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人都會長大,但不一定會成長。成功是我的自信,挫折是我的良師,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個人資料
成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管與教的藝術?ZT

(2007-04-27 23:23:22) 下一個
管與教的藝術?
文 / 文化暨輔仁大學兼任講師 / 吳幸玲
[親子對話(一)]
「偉偉!放學回家後要先做功課哦!」
「我知道啦!我休息一下就去做。」
「偉偉!你怎麽還沒開始做功課呢?」
「等一下啦!我把這個卡通看完就去做。」
「偉偉!你已經看了一個多小時了,趕快去做功課了。」
「好啦!馬上就看完了,等我吃完飯就去做。」
結果是一拖再拖,直到八點多偉偉才在聲聲催促中開始做功課。
[親子對話(二)]
「小威!放學回家後馬上去做功課。」
「我想看卡通,我同學他們都可以先看電視再做功課。」
「整天隻知道看電視,叫你去做功課,你就去做,沒做完你就別想看電視。」
「每次都這樣┅┅不公平┅┅你自己還不是愛看電視。」
「你再頂嘴我就罰你。」
結果是小威心不甘情不願的去做功課。

親愛的爸爸媽媽!這樣的對話,這般的劇情是不是天天在你們家中上演呢?
你們是不是常常為了孩子沒按時做功課而煩惱、生氣呢?
為人父母者,總是會好心提醒、好言相勸、百般催促、連哄帶騙、威脅利誘、恐嚇責罰,以迫使孩子完成課業。
至於孩子,則是隨口答應、藉口逃避、消極抵抗,找盡各種理由以拖延時間。
★讓我們平心靜氣的想一想∶
「做功課」本來就是孩子自己的責任,為什麽動不動就演變成家庭中常態劇,親子間的拉鋸戰,那是因為大家都把重點放在「趕快把功課做完」,而忽略了做功課的真正目的。表麵上看來,學校老師之所以指定功課,無非是希望孩子透過反複練習,熟悉學校所教授之各項技能,而深層目的則是透過做功課,培養孩子獨立、負責及自我管理的能力。
親子對話(一)中的父母是屬於「放任型」的管教態度,他們給予孩子無限的自由和自主權,放寬要求孩子遵守的行為規範,卻未能提供明確而堅定的訊息與規則,於是自然沒有獲得預期之結果。反而造成孩子自我中心,過度濫用自主權,不知如何有效管理自己,也學不會尊重父母的權威與規則。
親子對話(二)中的父母則屬於「權威型」的管教態度,他們主導一切,製定規則,掌控過程,必要時並施以責罰,這樣做法的確可以製止孩不當的行為,卻也剝奪了孩子自主、自律、負責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可能演變成孩子的消極抵抗,或是陷親子關係於緊張而惡質的地步。
普天下的父母都有「愛之深、責之切」的共同信念,然而愛之過深易流於放任,責之過切則流於權威,如何在溺愛與威權極端下,找到平衡點呢?「民主型」的管教態度應可將管教的藝術發揮至極!
放任的管教,尊重孩子而沒有堅定原則。權威的管教,堅定原則卻沒有尊重孩子。民主管教則兼顧「尊重孩子」和「堅定原則」的態度,以力求親子雙贏的最佳局麵。民主的父母相信孩子有能力解決問題,他們提供孩子選擇的機會,也讓孩子在選擇後學習承擔後果。他們給予孩子適當的自主權,以鼓勵孩子與父母合作。於是孩子學會獨立自主,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尊重共同製定的規則,與父母正向溝通並良性互動。
★以「做功課」為例,民主管教的做法可以是∶
1. 充分的溝通,真誠的傾聽。
--說出彼此的期望。
--厘清「做功課」的目的。
2. 共同製定規則。
--決定「做功課」的固定時間與地點。
--確定父母提供協助與指導的時間與限度。
3. 適時給予支持、鼓勵與讚美。
--當孩子確實完成時,給予及時的讚美。
--當孩子遇挫折時,給予實質的協助與鼓勵。
--視現狀做彈性之調整。
4. 確實執行,賞罰分明。
--鼓勵孩子盡早做完,爭取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例如∶玩玩具、看電視、邀朋友來玩┅)。
--違反規則時,以取消他做愛做的事代替叱責與體罰。?
結語∶
民主製度可以實施於國家,同樣也可以落實於家庭之中,提醒父母的是,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規範也無法一蹶可成,隻要秉持「尊重」與「堅定」的信念,相信「做功課」的劇碼也可以演的輕鬆愉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