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遊記未解之謎》 第1節

(2009-05-11 03:39:30) 下一個
《西遊記未解之謎》 第1節
作者: 吳閑雲
(1) 《西遊記》講的是什麽故事
《西遊記》的故事家喻戶曉, 表麵上看講的是唐僧取經,師徒四人不畏艱險戰勝困難,終成正果。但細看此書,裏麵有違邏輯, 前後矛盾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根本無法用常理解釋, 比如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怎麽就鬥不過妖怪? 妖怪捉了唐僧怎麽就不吃? 唐僧為什麽要取經? 取經有什麽作用? 等等。於是, 民間就有這樣一句俗語:“看了西遊記, 說話象放屁。”
可是, 作者吳承恩老先生會有那麽弱智嗎?
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淮安府誌》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
可見,《西遊記》中有違邏輯的地方一定是吳老先生刻意留下的“玄機”。
那麽,《西遊記》究竟講的是什麽故事呢?
是在傳“道”? 或是在宏“佛”? 我們從《西遊記》中看不到道家的清淨無為, 同樣, 也看不到佛家的善惡相報。我們所能看到的隻有鬥法, 反抗, 奮力, 掙紮, 充滿了向目標前進的張力。
因此, 我們可以十分肯定的說, 《西遊記》既沒有宣傳道家, 也沒有宏揚佛法。而講的是“造化”的故事, 講的是“造化怎樣弄人”的故事。
全篇第一回, 開宗明義, 詩曰: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西遊釋厄傳》即《西遊記》。
要想知道“造化會元功”, 就得看《西遊記》。
功: 指功能, 功用, 力量, 變化, 作用, 等等。
會元: 指時間。 一元分為12會, 一會有一萬八百年, 一元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就像一天有12個時辰, 一年有12個月一樣。
造化: 一指自然界的發展繁衍, 創造演化, 一指命運、運氣, 造化弄人。
命運、造化究竟是怎樣弄人的呢?
讀《西遊記》能更好的幫助我們了解人生的命運與造化。
(2) 唐僧為什麽要取經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取經。
那麽, 唐僧為什麽要取經? 取的是什麽經? 取來經幹什麽用? 這個經到底有什麽作用? 這些曾是兒時看《西遊記》時留下的種種疑問。
到如來佛那兒, 當然取的是佛經, 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可唐僧為什麽要去取? 有何目的, 有何動機, 這就值得研究一番了。
俗話說:“人無利, 不早起。” 人, 一個正常的人, 做任何一件事, 都是要經過考慮, 抉擇的。凡考慮, 抉擇都是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進行的。
唐僧去西天取經, 既然他已經做出了這樣的抉擇, 我們就可以認定: 這是他的最佳選擇!
可是, 他的這個最佳選擇卻是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做出的。不知道各位看出來沒有。
唐太宗辦水陸法會,要選舉一名有大德行的人來作壇主主持人,眾人選舉出了陳玄奘法師。玄奘法師的父親陳光蕊中狀元,官拜文淵殿大學士,母親更牛, 是開國原勳殷開山丞相的女兒, 標準的高幹子弟,太宗皇帝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於是太宗喜道:“果然舉之不錯,誠為有德行, 有禪心的和尚。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玄奘頓首謝恩,受了大闡官爵。
“根源又好”, 這是真的。
“德行又高”, 這從哪兒說起呢? 看不出來, 作者隻說“這個人自幼為僧,出娘胎,就持齋受戒。”
可以看出來的是: 陳玄奘這個人很單純, 很單純。我不知道用什麽詞來形容了。
菩薩送來兩件寶物“錦闌袈裟,九環錫杖”,袈裟賣五千兩, 錫杖賣二千兩, 我們看有錢的愚僧是怎麽說的: 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穿上身就是長生不老,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
就是皇帝唐太宗也問:“有何好處,就值許多?”
可見挺貴的, 合人民幣約700000元了。
盡管貴, 唐太宗還是說“朕買你這兩件寶物,賜他(玄奘)受用。”
太宗宣玄奘入朝:“求證善事,有勞法師,無物酬謝。願送錦闌異寶袈裟一件,九環錫杖一條。今特召法師領去受用。”玄奘叩頭謝恩。
太宗道:“法師如不棄,可穿上與朕看看。”
玄奘遂將袈裟抖開,披在身上,手持錫杖,侍立階前。君臣個個欣然, 文武人人喝采。
待玄奘穿了袈裟,持了寶杖,太宗又賜他兩隊儀從,著多官送出朝門,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裏去,就如中狀元誇官的一般。這位玄奘再拜謝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轟轟,搖搖擺擺。你看那長安城裏,行商坐賈、公子王孫、墨客文人、大男小女,無不爭看誇獎。俱道:“好個法師,真是個活羅漢下降,活菩薩臨凡!”玄奘直至寺裏,僧人下榻來迎。一見他披此袈裟,執此錫杖,都道是地藏王來了,各各歸依,侍於左右。玄奘上殿,炷香禮佛,又對眾感述聖恩不已。
最後, 菩薩對太宗皇帝說, 你辦的這個水陸法會跟本就不行! 你請的法師隻會講小乘教法,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經,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
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
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太宗馬上叫法會暫停, 待朕差人取得大乘經來,再重做法事。當時在寺中問曰:“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
這下好了!
玄奘是吃了人家的嘴軟, 拿了人家的手軟, 推也推不掉的, 躲也躲不脫了,隻得上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注意,他說的是 “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
可見, 玄奘法師壓根都沒有取經的願望與念頭。談不上什麽修行, 也談不上什麽覺悟,更談不上什麽普度眾生,僅僅隻是因為我貪了你的小便宜, 不得已要還你一個人情,那就隻有替你賣一回命了!
唐王大喜:“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願與你拜為兄弟。”玄奘頓首謝恩。唐王果是十分賢德,就去那寺裏佛前,與玄奘拜了四拜,口稱 “禦弟聖僧”。
玄奘感謝不盡道:“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
唐王果真是十分賢德, 把個玄奘師傅感動的連毒誓都發了。
玄奘回到寺裏。幾個徒弟早聞取經之事,都來相見,因問:“發誓願上西天,實否?”
玄奘道:“是實。”
他徒弟道:“師父嗬,嚐聞人言,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隻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
玄奘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難定。”
不得不啊。我現在已經沒有選擇了。拿了人家的手軟, 不得不為人家賣命啊!
(3) 唐太宗地府還魂
上回說了, 不是唐僧要取這個經, 而是唐太宗要取這個經。
唐太宗要這個“經”究竟想幹什麽用? 還得從“唐太宗地府還魂”說起。
我們知道, 普通人死了, 都是由鉤魂使者, 黑白無常, 牛頭馬麵之類的角色拿腳燎手銬把你強拉硬扯去的。
而皇帝唐太宗死了則不同, 是閻羅殿的大管家崔判官親自跑來接的! 隻見他跪拜路旁,口稱:“陛下,赦臣失誤遠迎之罪!”二人正說間,隻見一對青衣童子,執幢幡寶蓋,高叫道:“閻王有請,有請。”
看樣子, 是閻王有請在先, 崔判官是在得到消息後搶了先。
到了陰曹地府,首先遇到的是他的老頭子李淵,哥李建成,弟李元吉, 叫道:“世民來了,世民來了!”那建成、元吉上來就揪打索命。太宗躲閃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喚一青麵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脫身而去。
閻王,共計有十殿閻王: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
這十殿閻王全部都出了森羅寶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
十王道:“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分所當然,何須過讓?”
十殿閻王對殺人如麻的唐太宗, 真是客氣啊!
秦廣王道:“急取簿子來,看陛下陽壽天祿該有幾何?”崔判官急轉司房,將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逐一檢閱,隻見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上添了兩畫,將簿子呈上。十王看時,見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 閻王驚問:“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閻王道:“陛下寬心勿慮,還有二十年陽壽。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
十閻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還魂。
崔判官順便做了一次導遊, 帶著唐太宗參觀了一次地府。
到了十八層地獄, 處處俱是悲聲振耳,惡怪驚心。一個個被緊綁牢栓,赤發鬼、黑臉鬼,長槍短劍;牛頭鬼、馬麵鬼,鐵簡銅錘。隻打得皺眉苦麵血淋淋,叫地叫天無救應。
太宗心中驚慘。
過了奈河橋,又到枉死城,隻聽哄哄人嚷:“李世民來了,李世民來了!”太宗聽叫,心驚膽戰。見一夥拖腰折臂、有足無頭的鬼魅,上前攔住,都叫道:“還我命來,還我命來!”
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盡是枉死的冤業,無收無管,不得超生,又無錢鈔盤纏,都是孤寒餓鬼。陛下得些錢鈔與他,才能救你。
太宗空身到此,那裏有錢?便立一約, 借得金銀一庫,著太尉盡行給散。
判官複吩咐道:“這些金銀,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爺爺過去,他的陽壽還早哩。我領了十王鈞語,送他還魂, 教他到陽間做一個水陸大會,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
眾鬼聞言,得了金銀,俱唯唯而退。
判官送唐王直到超生貴道門, 判官道:“陛下到陽間,千萬做個水陸大會,超度那無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陰司裏無報怨之聲,陽世間方得享太平之慶。凡百不善之處,俱可一一改過,普諭世人為善,管教你後代綿長,江山永固。”
唐王一一準奏,辭了判官,脫了陰司,回到陽間。開始出榜招僧,修建水陸大會,超度冥府孤魂。
由此可見, 崔判官叫唐太宗辦的這個水陸法會, 有兩大好處:
1. 凡以前的種種不善之處,俱可一一改過。
不善, 就是惡, 以前所行的種種惡, 弑父, 殺兄, 害弟, 蕩平六十四處煙塵,剿滅七十二處草寇,南征北伐,殺人無數,以至無數枉死冤魂叫冤報怨, 這些都是可以改的, 隻要辦了這個水陸法會, 也就改了, 這些無數枉死的孤魂野鬼便可得到超度, 不再追究你的責任了。
2. 普諭世人為善,管教你後代綿長,江山永固。
辦了這個水陸法會, 還可以以身作則, 帶頭行善, 勸化全天下的人都來行善, 不要作惡。這樣, 管教你後代綿長,江山永固。
既然能有這兩大好處(最揪心的), 唐太宗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一回到陽間, 就著手大辦這個水陸法會。
(4) 真經究竟有什麽作用
唐太宗辦水陸法會, 從本意上講, 並不是要宏揚佛法, 而是要達到他個人的兩個目的:
1. 超度以前枉死在他手上的無數孤魂野鬼, 通過辦這個水陸法會, 以前所行的種種惡, 就改了, 就沒有了。
2. 以身作則, 帶頭行善, 勸化全天下的人都來行善, 不要作惡。辦了這個水陸法會, 就能保後代綿長,江山永固。
這場水陸法會, 從全國各地海選出一千二百名高僧, 聚集到長安化生寺, 打造禪榻,裝修功德,整理音樂, 分派上中下三堂。諸所佛前,物件皆齊,頭頭有次。選定本年九月初三,黃道良辰,開啟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陸大會。由陳玄奘大闡法師,開演諸品妙經。太宗及文武皇親國戚,俱至期赴會,拈香聽講。
我見過大場麵的佛事活動, 可從沒見過有國家領導人參與的一千二百個和尚連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法! 相信各位也沒有見到過。
這麽大的場麵, 能不能超度以前枉死的孤魂野鬼? 不好說, 但可以肯定的是: 以身作則, 帶頭行善, 勸化全天下的人都來信佛行善不作惡不危害大唐, 這個目的, 是百分之百的可以達到嘀!
這一點, 唐太宗的心裏是有數的, 因為他完全有能力支配這場水陸法會在民間的影響力!
可第一點, 唐太宗的心裏就沒有數了,你們這些和尚到底有多少道行? 你們念的經究竟有多大的法力? 能不能超度孤魂野鬼? 唐太宗絕對是半信半疑的。
此時,他最關心的就是:枉死的孤魂野鬼能不能被超度。
超度, 指誦經等佛事活動使鬼魂脫離苦難, 重新超生, 投胎轉世。
那麽, 什麽樣的人死後不能超生呢? 在我們這一群善良的人的印象中, 都是壞事做絕的人永世不得超生。
我今天講西遊記, 可不是大話、戲說之類, 而是十分尊重原作者的意思來講解的。
原作者可沒有說是壞事做絕的人不得超生。
而是這樣說的:
又到枉死城,隻聽哄哄人嚷,分明說:“李世民來了,李世民來了!”......都叫道:“還我命來,還我命來!”......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盡是枉死的冤業,無收無管,不得超生。......”
注意: 是枉死的不得超生。
這些人, 按生死簿, 死期到都沒到, 就被唐太宗殺了, (比孫悟空還直接, 還厲害) 所以是枉死。
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 他不超生, 他就守這兒, 他天天蹲點, 他賴在這個鬼地方不走了專等你來, 嘿嘿, 總有一天, 你李世民是要從這走的, 叫你也莫想投胎享榮華。
你說李世民他想了怕不怕?
所以, 究竟能不能把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就成了他內心深處最大的隱痛!
你們這些和尚到底行不行啊?! 究竟能不能把這些孤魂野鬼都弄走啊?!
就在唐太宗半信半疑的時候, 菩薩跳出來說:“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隻可渾俗和光而已。”
你辦這的個水陸法會, 根本就不能把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僅僅隻能做做樣子, 給天下的老百姓看看而已。
你說, 菩薩這句話是不是說到唐太宗的心坎裏去了?
菩薩又說:“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
此言一出, 唐太宗心裏的疑慮盡釋, 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連忙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
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太宗大喜道:“教法師引去,請上台開講。”
菩薩便現出真身(進一步取信唐太宗), 點化道:
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裏,大乘進殷勤。
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注意: 這真經隻有一個功能作用, 很簡單, 就是“能超鬼出群”。怎樣“超”呢? 能解能消, 能和解的和解, 不能和解的消滅。
太宗即命眾僧:“且收勝會,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經來,再秉丹誠,重修善果。”
好了! 水陸法會也不做了, 取真經要緊, 待取來真經, 再重做這場法會。
唐太宗辦這個水陸法會, 如果僅僅隻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勸化全天下人都來行善這一個目的, 那麽他的目的就已經圓滿的達到了, 也就不會稀罕什麽西天的真經了, 可事實是他非常的、迫切的想要得到這個真經, 那麽, 就隻有一種解釋: 他要徹底地把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至此,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唐太宗之所以要到西天求取大乘真經的真正目的。
1. 不是為了宏揚佛法佛教。
2. 不是為了普度天下眾生。
3. 是為了消除自己以前所行的惡, 做的孽, 犯的罪, 掃清心中的鬼。
(5) 取經難, 傳經更難
《西遊記》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雲:
一日,如來佛祖喚聚諸佛、眾弟子, 對大眾說: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麽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曆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誰肯去走一遭來?
觀音菩薩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
如來見了,心中大喜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
凡作一部大書,必有提綱挈領之處,然後線索在手,絲絲不亂。此一回為取經故事千頭萬緒之總綱, 不明此, 則極易被後麵取經過程中的精彩故事所迷惑。
從這個總綱可以看出: 取經的最初緣由, 是如來佛祖要傳經, 而不是唐僧師徒要取經, 甚至沒有任何人想要取他的經。這段提綱挈領的文字, 數百年來竟無人讀破, 國人啊, 太善良了, 誤把傳經作取經。
如來佛祖要傳他的經, 要把他的經永傳東土,難度其實是挺大的。
怎見得? 是萬水千山, 路途遙遠嗎? 不是, 是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旨要,怠慢正宗。這是從正麵描述的“傳經難”。
那麽, 我堂堂中華真的很愚蠢嗎? 以至讓佛法無邊的如來佛祖都感到傳經難, 我們來看《西遊記》是怎麽講的:
1. 福陵山雲棧洞的豬八戒同誌, 此時扮演的角色是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匪類”。豬八戒同誌因為沒有個贍身的勾當,隻是依本等吃人度日。
豬八戒在為匪的時候, 是靠“吃人”來過生活的, 而且還是“依本等吃人”的。可見豬八戒同誌為匪是有“幾不殺”,“幾不搶”原則的, 說明他僅僅隻是為了解決最基本的生存問題。
菩薩點化他道:“古人雲,若要有前程,莫做沒前程。你既上界違法,今又不改凶心,傷生造孽,卻不是二罪俱罰?”
豬八戒同誌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風!常言道,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殺。去也,去也!還不如捉個行人,肥膩膩的吃他家娘!管什麽二罪三罪,千罪萬罪!”
豬八戒同誌非常的直率, 他根本不信佛, 他隻相信填飽肚子比犯多少罪都強。
2. 菩薩將袈裟、錫杖拿到長安城裏賣。遇到幾個水陸法會主持人落選的愚僧,倒有幾貫村鈔。愚僧問道:“你的袈裟要賣多少價錢?”菩薩道:“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那愚僧笑道:“這兩個癩和尚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隻是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拿了去,賣不成!”
愚僧, 倒有幾貫村鈔。這是小富小康這一階層的代表, 手上有幾個錢的人。更是佛教內部會員的代表, 而且還是級別很高的會員, 因為是水陸法會主持人落選的。他們雖然披著佛教的外衣, 其實心裏壓根都不信佛, 他們非常的現實, 就是對長生不老,成佛作祖都明確的表了態: 沒有興趣。
3. 我們再看皇宮貴族這一階層, 太史丞傅奕大膽的上疏皇帝“謗”佛:
西域之法,無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誘愚蠢,追既往之罪,窺將來之福,口誦梵言,以圖偷免。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至漢明帝始立胡神。然西域桑門,自傳其教,實乃夷犯中國。
言禮本應事親事君,而佛背親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繼體悖所親,若遵無父無君之教,正所謂非孝者無親。
太史丞傅奕, 不僅不信佛, 還“謗”佛, 專揀佛的壞處說, 直接了當的提出“佛教有害”論。
由此可見: 說我中華眾生愚蠢,非真。我看這做惡的, 勢利的, 權貴的, 一個個的既不愚, 也不蠢。說毀謗真言,這倒不假。幾乎是人人詆毀, 個個誹謗。
無量無邊的佛法在我中華大唐社會最底層的尚未解決最基本生存問題的人員中, 沒有市場。在小富小康, 手上有幾個錢的人員中, 也沒有市場。在上層貴族官僚中, 更沒有市場。
要到一個沒有市場的地方去推廣自己的產品, 真是難啊!
(6) 觀音菩薩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經過一番市場調查, 在我中華大唐社會的各個階層, 均不信佛, 並沒有對佛法產生需求關係, 這裏根本就沒有市場。而供給卻十分巨大! 出貨量為:《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這三藏經書合計為三十五部,共有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之多!
吾觀天下, 各行各業, 萬般皆不難, 唯“出貨”為最難! 賣不出去等於零。即使身為如來佛祖者, 也不能例外, 要想把到自己的產品, 三藏經書, 推廣到一個沒有市場的地方去, 這真的是個難難難!
所以如來尋思著, 要想辦成這件事,“怎麽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才行。觀音菩薩當即表態: 願意去。如來見了,心中大喜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
那麽, 觀音菩薩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究竟是何德何能? 有何種法力? 何等神通? 唯她能完成如此大任?
如果能用民間的傳說來評價她為大慈大悲, 救苦救難的話, 那麽, 也一定有人會引用封神榜, 說他是專施毒計的慈航道人, 手裏拿個清淨琉璃瓶, 將人畜吸入瓶中,身皮肉化成膿, 後來又欺師悖祖, 叛經離道, 割了雀雀, 變了性, 改了名, 投到西天如來佛門下。
這樣就說不清白了, 我們還是從《西遊記》原著中找答案比較客觀公正。
觀音菩薩最初的出場是在孫悟空偷蟠桃反天宮後的第六回。這個時候, 是她向玉皇大帝舉薦的二郎神, 導致孫悟空第一次被捉。
菩薩開口對老君說:“貧僧所舉二郎神如何?”
又說:“我將那淨瓶楊柳拋下去,打那猴頭;即不能打死,也打個一跌,教二郎小聖好去拿他。”
而事實卻是: 菩薩自己僅僅隻是說說而已, 並沒有動手, 又問老君道:“你有什麽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取下個金鋼圈,自天門上往下一摜,可可的著猴王頭上一下。打中了天靈,立不穩腳,跌了一跤。
由此可見, 菩薩對自己的“用人之道”頗為自得。而後麵說的那句話, 躲在背後使陰招, 唆使他人下暗手, 就絕對不是光明之舉。
菩薩第一次出場, 未見行一善, 也未見行一惡, 未施展任何法術, 也未使用任何法器, 隻是如如不動, 空口說了幾句白話而已。足見: 高深莫測!
現在, 傳經業務中, 如來佛對看她的看法是: 有法力, 神通廣大。
如來座下的四菩薩、八金剛、五百羅漢、三千揭諦、眾比丘僧尼、優婆塞夷、大小尊者聖僧,除她之外, 沒有一個人能辦得成這件事。
菩薩此時的表現是: 那菩薩聞言,踴躍作禮而退。即喚惠岸行者隨行。那惠岸使一條渾鐵棍,重有千斤,隻在菩薩左右,作一個降魔的大力士。
看樣子, 菩薩接到這筆大單, 對籌建新的分公司, 顯得非常興奮。她身邊的惠岸行者大概是個狠人, 不好惹的。
這是菩薩在《西遊記》中的第二次出場。至此, 仍未見菩薩做一事, 還是如如不動。不過, 她兩次出場的環境卻是交代的清清楚楚, 前一次是天宮大變之際, 這一次是如來大愁之時, 她總在關鍵時候出場, 真可謂: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
菩薩在前往長安的路上, 遇到沙僧八戒悟空, 可以看出菩薩慣用的三招: 1.數落對方的罪孽, 2.入我門下可脫罪, 3.勸人行善。
看完《西遊記》全書, 菩薩也僅隻是“理論”學的好, 勸別人行善而已, 她自己勉強行了一善, 即救了小白龍一命, 可她的目的卻是要弄一匹馬。
菩薩到了長安大唐國。行至大市街旁,見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徑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膽戰,知是菩薩,叩頭接入。那土地又急跑報與城隍、社令,及滿長安各廟神祗,都知是菩薩,參見告道:“菩薩,恕眾神接遲之罪。”菩薩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來此處尋訪取經人。借你廟宇,權住幾日,待訪著真僧即回。”眾神各歸本處,把個土地趕在城隍廟裏暫住。
土地佬兒, 是仙界天庭玉皇大帝設在人間最基層的幹部。他怕菩薩作什麽? 菩薩會來檢查他的工作麽? 不會, 菩薩既不是上司, 更不是幹部, 一出家人而已。據我所知, 基層幹部對付在大街上亂擺攤設點賣衣服賣拐棍的人, 唉...還是不說了。怎麽這位基層幹部怕她就怕成了這個樣子呢? 怕的蹊蹺, 怕的離譜, 而且, 把辦公室都讓出來了。
可見, 在土地佬兒這位基層幹部眼裏, 觀音菩薩是個極厲害、極恐怖的角色!
《西遊記》中的惡人可多啦, 觀音菩薩未見行一惡, 卻叫人如此懼怕, 由此可知,惡人並不可怕, 比惡人還惡人的善人才叫可怕。
菩薩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這麽神秘! 她想幹什麽? 到底有什麽見不得光的事怕走漏了?
書中沒有直接交代。這是《西遊記》第八回的事, 但後麵緊接著的五回, 自從觀音菩薩到了長安之後, 長安城裏就發生了三大怪事!
(7) 皇帝是最佳的傳經人選
自從觀音菩薩到了長安, 長安城裏就發生了三大怪事!
先是狀元陳光蕊赴任逢災留下一子, 接著是唐太宗死而複生要辦水陸法會, 最後是陳玄奘當選法會主持菩薩當眾顯象點化。這三大怪事難道僅僅隻是巧合嗎? 不是, 這三大怪事都與取經有著最直接的關係, 任缺一件, 則取經不能成立!
觀音菩薩來到這塊沒有市場的地方, 底層不信佛, 中產不信佛, 貴族不信佛, 那究竟從哪兒開展業務呢? 前麵有交代: 觀音菩薩深諳“用人之道”, 又善“背後使陰招”。既然你們都不信佛, 那就幹脆直接找皇帝! 隻要皇帝一人信奉受行, 則全國信奉受行, 市場大著呢!
於是, 就有了唐太宗地府還魂這一幕。觀音菩薩為總導演, 證據非常充分。
我們來看孫悟空是怎麽到陰司裏的: 兩個人拿一張批文,上有“孫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說,套上繩就把美猴王的魂靈兒索了去,踉踉蹌蹌,那兩個勾死人隻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進去。
而唐太宗死的時候, 是閻王有請, 判官來接, 自上而下, 完全不符合陰司的程序, 很明顯, 是受人指使的。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就是, 陰司閻羅殿本屬仙界天庭玉皇大帝管轄, 經猴子大鬧一場後, 啟表上天奏聞玉帝, 可是玉皇大帝也拿猴子沒有辦法, 還是如來佛收拾了猴子, 這閻王自然會掂量著倒向哪邊, 所以本屬仙界天庭管轄的陰司被西方極樂世界收編了! 收編的時候, 經過整頓, 重新掛牌開張。這陰司, 在猴王去的時候, 那城上有一鐵牌,牌上有三個大字,乃“幽冥界”。而唐太宗去的時候, 招牌都換了! 城門上掛著一麵大牌,上寫著“幽冥地府鬼門關”七個大金字。三換七, 道變佛。
所以, 觀音菩薩在這陰司裏要指使安排幾個人, 簡直太容易了。
唐太宗在遍遊地府之後, 點頭歎曰:
善哉真善哉,作善果無災!善心常切切,善道大開開。
莫教興惡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報應,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大概是想明白了。善哉真善哉,這一切都是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還陽的時候, 判官送唐王直至那超生貴道門出的地府,何為貴道門?
地府裏有“六道輪回”之所,魑魅魍魎,滔滔奔走那輪回之下:行善的升化仙道,盡忠的超生貴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還生人道,積德的轉生富道,惡毒的沉淪鬼道。
唐太宗殺人如麻不為善, 叛國自立不為忠, 逼父造反不為孝, 射兄害弟算惡毒。但是, 地府陰司裏對他的評價是“忠”! 因為是從貴道門送他出來的, 隻有盡忠的才走貴道。
唐太宗忠於誰? 不是朝廷, 不是君父, 而是佛祖。
是因為唐太宗信仰佛教, 才被陰司評定為“忠”的嗎? 很顯然, 也不是, 因為唐太宗是在出了陰司還陽複生之後才信佛的。
那麽, 就隻有一種解釋: 逼父造反, 射兄害弟, 為“忠”, 好殺, 善殺, 為“忠”, 以惡, 大惡為“忠”, 因為“忠”, 才得到認可, 得到嘉獎: 再添陽壽20年。
各位看官, 莫要以為我在胡說, 如來佛祖原本就是喜歡大惡之人的, 看看如來佛祖手下的四菩薩、八金剛、五百羅漢, 哪一個不是大惡人? 你不惡, 他還不要呢。
《我佛造經傳極樂》一回: 如來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隻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從這可以看出三個問題: 1.如來佛需要惡人, 2.如來佛的法寶很惡, 3.用很惡的法寶逼很惡的惡人入他的門下。
觀音菩薩奉如來佛旨, 到長安尋找“善信”, 為了打開局麵, 以唐太宗為突破口, 讓他死, 讓他活, 讓他大辦水陸法會, 促成傳經大業, 這一切都做的不動聲色。《西遊記》有詩為證:
萬裏相尋自不言,卻雲誰得意難全。
求人忽若渾如此,是我平生豈偶然?
各位: 菩薩應如是布施, 不住於身不住於法不住於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8) 唐僧的父母親
《陳光蕊赴任逢災》這一回, 疑點多多, 迷霧重重, 可不太好讀噢。然此篇正是作者立意高遠之處, 讀懂了, 方能明白何為“造化”,讀不懂, 《西遊記》就隻能是兒童故事。
陳光蕊(唐僧的父親)考上狀元,遇小姐殷溫嬌(唐僧的母親)拋打繡球招親,得以與丞相之女成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