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人都會長大,但不一定會成長。成功是我的自信,挫折是我的良師,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個人資料
成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媽媽 ------------ 請放手﹗ 從孩子的SOCIAL引發的聯想。

(2007-08-28 14:49:04) 下一個
今天稍早有幾個帖在談論孩子的“SOCIAL”。
先是有人問﹔
為什麽亞裔孩子不social﹖
接著就有﹔
孩子social不social好像不根據什麽種族吧?天生的吧?
跟帖就有﹔
有遺傳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培養。。。。。。

孩子的SOCIAL﹐關係到TA的受歡迎的程度﹐TA的人際關係﹐TA的自信心﹐TA的自我意識﹐TA的安全感。。。所以這樣帖通常都會引來許多人來填坑﹐我也不例外﹐隻是剛纔太忙﹐現在抓到機會就趕緊跳下來加入填坑的行列。

上麵我ZT的網友的問題﹐也正是我要談的問題。
看一個孩子SOCIAL不SOCIAL不能隻是單純地從種族﹐天生來看﹐它也包含著遺傳因素,及後天的培養。下麵我就從後天培養的角度來和大家做一探討。

“在眾多心理學家的研究中﹐弗洛伊德(FREUD)是首先提出心理分析理論的觀念﹐他認為個人心理發展與其在嬰孩的三個成長時期有關﹐而ERICKSON(另一心理學家)則把FREUD的三個心理發展理論擴展為八個心理發展歷程﹐而且他認為﹔
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全﹐是否能接納自己。對自己是否有信心﹐有安全感﹐及對外界能否建立互助﹐互愛﹐互相信任的良好關心(ZT)”-- 也就是我們談的SOCIAL的根基﹐都與童年心理發展過程有關。

追根追到底﹐我們先來看看父母後天的培養對孩子的SOCIAL是何等的重要。

在ERICHSON的八個心理發展歷程中其中的第二歷程﹐“自治與羞恥(AUTONOMY ANG SHAME)”也就是孩子1-3歲的階段。

在這個年齡的孩子﹐他們已漸漸在體能和智能上有了某種程度上的發展﹐他們開始試著“自己來”﹐從吃什麼﹐喝什麼﹐到穿什麼﹐他們總是有“意見”﹐你最常聽到他們說的話就是﹔ NO﹗。
NO﹗NO﹗NO﹗ NO幾乎是他們對外溝通的語言﹐許多的父母常常被這些 NO 搞得有氣無力﹐所以當孩子說 NO 時﹐照樣做父母認為應該做的事。

例一。
媽媽今天要帶小美去看醫生﹐挑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可小美非要穿褲子﹐母女倆“爭”了半天﹐結果小美嘟著嘴﹐穿著裙子。。。
例二。
媽媽要帶小明出門﹐這小子不知是不是成心搗亂﹐非要自己綁鞋帶﹐媽媽耐心的看著小明自己綁﹐並說﹔小明好棒耶﹐兩分鐘後小明小嘴笑著和媽媽出去了

這些看似每天都發生的事﹐卻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當孩子能夠自己做一些新的東西一些以前不曾做過的事時﹐他就會自鳴得意﹐引以為傲(自信的產生)。
父母若不給予孩子這樣的機會甚至還會對孩子說“你太小﹐別搗亂﹐等你長大你就會了”等言語﹐不僅會讓孩子喪失挑戰新事物的願望(自我價值感低落﹐羞恥心)﹐而且會使孩子縮頭縮腦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懷疑﹐強烈的依賴父母。

換句話說“如果父母明白這是孩子邁向獨立的第一步﹐父母就會在旁邊給予適當的指導和鼓勵﹐那麼孩子也就比較容易學到自治和自立的能力﹐也能培養出健康的自我形象﹐並且也容易接納自己(ZT)”這樣的孩子在SOCIAL 時就能“伸縮自如”。

在中國人的父母中有著相當數量“孝子孝女”﹐“孝順”兒子“孝順”女兒已到了無微不至的境界﹐而有趣的是他們的孩子並沒有比較感謝他們,反而是比較予取予求,生活自理及一般社交能力都比較差。但是很可惜,這種父母通常也隻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不會去觀察別人家孩子和自己的有什麼不一樣。而這種父母也是最常抱怨「當父母好累」的一群人!
這種類型的父母對於「自己是否是一位好父母?」有很大的焦慮,總以為「做很多」就是「好父母」,而這種「相信」真是不容易突破!

最近﹐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懶父母才是好父母”﹐聽上去有一點怪怪的﹐但細細一想﹐嗯﹗有那麼一點道理。

一個“懂得”放手的父母﹐他的孩子會是有獨立﹐自信的人。
一個“處處關心”孩子的父母﹐你的愛會讓孩子很沉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Kate'sMom 回複 悄悄話 看了之後,有點沾沾自喜,嗬嗬,偶就是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