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紅樓夢》是集體創作

(2007-06-06 11:51:26) 下一個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寫成時間仍待考證,目前所見最早的抄本出現於清朝乾隆中期的甲戌年(1754年)。《紅樓夢》書內提及的書名還有《石頭記》、《金玉緣》、《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在此之前,此書一般都題為《石頭記》。此後《紅樓夢》便取代《石頭記》而成為通行的書名。《紅樓夢》的作者是誰長久以來未完全厘清,據胡適及林語堂曾考證,前八十回為清代的曹雪芹所作,後四十回為應有曹雪芹未寫定之散稿,經高鶚和程偉元補成全書。

《紅樓夢》被評為中國最具文學成就的古典小說及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在現代產生了一門以研究《紅樓夢》為主題的學科——“紅學”。

賈家是滿人。對書中的文化現象進行研究,胡適的考證可靠得多。

 

王國維、蔡元培論《紅樓夢》(《石頭記》)

王國維:

“《紅樓夢》,哲學的也!宇宙的也!文學的也!”“書中壯美之部分,較多於優美之部分。”
“若夫作者之姓名(遍考各書,未見曹雪芹何名)與作書之年月,其此讀此書者所當知,似更比主人公之姓名為尤要!顧無一人為之考證者,此則大不可解者也!”
“《紅樓夢》自足為我國美術上之惟一大著述,則其作者之姓名與其著書之年月,固當為惟一考證之題目!”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一九0四年首載《教育世界》第七十六號至八十一號)

蔡元培:

“《石頭記》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說也。作者持民族主義甚摯,書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於漢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當時既慮觸文網,又欲別開生麵,特於本事以上加以數層障冪,使讀者有‘橫看成嶺側成峰’之狀況。”
“《石頭記》之為政治小說決非牽強附會!”
(蔡元培《石頭記索隱》,首載一九一六年《小說月報》第七卷第一至第六期)

“胡(適之)先生所謂‘情節’者,決非無考證之價值。例如我國古代文學中之《楚辭》(內容的曆代考證)……‘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 ;靈修美人,以媲於君;慮妃佚女,以譬賢臣;虯龍鸞鳳,以托君子;飄風雲霓,以為小人。’(此)為王逸所舉者,固無非內容也。其在外國文學(中)……如(莎士比亞之著作、歌德之《浮士德》等)亦(有)情節上之考證也。然則考證情節,豈能(如胡適之那樣)概目為附會而排斥之?”
“(其實)胡(適之)所諡為笨謎者,正是中國文人習慣……”
“《石頭記》自言著作者有石頭、空空道人、孔梅溪、曹雪芹等,而胡先生所考證者惟有曹雪芹。《石頭記》中有許多大事,而胡先生所考證者惟有南巡一事,將亦有任意去取,沒有道理之誚與?”
“書中既雲真事隱去,並非僅隱去真姓名,則不得以書中所敘之事為真……若因趙嬤嬤有甄家接駕四次之說,而曹寅適亦接駕四次,為甄家即曹家之確證,則趙嬤嬤僅說曹府隻預備接駕一次,明在甄家四次以外,安得謂賈府亦即曹家乎?”
“(這顯然是)與曹家無涉!”
(蔡元培《石頭記索隱-第六版自序》,一九一七年九月)

“《石頭記》在文學上的價值,是沒有別的書比得上她的!”
(蔡元培《在國語講習所演說詞》,一九二0年六月十三日,載北京《晨報》一九二0年六月二十五、二十六日)

不曉得胡適大師是如何辯駁的呢?有些權威靠不住  作者是旗人,似乎是定論,或者是大多數人的看法

甲戌本凡例:【《紅樓夢》旨意。是書題名極多,《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風月寶鑒》,是戒妄動風月之情。又曰《石頭記》,是自譬石頭所記之事也。此三名則書中曾已點睛矣。如寶玉做夢,夢中有曲名曰《紅樓夢》十二支,此則《紅樓夢》之點睛。又如賈瑞病,跛道人持一鏡來,上麵即鏨"風月寶鑒"四字,此則《風月寶鑒》之點睛。又如道人親見石上大書一篇故事,則係石頭所記之往來,此則《石頭記》之點睛處。然此書又名曰《金陵十二釵》,審其名則必係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細搜檢去,上中下女子豈止十二人哉?若雲其中自有十二個,則又未嚐指明白係某某,及至"紅樓夢"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釵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作為批書人,對這些題名顯然都是認可的。

《紅樓夢》開篇所交代的成書傳書過程如下:
一大塊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曆曆。…詩後便是此石墜落之鄉,投胎之處,親自經曆的一段陳跡故事。其中家庭閨閣瑣事,以及閑情詩詞倒還全備,可適趣解悶。…空空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
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
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
出則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紅樓夢開篇這一段話,告訴了我們這部書的出處來曆,作者說,交代到這個程度,“出則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紅樓夢成書過程傳書過程就是作者交代的這樣。如果作者交代的不對,批書人肯定批書時會加以反駁,至少不能認可。可是,我們從批書人批語來看,批書人是認可的。那麽,紅樓夢的成書傳書過程,大致也就是這樣的了。
想推翻作者及批書人的結論,需要鐵的證據才可以的。無端猜測,指鹿為馬,張冠李戴,移花接木,都是玩玩而已。作不得真。

作為讀者,從下往上推,我們可以肯定的是:
1 脂硯齋批閱紅樓夢,可以肯定。不管他是一個人還是幾個人,也不管是男是女。
2 曹雪芹批閱增刪十載,可以肯定。雖然曹雪芹不是作者,但是由於他有增刪權力,紅樓夢一書有他補寫的丟失了的某些詩,也有他增寫的某些詩,也有增寫的部分章節段落。比如,和他曹家相似的某些地方,出自曹雪芹之筆,這是可以想得到的。正因為作品中有了曹雪芹的筆墨,石頭作者的寫作具體年代,就不能單從內容上來斷定了。雖然作者沒經曆過這樣的史實,但是曹雪芹卻是可以經曆的。後半部書也是如此,由於有了程高修修補補的筆墨,拿作者沒有經曆程高時代的史實斷定後半部書不是作者所作,這樣的判斷是不嚴謹的。
3 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也沒什麽疑問的。批書人的批語也能證明曹雪芹之前確實有《風月寶鑒》傳世。
4 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也可以肯定,也沒什麽疑問。批書人告訴我們“《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也”。“如寶玉做夢,夢中有曲名曰《紅樓夢》十二支,此則《紅樓夢》之點睛”。
5 再向上推,空空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空空道人,是誰?這就是疑問。有的朋友以為作者是假托空空道人的名字而已,實際不是。這空空道人,正是那個批書人脂硯齋。理由如下:
其一,空空稱作者為石兄,脂硯齋批書中也一直稱作者為石兄,這不是簡單的巧合。其二,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而脂硯齋的批語,也是徹見性情。其三,空空悟道後,“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我們再看批書人脂硯齋。《紅樓夢》第一回書:看見士隱抱著英蓮,那僧便大哭起來,【甲戌側批:奇怪!所謂情僧也】。這情僧二字從空空口出,也從脂硯齋口出,也不是簡單巧合。其四,空空是傳書人,負有傳書的責任;脂硯齋是批書人,他卻能命曹雪芹刪去某些章節,能告訴曹雪芹“作者寫書也有傳詩目的”,“一芹一脂”敢與曹雪芹並駕齊驅,又能把脂硯齋的名字寫到書上來,批書人哪有這樣大的權力?綜合上述四個方麵,我們可以作出結論,脂硯齋就是傳書的空空道人。隻有傳書批書兩種身份合在一處,上麵四點問題才可解釋明白。

6 最後,推到石頭處,本書源頭處,這是最有疑點處。
有朋友說,這石頭是作者故弄玄虛,或是神話,或是假托什麽也未嚐不可。非也非也。

這石頭,我卻要大發一通謬論呢。這石頭,不是《紅樓夢》作者的發明創造,作者是借鑒了《西遊記》中的石頭。侃侃作者如何借鑒了《西遊記》?

作者讀過的《西遊記》,就已經有石頭了。《西遊記》中那塊石頭也通了靈的,也是石頭開的篇。
石頭演化出石猴,祖師道問“你姓什麽?”猴王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隻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祖師道:“不是這個性。你父母原來姓什麽?”猴王道:“我也無父母”。
注意了啊,無性者,佛也;無生者,佛也。
兩部小說的作者為什麽都取這石頭來譬喻金剛心譬喻佛?一是石頭和金剛相類,石者“實”也,“真實”二字。真實也就是“真如實性”,也就是金剛心啊。二是孫悟空說石頭“無性”啊,無父母啊,無性無生就是金剛心就是佛啊。

請看《西遊記》:石猿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美猴王。“將石字兒隱了”,“石隱”二字,也就是“真實隱”。佛家的“實”是不可說的,說出便是虛了。所以,一部紅樓夢才“真實隱”,“假語村”。假在台前唱戲,真藏背後指揮。 紅樓夢的“真是隱”就是脫胎於西遊記的。

西遊記作者通過祖師之口告訴我們,這個石頭孫悟空,孫乃是“還嬰兒之本”,隻有“還嬰兒之本”才能“悟空”。所以西遊記作者告訴讀者,“假他名姓配丹成”,是說,孫悟空三個字,就是修成大道的仙丹妙藥。紅樓夢作者在名字上大做文章,正是受西遊記這段話的啟發,也真做到“假他名姓配丹成”了。如“誅欲還真蓮”,不正是作者配製的靈丹妙藥嗎?
注意,孫悟空的師父是須菩提,須菩提是佛祖徒弟,恰恰言空第一。西遊記一路向西方極樂,去摘成佛之果,悟空而已。紅樓夢,也是令人看到夢幻是主旨,夢幻就是空,空個情字色字,最後達到開悟。

《紅樓夢》作者是石頭,隻是這石頭是哪一個?讀者摸不著頭腦了。於是,人們開始猜測起來。到底誰是那個石頭?張三李四?借這個由頭,曹雪芹祖墳被紅學家挖個稀爛,找到了諸多金釵原形;長生殿作者洪生祖墳也被紅學家挖個稀爛,也找到諸多金釵原形;大清國順治雍正祖墳也被紅學家挖個稀爛,也同樣找到諸多金釵原形;納蘭性德家的祖墳也沒能安靜,同樣找到諸多金釵原形,等等。實際上,作者筆下,各個人物都是典型人物,不是單指哪一個具體人物,所以,才會不同時代,不同大家族,都會有對號入座之事之人。隻是我們這些紅學家沒見識,去挖人家祖墳。不用挖,哪個大家都有如此美麗金釵,男人門也都是如此淫濫,最後結局也都是樹倒猢猻散。看破的遁入空門,看不破的,各個完蛋。一部紅樓夢大矣哉。
我們開始聰明了,誰的也不信,隻信作者所言: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我們相信紅樓夢作者是偉大的,因為他從來【不說自己是真】的,他把一切都看成是假的,看成是夢。而紅學家,總“以為”自己是真的,起誓發願自己是真的。這便是紅學家和偉大作者根本區別所在。這也是我們的紅學家不如作者、不能理解作者的關鍵處。

這石頭到底是哪一個呢?答:我們自己便是啊。
石者,真實也,真實乃是“真如實性”,也就是“金剛心”。石頭是作者,難道“金剛心”是作者?嗬嗬,這可就對了呢。禪家有“心生種種法生”,“一切都是自家真心所現”啊。金剛心人人本有,各個現成啊。可見,除此金剛心別無作者;除此石頭別無作者;除了此我,別無作者。
西遊記作者通過孫悟空告訴我們“曆代人人皆屬此”,所有的人都是這樣的,都是那孫悟空啊,都是“還嬰兒之本”才能“悟空”啊,都要經曆九九八十一難的。紅樓夢作者通過賈寶玉也是告訴我們“曆代人人皆屬此”,都是那頑石都是那寶玉,都是:
其一。
天不拘兮地不羈,心頭無喜亦無悲。
隻因煆煉通靈後,便向人間覓是非。
其二。
粉漬脂痕汙寶光,房櫳日夜困鴛鴦。
沉酣一夢終須醒,冤孽償清好散場。
大家細細回想,紅樓夢中人,哪個不是如此呢?生活中的我們,哪個不是如此呢?都是一半紅樓一半夢。

由此可見,作者不明說自己是哪一個,有如下兩方麵原因,一方麵,作者是個情僧,是個和尚,由題名情僧錄便可證明這一點,由批書人批語也可以證明這一點。既然是個出家和尚,就不便署名了。另一方麵,則是作者悟徹我們每個人都是紅樓夢的作者,都是那石頭,都是那寶玉,都是那孫悟空。都是經曆人生的紅樓黃樓黑樓乃至茅草屋,最終都是夢。
石頭是哪一個?我們自己便是的。自家便是,無須外求。有一天,我們的紅雪茄們真的考證出石頭是哪一個,如張三李四等,我的“自家便是石頭”結論,也不過時的,依然好使。

Image:Hongloumengtuyong.gif

清光緒刊本的《紅樓夢》插圖

《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
雖然在考證上不斷有人對此提出疑問,但根據下列乾隆、嘉慶時代的文獻記載,這一結論是不可動搖的。
(1)《紅樓夢》第一回"楔子"有"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等語。因前此有空空道人從青埂峰頑石上抄來初稿之神話,故此處隻能以"披閱十載"代"創作十載",否則整個"楔子"將失去其立足之點。有人據此推論曹雪芹並未創作《紅樓夢》,僅做過批閱、增刪、分回、纂目等編輯工作,乃是忽視了青埂峰頑石神話在全書結構中的作用之故。故脂硯齋在此處加眉批提醒讀者:"若雲雪芹批閱增刪,然後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係誰撰?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後文如此者不少。這正是作者用畫家'煙雲模糊'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弊(蔽)了去,方是巨眼。"(甲戌本第一回頁八眉批)將此脂評與"楔子"之語合看,足見《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
(2)脂評多次明確指出作者是曹雪芹,略舉數例:
A、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甲戌本第一回頁八眉批,夕葵書屋《石頭記》卷一批語)
B、 餘謂雪芹撰此書,中亦為傳詩之意。(甲戌本第一回頁十三)
C、 隻此一詩便妙極。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長。餘自謂評書,非關評詩也。(甲戌本第二回頁二)
D、 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後事二件,……姑赦之,因命芹溪刪去。(甲戌本第十三回回末)
E、 此回未成而逝矣,歎歎!丁亥夏,畸笏叟。(庚辰本第二十二回回後加頁) 上引五條脂批,
D、E兩條出自畸笏,A、B、C條應係脂硯所批,他們都指明作者是曹雪芹。
(3)富察明義《綠煙瑣窗集》有《題紅樓夢》組詩二十首,其小序明確指出《紅樓夢》係曹雪芹"所撰":"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惜其書未傳,世鮮知者,餘見其鈔本焉。"
(4)愛新覺羅·永忠《延芬室稿》第十五冊有作於乾隆三十三年的組詩《因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吊雪芹三絕句姓曹》,詩雲:"傳神文筆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淚流。可恨同時不相識,幾回掩卷哭曹侯。"永忠乃康熙帝十四子允禵之孫,題中"墨香"乃曹雪芹好友敦敏、敦誠兄弟之叔額爾赫宜,他又是明義的堂姊夫。可見永忠和墨香也都是認為曹雪芹創作了《紅樓夢》。
(5)明義之友袁枚《隨園詩話》卷二(乾隆五十七年刊本)記:"康熙間,曹練[棟]亭為江寧織造,……其子[孫]雪芹撰《紅樓夢》一書,備記風月繁華之盛。"
(6)西清《樺葉述聞》(鄧之誠《骨董瑣記》卷八引)雲:"《紅樓夢》始出,家置一編,皆曰此曹雪芹書。而雪芹何許人,不盡知也。雪芹名霑,漢軍也。其曾祖寅,字子清,號棟亭,康熙間名士,累官通政。為織造時雪芹隨任,故繁華聲色,閱曆者深。然竟坎坷半生以死。"西清姓西林覺羅,字研齋,滿洲鑲藍旗人,係清世宗寵臣大學士鄂爾泰之曾孫,著名學者。
(7)沈赤然《五硯齋詩鈔》卷十三有《曹雪芹<紅樓夢>題詞四首》。沈赤然是浙江仁和人,生於乾隆十年(1745),這一組題紅詩按照其詩集編年作於乾隆六十年。
(8)周春《閱<紅樓夢>隨筆》亦謂:"此書曹雪芹所作。"周春生於雍正七年,乾隆十九年進士,《隨筆》成書於乾隆末期。
(9)嘉慶十一年,許兆桂為女作家吳蘭征《絳蘅秋》傳奇(係據《紅樓夢》改編)作序,雲:"乾隆庚戌秋,餘至都門,……近有《紅樓夢》,……既至金陵,乃知作者曹雪芹為故尚衣後。""庚戌"是乾隆五十五年。
上引這些早期的文獻資料,使得種種否定曹雪芹著作權的假設都顯得軟弱無力。有研究者認為,《紅樓夢》的前身《風月寶鑒》的作者是曹宣的第二個兒子"石兄",也有研究者說《紅樓夢》的作者是曹\。但是他們都未能否定上引文獻記載並作出妥善解釋, 也未能全麵證實自己的意見,因而目前"《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的結論尚不能推翻。

 

 


程偉元、高鶚《紅樓夢》序寫程偉元、高鶚主要搜集整理《石頭記》後40回

程偉元、高鶚《紅樓夢》序

《紅樓夢》小說本名《石頭記》,作者相傳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書內記雪芹曹先生刪改數過。好事者每傳抄一部,置廟市中,昂其值得數十金,可謂不脛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傳隻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間稱有全部者,及檢閱仍隻八十卷,讀者頗以為憾。不佞以是書既有百廿卷之目,豈無全璧?爰為竭力收羅,自藏書家甚至故紙堆中無不留心,數年以來,僅積有廿餘卷。一日偶於鼓擔上得十餘卷,遂重價購之,欣然繙閱,見其前後起伏,尚屬接筍,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細加厘剔,截長補短,抄成全部,複為鐫板,以公同好,《紅樓夢》全書始自是告成矣。書成,因並誌其緣起,以告海內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為快者歟?小泉程偉元識。(程甲本《紅樓夢》)

予聞《紅樓夢》膾炙人口者,幾二十餘年,然無全璧,無定本。向曾從友人借觀,竊以染指嚐鼎為憾。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過予,以其所購全書見示,且曰:“此仆數年銖積寸累之苦心,將付剞劂,公同好。予閑且憊矣,盍分任之?”予以是書雖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謬於名數,欣然拜諾,正以波斯奴見寶為幸,遂襄其役。工既竣,並識端末,以告閱者。時乾隆辛亥冬至後五日鐵嶺高鶚敘並書。(程甲本《紅樓夢》)

 

 

Q: 對胡適《紅樓夢考證》之商榷                                                  《石頭記索隱》第六版自序
《石頭記》是寫寧國公、榮國公後人家事。“某國公”為明朝開國元勳的封號
明朝駙馬梅殷為榮國公,妻子為寧國公主

A: 姚廣孝也被封為榮國公,可惜是個和尚,但也難保沒包過二奶啊。 從紅樓夢中節選幾段,按照自己的意思,尋找答案,可以有上萬種解釋。所說,沒有必然的因果聯係。“明朝駙馬梅殷為榮國公”是否正好是樓主命題的反例呢?因為書中有雲“真事隱”的。

姚廣孝塔,全名"太子少師榮國恭靖公姚廣孝之塔",建於明永樂十六年(1418)三至六月間。是年三月,八十四歲的姚廣孝已是重病在身,大概是感到自己將不久人世,於是特地進宮朝見永樂帝,不久永樂帝又親往他居住的慶壽寺探病。三月二十八日,姚廣孝於慶壽寺病逝,永樂帝不勝哀悼,輟朝二日,命有司治喪,追贈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諡恭靖,四月六日姚廣孝遺體按佛教儀軌火化,六月十一日,葬於已經落成的房山聖崗墓塔中。
姚廣孝塔坐北朝南,通高33米,為八角九級密簷磚塔,須彌座束腰浮雕壽字和花卉,其上為三重外傾蓮花瓣,上承塔身。塔身東、西、南、北四麵雕仿木隔扇門,其它四麵則雕花欞假窗。正麵門楣上嵌石一方,上有楷書:"太子少師贈榮國恭靖公姚廣孝之塔。"塔身之上為九重疊澀簷,各角懸銅鈴,風吹作響,聲音悠遠。塔刹鐵製,由八條鐵鏈錮於簷角吻獸上,狀似葫蘆,上聳立柱,直插雲天。

 

Q: 賈府祠堂有龍的圖案,說明什麽?
A: 嗬嗬,說明賈府隻可能是朝廷的地方,而且必須是隱喻乾隆朝後的紫禁城,否則,一般家庭還不殺頭?!

 

明朝太監風雲錄!


七下西洋——鄭和
明代大太監(一)

三保太監鄭和原姓馬,十二歲入燕王府做宦官,朱棣起兵奪位時,鄭和隨軍出征,由於他作戰勇猛,屢建戰功,因此在永樂皇帝即位後,提拔他位內宮監的太監,成為當時地位顯赫的內臣。朱棣對他非常信任,因此將下西洋的重任交給了鄭和。

明成祖為什麽要派鄭和下西洋呢,據說有這樣兩個原因,一是為了尋找建文帝,眾所周知,朱棣發動靖難,攻破南京之後,建文帝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為了鞏固政權,朱棣急於找到他,當聽說建文帝有可能出海時,就派他的心腹,又有作戰經驗的鄭和出海尋找。另外一個原因是,朱棣為人好大喜功,在靖難成功之後,他希望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到中國來朝拜他,因此他派鄭和出海,一方麵炫耀一下天朝上國的軍威,一方麵迎接各國的皇室或大臣來中國拜謁。

鄭和一下西洋,生擒了海盜陳祖義,又接來了蘇門達臘等五國的的使臣。最遠到達印度半島,永樂皇帝對此非常滿意。鄭和回國後的第十天,就被急不可耐的永樂皇帝再次派出國,開始了二下西洋。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時,錫蘭的國王荼毒百姓,並想加害鄭和等人,被鄭和發現,並將他捕捉帶回北京,永樂皇帝下旨,讓錫蘭人民另選賢明的人作為君主,這樣的決定,一時間在海外傳為佳話。

永樂皇帝並不滿足於此,他要求鄭和向著更遠的地方探索,於是鄭和四下西洋,並穿越印度洋到達了非洲東海岸。在回國途中路過蘇門達臘,當時老國王去世,國內爆發內戰,鄭和再次擒獲叛亂首領,並押解進京。中國在西洋的威信空前提高,許多國家的國王都親自來到中國,永樂朝呈現了太平盛世,四方來朝的局麵。 永樂十九年,朱棣遷都北京,為了及時通告各國國王,鄭和第六次下西洋,並給各國帶去了非常豐厚的禮品。

永樂皇帝去世後,嗣皇帝朱高熾采納尚書夏原吉的建議,停寶船下西洋。又過了幾年,已經是永樂皇帝的孫子朱瞻基的統治時期,當時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宣德皇帝再次想起了鄭和,讓鄭和率寶船第七次下西洋,目的是告訴海外各國,中國已經換皇帝了,讓他們來朝賀。 以上就是著名的鄭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的奇跡,是一次壯舉,三保太監鄭和的名字也與這次偉大的航海一同記入了史冊。


明代大太監(二)

王振,河北蔚州人,本來是一名儒士,宣德年間自閹入宮,被派在太子朱祁鎮身邊,當時英宗才幾歲,皇宮裏的孩子總是寂寞的,他們沒有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隻能天天與太監宮女為伍,但是王振的到來改變了小皇子的生活,由於王振識文斷字,頭腦靈活,總是能想出許多辦法哄小皇子開心,從此小皇子就再也離不開他了。

沒過幾年,老皇帝宣宗駕崩,皇子朱祁鎮即位,年號正統。王振也被提升為司禮監太監,明代的太監分十二監四司八局,其中司禮監最重,有批紅的權利。可是當時朝中有三楊輔政,宮中有太皇太後張氏掌管,王振絲毫不敢大意,他知道一旦自己有了越禮的行為,一定沒有好下場,於是他躲在英宗這把保護傘下麵,靜靜地等待著時機。他一方麵討好張氏,一方麵在朝中不斷樹立自己的親信,三楊由於年老,或死或告老,時機一到,王振就很順利地接掌了朝廷、後宮的權利,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太監。

王振一經得勢,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摘掉了明太祖朱元璋立在宮門“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死”的鐵牌,然後開始排除異己,他製造了許多冤獄,得罪他的人都沒有得到好下場,另一方麵,為了名垂青史,他調集國中的精銳之師十五萬人,去征討西南的麓川,這也是後來土木堡全軍覆沒的一個原因。

王振是從一個儒生轉變成太監的,因此他與一般的太監不一樣,他虛榮心比較強,而且總想名垂青史,因此在蒙古也先多次挑釁的情況下,王振力勸英宗禦駕親征,自己也隨軍出征,希望能立下不世之功。於是在戰前準備不足,國中精銳之師在外征戰的情況下,從京師附近批湊了50萬人,其戰鬥力可想而知,大軍出征後,天公不做美,連日的大雨使得行軍困難,加之糧草接濟不足,士氣迅速下降。大臣門提出暫時反京,伺機再進,但是英宗在王振的鼓動下,沒有同意大臣們的意見,隊伍繼續向前進發。行到大同附近,王振看到明軍被瓦剌殺的屍橫遍野的慘狀,心裏有些打鼓,前線監軍的太監向他匯報了戰爭情況後,更堅定了他撤退的決心,於是他說服英宗,準備撤軍。但是王振又突發奇想,想讓大軍繞道他的家鄉蔚州,這樣自己可以在父老鄉親麵前顯示一下威風,光宗耀祖,英宗也願意給他這個衣錦還鄉的機會,於是大軍開始向蔚州進發,行到半路,王振又變卦了,他認為現在正是收獲的季節,如果大軍經過家鄉,踩壞了家鄉的莊稼,鄉親們不但不會羨慕他,反而會罵他,於是他又去找英宗,勸他原路返回,這一來一回耽誤了寶貴的時間,當大軍撤到懷來附近時,也先的部隊追上了英宗,本來英宗可以躲進懷來縣城據守的,但是王振怕輜重落於也先之手,於是建議在此地留守,等待糧草一起進城。但是也先沒有給他這個機會,迅速率瓦剌騎兵將明朝的部隊圍在了這個彈丸之地,這裏就是土木堡。也先首先斷了明軍的水路,使明軍的戰鬥力迅速下降,然後他假意與明朝議和,使明軍放鬆了警惕,最後向明軍發起了總攻。兵部尚書鄺野、英國公張輔等大臣戰死,英宗被俘,護位將軍樊忠趁亂將王振殺死,王振終於玩火自焚,還將英宗陷於敵手,死後遭到了萬人唾罵。
想當皇帝的太監——曹吉祥

明代大太監(三)

英宗朝的宦官可謂出盡了風頭,前有王振,後有曹吉祥,可見英宗在處理太監問題方麵做得很不成功。

曹吉祥也曾是王振的黨羽,但是曹吉祥比較知兵,曾多次被派做監軍,每次出征回來,他都要挑選一些勇士納入自己的門下,王振事發之後,曹吉祥沒有受到牽連,反而一路高升,成為宮中的實權派人物。當時由於景泰帝病眾,在立儲問題上群臣出現了分歧,武清候石亨密謀發動政變,重新擁立英宗為帝,但是孤掌難鳴,於是他就想到了曹吉祥,兩人一拍即合,與徐有貞構成了當時政變集團的領導小組。在景泰帝即將上朝的前一天晚上,他們發動了政變,史稱“多門之變”(參見明英宗文),政變非常成功,景泰帝被廢,於謙、王文被殺,曹吉祥等三人都得到了升遷。

曹吉祥得勢以後,將自己的許多親戚封為候伯,權傾朝野。但是政變集團內部又出現了分歧,曹吉祥與石亨聯手打倒了另一個重臣徐有貞,從此兩人更加為所欲為。多行不義必自斃,石亨囂張的氣焰已經使英宗忍無可忍,但念及石亨的多門之功,隻是將他革職。但石亨不知好歹,密謀造反,但很快被錦衣衛指揮逯杲發現,叛亂沒有成功,石亨死在獄中,其他叛亂諸臣被處死。

這時,奪們功臣之剩下了曹吉祥一人,朝中彈劾他的奏章如雪片飛來,他非常擔心自己會像石亨一樣被捕或是被殺,於是也決定造反。曹吉祥對叛亂準備的很隱蔽,但是還是走漏了風聲,不過好在沒有涉及到實際問題,也沒有得到英宗的重視。這時,西北戰事又起,英宗命孫鏜率兵出征,就在出征的前一天晚上,曹黨決定趁亂起事,以曹吉祥的侄子,曹欽為實際指揮,誰知叛亂集團內部出現了叛徒,將叛亂的消息通知了英宗,曹欽被迫倉促發動叛亂,與城中的軍對發生了巷戰,這時孫鏜率領的西征軍趕到,很快打敗了叛軍,曹欽自盡,曹吉祥被淩遲處死,其他叛黨或流放,或被殺,曹吉祥之亂終被平息。

 


空前強大的明朝專製主義和特務統治

  中國悠久而光輝的文化發展,像一條壯觀偉大的河流。西漢政府罷黜百家,獨尊儒家時,開始由燦爛而平靜。宋王朝理學道學興起時,開始沉澱。十四世紀末期,這河流終於淤塞成為一個醬缸,構成一個最龐大最可哀的大黑暗時代,這就是明朝。
  在中國曆史上,明朝是特務統治最猖獗的一代,這緣於明朝皇帝的集權空前強大的結果。明朝廢除了宰相,一切政務完全取決於獨夫。但是明代帝王勤政的少,荒唐的多,到了中葉以後,幾乎很少和大臣們見麵,比如明憲宗成化七年到明孝宗弘治十年的26年中,這兩個皇帝都沒有跟廷臣見過麵,一直到弘治十五年,明孝宗才稍稍接見廷臣,但不久就死了,以後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更是南北遊玩,廷臣更是難見一麵,明世宗嘉靖三年後,就逐漸疏遠大臣,一直到二十九年才召見一次,以後更無召見之事,直到他去世,四十多年裏沒有露麵。明穆宗繼位後三年還沒有跟廷臣見麵,而他在位僅6年,明神宗萬曆十七年之後一直到死,三十年裏,除了因為梃擊案在慈慶宮和太子、大臣們見過一次麵外,其餘都是深居宮內,明熹宗天啟帝在位僅七年,童頑昏聵,更不必說了,故趙翼在《陔餘從考》卷十八中說:“統計自成化至天啟,一百六十七年,其間延訪大臣,不過弘治之末數年,其餘皆簾遠堂高、君門萬裏!”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如果有什麽指示,一律交司禮監太監代為傳達,這樣,宦官專權便在整個明代盛行不衰。司禮監是明朝設立的十二監、四司、八局共二十四衙門的首席衙門,既然大臣不被信任,那麽司禮監便成為了國家的最高指揮機關,司禮監的掌印太監,便成為了事實上的宰相。明朝的皇帝就是利用這些特務來統治整個國家,其數量最多時達到十萬人,明代亡國時,僅紫禁城內跑出的宦官就有七萬。
  【司禮監】--最高指揮部《《《
  設有掌印太監、秉筆太監、隨堂太監等八九個人,負責批答大小臣工一切奏章,他有個附屬機關,叫做文書房,設掌房十人,大臣們把奏章交到通政司,然後再交給內閣大學士“票擬”,然後交到文書房,再交到司禮監太監手中,呈給皇帝。宦官升入司禮監,必須從文書房出來才行。明代的大臣入閣,照例要拿著名刺,捧著禮物先去拜謁司禮監太監才行。一切宦官見了司禮太監都要磕頭稱上司,其餘二十三監、司、局每年都要各自拿出三萬兩銀子孝敬司禮監掌印太監,一年下來約有七十萬兩之多。
  東廠、錦衣衛是司禮監的左膀右臂,合稱廠衛:
  ①【錦衣衛】---負責搜查、逮捕、審訊、行刑《《
  設立於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全名為“錦衣衛親軍指揮使司”,設有指揮使(正三品,由勳戚大臣擔任)、同知、僉事。錦衣衛是皇帝的私人衛隊,直接受皇帝指揮,不隸屬於五軍都督府。明太祖朱元璋設了十二個親軍衛指揮使司,錦衣衛是其中跟皇帝最緊密,最重要的一個衛。它不但肩負保衛皇帝安全的職責,還要四處進行秘密偵查,必要時直接逮捕。它的下麵設有十七個所,分置官校,名目有千戶、百戶、總旗、小旗等,這些官兵不是宦官,明朝軍籍是世襲的,所以這些人世代充當皇帝的打手,被稱為緹騎,朱元璋時人數不過五百,此後最多的時候約六萬人,嘉靖帝曾將一次性裁撤三萬多人。此外還要招募一些流氓無賴充當準特務,多達十五六萬。錦衣衛內部設有南北兩個鎮撫司,南鎮撫司掌管本衛刑名和軍匠,北鎮撫司專理詔獄,也叫錦衣獄。詔獄跟刑部大獄相比,簡直猶如地獄和天堂之別,酷刑用盡,則其慘毒,無法形容。任何人一旦被抓入詔獄定罪,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也不敢幹涉和翻案。鑒於錦衣衛指揮使的權力太大,明憲宗成化14年增發北鎮撫印信,規定一切刑獄不必關白本衛,連本衛所下公事,也可直接上奏皇帝解決,衛指揮使不得幹涉,使其與衛指揮使相互牽製,分散權力。
  錦衣衛還負責實施廷杖。廷杖始於元代,明代則使用的更為普遍,無論多麽大官,隻要皇帝不高興,就可以拖下去痛打,打死人的事情經常發生,地點設在午門前的禦路東側。行刑時,眾官員陪到午門外西墀下,左邊是太監,右邊是錦衣衛官校,下列旗校數十人,都是臂帶袖套,手執木棍。監杖的司禮太監宣讀完命令後,旗校就用麻布兜將犯人的肩脊以下部分束起來。用繩子捆住兩腳,四麵牽曳,犯人俯臥,讓大腿受杖。這時,左右厲聲高喝“擱棍”,就有一個執棍擱在犯人的大腿上;喝聲“打”,就開始用刑。每打五棍,就換一個人打。如果要置犯人於死地,監杖人就喝令“著實打”,或“用心打”,於是,受杖人就無生還。據說錦衣旗校行刑時,隻要看監杖的司禮太監的兩隻靴尖,便知犯人是活是死。如果兩隻靴尖向外成八字形,那麽他們就不會將人打死。如果靴尖向內一收,就把犯人打死。正德(公元1506—1521年)以前,凡受杖的不必剝去衣褲。正德初年宦官劉瑾專權時,把犯人的衣褲剝去受刑,此後被杖死者就更多了。崇禎帝幹脆把廷杖地點設在殿中,明代皇帝肆意侮辱大臣的做法,可謂是空前絕後。
②【東廠】(及西廠、內廠)--負責搜集情報《《
  設立於明成祖永樂十八年,地址在皇城東安門外,一直到明亡的220多年裏,一切偵查、誣陷、屠殺、冤獄,直接或者間接都是從這裏發動的。主持東廠的是掌印太監一名,全副官銜應該是關防上的“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東廠提督,廠內人尊稱為“廠公”,他有一枚特製牙章,一切事情該封奏的,就用它印封,文曰“東廠密封”。下設掌刑千戶一名,理刑百戶一名,二者稱為貼刑,都是從錦衣衛調撥來的。底下是掌班、領班、司房四十多人,分子醜寅卯十二顆,每顆管事,戴圓帽,著皂靴。負責在外麵偵查輯訪的是役長和番役。役長也叫檔頭,共有一百多人,也分十二顆,戴尖帽,著白靴。番役也叫幹事,有一千多人,都是從錦衣衛那裏挑選的機靈人。偵查輯訪的範圍十分廣,連錦衣衛也在偵查之內,完全是皇帝的中央情報局。
  對於官府,尤其是兵部,每天都要查有無進部,有無搪報,各城門關防出入,人命事件,甚至地方失火,雷擊何物,市場物價等等都在偵查之列。偵查清楚了,寫成一個報告,因為廠公比一定在署內,便呈給廠公的心腹內官,然後下發司房,進行抄寫潤色後,立即交給皇帝。時間多在當晚或第二天早晨。為了擴大偵查範圍,特務們就必須跟地痞相勾結,幫助打探消息,而惡霸無賴們借機對百姓敲詐勒索騙錢威逼,壞事幹盡,還可以從東廠得到津貼。
  明中期以後規定,東廠提督必須由司禮監秉筆第二或第三人擔任,不讓司禮監掌印太監兼任也是為了防止某一個宦官一手遮天,實際上,當一個大太監當權時,總會除掉異己,把錦衣衛、東廠各部門都按插上自己的人。比如劉瑾掌司禮監得勢,邱聚、穀大用提督東、西廠,張永督十二團營兼神機營,錦衣衛指揮使石文義都是他的親信。
  東廠建築有大廳,東側有小廳,廳內供奉嶽飛畫像一幅,廳後有磚影壁,雕刻有狄梁公斷虎的故事,大廳西側有祠堂,裏麵供奉曆代廠公的職名牌位,裏麵還有一個牌坊,上寫“百世流芳”,再往南有監獄一所,專押重犯,向南的大門通常不開。
  西廠設過兩次,一次是在明憲宗成化13年,由汪直任提督,人數比東廠還大一倍,五年後罷;另一次是在明武宗正德9年,也大約存在了五年,隨著劉謹的死而撤銷,東西廠還展開了競賽,彼此爭功,特務網一時間遍天下。
  內行廠是明武宗時劉謹設立的,是個監視特務的機關,東西廠包括錦衣衛都在它的監視範圍內,存在了四年,隨著劉謹的死而撤銷。
明代特務統治之所以如此黑暗,原因是兩方麵的,既有明代帝王的暴虐,又有宦官酷吏的殘忍,但皇帝們要負主要責任,畢竟他們是最大的特務頭子。

 

 

 

中國道教史年表(明朝)

http://www.daozaixian.net/daojiaonianbiao6.htm
        冥紙灰注:本表來源自199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版任繼愈先生主編之《中國道教史》[增訂本]附錄,由吳受琚先生撰寫。

太祖
1368(洪武元年)        太祖授第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護國闡祖通誠崇道弘德大真人。領道教事。視正二品。         
1369         二年        太祖製定五嶽山川諸神祭祀祭禮之儀。         
1374        七年        禦注《道德真經》成。    十一月,禦製《玄教齋醮儀文》序。    禁止四十歲以下女性為尼姑及道姑。         
1376        九年        宋濂敘《漢天師世家》         
1377        十年        第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卒,著有《漢天師世家》         
1380        十三年        正月,誥授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正一嗣教道合無為闡祖光範大真人。         
1381        十四年        敕禮部清整釋道兩教,於南京設立道錄司,僧錄司,地方則設道紀等。         
1382        十五年        敕道錄司設左正一以下的道官。    禁止買賣僧道田地。
1387        二十年        十一月,劉三吾撰《武當五龍靈應宮碑》。         
1389        二十二        太祖賜誥授張??正一嗣教崇修至道?素演法真人。 
1391        二十四        敕道教定為正一、全真二等,禁止僧道與俗人雜居。無舊額之寺觀毀之,限製出家人數。道士設齋醮,不準拜奏青詞,演誦經典各遵頒降科儀,毋妄立條章,不許假張真人名私造符籙。    六月,賜張宇初正一玄壇銅章,視六品。禁偽造符籙。         
1393        二十六        二月,丘玄清卒,年六十七。帝遣禮部右侍郎張智?祭。
1395        二十八        張宇初編次《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

成祖         
1406        永樂四年        張宇初序《太極祭煉內法》。         
1410        八年        張宇初卒。著有《?泉集》《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通義》《道門十規》等。         
1411        九年        授任自完道錄司右正一。         
1412        十年        二月,授道士孫碧雲為道錄司右正一。不拘以職,聽從於名山大嶽洞天福地,任使修行。         
1413        十一年        八月,武當山宮觀建成,賜名“玄天玉虛宮”“太玄紫霄宮”興聖五龍宮“大聖南岩宮”。選有道行者二人為主持,別選至誠敬謹到使,每處各十五人看守。    九月敕準張宇清舉保道錄司右玄義任自?、道士邵慶芳為玄天玉虛觀提點,林子良為副宮。以李時中為興聖五龍宮主持,道士吳繼祖為提點,以李幽岩、胡古崖為太玄紫霄宮提點。以孫碧雲為大聖南岩宮主持,王一中為提點。         
1416        十四年        武當山建金殿。  禦製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     
1417        十五年        三月,禦製《靈濟宮碑》。    下詔尋求道士張三豐。    孫碧雲卒,葬於?林庵。         
1418        十六年        十月,定各州縣僧道教,並令赴僧道錄錄試其業給牒。    十一月,武當山諸宮觀落成,任自?上慶賀表文,敕改武當山為大嶽太和山。         
1422        二十年        十二月,任自?修道藏經成,進上。         
1424        二十二        集僧道於靈濟宮、海印寺及慶壽寺。頒布《百丈清規》 

仁宗
1425        洪熙元年        賜劉淵然衝虛至道玄妙無為光範衍教莊靖普濟長春大真人稱號。

宣宗         
1426        宣德元年        宣宗登位,加號張天師正一嗣教清虛衝素光祖演道崇謙寧靜洞玄大真人,領天下道教事。         
1428        三年        二月,敕太常寺寺拯任自?專提督太和山宮觀一切事。         
1431        六年        三月,任子?編述《大嶽太和山誌》進上。         
1432        七年        特賜衝虛至道玄妙無為光範衍教莊靜普濟穿春真人劉淵然卒,號休元子,江西人,曾編《原陽子法語》。       

英宗
1436        正統元年        敕建天師府於龍虎山朝天宮。       
1444        九年        朱權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冊》。         
1445        十年        周召編《續龍虎山誌》成。    《正統道藏》編成,從千字文中“天”字至“英”字排列,共五千三白零五卷。         
1447        十二年        二月,頒佛、道兩藏於全國。    令道士高縉雲、周應瑜為讚教官,彥矩、席光中為掌書,賜《道藏》一部,安奉於龍虎山大上清宮。    第四十五代天師張??卒,年五十九,在位四十八年。         
1455        六年        第四十六代天師張元吉醮於靈濟宮,賜誥加封正一嗣教衝虛守素紹祖崇法安恬樂靜玄同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英宗       
1458        天順二年        贈張三豐號通微顯化真人

英宗       
1458        天順二年        贈張三豐號通微顯化真人       

憲宗
1473        成化九年        張元慶為兄請求,免死罪,?戌邊城。
       
孝宗
1499        弘治十二年        孝宗授張元慶“太上延禧密籙”及牙刻印記二函       
1501        十四年        第四十八代天師張諺?入?,授正一嗣教致虛衝靜承先弘化真人。       

武宗
1509        正德四年        羅清刊行《無為經寶卷》五部六卷。       
1516                納泰山碧霞元君祠香火錢入公庫。       
1521                五月,王伯雷建大足南山真武大帝像窟。       

世宗
1524        嘉靖三年        征邵元節入京,封真人,班二品,製定大禮集議。    重修正統版《道藏》。       
1526        五年        賜邵元節清微妙濟靜修真凝衍範誌默秉誠致一真人。
1539        十八年        邵元節卒。       
1540        十九年        錫陶仲文神霄保國黌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    楊最諫世宗禁用丹藥,被施杖刑。       
1541        二十年        道士張雄作亂,被誅。       
1544        二十三        北京刻《太上三元賜福敕罪解厄延生經誥》。       
1546        二十五        加封第四十八代天師張諺?為正一嗣教懷玄抱真養素守默?光履和致虛衝和靜承先弘化大真人。       
1550        二十九        上三月毫 月,第四十八代天師張諺?卒,年六十一,賜侯爵例祭葬。       
1556        三十五        世宗自稱為靈霄上清統雷元陽妙一飛玄真君。並授孝烈皇後元君稱號。追贈生父母道號。       
1561        四十        齊雲山、三茅山、王屋山、太和山、鶴鳴山,設萬壽醮典,致送各地道士香帛。祭祀諸路鎮海河川名山神祠。       
1562        四十一        十一月,明禦史薑?、王大任於天下訪求方士及符籙秘書。       
1566        四十五        第四十九代天師張永緒卒。在位十六年。賜伯爵例祭葬。    廢京師真人府,肅清道官。      

 

 

 

 

 

 

曹雪芹和《紅樓夢》作者的史料匯集(1)


---轉自《藝苑論壇》 作者:五色石餘-----------------------------------------------------------------------------
(多謝"苦丁"兄)

一、《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批語
1、甲戌眉批: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餘睹新懷舊,故仍因之。(第一回)
2、甲戌眉批:若雲雪芹披閱增刪,然後(則)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係誰撰?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後文如此者不少。這正是作者用畫 煙雲模糊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蔽了去,方是巨眼。(第一回)
3、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餘常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餘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甲午八月淚筆。(第一回)
4、甲戌雙行夾批:隻此一詩便妙極!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長,餘自謂評書非關評詩也。(第二回)
5、甲戌眉批:以自古未聞之奇語,故寫成自古未有之奇文。此是一部書中大調侃寓意處。蓋作者實因鶺鴒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閨閣庭幃之傳。(第二回)
6、甲戌:“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後事二件,的是安富尊榮坐享人不能想得到處。其事雖未行,其言其意則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刪去。
甲戌眉批:此回隻十頁,因刪去天香樓一節,少去四五頁也。
靖本:此回可卿夢阿鳳,作者大有深意,惜已為末世,奈何奈何!賈珍雖奢淫,豈能逆父哉?特因敬老不管,然後恣意,足為世家之戒。“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後事二件,豈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雖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刪去“遺簪”、“更衣”諸文,是以此回隻十頁,刪去天香樓一節,少去四五頁也。(第十三回)
7、庚辰眉批: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
庚辰眉批:前批“知者寥寥”,今丁亥夏隻剩朽物一枚,寧不悲乎!
靖眉批:前批“知者寥寥”,不數年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皆相繼別去,今丁亥夏隻剩朽物一枚,寧不痛殺!(第二十二回)
8、庚辰:此回未成而芹逝矣,歎歎!丁亥夏。 畸笏。(第二十二回)
9、庚辰: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缺中秋詩俟雪芹。(第七十五回)

二、敦誠
1、《寄懷曹雪芹沾》
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
君又無乃將軍後,於今環堵蓬蒿屯。
揚州舊夢久已覺(雪芹曾隨其先祖寅織造之任),且著臨邛犢鼻褌。
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穀破籬樊。
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
接罹倒著容君傲,高談雄辯虱手捫。
感時思君不相見,薊門落日鬆亭樽(時餘在喜峰口)。
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扣富兒門。
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四鬆堂集》抄本)
2、贈曹芹圃(雪芹):
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
衡門僻巷愁今雨,廢館頹樓夢舊家。
司業青錢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阿誰買與豬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四鬆堂集》抄本)
3、佩刀質酒飲
秋曉遇雪芹於槐園,風雨淋涔,朝寒襲袂。時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餘因解佩刀沽酒而飲之。雪芹歡甚,作長歌以謝餘,餘亦作此答之。
我聞賀鑒湖,不惜金龜擲酒壚。又聞阮遙集,直卸金貂作鯨吸。嗟餘本非二子狂,腰間更無黃金璫。秋氣釀寒風雨惡,滿園榆柳飛蒼黃。主人未出童子睡,斝幹甕澀何可當。相逢況是淳於輩,一石差可溫枯腸。身外長物亦何有?鸞刀昨夜磨秋霜。且酤滿眼作軟飽,誰暇齊鬲分低昂。元忠兩褥何妨質,孫濟縕袍須先償。我今此刀空作佩,豈是呂虔遺王祥。欲耕不能買犍犢,殺賦何能臨邊疆?未若一鬥複一鬥,令此肝肺生角芒!曹子大笑稱快哉,擊石作歌聲琅琅。知君詩膽昔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我有古劍尚在匣,一條秋水蒼波涼。君才抑塞倘欲拔,不妨斫地歌王郎。《四鬆堂集》抄本)
4、挽曹雪芹
四十蕭然太瘦生,曉風昨日拂銘旌。
腸回故壟孤兒泣(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淚迸荒天寡婦聲。
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
故人欲有生芻吊,何處招魂賦楚蘅?

開篋猶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雲。
三年下第曾憐我,一病無醫竟負君。
鄴下才人應有恨,山陽殘笛不堪聞。
他時瘦馬西州路,宿草寒煙對落曛。
(《鷦鷯庵雜記》抄本)
5、挽曹雪芹•甲申:
四十年華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誰銘?
孤兒渺漠魂應逐(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新婦飄零目豈瞑?
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
故人惟有青山淚,絮酒生芻上舊垌。
《四鬆堂集》抄本)
6、《四鬆堂集•鷦鷯庵筆麈》:
餘昔為白香山《琵琶行》傳奇一折,諸君題跋,不下幾十家。曹雪芹詩末雲:‘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亦新奇可誦。曹平生為詩大類如此,竟坎坷以終。餘挽詩有‘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之句,亦驢鳴吊之意也。

三、敦敏
1、芹圃曹君沾別來已一載餘矣,偶過明君琳養石軒,隔院聞高談聲,疑是曹君;急就相訪,驚喜意外!因呼酒話舊事,感成長句。
可知野鶴在雞群,隔院驚呼意倍殷。
雅識我慚褚太傅,高談君是孟參軍。
秦淮舊夢人猶在,燕市悲歌酒易醺。
忽漫相逢頻把袂,年來聚散感浮雲。
(《懋齋詩鈔》抄本)
2、題芹圃畫石:
“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醉餘奮掃如椽筆,寫出胸中塊壘時!”
(《懋齋詩鈔》抄本)
3、贈芹圃:
碧水青山曲徑遐,薜蘿門巷足煙霞。
尋詩人去留僧舍,賣畫錢來付酒家。
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風月憶繁華。
新仇舊恨知多少,一醉毷騊白眼斜。
(《懋齋詩鈔》抄本)
4、訪曹雪芹不值
野浦凍雲深,柴扉晚煙薄。山村不見人,夕陽寒欲落。
(《懋齋詩鈔》抄本)
5、小詩代簡寄曹雪芹
東風吹杏雨,又早落花辰。好枉故人駕,來看小院春。
詩才憶曹植,酒盞愧陳遵。上巳前三日,相勞醉碧茵。
(《懋齋詩鈔》抄本)
6、河幹集飲題壁兼吊雪芹
花明兩岸柳霏微,到眼風光春欲歸。
逝水不留詩客杳,登樓空憶酒徒非。
河幹萬木飄殘雪,村落千家帶遠暉。
憑吊無端頻悵望,寒林蕭寺暮鴉飛。

四、張宜泉
1、懷曹芹溪
似曆三秋闊,同君一別時。
懷人空有夢,見麵尚無期。
掃徑張筵久,封書畀雁遲。
何當常聚會,促膝話新詩。
(《春柳堂詩稿》光緒刊本)
2、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廢寺原韻
君詩曾未等閑吟,破刹今遊寄興深。
碑暗定知含雨色,牆聵可見補雲陰。
蟬鳴荒徑遙相喚,蛩唱空廚近自尋。
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誰拽杖過煙林。
(《春柳堂詩稿》光緒刊本)
3、題芹溪居士 姓曹名沾字夢阮,號芹溪居士,其人工詩善畫
愛將筆墨逞風流,廬結西郊別樣幽。
門外山川供繪畫,堂前花鳥入吟謳。
羹調未羨青蓮寵,苑召難忘立本羞。
借問古來誰得似,野心應被白雲留。
(《春柳堂詩稿》光緒刊本)
4、傷芹溪居士 其人素性放達,好飲,又善詩畫,年未五旬而卒。
謝草池邊曉露香,懷人不見淚成行。
北風圖冷魂難返,白雪歌殘夢正長。
琴裹壞囊聲漠漠,劍橫破匣影铓铓。
多情再問藏修地,翠疊青山晚照涼。
(《春柳堂詩稿》光緒刊本)

五、明 義
1、題紅樓夢
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蓋其先人為江寧織府。其所謂大觀園者即今隨園故址。惜其書未傳,世鮮知者,餘見其鈔本焉。
佳園結構類天成,快綠怡紅別樣名。長檻曲欄隨處有,春風秋月總關情。
怡紅院裏鬥嬌娥,娣娣姨姨笑語和。天氣不寒還不暖,曈曨日影入簾多。
瀟湘別院晚沉沉,聞到多情複病心。悄向花蔭尋侍女,問他曾否淚沾襟。
追隨小蝶過牆來,忽見叢花無數開。盡力一頭還兩把,扇紈遺卻在蒼苔。
侍兒枉自費疑猜,淚未全收笑又開。三尺玉羅為手帕,無端擲去複拋來。
晚歸薄醉帽顏欹,錯認猧兒喚玉狸。忽向內房聞語笑,強來燈下一回嬉。
紅樓春夢好模糊,不記金釵正幅圖。往事風流真一瞬,題詩贏得靜工夫。
簾櫳悄悄控金鉤,不識多人何處遊。留得小紅獨坐在,笑教開鏡與梳頭。
紅羅繡纈束纖腰,一夜春眠魂夢嬌。曉起自驚還自笑,被他偷換綠雲綃。
入戶愁驚座上人,悄來階下慢逡巡。分明窗紙兩璫影,笑語紛絮聽不真。
可奈金殘玉正愁,淚痕無盡笑何由。忽然妙想傳奇語,博得多情一轉眸。
小葉荷羹玉手將,詒他無味要他嚐。碗邊誤落唇紅印,便覺新添異樣香。
拔取金釵當酒籌,大家今夜極綢繆。醉倚公子懷中睡,明日相看笑不休。
病容愈覺勝桃花,午汗潮回熱轉加。猶恐意中人看出,慰言今日較差些。
威儀棣棣若山河,還把風流奪綺羅。不似小家拘束態,笑時偏少默時多。
生小金閨性自嬌,可堪磨折幾多宵。芙蓉吹斷秋風恨,新誄空成何處招?
錦衣公子茁蘭芽,紅粉佳人未破瓜。少小不妨同室榻,夢魂多個帳兒紗。
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
莫問金姻與玉緣,聚如春夢散如煙。石歸山下無靈氣,縱使能言亦枉然。
饌玉炊金未幾春,王孫瘦損骨嶙峋。青娥紅粉歸何處?慚愧當年石季倫。
(《綠煙瑣窗集》抄本)
2、和隨園自壽詩韻十首(錄一首)
隨園舊址即紅樓,粉膩脂香夢未休。
定有禽魚知主客,豈無花木記春秋。
西園雅集傳名士,南國新詞詠莫愁。
豔煞秦淮三月水,幾時衫履得陪遊。新出《紅樓夢》一書,或指隨園故址。
(袁枚《隨園八十壽言》嘉慶刊本,卷五)

六、永忠:
因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吊雪芹三絕句姓曹
乾隆三十三年(一七六八年)
傳神文筆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淚流。可恨同時不相識,幾回掩卷哭曹侯。
顰顰寶玉兩情癡,兒女閨房笑語私。三寸柔毫能寫盡,欲呼才鬼一中之。
都來眼底複心頭,辛苦才人用意搜。混沌一時七竅鑿,爭教天不賦窮愁。
弘旿眉批:此三章詩極妙。第《紅樓夢》非傳世小說,餘聞之久矣,而終不欲一見,恐其中有礙語也。
(《延芬室稿》稿本)

七、袁枚
1、康熙間,曹練(楝)亭為江寧織造……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中有所謂文(大)觀園者,即餘之隨園也。當時紅樓中有女校書某尤豔。雪芹贈雲:“病容憔悴勝桃花,午汙(汗)潮回熱轉加。猶恐意中人看出,強言今日較差些。”“威儀棣棣若出(山)河,應把風流奪綺羅。不似小家拘東(束)態,笑時偏少默時多。”(《隨園詩話》道光四年刊本)
2、康熙間,曹練(楝)亭為江寧織造……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明我齋讀而羨之。當時紅樓中有某校書尤豔。我齋題雲:“病容憔悴勝桃花,午汗潮回熱轉加。猶恐意中人看出,強言今日較差些。”“威儀棣棣若山河,應把風流奪綺羅。不似小家拘束態,笑時偏少默時多。”(乾隆五十七年刊本)
3、丁未八月,餘答客之便,見秦淮壁上題雲:“一溪煙水露華凝,別院笙歌轉玉繩。為待夜涼新月上,曲欄深處撤銀燈。”“飛盞香含豆蔻梢,冰桃雪藕綠荷包。榜人能唱湘江浪,畫槳臨風當板橋。”“早潮退後晚潮催,潮去潮來幾日回。潮去不能將妾去,潮來可肯送郎來?”三首深得竹枝風趣。尾屬“翠雲道人”。訪之,乃織造成公之子嘯厓所作,名延福。有才如此,可與雪芹公子前後輝映。雪芹者,曹練亭織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卷十六)

八、西清《樺葉述聞》
《紅樓夢》始出,家置一編,皆曰此曹雪芹書,而雪芹何許人,不盡知也。雪芹名沾,漢軍也。其曾祖寅,字子清,號楝亭,康熙間名士,官累通政,為織造時,雪芹隨任,故繁華聲色,閱曆者深。然竟坎坷半生以死。宗室懋齋(名敦敏)、敬亭與雪芹善。懋齋詩:“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風月憶繁華”,敬亭詩:“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扣富兒門,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兩詩畫出雪芹矣。(《樺葉述聞》,鄧之誠《骨董瑣記》卷八引,一九五五年三聯書店版)

九、裕瑞:
1、“《紅樓夢》一書,曹雪芹雖有誌於作百二十回,書未告成即逝矣。諸家所藏抄八十回書及八十回書後之目錄,率大同小異者,蓋因雪芹改《風月寶鑒》數次,始成此書,抄家各於其所改前後第幾次者,分得不同,故今所藏諸稿本未能劃一耳。此書由來非世間完物也,而偉元臆見,謂世間必當有全本者在,無處不留心搜求,遂有聞故生心思謀利者,偽續四十回,同原八十回抄成一部,用以貽人。偉元遂獲贗鼎於鼓擔,竟是百二十回全裝者,不能鑒別燕石之假,謬稱連城之珍,高鶚又從而刻之,致令《紅樓夢》如《莊子》內外篇,真偽永難辨矣。不然即是明明偽續本,程高匯而刻之,作序聲明原委,故捏造以欺人者。斯二端無處可考,但細審後四十回,斷非與前一色筆墨者,其為補者無疑。作《後紅樓夢》者遂出,……多殺風景之處,故知雪芹萬不出此下下也。(《棗窗閑筆》稿本)
2、聞舊有《風月寶鑒》一書,又名《石頭記》,不知為何人之筆。曹雪芹得之,以是書所傳述者,與其家之事跡略同,因借題發揮,將此部刪改至五次,愈出愈奇,乃以近時之人情諺語,夾寫而潤色之,借以抒其寄托。曾見抄本,卷額本本有其叔脂研齋之批語,引其當年事甚確,易其名曰《紅樓夢》。此書自抄本起至刻續成部,前後三十餘年,恒紙貴京都,雅俗共賞,遂浸淫增為諸續部六種,及傳奇、盲詞等等雜作,莫不依傍此書創始之善也。
雪芹二字,想係其字與號耳,其名不得知。曹姓,漢軍人,亦不知其隸何旗。聞前輩姻戚有與之交好者。其人身胖頭廣而色黑,善談吐,風雅遊戲,觸境生春。聞其奇談娓娓然,令人終日不倦,是以其書絕妙盡致。聞袁簡齋家隨園,前屬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也,約在康熙年間。書中所稱大觀園,蓋假托此園耳。其先人曾為江寧織造,頗裕,又與平郡王府姻戚往來。書中所托諸邸甚多,皆不可考,因以備知府第舊時規矩。其書中所假托諸人,皆隱寓其家某某,凡性情遭際,一一默寫之,唯非真姓名耳。聞其所謂寶玉者,尚係指其叔輩某人,非自己寫照也。所謂元迎探惜者,隱寓原應歎息四字,皆諸姑輩也。……又聞其嚐作戲語雲:“若有人欲快睹我書,不難,惟日以南酒燒鴨享我,我即為之作書”雲。(《棗窗閑筆》稿本)

十、陳其元
淫書以《紅樓夢》為最,蓋描摩癡男女情性,其字麵絕不露一淫字,令人目想神遊,而意為之移。所謂“大盜不操幹矛”也。豐潤丁雨生中丞巡撫江蘇時,嚴行禁止,而卒不能絕,則以文人學士多好之之故。餘弱冠時,讀書杭州,聞有某賈人女明豔,工詩,以酷嗜《紅樓夢》致成瘵疾。當綿綴時,父母以是書貽禍,取投之火,女在床乃大哭曰:“奈何燒殺我寶玉!”遂死。杭州人傳以為笑。此書乃康熙年間江寧織造曹練亭之子雪芹所撰。練亭在官有賢聲,與江寧知府陳鵬年素不相得,及陳被陷,乃密疏薦之,人尤以為賢。至嘉慶年間,其曾孫曹勳以貧故入林清天理教。林為逆,勳被誅,覆其宗。世以為撰是書之果報焉。(《庸閑齋筆記》同治十三年刊本)

十一、汪堃:
《紅樓夢》一書,始於乾隆間,後遂遍傳海內,幾於家置一編。……相傳其書出於漢軍曹雪芹之手。嘉慶年間,逆犯曹綸,即其孫也。滅族之禍,實基於此。(《寄蝸殘贅》同治十一年刊本)

十二、徐珂
《紅樓夢》一書,所載皆納蘭太傅明珠家之瑣事。妙玉,薑宸英也。寶釵,為某太史。太史嚐遣其妻侍太傅,冬日,輒取朝珠置胸際,恐冰項也。或謂“紅樓夢”為全書標目,寄托遙深。容若詞雲:“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賈探春為高士奇,與妙玉之為宸英,同一命義。容若,名成德,後改性德,太傅子也。
或曰:是書所指皆雍乾以前事。寧國、榮國者即赫赫有名之六王、七王第也,二王於開國有大功,賜第宏敞,本相聯屬。金陵十二釵悉二王南下用兵時所得吳越佳麗,列之寵姬者也。作是書者乃江南一士人,為二王上賓,才氣縱橫,不可一世。二王倚之如左右手,時出其愛姬,使執經問難,從學文字。以才投才,如磁引石,久之遂不能自持也。事機不密,終為二王偵悉,遂斥士子,不予深究。士子落拓京師,窮無聊賴,乃成是書以誌感,京師後城之西北有大觀園舊址,樹石池水尤隱約可辨也。
或曰:是書實國初文人抱民族之痛,無可發泄,遂以極哀豔極繁華之筆為之,欲導滿人奢侈而複其國祚者。其說誠非無稽。
或曰,《紅樓夢》可謂之政治小說,於其敘元妃歸省也,則曰“當初既把我送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於其敘元妃之疾也,則曰“反不如尋常貧賤人家,娘兒兄妹們常在一塊兒”,絕不及皇家一語,而隱然有一專製君主之威在其言外,使人讀之而自喻,此其關係於政治上者也。
京師有陳某者,設書肆於琉璃廠。光緒庚子,避難他徙,比歸,則家產蕩然,懊喪欲死。一日,訪友於鄉,友言:“亂離之中,不知何人遺書籍兩箱於吾室,君固業此,趣視之,或可貨耳。”陳檢視其書,乃精楷鈔本《紅樓夢》全部,每頁十三行,三十字,鈔之者各注姓名於中縫,則陸潤庠等數十人也,乃知為禁中物。急攜之歸,而不敢示人。閱半載,由同業某介紹,售於某國公使館秘書某,陳遂獲巨資,不複憂衣食矣。其書每頁之上,均有細字朱批,知出於孝欽後之手,蓋孝欽最喜閱《紅樓夢》也。
曹雪芹所撰《紅樓夢》一書,風行久矣,士大夫有習之者,稱為“紅學”。而嘉、道兩朝,則以講求經學為風尚。朱子美嚐訕笑之,謂其穿鑿傅會,曲學阿世也。獨嗜說部書,曾寓目者幾九百種,尤熟精《紅樓夢》,與朋輩閑話,輒及之。一日,有友過訪,語之曰:“君何不治經?”朱曰:“予亦攻經學,第與世人所治之經不同耳。”友大詫,朱曰:“予之經學,所少於人者,一畫三曲也。”友瞠目。朱曰:“紅學耳。”蓋經字少?,即為紅也。朱名昌鼎,華亭人。(《清稗類鈔》節選,1917年商務印書館)

十三、陳鏞:
《紅樓夢》實才子書也,初不知作者誰何,或言是康熙間京師某府西賓常州某孝廉手筆,巨家兼有之,然皆抄錄,無刊本,曩時見者絕少。乾隆五十四年春,蘇大司寇家因是書被鼠傷,付琉璃廠書坊抽換裝訂,坊中人藉以抄出,刊版刷印漁利,今天下俱知有《紅樓夢》矣。《紅樓夢》一百二十回,原書僅止八十回,餘所目擊。後四十回乃刊刻時好事者補續,遠遜本來,一無足觀。近聞更有《續紅樓夢》,雖未寓目,亦想當然矣。(《樗散軒叢談》嘉慶九年青霞齋刊本)

十四、梁恭辰
《紅樓夢》一書,誨淫之甚者也。乾隆五十年以後,其書始出,相傳為演說故相明珠家事。以寶玉隱明珠之名,以甄(真)寶玉賈(假)寶玉亂其緒,以開卷之秦氏為入情之始,以卷終之小青為點睛之筆。摹寫柔情,婉孌萬狀,啟人淫竇,導人邪機。自是而有《續紅樓夢》、《後紅樓夢》、《紅樓後夢》、《紅樓重夢》、《紅樓複夢》、《紅樓再夢》、《紅樓幻夢》、《紅樓圓夢》諸刻,曼衍支離,不可究詰。評者尚嫌其手筆遠遜原書,而不知原書實為厲階,諸刻特衍,誨淫之謬種,其弊一也。滿洲玉研農先生(麟),家大人座主也,嚐語家大人曰:“《紅樓夢》一書,我滿洲無識者流每以為奇寶,往往向人誇耀,以為助我鋪張,甚至串成戲出,演作彈詞,觀者為之感歎欷噓,聲淚俱下。謂此曾經我所在場目擊者,其實毫無影響,聊以自欺欺人。不值我在旁齒冷也。其稍有識者,無不以此書為誣蔑我滿人,可恥可恨。若果尤而效之,豈但《書》所雲驕奢淫佚將由惡終者哉。我做安徽學政時,曾經出示嚴禁,而力量不能及遠,徒喚奈何。有一庠士頗擅才筆,私撰《紅樓夢節要》一書,已付書坊剞劂,經我訪出,曾褫其衿,焚其板,一時觀聽頗為肅然。惜他處無有仿而行之者。”那繹堂先生亦極言:“《紅樓夢》一書為邪說詖行之尤,無非蹧蹋旗人,實堪痛恨。我擬奏請通行禁絕,又恐立言不能得體,是以隱忍未行。”則與我有同心矣。此書全部中無一人是真的,惟屬筆之曹雪芹實有其人,然以老貢生槁死牖下,徒抱伯道之嗟。身後蕭條,更無人稍為矜恤。則未必非編造淫書之顯報矣。(《北東園筆錄》四編,同治五年刊本)

十五、周春
乾隆庚戌秋,楊畹耕語餘雲:“雁隅以重價購抄本兩部:一為《石頭記》,八十回;一為《紅樓夢》,一百廿回,微有異同。愛不釋手,監臨省試,必攜帶入闈,閩中傳為佳話。”時始聞《紅樓夢》之名,而未得見也。壬子冬,知吳門坊間已開雕矣。茲苕估以新刻本來,方閱其全。相傳此書為納蘭太傅而作。餘細觀之,乃知非納蘭太傅,而序金陵張侯家事也。憶少時見爵帙便覽,江寧有一等侯張謙,上元縣人。癸亥、甲子間,餘讀書家塾,聽父老談張侯事,雖不能盡記,略約與此書相符,然猶不敢臆斷。再證以《曝書亭集》、《池北偶談》、《江南通誌》、《隨園詩話》、《張侯行述》諸書,遂決其無疑義矣。案靖逆襄壯侯勇長子恪定侯雲翼,幼子寧國府知府雲翰,此寧國、榮國之名所由起也。襄壯祖籍遼左,父通,流寓漢中之洋縣,既貴,遷於長安,恪定開閫雲間,複移家金陵,遂占籍焉。其曰代善者,即恪定之子宗仁也,由孝廉官中翰,襲侯十年,結客好施,廢家資百萬而卒。其曰史太君者,即仁宗妻高氏也,建昌太守琦女,能詩,有《紅雪軒集》,宗仁在時,預埋三十萬於後園,交其子謙,方得襲爵。其曰林如海者,即曹雪芹之父楝亭也,楝亭名寅,字子清,號荔軒,滿洲人,官江寧織造,四任巡鹽,曹則何以廋詞曰林?蓋曹本作(兩個“東”下麵一個“曰”),與林並為雙木。作者於張字曰掛弓,顯而易見;於林字曰雙木,隱而難知也。嗟乎!賈假甄真,鏡花水月,本不必求其人以實之,但此書以雙玉為關鍵,若不溯二姓之源流,又焉知作者之命意乎?故特詳書之,庶使將來閱《紅樓夢》者有所考信雲。甲寅中元日黍穀居士記。
賈雨村者,張鳴鈞也,浙江烏程人,康熙乙未甲科,官至順天府尹而罷。首回明雲雨村湖州人,且鳴鈞先曾褫職,亦複正合。此書以雨村開場,後來又被包勇痛罵,乃《紅樓夢》中最著眼之人,當附記之。十月既望又書。(《閱紅樓夢隨筆》之“紅樓夢記”,抄本)

十六、毛慶臻:
“乾隆八旬盛典後,京板《紅樓夢》流衍江浙,每部數十金;至翻印日多,低者不及二兩。其書較《金瓶梅》愈奇愈熱,巧於不露,士夫愛玩鼓掌,傳入閨閣毫無避忌。作俑者曹雪芹,漢軍舉人也。由是《後夢》、《續夢》、《複夢》、《翻夢》,新書迭出,詩牌酒令,鬥勝一時。然入陰界者,每傳地獄治雪芹甚苦,人亦不恤,蓋其誘壞身心性命者,業力甚大,與佛經之升天堂,正作反對。嘉慶癸酉,以林清逆案,牽都司曹某,淩遲覆族,乃漢軍雪芹家也。餘始驚其叛逆隱情,乃天報以陰律耳!傷風教者,罪安逃哉!然若狂者,今亦少衰矣。更得潘順之、補之昆仲,汪杏春、嶺梅叔侄等損貲收毀,請示永禁,功德不小。然散播何能止息,莫若聚此淫書,移送海外,以答其鴉煙流毒之意,庶合古人屏諸遠方,似亦陰符長策也。(《一亭考古雜記》光緒十七年石印本)

十七、程偉元、高鶚
1、《紅樓夢》序
《紅樓夢》小說本名《石頭記》,作者相傳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書內記雪芹曹先生刪改數過。好事者每傳抄一部,置廟市中,昂其值得數十金,可謂不脛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傳隻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間稱有全部者,及檢閱仍隻八十卷,讀者頗以為憾。不佞以是書既有百廿卷之目,豈無全璧?爰為竭力收羅,自藏書家甚至故紙堆中無不留心,數年以來,僅積有廿餘卷。一日偶於鼓擔上得十餘卷,遂重價購之,欣然繙閱,見其前後起伏,尚屬接筍,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細加厘剔,截長補短,抄成全部,複為鐫板,以公同好,《紅樓夢》全書始自是告成矣。書成,因並誌其緣起,以告海內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為快者歟?小泉程偉元識。(程甲本《紅樓夢》)
2、《紅樓夢》序
予聞《紅樓夢》膾炙人口者,幾二十餘年,然無全璧,無定本。向曾從友人借觀,竊以染指嚐鼎為憾。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過予,以其所購全書見示,且曰:“此仆數年銖積寸累之苦心,將付剞劂,公同好。予閑且憊矣,盍分任之?”予以是書雖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謬於名數,欣然拜諾,正以波斯奴見寶為幸,遂襄其役。工既竣,並識端末,以告閱者。時乾隆辛亥冬至後五日鐵嶺高鶚敘並書。(程甲本《紅樓夢》)
3、程乙本紅樓夢引言
一、是書前八十回,藏書家抄錄傳閱幾三十年矣,今得後四十回合成完璧。緣友人借抄爭睹者甚夥,抄錄固難,刊板亦需時日,姑集活字刷印。因急欲公諸同好,故初印時不及細校,間有紕繆。今複聚集各原本詳加校閱,改訂無訛,惟識者諒之。
一、書中前八十回鈔本,各家互異;今廣集核勘,準情酌理,補遺訂訛。其間或有增損數字處,意在便於披閱,非敢爭勝前人也。
一、是書沿傳既久,坊間繕本及諸家所藏秘稿,繁簡歧出,前後錯見。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無,題同文異,燕石莫辨。茲惟擇其情理較協者,取為定本。
一、書中後四十回,係就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無它本可考。惟按其前後關照者,略為修輯,使其有應接而無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為厘定。且不欲盡掩其本來麵目也。
一、是書詞意新雅,久為名公钜卿賞鑒。但創始刷印,卷帙較多,工力浩繁,故未加評點。其中用筆吞吐虛實掩映之妙,識者當自得之。
一、向來奇書小說,題序署名,多出名家。是書開卷略誌數語,非雲弁首,實因殘缺有年,一旦顛末畢具,大快人心,欣然題名,聊以記成書之幸。
一、是書刷印,原為同好傳玩起見,後因坊間再四乞兌,爰公議定值,以備工料之費,非謂奇貨可居也。壬子花朝後一日,小泉、蘭墅又識。(程乙本《紅樓夢》)

十八、逍遙子《後紅樓夢序》
曹雪芹《紅樓夢》一書,久已膾炙人口,每購抄本一部,須數十金。自鐵嶺高君梓成,一時風行,幾於家置一集。同人相傳雪芹尚有《後紅樓夢》三十卷,遍訪未能得,藝林深惜之。頃白雲外史、散花居士竟訪得原稿,並無缺殘。餘亟為借讀。讀竟,不勝驚喜。尤喜全書皆歸美君親,存心忠孝,而諷勸規警之處亦多;即詼嘲跌宕,亦雅令而有雋致。杜陵雲:“庾信文章老更成”,又雲:“晚節漸於詩律細”,玩此細筋入骨,精意添毫,洵為雪芹愜意筆也。爰以重價得之,與同人鳩工梓行,以公同好。譬如斷碑得原碑,缺譜得全譜,凡臨池按拍家,共此賞心耳。逍遙子漫題。(《後紅樓夢》乾嘉間刊本)

十九、吳雲《紅樓夢傳奇序》節錄:
《紅樓夢》一書,稗史之妖也,不知其所自起,當《四庫全書》告成時,稍稍流布;率皆抄寫,無完帙。已而高蘭墅偕陳某足成之,間多點竄原文,不免續貂之誚。本事出曹使君家,大抵主於言情,顰卿為主腦,餘皆枝葉耳。(《紅樓夢傳奇》嘉慶二十四年刊本)
(整理中...)

《石頭記》即金陵記,十二釵也是金陵的。但現在書中描寫的事卻是發生在北京的。因此鄙人認為石頭記原作者是金陵人,內容是明清易代前後的故事。所以有明代生活的痕跡。後被刪改成現在的樣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