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印談判中國官員的嗓門越來越粗了ZT

(2007-06-06 14:42:52) 下一個
中印談判中國官員的嗓門越來越粗了



象棋中,迅速在楚河漢界沿線取得優勢的玩家可以獲得戰略優勢。



所謂的中國軍隊“入侵”印度阿魯納查爾邦,以及中國當局拒絕給該邦政府官員簽證的說法在印度引起關切,他們擔心的是,盡管邊界糾紛的雙邊談判無限期延長,但中國在開展宏大戰略以爭取有利空間。
[ ]



中國在阿魯納查爾邦的策略是什麽?自從1962年軍事擊敗印度後的數十年裏,它的策略怎樣演化?這個策略如何適應邊界糾紛談判的更大目標以及兩個新興巨人之間更大層麵上的雙邊關係?





北京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丁學良(音譯,Ding Xueliang)表示,中國決心解決與印度的邊界糾紛,中國視印度為經濟和地緣政治重要勢力,並想改善與印度的關係。



這樣的善意發音常常被高分貝的、公開的邊界糾紛炫耀淹沒。重申中國對喜馬拉雅山東翼的九萬平方公裏的廣闊土地(大致相當於阿魯納查爾邦,而且這片土地自四十年代以來就歸印度政府管理)的領土擁有主權,這隻會在印方加高“不信任的長城”。



奇怪的是,直到1985年10月中方才首次認真聲稱對這片“東邊土地(eastern tract)”(目前的阿魯納查爾邦)擁有主權。





此前,中國在幾個場合向印度領袖表示,盡管它不承認麥克馬洪線,但它願意遵守壹項互惠的提法:如果印度放棄對阿克賽欽(Aksai Chin)的主張,中國將承認印度對“東邊土地”的主權。當中國軍隊1951年“解放”西藏時,控製了位於喜馬拉雅西部的這片叁萬八千平方公裏的寒冷的不毛之地。



在五六十年代,西藏並不像今天這樣的有發達道路網絡,控製阿克賽欽對中國在這片易燃的昔日王國建立自己的權威有戰略重要性。同樣,對印度而言,控製“東邊土地”對於維持對有分裂性的東北地區的控製至關重要。
[ ]





但印度拒絕了這個東西交換提議,基本立場是中國在東邊土地上的“讓步”根本就不是讓步,因為中國從沒管理過這片地區,對它沒有權力。而且從它的觀點來看,阿克賽欽壹直是中國“非法占領”的印度領土。



然而,從1985年10月以來,中國聲稱對整個東邊土地的主權。事實上,中方談判代表甚至扭轉了最初的交換提議,隨後宣布如果印方放棄對東邊土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