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虎

一個真誠的普通男人。保證自己作品原創性,是本色,是使命。
正文

叫你什麽好(之一、二)·山虎雜談

(2007-11-18 21:51:31) 下一個

叫你什麽好(之一)·山虎雜談

        名字就是用來叫的,不管是人名還是狗名;不管是動物名還是植物名;不管是有生命的東西還是沒生命的南北。————寫在前麵·山虎

        人名是門大學問。起得不好,難為自己也難為別人。
        小學時,數學女老師姓任。人不錯,生得清秀笑得清澈教得清楚,就是名字起得別扭,叫任佩珠。人人知道,誰也不好意思當麵叫。

        中學一同學名叫楊偉。爹媽的本意一定是望子長成偉丈夫,隻是這諧音合了病症,男女中學生又都正當對相關科目求知欲盎然的韶華,對這楊偉寓意心裏門清,想不笑他都難。於是這位仁兄的初中生涯就因此自卑著,真個躲在角落裏,抬不起頭來。
        其實中文字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是多音字,獨音字是萬裏挑一。生拉“萎”“偉”合體,也不講道理。如果生拉硬扯,我保證所有人的名字都能衍生出貶義。更何況我們這一代人叫張偉李偉王偉趙偉的,比蝗蟲還多,難道大家都一齊萎了不成。獨是這姓楊的,就是“偉”不得。
        多年以後人到中年。幾位中學同學心懷叵測地張羅同學聚會,打著尋找從前影子的幌子,打探是誰把同桌的長發盤起了,更想知道誰又脫了嫁衣。在一群男男女女以赤言裸語相交歡的場合,楊偉兄閃亮登場!少年平頭改了中年背頭,昔日低頭變了今日昂頭。萎態全無,一副老板的派頭、“雄起”的勢頭,言語鏗鏘,占盡席上的風頭。看名片,董事長銜有三個之多;聽話頭,一腳門裏一腳門外地做著外貿,國人老外的錢一起賺;最顯眼的,名字改了,叫楊威,威風八麵的威。
        席間我壞壞地問他,“改名字了?”
        “是。”
        “其實不改也好,萬艾可(Viagra)已經為你們正名了,一代‘偉’人都成了‘偉哥’。”
        “做生意嘛,還是要威。”
        “怎麽不叫楊衛,守住財。”
        “老外叫著不好聽,喂羊了。”
        “哦。”
        我腦子慢,當時就沒反應過來,過後一想,老外講中文是分不清四聲的,威·楊,他還是一畦小青草!

        大學一同學,叫郭良,江南小生,油頭粉麵,本來就欠陽剛氣,名字又被諧音成“姑娘”,他也很是鬱悶了一陣。我和他同寢室,很快成了好友。
        盡管我們學的都是工科,但他好藝術,我喜文學,有些共同語言。在那沒有《龍虎豹》《花花公子》的年代,聽他講名畫流派,翻他收藏的古今中外大師裸女作品畫冊,為我青春時代增添幾許色彩。
        不知名字是否也有心理暗示作用,這“姑娘”還真能做細活,機械設計作業的圖畫得漂亮不說,空閑時幾筆自創油畫也特有感覺,還會譜曲。(這些年我認識的藝術界人士,男士都多少有些發“雌”。我覺得,不管他們的藝術表達方式和風格是屬於陰著來的,還是浪著秀的,他們那些令人敬佩的藝術才華,都要從細節上表現出真功夫,太糙的爺們還真就不行。所以他們留長發或紮小辮,也算本色。)
        畢業後沒幾年,郭良就下了海做起了老板,改行做裝修,他的藝術才華有了用武之地。發得還挺快。沒幾年,孩子,送到郊區貴族學校了,房子,已經買了三四套,車子,座駕之外還富裕幾台。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對當時這個響亮的口號,我學理論,他搞實踐。結果是,理論不時跑到實踐那裏去打秋風、解饞。
        我們在都市夜裏跑遍大街小巷,在酒店茶座迪吧裏變著法兒腐敗自己。“姑娘”經過商海的陶冶,性取向雖還正常,脾氣卻越發內斂陰柔,由著我一邊霍霍他的銀子,一邊挑三揀四地給他上理論課。後來有一天在“垂香樓”足療時他告訴我,他改名字了,叫“郭誌良”了。花5000大洋請一個釀名大師改的,說“誌”增陽氣,正中向上出頭,可保生意做大。當時把我氣壞了,虧你還大學畢業,5000塊,加一個“誌”字!給我3000,我TM給你加滿身痣,保你個個都向上出頭。
        後來,他生意真的做大了,三個股東——都是有錢的,合夥成立了集團,私企大船,很惹眼地紅火了一陣子。再後來,分家了,惡性那種,打著官司三敗俱傷分的;再後來,不僅企業在商海裏銷了號,一家人也地遁似的不知道去向了。
        我覺得這個老友是個人物,此刻不管他在哪裏,名字又改作什麽,祝願他一切順利過得好。

叫你什麽好(之二)·山虎雜談

        上節提到中國人名字翻譯成英文時,會生歧義。楊威變成威·楊(喂羊),中國人讀了要笑。
        相似的例子很多,主要是因為名姓對調位置和四聲不分,帶來意外效果。我認識好幾個叫劉洪濤的,老外一叫就成了紅桃六。很常見很普通一個名字,卻成了笑料。同類的還有朱紅、張瑤、曹凱、劉鳳等等,老外一叫,就不是味兒。也難怪,很多中文詞順序一變味道就全然不同,色情叫成情色還沒什麽,像瓜簍、皮包等,就不能反過來說。
        老外四聲不分也很讓人受不了。我很崇拜姚明,他在NBA賽場,可是給華人長了臉。老美這次到是沒叫他明·姚,可是我聽他們的讀音,怎麽聽都是“要命”!就說他打球厲害,也不至於要命呀。

        中國人名字譯成英文,不僅會讓中國人笑,更嚴重的是會讓外國人懵。最近看了一個網上的帖子是說這個,轉貼下麵:

  由於用漢語拚音來表達的大陸人的姓名,發音自成一體,看著是同樣的字母,在英語裏讀音卻不同,因此生活在美國的大陸人常常會因為自己的姓名遇到尷尬或鬧笑話。許多人為了學習和生活的方便都給自己起個英文名,但姓氏改不了,尷尬還是免不了。 
  曾有人寫文章,認為“X”是漢語拚音的軟肋,在英語的姓名裏幾乎看不到這個字母,所以一旦姓名裏出現這個字母會給人怪異的感覺。一般人會把它讀成“克司”,有個姓邢(Xing)的朋友在銀行工作,有的客戶看到他掛在身上的名牌會叫他“克星先生”,還有的人叫他“Mr.Crossing”,因為英語把人行道斑馬線叫CROSSING,簡寫成XING,在美國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看到“Xing”,有人為尊重他就把邢先生的姓擴展讀出來,就是“Mr.Crossing”。
  而姓“徐”、“許”或姓“付”的朋友就更難過,因為“xx you ”在英語裏是一句極粗劣具侮辱性的罵人話,人們往往把動詞簡寫成X或是F,把You簡寫成U,所以一般人看到XU或者FU心裏都會有點別扭的,Xu字念起來更是五花八門,發什麽音的都有。
  據說還有姓“奚”的被人當作羅馬數字“XI”念成“Mr. Eleven”。
  其實不隻是“X”,“Q”、“Z”、“Zh”等音外國人都發不出來,“Q”在英語裏後麵肯定是跟著“U”的,如“Queen”“Quit”等等,所以單單一個Q他們會很困擾,幹脆就照著“QU”發音,於是 “秦”(Qin)就變成接近於“Queen”的發音了。
  有時候引起混淆的是姓名的意思。
     李(Li)先生在美國可能會被人稱作“撒謊先生”(MR. Lie)。因為Li的元音字母i在這裏讀作長元音[ai],加上美國發音為降調,拚讀起來正好與Lie同音。姓戴(Dai)的會被人稱作“死先生”,(Mr. Die)因為Dai與 Die發音一樣,如果姓戴的人做了醫生,會不會門庭冷落?找“死醫生”看病,多不吉利啊!
  我兒子的家庭醫生是個女的,在美國考的醫生執照,姓何,大家都叫她“Dr. He”,發音和“他”的英文詞相同。當我去給兒子登記幼兒園時,秘書問我: “Who is your son’s pediatrician?”(誰是你兒子的家庭醫生?)我回答:“Dr. He”。
  她接著問:“What is his phone number?”
  我趕緊搖頭:“Dr.He is not he ,is she。”“You mean he is she ?”
  “No,no, her last name is He, but she is she,although we call her He……”我們倆頭上都有黑線冒出來了。
  姓施的也一樣,拚音“Shi”老外發出來的音是“She”,就是“她”的音,有個男性朋友在公司裏每次被人介紹他是“Mr.She”(女先生),都十分別扭。
  關於“She”和“He”《世界日報》曾登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姓尤(YOU)的人來到加拿大後,熱情助人,經常為新來的中國留學生接站。一次他同時接來一男一女,男的姓佘(SHE),女的姓何(HE)。接來後的第二天係裏正好有個PARTY,尤同學想可以趁此機會領兩位新人去熟悉一下環境,認識一些朋友,於是就開車帶他們二位去參加PARTY。聚會開始後老尤上前給大家介紹新來的同學,怕老外記不住,還把他們的姓氏都給拚了出來 :
  先介紹女士:“She is He, HE!”老外跟著重複:“So, She is he?”老尤答: Yes!
  然後指著佘:"He is She, SHE!"老外有點懵:“What, He is she?” 
  尤回答:Right!
  接著指指自己 "And I am You, YOU!" 老外已徹底暈了:Oh, You are m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