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笛客

炒股,讀書,喝茶,釣魚。正經的時候比誰都正經,不正經的時候比誰都不正經。進得進去,出得出來。
正文

炒股修禪-善慧大士的偈語

(2007-05-19 11:46:50) 下一個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這是南北朝時代梁朝善慧大士的偈語。善慧大士,俗名傅翕,世人又稱傅大士。傅翕生於公元497年,卒於569年,浙江義烏縣人。善慧大士與達摩禪師,誌公禪師都生活在梁武帝時,後人尊為禪宗三祖。善慧大士於義烏雲黃山創雙林寺, 誌公禪師於安徽潛山縣天柱山創三祖寺,達摩禪師則在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修行講法。善慧大士為彌勒菩薩轉世。三百年後唐末亂世,彌勒菩薩又在浙江奉化轉世,人稱布袋和尚。

善慧大士的許多言行對做股票頗有啟發。

大士年輕的時候,尤喜捕魚。每次抓到魚後,大士都要把魚簍沉於水中,口中念念有詞“去留自便。”他隻保留在魚簍裏不出去的,道那是緣分。後來,年輕的Warren Buffett頓悟:做股票須順勢而為,不可強求,不可自欺。Buffett 開創股門一派,講究基本麵分析,講究緣分,不熟不做,終成當世巨富。

善慧大士是我的朋友,我們常在一起品茶,聊天,喝酒。大士做的是入世度人的大乘佛法,不忌酒肉。我這次突然拜訪他,給他帶了二瓶五糧液。經過紹興的時候,我又要了二斤筍煮豆。

我走在義烏雲黃山的山間小道。梅雨季節,雲霧迷蒙,石階青潤,空山鳥鳴。快到雙林寺時,看到慧集正和幾個弟子在菜園勞動。慧集在天台山國清寺讀了PhD,投入善慧大士門下做博士後,現已成為大士不可或缺的助手。看見我,他招了招手,跟幾個弟子交代了幾句,又朝我一笑,就往寺院後的竹林跑。

善慧大士站在門口,好像知道我要來。正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

我們相互問好。大士夫人妙光知道我們又要喝酒了,便割了一塊屋簷下掛著的臘肉。慧集跑了進來,拿了幾棵竹筍。妙光便去炒春筍臘肉了。

我們談起大士的偈語。

空手對持鋤,步行對騎牛,相反之象互照,造成意境反差,給聽者當頭一棒,令人迷惑思索。後二句直指要害,論空論動論永恒。然一千五百年來,關於其中禪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問大士本意如何?

大士默然,示意我喝酒吃菜。春筍肥嫩然略帶苦澀,和著臘肉卻是絕佳相配。許久,大士問我近來美國股市如何?

我告訴他股市越來越牛,讓人心生恐懼,如履薄冰。

“世人隻見相克相對,未察相生相附。我這偈語說的也是股市。”大士隨意道來,我卻渾然一驚。“這二十八字偈語,有空有牛有水有流,就是你們所說的 short,bull, liquidity, and flow。至於這橋,實在是建於 liquidity上的 infrastructure。”

我慧心一動,“大士聽我細述。在股市做空,如持鋤挖地,高舉方有力道。在股市做長騎牛,如人走路,緩慢而踏實。但騎在牛背,牛脊左右顛簸,坐者須有定力。大士不言黃牛,不分公母,一個水字,暗喻股市之牛全靠 liquidity。人在股市做股票,通過銀行基金買進賣出。股市本身並不創造財富,錢不生不滅,借基金莊家運作,從這個賬戶流到那個賬戶,從這個基金流到那個基金,從這個行業流到那個行業。”

大士頷首微笑:“入門一二,但仍拘泥字句。讀我偈語,當以心悟,欲道已忘言。”

於是我們接著喝酒。五糧液的醇香從瓶裏流進杯裏,又從杯裏飄入空氣,終於滿舍飄浮,溫馨熏人。我撿起一粒筍煮豆,細細咀嚼。這筍煮豆是在曬筍幹時,把煮過的鮮汁作湯,把浸泡的黃豆倒入湯內煮熟撈起,再雜在筍幹中曬成,竹筍集天地日月之精華,所有奇妙盡濃縮在一粒粒的豆子裏,成為下酒佳肴。

也不知喝了幾杯,也不知過了多久,外麵又淅淅瀝瀝地下起雨來。我向大士告辭。大士贈我其《心王銘》手抄一卷,囑咐我每天在股市默詠。他又指了指其中的“刹那造作,還複漂沉”,欲說還休。

"心空王,玄妙難測。無形無相,有大神力。能滅千災,成就萬德。體性雖空,能施法則。觀之無形,呼之有聲。為大法將,心戒傳經。水中鹽味,包裹膠青。決定是有,不見其形。心王亦爾,身內居停。麵門出入,應物隨情。自在無礙,所作皆成。了本識心,識心見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偉。欲得早成,戒心自律。淨律淨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無別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心性雖空,貪嗔體實。入此法門,端坐成佛。到彼岸已,得波羅蜜。慕道之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識佛,曉了識心。離心非佛,離佛非心。非佛莫測,無所堪任。執空滯寂,於此漂沉。諸佛菩薩,了此安心。明心大士,悟此玄音。身心性妙,用無能改。是故智者,放空自在。莫言心工,空無體性。能使色身,作邪作正。非有非無,隱顯不定。心性雖空,能凡能聖。是故相勸,好生防慎。刹那造作,還複漂沉。清淨心智,如世黃金。般若法藏,盡在身心。無為法寶,非淺非深。諸佛菩薩,了此本心。有緣遇者,非去來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