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與笑

在網絡上尋找一個心情放飛的空間. 讓生活在網絡上留下一些足跡.
正文

我的平凡卻又偉大的母親

(2007-05-15 12:23:15) 下一個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 , 我習慣了給母親打了電話說聲母親節快樂 ! 但很少寫下一點文字來講述一下母親 . 今年 , 這個想法很強烈 , 因為母親的偉大讓我覺得有必要記述下來 .

母親的博愛

母親的的博愛是有目共睹的 . 她是一個典型的先人後已的人 . 母親生長在山裏 , 文化程度不高 , 但卻永遠有著山裏人的熱情和好客 . 隻要有客來 , 媽總是做出最好的飯菜給客吃 ., 而且份量特別足 . 例如做雞蛋湯 , 一般她要放 6 個雞蛋 . 而且菜不但有魚 , 有肉 , 還要有雞蛋 . 這個在 80, 90 年代來講的小鎮上來講 , 已經是很豐盛的 . 這一點爸爸和其他家裏的親戚頗有微詞 , 畢竟我們家是農民 , 沒有固定的收入 , 而且還有三個小孩在讀書 . 不過媽媽仍然我行我素 , 一句話 , 寧可摳自己 , 不可慢待客人 . 當我十幾歲時 , 我也站在爸爸一邊幫著指責媽媽的過於大方 . 媽媽當著我的麵 , 都失望的哭了 , 她哽咽對著我說 ,” 以後去你們家 , 你就做個雞蛋給我吃吧 .”. 從此以後 , 我再也不責備我媽的大方啦 . 爸爸也采用睜一眼 , 閉一眼的態度 . 這是她的風格 , 如果她不能招待好客人 , 那是她個人做人的極大的失敗 . 記得每年我們鎮上搞集會 , 我媽那邊山村裏的鄰居們就會下來賣東西 , 例如自己做的鋤頭 , 掃帚 , 和椅子等 . 那兩天 , 我們家就眼開免費飯店和旅館一樣 , 每餐也有兩三桌 . 而且也有留宿客 . 若許是山裏的親戚窮 , 也許也有點沾便宜的想法 , 反正大部分媽媽的鄰居是吃完 , 住完就走的 . 有的甚至將剩下的東西寄存在我們家賣 . 偶爾也有一兩個鄰居也會送一把椅子 , 一個掃帚給我們當房錢 . 媽媽從來沒有埋怨 , 下次來了 , 還是好吃好喝的招待 . 媽媽在我們的領居裏也有很有口碑的 . 隻要有人需要幫助 , 她總是願意幫的 .

母親是溫和的

從我記事時 , 母親就很少發脾氣的 . 母親是很有耐心和母愛的 . 母親除了做家務後 , 也得幹農活 , 打理一個很大的菜園 . 我們三兄妹 , 在母親的照顧下 , 還是成長得很好 . 小時候家裏窮 , 吃肉的機會不多 . 家裏有的最多的是各式各樣的自家做的菜 . 我記得我讀書時 , 媽媽每天在蒸飯時順便給我蒸個青椒雞蛋 . 現在我有時在電話裏給母親抱怨妞妞的調皮時 , 媽媽總是安慰我要有耐心 . 當我高興的跟母親分享當人母的喜悅時 , 媽媽也是以過來人的心態說 : 是啦 , 帶小孩是很有樂趣的 .”. 媽媽後來幫著帶侄子帶了兩年 , 到現在侄子十歲了還很親媽媽 .

母親的孝順

母親的孝順也有出了名的 . 我小的時候就聽我姨講過她們兩姐妹在田裏捉泥鍬給外公吃 ( 外公最喜歡吃泥鍬啦 ). 後來嫁到我爸爸家 , 母親也是非常孝順爺爺奶奶的的 . 奶奶後來身體不好 , 母親陪她看病 , 幫她洗澡 , 煲湯給她吃 . 這點家裏的所有的親威都知道媽媽的好 . 連奶奶也稱讚媽媽的孝順 . 後來外公身體不好了 , 家裏又沒有人細心照顧 , 媽媽又把外公接到我們家住了兩三個月 ( 按照我們那裏的習俗 , 一般很少在女兒家長呆的 ), 媽媽精心照顧 , 外公的病好了很多 . 現在外婆身體也每況日下 , 但每年她也會在我們家住上兩三個月 . 外婆有三個女兒 , 兩個兒子 , 但她最喜歡住我們家 , 因為媽媽是最孝順 , 最貼心的女兒 .

母親的辛勞

母親是一輩子的勞碌命 . 她就像一輛飛速行駛的火車 , 停不下來 . 母親在外婆家排名老二 , 最後兩個是弟弟 . 所以母親很小就幫著照顧弟弟們 . 母親 20 歲嫁入我父親家 , 就擔當了一個大嫂的角色 . 我爸爸家當時是個大家庭 ,, 兄妹 6 個 , 祖父 , 祖母還在 . 爸爸排行老二 , 伯伯沒成家 , 而且弟弟妹妹都小 . 母親負責做全家十幾口人的飯 , 每天都是最後一個吃飯 , 經常等她吃飯時 , 已經沒什麽好吃的 . 而且當時年僅十二歲的小叔叔還期侮媽媽 , 說媽媽的壞飯 . 在文革時 , 媽媽每天還得去隊裏開活 , 掙工份 . 母親結婚一年後 , 生了我大哥 . 開始了為人母 , 為人婦 , 為人嫂的幾重角色的生活 . 後來大家庭分家了 , 家底裏很薄 , 我們三兄妹又很小 , 家裏的農活主要就在爸媽兩個身上 . 媽媽強壯的身體也開始出問題 . 在我 9 歲時 , 媽媽有一次很危險的胃出血 , 住個兩個星期院 . 這場病讓媽媽的體質弱了很多 . 我還曾寫過一篇文章 ” 我的母親 ” 獲得學校的征文大獎 . 病好後 , 媽媽一如既往的幹活 .1992 年 , 因城鎮建設發展 , 我父母被逼著搬家建房 . 憑著 9000 元的存款及搬房補助 , 媽媽和爸爸自己為了省錢 , 一車一車的自己拖沙子 , 拖水泥 . 當時我們三兄妹都在外讀書或剛參加工作 , 沒人幫上忙 . 這新房都是用父母的雙手和汗水一手建起來的 . 後來我的叔會特別囑咐我們兄妹三個 , 讓我們記得父母的不易 . 後來父母為了還債 , 拚命賺錢 , 自己做點小生意 , 很是辛苦 . 我家直到 96 年才完清全部外債 .

母親的善良和智慧

母親是一個很傳統的婦女 . 有著傳統的美德 . 善良是她的一個特點 . 隻要有人要錢 , 她就會給 . 即使在現在這麽物欲橫流的社會 , 她仍然保持著一份她原有的對世界的看法 . 媽媽到現在還不會玩麻將 , 玩牌 . 這幾年 , 我們鎮上是幾乎家家麻將 , 地下六合彩風湧 . 母親完全是置身事後 , 當然她不允許別人在我們家玩麻將 . 當我生完小孩 , 我公公婆婆們一個個鼓動我將小孩送回國時 , 媽媽還是跟我說 : 小孩還是在媽媽身邊的好 . 當我忙著邊帶小孩邊讀書時 , 媽媽總是提醒我小孩總是第一位的 , 書是讀不完的 . 錢也是賺不完的 . 媽媽用她的樸素的人生觀影響著我 . 總結起來她的人生觀也是很簡單 : 為人多做好事 , 不做虧心事 . 隨遇則安 . 奶奶去世後 , 媽媽接了奶奶的衣缽 , 每日早晚總會去所供菩薩及祖宗那裏上香 , 上供果 . 然後幫我們這裏在外的子女求平安 , 求幸福 .

母親和父親

母親和父親是在山裏外婆家認識的 . 當時年輕的父親去山裏背樹 , 一般就留宿外婆家 ( 外婆也是一個很好客的人 ). 一來二往 , 也就熟了 . 後來就找人提親 , 結婚 . 年輕的母親並不算漂亮 , 而且臉上長得一些粉刺 . 父親讀完初中 , 也算半個文學青年 , 文章寫得很錯 , 經常寫日記或自創打油詩 . 他們也不算很般配 . 所以父親早期對母親還是有點看不起的 . 父親喜歡說媽媽的不是 . 媽媽也都寬容了爸爸 . 母親是一個守舊的人 , 她不喜歡穿裙子 , 很少穿短袖衣服 . 如果天實在太熱了 , 母親愛高高挽起袖口 . 為這事爸爸沒少說過媽媽 , 說她是鄉下人 . 或許爸爸覺得這樣給他丟臉 . 畢竟這鎮人的婆娘們都穿金截銀 , 打扮得體 . 媽媽也在我們的勸說下有所改進 , 也會穿裙子 . 這十年後 , 隨著爸爸的多病 , 他對媽媽的依戀越來越重 , 越來越體會媽媽的好了 . 他會鼓勵媽媽去買好衣服 . 母親也因為爸爸的病 , 一般不出遠門 . 我幾次想請她來加拿大 , 她都抿絕了 .

母親和我

幾年前 , 我曾問過自己 , 母親與父親 , 自己更偏愛那一個 . 自己曾一度覺得愛父親多一點 . 覺得父親給自己講故事 , 講詩歌等 , 覺得父親更有文化 . 但近幾年 , 特別是自己為人母後 , 發覺媽媽更偉大 . 媽媽教給了我最基本的為人的道德 , 給我了一幸福的童年 , 讓我知道有同情心 , 去愛別人 . 媽媽是最好的老師 , 媽媽是最好的榜樣 . 我希望自己也能像母親一樣 , 言傳身教自己的小孩如何愛別人 , 孝順父母 , 如何做人 . 每個星期都打電話回家 , 就想跟母親聊聊天 , 東家長 , 西家短扯扯 . 媽媽也在一邊給我講講人情世故 , 自己覺得很踏實 .

母親一天天也在老了 . 我也想回家給父母盡盡孝道 . 陪他們去一些地方轉一轉 . 多跟他們聊一聊過去的往事 .

母親 , 永遠是一盞路燈 , 給我溫暖 , 給我啟示 . 母親 , 祝你健良長壽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