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ss

(2007-04-26 07:53:00) 下一個
從以上幾位前波普階段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巧合,即這幾位新潮美術的幹將都是以文字這種形式介入。而方法早在西方的達達主義詩歌中出現過。當然,這裏的文字既不是詩歌,也不是書法,而是一種文化象征。它的思想不是達達的虛無主義,而是一種理性的追求。它象征著整個中華文化。這樣的主題和題材使=這些作品顯得十分嚴肅,沉重和深刻。雖然這些藝術家雖然在手法上還不成熟,但就其意識上是具有很高的精英意識的。普通觀眾,或是中國觀眾如果沒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是無法理解的。或者說是,他們原先預想的觀眾本身也並不是大眾,或是中國大眾。
於richard Hamilton時期的波譜藝術相比,中國所謂的“波譜藝術”恰恰於其特點相反。它缺乏與大眾的親近感,幽默感。其商業氣息也相對較弱。他是一種精英文化,與“波譜藝術”其實完全相反,隻不過在手法上借鑒了西方的流行手法。造成這一現像的主要 原因有:


中國的“政治波普”的背景較之前的英國複雜得多。雖然在大眾文化初步具備了其發展條件,但急功近利的思想是它變了調。他們為了迎合市場,藝術家們常常在幾年內數易其麵,而且在題材上,方法上常有撞車和相互抄襲現像。中國的” 政治波譜“的曆史有些類似俄羅斯時期的曆史。當西方人對中國的政治符號和題材不再新鮮時,它自然偃旗息鼓了。
英國的漢密爾頓作為“波普之父”成名於40、50年代,直到1993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他還展出了一件波普作品。而短短的幾年光陰,中國的前衛藝術家們已是數易其麵了。
雖說商業利益是波譜藝術的特點之一,旦並不是目的或全部目的。可見中國的政治波譜是本末倒置了。此時如果稱之為波譜藝術就為時過早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