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遊蕩的艾小柯

其實,也就那麽點破事兒……
正文

重新認識雕塑

(2006-07-23 21:57:43) 下一個

  我實在是一個用眼睛感知世界的感性動物,最多再加上耳朵聽音樂與嘴巴嚐美味。所以,小柯比較欣賞的藝術形式,一直以來都是以平麵為主,比如書籍,比如繪畫。
  
  那些三維的東西,除了玻璃製品,都無法打動我的心。我喜歡一切的玻璃水晶製品,完全不是因為它們有立體感,而是迷戀玻璃那特有的透明感所營造出來的仿佛水彩畫一樣靈動迷蒙的色彩與光澤,或者迷惑於打磨精細的水晶所發出的璀璨光芒。大偉說,我就是一隻烏鴉,喜歡儲存一切亮晶晶閃閃發光的東西。他說的真沒錯,我就是平麵的,視覺的,感官的。
  
  大多數雕刻藝術,不管用什麽材料,它們的比例造型都太複雜。製作的時候頭腦中不僅要有全方位的立體圖,而且要精密計算作品的比例,形狀的扭曲弧度,表麵打磨的細致度。寫實的作品不僅要形似,還要雕出原形的神來;抽象的作品不僅要造型奇特,更要從形中上升到靈。從欣賞者的角度看,欣賞一件雕塑作品遠比欣賞一幅油畫要困難的多:絕大多數的雕塑作品都是單一材料或單一色係的,沒了顏色的支撐,要雕刻出情感來是多麽的不易,要和如此單調的作品做深層次的心靈溝通那更是難上加難,至少,對小柯這樣的平麵動物來說。
  
  所以,斯坦福大學藝術博物館裏珍藏的大師羅丹的真品也好,外麵複製的雄偉的地獄之門也好,不管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多麽靈動逼真,或者組合在一起在訴說著怎樣一種悲壯或掙紮,那些幽暗的光澤與純黑的色彩都無法真正打動我。艾小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無動於衷的坐在地獄之門前,心不在焉的啃著手指甲,完全辜負了大師的心血之作。
  
  直到有一天,大偉突然開始學習雕塑。
  
  他說:“每一塊木頭,每一團泥巴,每一件金屬都是有靈魂的。一個雕刻家的任務就是從這些普通的物質裏麵把這些靈魂解救出來。成功的作品都是活的,在晚上大家都睡著了以後醒過來,動起來,甚至歌唱起來。”
  
  我知道他在瞎掰,可也不由自主的對雕塑另眼相看。“解救那些物質裏的靈魂”,這是多麽浪漫的一個解釋啊。我真願意相信那塊普普通通的木頭裏麵住著一個米老鼠,或者本來不起眼的泥巴團裏藏著一位水仙。如果我早想到雕塑也可以這麽浪漫,那麽也許今天的小柯就不僅僅是個平麵的人了,說不定,我也會愛上那些色彩黯淡卻擁有靈魂的木頭,泥巴,鐵或者組合材料。
  
  一樣的東西,換個說法去解釋,變得多麽的不一樣啊!
  
  我想,我會重新去欣賞地獄之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