,彭家聲出逃;1995年彭逐走楊氏重新掌權,今年8 月,緬甸軍隊搜查果敢某兵工廠激發衝突,8月24日白所成等逐走彭家聲宣布接管政權。  

  不論是楊氏、彭氏當政,特區時代的果敢在黨政軍體製上均仿效中國,通用漢語、人民幣,甚至電話區號、手機信號都和雲南一樣,但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緬共的曆史遺留問題和果敢族在當地高達90% 人口比例所致,而與其是否“親中”無關——楊茂良四兄弟掌權時代由於大肆販毒製毒,中方對其采取嚴厲態度,老四楊茂賢且被中方在1994年5.8大掃毒中抓獲槍斃,但楊氏治下的果敢和今天一樣,使用人民幣、漢語,采用類似中國的行政體係。  

  第三,果敢正在發生什麽?  

  8月8日,緬軍以禁毒、搜黑槍為借口進入果敢老街地區,與果敢軍發生摩擦,11日情勢一度穩定;8月24日,果敢軍副司令白所成等發動兵變,試圖逮捕特區主席彭家聲,未遂後投奔緬軍,自稱主席,隨後果敢發生混戰,導致數萬難民湧入中國,至今戰事仍未平息,信息矛盾、紊亂,流彈幾度飛入中國境內並造成傷亡,果敢局勢有進一步惡化的危險。  

  果敢問題的成因錯綜複雜。  

  緬甸政府對東北部包括果敢在內的4個緬共時期延續下來的“高度自治”特區一直如鯁在喉,希望加以更有效控製,且緬甸大選在即,他們也不願這些特區節外生枝,希望加強控製。此次事件惡化,與此有很大關係。  

  四個特區中,佤族為主的第二特區、克倫族(中國稱景頗族)為主的第三特區和內地外遷漢人為主的第四特區,在經濟上比較“幹淨”,找不到尋釁口實,在政治上較為穩定、團結,緬軍無隙可循,惟獨果敢自建製以來內訌不斷,且“四楊”1992年政變和彭家聲1995年重歸的兩次內訌,導致緬軍7個營 “應邀”進入果敢猛固地區,並控製若幹要點,而該特區雖然也推行禁毒,但走私軍火、設賭包娼、綁票勒贖等問題嚴重,引起周邊諸多矛盾和不滿,且彭氏任人唯親,領導層矛盾重重,拿果敢開刀不但有口實可尋,而且有機可乘。  

  事實也正是如此,此次果敢事件一如此前的若幹次內訌,雖然緬軍大打出手,但形式上卻仍是果敢兩派對陣廝殺,是“果敢人打果敢人”。作為年近8 旬,曾幾次因類似原因被逐出果敢的特區主席彭家聲而言,曆史曾慷慨地給予其多次亡羊補牢、重起爐灶的機會,卻又讓他一次又一次陷入同一個輪回。  

  戰火仍在延燒,不僅造成果敢和周邊地區各族民眾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也給中緬邊界的穩定、安寧構成嚴重威脅。緬北和中國山水相連,果敢地區更有90% 以上的果敢族,這一問題如何解決,是對相關各方智慧、勇氣的極大考驗。而對於果敢族的“近親”中國人而言,先知情,再評論,應是最基本的行為原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