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曆史揭秘:吸毒的嚴複與伊藤博文是同學麽?

(2007-06-19 21:28:57) 下一個
曆史揭秘:吸毒的嚴複與伊藤博文是同學麽?


1900年嚴複(中坐者)與好友在一起

嚴複(1853─1921年),幾次改名字,先後叫嚴傳初,嚴宗光,嚴複,他的名氣很大,是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譯家。有了如此大的名頭,他的真實經曆也被後人偽造和神化了,這些謠言除了神化嚴複,還有另一個妙用,就是醜化清朝,這在民國十分常見,也十分流行,不足為奇,史書“清史稿”都在民國成為禁書, 就是為了造謠方便。

嚴複於1871年(同治十年)在福州船政學堂畢業,據馬自毅先生撰寫的《“總教習”還是“洋文正教習”──嚴複任職北洋水師學堂期間若幹史實考證》一文,嚴複的“專業成績與實踐能力並不出色”;1877年3月(光緒三年二月)赴英國學習海軍,曆經兩年的學習,1879年嚴複回國。

關於嚴複的最大謊言就是來自其英國留學期間,傳說大致是這樣的:

嚴複在英國留學時期,和後來成為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同班同學,考試成績,嚴複經常第一,伊藤博文第二,兩人被歐洲人一起稱為“東方才子”。但之後,兩人際遇完全不同,嚴複回到中國,清政府對他十分冷淡,根本就不重用,隻是擔當福州船政學堂的一名小小教員,嚴複的偉大報國誌願無法實現,於是,通過抽鴉片來消解自己的不得誌,意思是嚴複吸食鴉片是清政府逼迫的。

與嚴複剛好相反,伊藤博文回國後,被政府高度重視和重用,日本天皇親自到碼頭迎接,然後給了他首相職位,伊藤博文得以大展其在英國學到的西方先進知識,在日本進行全麵改革,讓日本成為世界資本主義強國,日本因為伊藤博文強到什麽程度呢?先是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中國,之後又戰勝俄國,等等。

這個傳說粗看起來就是編造的,但卻出現在陳寶琛所寫的《嚴君墓誌銘》中,“光緒二年(按:應是光緒三年),派(嚴複)赴項國海軍學校肄戰術及炮台建築諸學,是時日本亦始遣人留學西洋,君試輒最,……而日本同學歸者,用事圖強。”

謠言沒有就此終止,北京大學劉複(半農)教授在其詩集《揚鞭集》中也寫了嚴複留學期間考試名列伊藤博文之上的事。《清代七百名人傳》把謠言進一步誇大,“(嚴複)光緒二年,派赴英國海軍學校,肄戰術及炮台建築諸學。是時日本亦始遣人留學西洋,伊藤博文、大隈重信之倫皆其選也。複得最上第……”,又加上日本政壇名人大隈重信。

其中,影響最大的是1988年的電視《蔚藍色》,“清朝政府最早派送到英國學習海軍的留學生嚴複,日後並沒有去當一名戰艦指揮官,而是成了思想啟蒙家。……然而,當嚴複參與其事的百日維新慘敗之時,日本的明治維新卻成功了。當這位中國近代的偉大啟蒙者在封建勢力的打擊下,一步步放棄改良思想,最終倒退到孔孟之道的懷抱裏去的時候,他在英國海軍大學的同學伊藤博文,卻邊任日本首本,率領這個島國迅速跨進世界強國之林”。

1989年10月7日北京《團結報》上的文章,《才子的不同命運》,“百餘年前,我國早期留學生嚴複,以第一名畢業於英國名牌大學──牛津大學。珍伊藤博文名列第三。伊藤回日本後,明治天皇立即重用為內閣總理在臣,使之全力投身於維親大業。而嚴複回中國後,幾經關節,方才跪見到李鴻章;俯首稟陳報國大誌時,根本沒聽嚴稟告些什麽……”,此文在網上廣泛傳播,目的是醜化清朝。

真相如何呢?

據日本史學家的《伊藤博文傳》,伊藤博文1864年到英國學習海軍,因為其英文基礎太差,先是補習英文,如此約半年,伊藤博文在《泰晤士報》上知道外國艦隊炮轟日本下關事件,就回國了,也就是說,他因為英文基礎很差,根本就沒有進入任何英國正規學校學習,這個時候,嚴複隻有10歲,兩人不可能是同學。
1871年,伊藤博文去歐美十多個國家參觀考察約,但他不是學生身份,此時的嚴複還沒去英國。嚴複在英國留學(1877--1879年),伊藤博文在日本忙與鎮壓“西南叛亂”等事,這段時間根本就沒有去英國。大隈重信的經曆更簡單,此人竟然一輩子也沒邁出日本國門一步,怎麽會和嚴複成為在英國的同學?

中國近代史因為各種原因充滿謊言,比如,公車上書,曆史上根本不存在,這已經被海峽兩岸學者證明,資料來自中國第一檔案棺;譚嗣同的題詩“望門投趾思張儉,直諫陳書愧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據台灣史學家黃彰健考證,後兩句應為“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我自……”兩句是康有為和梁啟超所改。還有,根據中國第一檔案館的史料,護法運動,主要人員並非隻是蔡鍔一人,製造這個謠言的是梁啟超,因為蔡鍔是梁啟超的學生,如此做的目的是把護法運動功勞歸結在梁啟超和蔡鍔師徒身上,等等。

最妙的是,當謊言被揭穿後,某些人視而不見,繼續造謠,如果是一般的網友也就算了,但是,某些曆史學者依然造假就有問題了,這是一種嚴重的學術腐敗現象,比如,湯誌均先生在其曆史專著《戊戌變法史》中,繼續散布公車上書的謊言,還有,蔡樂蘇、張勇、王憲明出版《戊戌變法史述論稿》同樣繼續歪曲曆史。

這裏要提一下中國近代史專家袁偉時,他不斷要求講真話的空間,但是,近代史很多都已經開放,可以自由發表意見了,袁偉時做的怎麽樣呢?有好的地方,說了不少真話,也有不如人意之處,繼續撒謊,比如甲午戰敗根本原因不是頤和園修建問題,而且,已經有詳細史料證明,梁啟超的頤和園的3千萬經費是謊言,但袁偉時繼續散布謊言。


回到主題,嚴複不被重用和吸食鴉片到底是怎麽回事?


根本原因是他自己性格缺陷和私德不佳。嚴複喜歡和人爭執,嘴上無德。特別是“吸鴉片”,這在當時是清朝不重用他的一個重要原因。

嚴複1890年給他的四弟信中說,“兄吃煙事,中堂亦知之,雲:‘汝如此人才,吃煙豈不可惜,此後當體吾意,想出法子革去。’中堂真可感也。”

此事看出,李鴻章(中堂)並不是不想重用嚴複,是嚴複自己有“吸鴉片”的惡習,無法重用他,勸他戒掉,但他最終也沒有“革去”惡習,直到他逝世為止。他在1919年的日記寫道:“以年老之人,鴉片不複吸食,筋肉酸楚,殆不可任,夜間非服藥不能睡。嗟夫,可謂苦已!恨早不知此物為害真相,致有此患,若早知之,雖曰仙丹,吾不近也。寄語一切世間男女少壯人,鴉片切不可近。世間如有魔鬼,則此物是耳。若吾言之,可作一本書也。”

他的這些話也是給其他吸毒者的警告,嚴複在清朝因此不被重用,在民國時期,也因此被教育部勒令辭去北大校長的職務。

嚴複是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教務長)麽?

水師學堂實際是海軍學校,光緒十年(1884年),嚴複在北洋任職近五年,李鴻章向朝廷上《水師學堂著有成效請援案獎勵折》,“參將銜留閩盡先補用都司嚴宗光(嚴複原名),由閩廠出國肄業,學成回華,派充該堂洋文正教習……”。這個奏折看出,嚴在北洋水師學堂是“洋文正教習”。嚴複是否出任過總教習,有待考證。



嚴複為什麽不被李鴻章重用?

上麵已經說了嚴複吸食鴉片,還有他言辭激烈而不知道掩飾,“患其激烈,不之近也。”,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嚴複在英國留學期間喜歡政治之類的科目,去當旁聽生,他竟然在英國從沒有在軍艦上實習過,這也是他不被重用而當“教習”的原因,因為他的操作技能不怎麽樣。 而他在英國的同學鄧世昌和劉步蟾等卻在指揮軍艦。嚴複的失意程度可想而知。嚴複不甘心,曾經幾次參加科舉,但幾次鄉試都通不過。此外,清朝能人輩出,嚴複並不是最出色的,他的同鄉兼同學羅豐祿比嚴複優秀,職務一直在嚴複之上,受到李鴻章等人的多次保舉。一句話,民國時期的一些所謂名人,在清朝屬於二三流人物,足見在人才上比,民國比清朝是怎樣的曆史大倒退。嚴複先後擔任過複旦和北大的校長。


嚴複的生命出現轉折,是甲午戰爭失敗,人們開始崇尚西學,他翻譯的《天演論》等讓他迅速出名。當然,嚴複不會為中國甲午戰敗而高興,而是非常氣憤,畢竟他的一些學生和其他一些留美幼童葬身海底。

嚴複認為甲午戰敗是因為李鴻章的“昏庸驕蹇,喪心誤國”,“推求厥咎,太半皆坐失先著,綢繆之不講,調度之乖方,合肥真不得辭其責也。”(《嚴複集》),嚴複還說,李鴻章的“‘和’字一言,其貽誤天下,可謂罄竹難書矣!”“今日北洋之糜爛,皆可於‘和’之一字推其原。”,這些話的意思是李鴻章在甲午海戰和陸戰中一直“避戰”以保存其實力,幻想和希望俄國等列強插手和平解決日本侵略朝鮮和中國。嚴複還嚴厲批評了李鴻章的在用人維親,“合肥用人實致僨事”,李鴻章的親信、女婿、外甥等人在戰爭中玩忽職守,結果使戰爭屢屢失利,“以己一生勳業,徇此四五公者,而使國家亦從以殆,嗚呼,豈不過哉!”因此“不學無術私心未淨之人”“不足恃也”。(參見《嚴複集》),嚴複的批評也許有人說是他在發泄自己不被重用的怨恨,但這個猜測是不對的,因為“清史稿的李鴻章傳”中有同樣的評論。

甲午戰敗,李鴻章身為總指揮官當然要負主要責任,但是嚴複也有責任,身為教官卻吸食鴉片,給學生樹立了什麽榜樣?甲午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有些官兵吸食鴉片,導致鬥誌缺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