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趙氏孤兒是偽造,伍子胥“鞭屍”是謊言

(2007-06-09 16:47:14) 下一個
趙氏孤兒是偽造,伍子胥“鞭屍”是謊言 《楊門女將——穆桂英掛帥》《梁山伯與祝英台——十八相送》《白蛇傳——斷橋》《趙氏孤兒——奪子》《陸遊與唐琬——題詩壁》 中國藝術家表演甩水袖中法藝術家進行親密交流舞扇子法國藝術家激情演唱學越劇舞蹈 法國藝術家嚐試甩水袖舞蹈  中青網6月8日訊 今天上午,來自法國的30多位青年藝術家在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排練場觀摩《東方奇葩——越劇精品折子戲專場》。《楊門女將——穆桂英掛帥》、《梁山伯與祝英台——十八相送》、《白蛇傳——斷橋》、《趙氏孤兒——奪子》、《陸遊與唐琬——題詩壁》一幕幕經典越劇,讓法國青年藝術家大飽眼福。演出結束後,法國青年藝術家與中國越劇名家進行交流,好奇的法國青年藝術家還上台穿上了越劇戲服,一板一眼地跟著越劇名角們學起了甩水袖,舞扇子……  越劇以浙江江嵊縣地方方言和民間音樂為淵源,博采京劇、昆劇、話劇等多種藝術精華,以“女子越劇”為主,輔以男女合演,聲腔以板腔體以及不同唱腔流派為主要特征,人物不勾臉譜,表演融合內心體驗,並以相對程式化的手段加以呈現。 趙氏孤兒 故事來源: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史書《史記》時間: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地點:晉國(今中國的山西省)主要人物:程嬰(鄉間醫生)趙武(趙氏孤兒)屠岸賈(趙國將軍)“趙氏孤兒”的這段故事最早見之於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趙世家》。晉景公年間,奸臣屠岸賈欲除忠烈名門趙氏。他率兵將趙家團團圍住,殺掉了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等全家老小。惟一漏網的是,趙朔的妻子,她是晉成公的姐姐,肚子懷著孩子,躲在宮中藏起來。趙朔有個門客叫公孫杵臼,還有一個好友叫程嬰。趙朔死後,兩個人聚到了一起。公孫杵臼質問程嬰:“你為什麽偷生?”程嬰說:“趙朔之妻正在懷孕,若生下來是個男的,就把他撫養成人,報仇血恨,若是個女的,我就徹底失望了,隻好以死報答趙氏知遇之恩。”不久,趙妻就分娩了,在宮中生下個男孩。屠岸賈聞之,帶人到宮中來搜索,沒有找到趙氏母子的藏身之處。母子倆逃脫這次劫難後,程嬰對公孫杵臼說:“屠岸賈這次沒找到孩子,絕對不會罷休。你看怎麽辦?”公孫杵臼一腔血氣地問:“育孤與死,哪件事容易?”程嬰回答:“死容易,育孤當然難。”公孫杵臼:“趙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難的事情。讓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恰好程嬰家中也有一個正在繈褓中的嬰兒,程嬰含淚采取了調包之計,將自己的孩子抱上,與公孫杵臼一齊逃到了永濟境內的首陽山中。讓妻子帶著趙氏孤兒朝另一個方向逃去。屠岸賈聞之,率師來追。程嬰無奈隻好從山中出來說:“程嬰不肖,無法保生趙氏孤兒。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將軍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訴你孩子的藏身之處。屠岸賈答應了。程嬰領路,終於找到隱匿山中的公孫杵臼和嬰兒。  杵臼當著眾人的麵,大罵程嬰,他一邊罵一邊伴裝乞求:“殺我可以,孩子是無辜的,請留下他一條活命吧!”眾人當然不允。程嬰眼睜睜地看著親生兒子和好友公孫杵臼死在亂刀之下。  程嬰身負忘恩負義,出賣朋友,殘害忠良的“罵名”,偷出趙氏孤兒來到了山高穀深、僻靜荒蕪的盂山隱居起來。這一隱居就是十五年,就是這片人跡罕至的深山中,穿梭著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蕩著一老一少的對話;就是這片與世隔絕的溝穀中,積聚了一老一少的複仇力量。趙氏孤兒,終於長成了頂天立地的漢子。蒼天不負有心人,程嬰與趙武,在朝中韓厥的幫助下,裏應外合,滅掉了權臣屠岸賈。趙氏冤情大白於天下,程嬰忠義大白於天下,公孫杵臼忠烈大白於天下。最後的程嬰,並未品味勝利的美酒,十數年積聚的喪子之痛,喪君之痛,喪友之痛一並襲上心頭,程嬰自刎而死,趙武為此服孝三年。  中國曆史上如果沒有這段傳奇的故事,戰國時代的名門望族趙氏何能複興?何能有後來雄霸天下的趙簡子趙襄子?何能有韓趙魏三分晉國?何能有後世的“三晉”稱謂? 後世為紀念忠烈千秋的程嬰,公孫杵臼,在藏山立廟以祀。廟曰“文子祠”以趙武之諡號趙文子命名。現存山門、牌樓、戲台、鍾鼓樓。碑坊正殿、寢宮、梳洗樓等三十餘處遺跡依山而建,雄偉壯觀,氣勢萬千。近年來,當地愛我論壇又在“文子祠”附近修建了“春秋戰國城”,增設了群雄殿、將相府、忠烈館、古戰場等新的仿古建築,使人們可以進一步了解春秋戰國時代風雲變幻的三晉曆史。大將軍屠岸賈凶暴殘忍,專權誤國,陷害忠誠正直的大夫趙盾,在他的慫恿下,晉國國君下令:抄斬趙氏滿門。一夜之間,趙盾和他的兒子趙朔、家屬、奴婢等共計三百餘口,倒在血泊中,做了冤鬼。趙朔的夫人莊姬公主,因是國君的胞妹,幸免於難,被送回內宮居住,此時她已懷有身孕。幾個月以後,莊姬公主生下一個男嬰,取名趙武,但這一切都逃不過屠岸賈的眼睛,他早已下令,把內宮封鎖起來。莊姬公主以看病為名,把趙家的摯友、鄉間醫生程嬰召進內宮,含淚請求程嬰救孩子出宮。程嬰把趙武放進藥箱準備帶出宮門。守將韓厥見程嬰一腔正義,十分感佩,放走程嬰和趙武,自己拔劍自刎。屠岸賈追查不到趙氏孤兒的下落,氣急敗壞,宣布要把全國半歲以內的嬰兒全部殺光。為了保全趙氏孤兒和晉國所有無辜的嬰兒,程嬰與退職年邁的大夫公孫杵臼商議,用假相瞞騙屠岸賈:程嬰獻出自己親生兒子代替趙氏孤兒,公孫老人頂替救孤藏孤的罪名,然後由程嬰親自去向屠岸賈告發。屠岸賈聽信了程嬰的舉報,殘忍地殺死了公孫老人和“趙氏孤兒”。晉國上下目睹了這場血腥屠殺,敢怒而不敢言,人們在背後無不切齒痛罵程嬰的賣友求榮。程嬰麵對這一切,隻有強忍悲憤,默默承受。十幾年來,程嬰苦心教育,把趙武培養成一個文武雙全的青年。為了接近屠岸賈,他讓趙武認屠岸賈為義父。終於有一天,他把真相告訴了趙武。在守邊歸來的大將軍魏絳的鼎力相助下,趙武拔劍刺向仇人,並告之自己便是他斬不盡、殺不絕的趙氏孤兒。元代(公元1206年——公元1368年)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曾於1775年被法國著名文學家伏爾泰翻譯成《中國孤兒》,在歐洲產生過一定的影響。京劇傳統劇目,劇情:晉靈公無道,荼害百姓。趙盾勸諫不聽;奸臣屠岸賈殘害趙盾全家。趙媳莊姬公主避入宮中,產生一子, 由趙門客程嬰喬裝救出。屠岸賈聞公主產子,進官搜孤不得,下令十日內若不獻出嬰兒,即將國中與孤兒同庚的嬰兒均殺死。程乃與公孫柞臼計議,程嬰舍子,公孫舍身,救出孤兒。後孤兒成人,魏絳回朝,怒打程嬰。程述真情, 回府繪圖,告知孤兒過去情景。孤兒遂與魏絳等,計誅屠岸賈報仇。1960年,王雁就京劇《按孤救孤》基礎,參考秦腔改編。由馬連良飾程嬰,譚富英飾趙盾,張君秋怖莊姬公主,裘盛戎飾魏絳,各有精彩唱段。 ---------------春秋 史記-晉世家的記載是晉景公17年族的趙家 殺的是同和括 左傳記的時間和上邊一樣 原因是趙氏孤兒--趙武的母親和自己丈夫的叔叔嬰齊通奸 嬰齊被他的兄弟同和括驅逐 趙氏孤兒--趙武的母親因此誣陷同和括謀反 晉景公才殺了同和括 也就是在同一年-晉景公17.魯成公8年封的趙氏孤兒--趙武 而史記-趙世家的記載是晉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賈誅趙氏包括了趙朔---趙氏孤兒--趙武的父親. 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 15年後 就是晉景公17或18年 晉景公封的趙氏孤兒--趙武 ------------------------------------------------------------------ 十七年,誅趙同、趙括,族滅之。韓厥曰:“趙衰、趙盾之功豈可忘乎?柰 何絕祀!”乃複令趙庶子武為趙後,複與之邑。 ----------------史記 晉世家第九 晉殺其大夫趙同、趙括。-----春秋.成公八年 晉趙莊姬為趙嬰之亡故,譖之於晉侯,曰:“原、屏將為亂。”欒、郤為征。 六月,晉討趙同、趙括。武從姬氏畜於公宮。以其田與祁奚。韓厥言於晉侯曰: “成季之勳,宣孟之忠,而無後,為善者其懼矣。三代之令王,皆數百年保天之 祿。夫豈無辟王,賴前哲以免也。《周書》曰:‘不敢侮鰥寡。’所以明德也。” 乃立武,而反其田焉。------左傳.成公八年 ----------------------------------------------------------------- 晉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賈欲誅趙氏......賈不請而擅與諸將攻趙氏於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趙朔妻成公姊,有遺腹,走公宮匿......居十五年,晉景公疾,卜之,大業之後不遂者為祟。景公問韓厥,厥知趙孤在......於是召趙武、程嬰遍拜諸將,遂反與程嬰、趙武攻屠岸賈,滅其族。複與趙武田邑如故。-----史記.趙世家第十三 1。以左傳為準,合乎情理和社會環境2。史記在編造故事,因為司馬遷要進一步的宣傳“儒家思想”,這個故事再適合不過了。3.。 司馬遷不是在寫曆史,不是在記述真實的曆史,他是把“曆史”當成武器,進一步宣傳儒家理念,同時為自己的被閹割身世不平憤恨,希望有大俠從天而降。基本是 司馬遷在意淫。4。司馬遷意淫的東西很多,清朝有個書專門批判他的,最近揭穿了“鞭屍”的謊言。-----------晉景公姓姬,名據,《左傳》名獳,是中國春秋時代諸侯之一晉國的一位君主。前599年至前582年在位。其父為晉成公,晉成公即位後七年就死了,由其子繼位,是為晉景公。晉景公曾攻敗楚國,使楚莊王、楚共王霸業結束,晉景公亦曾攻敗齊國。前582年,晉景公在吃飯前感到腹脹,便上廁所,但卻掉到糞坑中死亡(《左傳》記載:“將食,漲,如廁,陷而卒”)。----------趙氏孤兒,元朝的雜劇,作者為紀君祥,是為一部悲劇,內容取材自春秋時代的晉國的曆史事件─“下宮之難”。此劇描繪忠臣、義士、節婦、孝子,無不凜然如生;忠憤之氣,貫徹全篇。後來傳到法國,伏爾泰將其改編為五幕劇本(名:L'orphelin de la Maison de Tchao,1735年出版),是我國最早傳至歐洲的戲曲作品。----故事描寫晉國重臣趙盾被屠岸賈陷害滅門,其友程嬰、杵臼拚死救助其子趙朔的遺腹子趙武。趙武後來長大成人,報仇雪恨,滅屠氏宗族。--------趙盾(?前654年-前601年),又稱趙宣子、趙孟。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衰之子,趙同、趙括之兄。前656年,趙衰跟隨重耳逃亡狄地,娶狄女叔隗,生趙盾。故趙盾可能出生在前655年或前654年。前621年春,趙盾執掌晉國國事。八月,晉襄公崩,趙盾等立晉襄公之子夷皋。晉襄公遺命立夷皋為君,而夷皋年幼,故晉人希望立年長者為君安定晉國。趙盾欲迎立正在秦國作人質的公子雍(晉文公與杜祁之子),而狐射姑則支持公子樂(晉文公與辰嬴之子)。趙盾認為公子樂“母淫子辟”,而公子雍“母義子愛”且與秦國親近,派先蔑、士會前往秦國迎接公子雍。襄公夫人穆贏抱夷皋在朝堂大哭,以“先君之命”責備趙盾,趙盾和各大夫被逼不過,隻得背著先蔑等人立夷皋為君。趙盾率軍在令狐將護送公子雍回晉的秦軍擊敗,後與齊侯、宋公、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盟於扈。前619年冬十月壬午,趙盾與魯國會盟於衡雍。前615年,秦康公攻晉,趙盾率晉軍與秦軍戰於河曲。晉國大夫臾駢認為秦軍糧食不足,不能持久,建議堅守待戰。秦國大夫士會看破臾駢之計,讓秦兵襲擊晉營,誘趙穿出擊。趙穿為晉候女婿,狂妄卻不曉軍事,而且不服臾駢。趙穿中計孤軍出擊,趙盾唯恐趙穿被俘,全力出戰接應,接戰後退回。夜間秦軍退走。前613年,趙盾赴魯文公會盟,六月癸酉同盟於新城。前608年,楚、鄭攻擊陳國、宋國,趙盾率軍救援,與宋、陳、衛、曹等諸侯會師於棐林,隨後進攻鄭國。前607年,晉靈公荒淫無道,趙盾多次直諫。靈公欲殺趙盾,派鋤麑行刺。鋤麑感於趙盾忠公親國,不忍下手,觸槐而死。九月,靈公同趙盾飲酒,埋伏甲士欲殺趙盾,提彌明以死相救,趙盾逃出晉都。乙醜日,趙穿殺靈公於桃園。趙盾回到都城,迎立公子黑臀為君,是為晉成公。《左傳·文公》 《左傳·宣公》 ------------公元前600年,晉成公六年,老趙盾去世,他的親兒子趙朔成為接班人。趙朔繼續經營趙家封地,並在軍隊裏任職,為人本分,不愛喝酒,光榮地娶到了晉成公的女兒。(晉成公,就是那個黑臀。看來小時候屁股上有胎記,不會影響生育。)     事情就壞在這位金枝玉葉的媳婦身上了——她的名字叫趙莊姬。     金枝玉葉的趙莊姬嫁到趙朔家以後,不久,趙朔就死了。隨後出現一個大色狼。趙朔的叔叔趙嬰齊,一點兒叔叔樣沒有,專門勾引侄兒趙朔的媳婦。當時的《防狼不完全手冊》比現在還不完全,於是趙莊姬遂中招,被趙嬰齊迷住了。趙嬰齊與她大搞婚外戀、多夜情,倆人上床私通,集中體現了一個家族長久以後的敗壞。     趙嬰齊的兩個哥哥,趙同、趙括,作為趙家頭麵人物,一合計,決定把奸夫趙嬰齊驅逐算了——趙家還算有家法,沒有大觀園那麽爛(“扒灰的扒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焦大語)。     但是趙嬰齊說:“有我在,欒氏不敢加害咱們趙家。我能通過趙莊姬保護咱趙家。放逐我,兩位兄長怕要罹禍了!上帝啊,饒了我吧,都是一個爸生的。”趙同、趙括不聽,還是把弟弟趙嬰齊放逐了。     趙嬰齊一邊走,還一邊唱:“那誰啊,不要再說想我,不要再說愛我,從此我們之間,隻能當當朋友。”從此去了齊國。     由於情夫被驅逐,金枝玉葉的趙莊姬呆在趙家倍感生活無聊,她的愛情鳥也已經飛走了,她的更年期卻提前來到。神經錯亂的她開始憎恨趙家上下,尤其憎恨兩個叔叔。這時候屁股很黑的晉成公死了,兒子晉景公繼位。晉景公雖然屁股不黑,但是手很黑。於是趙莊姬向晉景公誣告說:“趙氏就要作亂了!”     晉景公可算是逮著機會了,俗話說“末大必折,尾大不掉”,老趙家勢力,盤根錯節,炙手可熱,尾大不掉,功高震主(這類詞在中國文化裏真多啊),讓人不安。晉景公的權力空間被擠壓了。正好姐姐趙莊姬前來檢舉,晉景公恨不得這些尾大不掉的白眼狼大夫們都死掉,於是他把大拇指豎起來(這是古羅馬皇帝的殺人手勢,拇指往下一按,人頭落地)。     真是伴君如伴虎,晉景公真敢幹啊。他立刻要對趙家下手。但是,慢著!趙家人多勢眾,鬧不好反把晉景公咬了。十七年前,晉靈公滅趙盾,反把自己弄死了,就是個例子。晉景公讀史有智慧,吸取上一代的教訓,知道得先組織一批別的大家族來幫忙,光靠自己國君一族的兵力是不夠的。     當時,欒氏(欒書家族)、士氏(士會家族),韓氏(韓厥家族),還有郤氏,都是晉國大牌大族。他們作為受封的卿,都擁有各自的封邑和封邑上的軍隊。晉景公給他們暗中下達了召集令,其中欒氏、郤氏願意出兵,甘願為君先驅,去滅趙家。他們實質上是借刀殺人,以此達到排擠趙氏的目的。而韓厥因為親趙,則頂著壓力,沒有出兵。     終於,屠夫們湊齊了,晉景公和幾家聯兵,采取突然襲擊,衝進趙同、趙括家裏,宣布了命令之後,把趙同、趙括在內幾百個腦袋紛紛切掉。     所謂族大逼君,連主子都忌恨趙家,沒辦法,趙同、趙括這兩家都被幹掉了。公元前583年的晉國都城裏,用於排泄城市垃圾的河流上,流淌出趙家幾百人的血和頭顱。     趙同、趙括兩家滅門慘案發生後,趙朔的媳婦趙莊姬,作為晉景公的姐姐,金枝玉葉,並且首告老趙家謀反有功,當然不在被屠殺之列。於是她帶著身孕,搬去弟弟晉景公的深宮裏住下,隨後生下一枚完卵趙武——所謂“趙氏孤兒”。     這時候,韓厥(此人是趙盾提拔的,對趙家有情有誼)來找晉景公,說:“趙衰的功勳、趙盾的忠誠,如果竟沒有後代來繼承,做善事的人恐怕就要畏縮了。《周書》說‘不敢侮鰥寡’。”於是晉景公指定趙武當了趙家的新的掌門人。     韓厥是怎樣求情的呢,這裏需要多羅嗦兩句。韓厥說:“大禹、商湯這些古代聖王的後人,數百年來,一直在享福,不管遇上多壞的國君,都不敢剝奪他們後人的封邑福祿,為什麽呢,就是因為祖上是大牌啊。”     韓厥的意思是說,當時有這樣一種曆史傳統,隻要祖上有功有德,後代不管有沒有本事,就都應該得到照顧。韓厥認為這種現象是對的,因為,如果功勳家族的後人不能享福,那長此以往,別的家族看到了這一點,哪個家族還再願意給國君賣命啊。(這大約屬於一種延期支付的激勵吧,類似股票期權,讓沒有功勞的後代也可以享福,但是卻能激勵當初的立功者,這也是有道理的啊。所以,無功受賞,有時候也是行的通的啊。)所以,黃帝、大禹的後代們沒有立什麽功,但周武王照樣把他們封為諸侯,就是這個道理。按照這種道理,鑒於老趙家祖上是對晉君立過功的,按曆史習慣,子孫就應該得到延期支付,那麽您現在就應該提供給趙武以特殊的恩遇,雖然趙武的爹爹輩犯了罪。     於是晉景公把沒收的趙家土地,劃回給趙武,並且指定趙武為趙氏家族的新的掌門人。趙莊姬趙武娘倆,通過這場劫難,地位反倒提高了。     以上都是《左傳》的說法。     但是,《史記》作者司馬遷則另有一種接近小說家的說法。司馬遷說:故事是這樣的,進讒言的不是趙莊姬,而是那個放狗咬趙盾的屠岸賈,他到晉景公時代還活著呢,他恨死了老趙家了,還翻出“趙盾軾其君”的曆史遺留問題。他不稟報晉景公,就暗中發兵屠殺趙同、趙括、趙嬰齊、趙朔四家,四家人頭全部落地。其中趙朔最慷慨,聞訊並不逃跑(韓厥事先曾來通知他),他說:“趙家忠於晉國,曆代皆然,我怎麽可以違抗君命,畏死出逃,給先人帶來恥辱呢。”於是趙朔坐在家裏等劊子手來收,他這一家也被幹掉了。     趙朔的媳婦趙莊姬,則逃跑到弟弟晉景公的宮裏藏下。可惡的屠岸賈——他真是趙家的克星——聽說趙莊姬在公宮裏生孩子了,所謂的“趙氏孤兒”,就武裝進去搜索。     看見壞蛋來搜查,按照戲台和民間的說法,趙媽媽就把新生嬰兒藏在褲子裏,生怕他哭,急得很。乖孩子還真爭氣,沒哭,躲過了檢查。      孩子是怎麽藏在褲子裏的,似乎史學屆還沒有研究的興趣,戲台上的群眾更是糊裏糊塗,不求甚解是國人的特長。如果你穿著一個張惠妹那樣的褲子,我想你無論如何是塞不進去一個孩子的。但是古代的褲子得天獨厚,裏邊可以藏很多東西,因為它根本就算不上褲子,就是兩個褲筒,吊著,象風鈴一樣,而且是在膝蓋以下(叫做脛衣),所以腰胯以下可以藏個花籃。因為沒有東西遮羞,所以男女都要穿裙子袍子。我想趙媽媽立在產床旁邊,侍女扶著,一襲長袍垂下,胯下吊著一個孩子,掩蓋在袍子裏邊,自由地懸掛著,像舞台上的魔術師,等搜查的人一走,立刻從下邊大變出一個活人。     這也就是司馬遷所說的——“置兒絝中”。     總之,我們要感謝當時的衣服。所謂絝,也就是剛才說的脛衣,是一種短的布筒子,兩頭空,把其上端綁在膝蓋上,從膝蓋往下,一直垂覆到鞋麵。膝蓋以上則是光著的,顯得飄逸又性感(現在一些少數民族還有這種穿法)。由於是穿在小腿上,所以叫做脛衣。但是大腿和大腿以上是光著的,所以外麵必須用“下裳”(類似現在的裙子)罩住,以免泄漏私處。男女都是如此。     因此我們也就知道,古人在地麵席子上必須是跪姿,這樣就不用擔心露點了。如果兩腿朝前坐著——叫做“箕踞”,那是不行的。箕踞腿往前伸,勢必泄露下體私處,是嚴重耍流氓的姿勢,像荊軻臨死時那樣“箕踞”,是為了羞辱秦始皇(殺不了秦始皇,就讓老秦看看我的下體,也算泄恨!)。     甲骨文的“女”字的樣子,就是一個女孩規規矩矩地跪坐著。一直到唐代,我們都是這麽跪坐著,屁股壓在腳後跟上,這實在是受了褲子缺席的限製。後來逐漸有了褲子,也就是脛衣慢慢向上連起來了,有了檔,但仍然是開襠褲,慢慢才過度成死襠褲,於是也就可以倆腿朝前地坐著了,甚至可以坐椅子了。     說這麽多就跑題了,回到趙莊姬的話題。趙莊姬生下的嬰兒趙武,藏在媽媽的絝裏,一次檢查逃脫了,但是,保不齊還會來啊。於是,兩個知名的忠義門人就出來了——杵臼、程嬰,準備營救趙武。他們采取了類似狸貓換太子的手法,具體來講,就是找了個別人家的孩子,假冒趙武,穿上有錢人家的好衣裳,杵臼抱著,藏於深山。然後程嬰跑去向屠岸賈舉報:“杵臼把嬰兒趙武,藏到山裏去了,我的知道!”屠岸賈得知後,高高興興地跟著程嬰,撲到山裏,殺死杵臼和假孩子,從而停止了深度的追殺和搜查。     真孩子趙武——趙家最後這點兒骨血,則由程嬰慢慢找機會從宮裏帶了出來,也藏匿在山中,由他來撫養,等待十幾年後複出。      後來趙武有了出息,殺死仇人屠岸賈,報了仇,心滿意足。忠義門人程嬰這時候也不想再活了,就自殺了。趙武怎麽攔也攔不住,由著他離開這個血腥的人間,到天堂找他的老哥哥杵臼團聚。     元朝人就根據這些“史料”,編出了戲曲《趙氏孤兒》,一直傳演到了今天。過年的時候經常有戲院裏演。     其實,上邊說的,全是司馬遷的杜撰。司馬遷大爺因為被漢武帝欺負了,所以整天幻想著俠客義士之類的從天而降,來踩平世間不公的大路,因此在這場慘劇裏弄出杵臼、程嬰兩個義士騙觀眾眼淚,倒也激動人心。實際上它有兩個重大的漏洞或者疑點:     第一, 屠岸賈這個人,有沒有能力在不經晉景公允許下,偷著攻滅趙同、趙括、趙朔三卿。而且趙嬰齊實際已經不在晉國了。       第二, 趙莊姬在晉景公宮中生下嬰兒,屠岸賈居然敢衝進宮中去搜捕。     第三, 程嬰帶著屠岸賈跑到山裏,隨便指著一個叫杵臼的人,說他懷裏抱著的就是趙武,你快殺了吧,並且按司馬遷說的,還給我一千金作為賞賜吧。屠岸賈就信這是真趙武?     第四, 程嬰幹嗎不把假嬰兒放在趙莊姬的居宮中,然後帶屠岸賈來,說這是趙武,你快殺了吧。這樣還可以免得他的老哥們杵臼一死。     種種跡象表明,司馬遷說的是不可信的,而且在各類史書中都沒有同樣故事的記載,甚至與《史記》中的其它篇章矛盾。限於篇幅,我們就不羅嗦了。實際上,趙媽媽莊姬是在弟弟晉景公宮中,安然地生下趙武,沒有遭到迫害——實際上,是她誣陷迫害趙同、趙括,導致趙同、趙括家滅門,她不是被迫害者,而是迫害別人者,她和她的孩子也談不上被威脅,也沒有杵臼、程嬰老義士。趙武生下來以後,韓厥就過來說好話了,說服了晉景公把趙武立為整個趙家的掌門人,趙武一支的地位反倒提高了。一切僅此而已。並沒有那麽轟轟烈烈。我們相信《左傳》的這一說法。     趙武,溫良恭儉讓,神經過敏,從大夫、新軍將、上軍將,一點兒一點往上熬,終於在25年後熬到了極點,成為三軍元帥兼執政官,執晉國國政達七年,多次主持國際會盟和處理國際糾紛事務,為人仁厚,在諸侯中享有盛名。     到了趙武的孫子趙鞅(趙簡子)時代,趙家又變得霸氣起來。趙鞅是個咄咄逼人的鐵腕人物,聯合知氏、韓氏、魏氏消滅了範氏和中行氏,擁有晉陽、邯鄲等強城大邑 。趙家的實力和財富再次淩駕於國君之上,無諸侯之名而有諸侯之實。最後終於在其子趙無恤時代實現轟轟烈烈的三家分晉。     趙家帶領河北河南山西的毗鄰地域,成為戰國七雄中的趙國,一度冠絕北方。趙國後來的名人,有享有“戰國四公子”美名的平原君趙勝,也有“紙上談兵”的敗將趙括(此“趙括”非剛才被滅族的彼“趙括”也)。     趙氏建國以後,正是因為對自己祖上趙武母子取得趙氏家族掌門人的不光彩手段暗自心虛,於是就把趙同、趙括之滅門嫁禍在屠岸賈頭上,並且編了杵臼、程嬰之事解釋趙武的“幸存”緣由,並且把這種“故事”遠近散播。所以司馬遷之在《史記》中所記載的,大約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了吧。     所有這些曆史雲煙,家族興衰,都隻在這裏先一筆帶過吧。 爆笑:伍子胥 pk 汪精衛 伍 子 胥《魚腸劍》楊寶森飾伍員伍子胥逃出昭關,遇魚丈人求渡江(劇名《蘆中人》),遇瀨女乞飲食(劇名《浣紗女》),且囑勿告追兵,二人皆投江,以死明之。至吳國,吹蕭行乞,見專諸,勇而孝,納為兄弟。一日之市,適說吳公子闔廬出遊,伍員隨身隘巷,以簫聲動之。公子聞簫聲,知非常人,呼出與語。見其狀魁梧奇偉,深相愛悅,載至府中,委以重任。並命專諸之刺王僚,卒破吳國,霸中原,皆伍子胥之力也。 伍子胥(前526─前484年),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楚國人,他的老爹伍奢被為太子太傅費無忌所害,被囚禁,楚平王以伍奢為人質,要脅伍子胥與其兄伍尚相救,否則殺死伍奢,伍尚去相救也被擒。伍子胥沒去救他老爹,自己逃出楚國,來到楚的仇敵吳國。這裏有個疑問,如果伍子胥和他兄長一起去見楚平王,他老爹還會被殺麽? 在吳國,伍子胥受到公子光闔閭重用,吳國擊敗楚國,攻打下了郢都,占領了大片楚國領土,殺死了大量楚國百姓,伍子胥掘楚王墓,鞭屍三百下。後來,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認為應一舉消滅越國,但是吳王不聽“聯齊抗越”的主張,前484年便賜劍令伍子胥自盡。 伍子胥死前留下遺言,要家人於他死後把他的眼睛挖出,掛在城門上,看越國軍隊怎麽滅吳。吳王夫差知道了這個事,十分憤怒,五月初五把他的屍首用鴟夷革裹起來,扔到錢塘江中,有人說,端午節的由來是因為此事,早於楚人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投江自盡,我個人反對這個說法,相信所有越國的後裔也不會讚成這個觀點。前473年,吳國被越王勾踐消滅,越又滅於楚。 伍子胥的偉大祖國,最後一代帝王是赫赫大名的西楚霸王項羽( 前206年至前202年),是滅秦的重要力量,可以說,流氓皇帝劉邦揀了個便宜。 楚國人到哪裏去了?一般認為,這個民族部分和其他民族融合了,有的則成為現在的苗族人,楚人與苗族先民是“同源異支”。今天姓苗的人,部分是楚國王族的後代。公元前547年,楚國大夫伯芬的兒子賁皇逃到晉國,晉國封他於苗邑(今河南濟源縣西), 賁皇的子孫後代就以封地名為姓。 回到主題,伍子胥的一生是複仇的一生,美國有個“自由女神”,伍子胥也許該叫中國的“複仇男神”。 司馬遷對伍子胥的評價非常的高:“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況同列乎!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誌豈嚐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其大意是,伍子胥不去救他老爹是對的,最終為父親兄長報仇雪恨,成就了不朽之名。怎麽理解這個評價呢? 有個網友提出伍子胥是楚國的賣國賊。然而,他的說法受到質疑,反對的理由是,當時的周天子還在,嬴政尚未統一中國,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各諸侯化家為國,層層分解,但大家心裏並沒有大中華概念,而是象扶桑國那樣向領主盡忠義,一旦上下級之間有了血海深仇,則報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春秋征戰是民族內戰爭,楚隻是一諸侯國,屬周之下,算不上真正的國家概念,當時各諸侯國間的“人才交流”很頻繁,沒有一定效力於哪個諸侯國的說法,因此,不能說伍子胥是楚國的賣國賊。 反方說法看起來史實清楚,邏輯正確,但並不完全成立。 當時,儒家隻是百家中的一個,而且不是最強的一個,其他學派也有辦學,能力比儒家還強,孔子當時是個“喪家狗”,孔子自己這樣承認的。因為儒家學說遠遠不是主導地位,忠君愛民也就沒有市場,更沒有“漢族”“漢奸”這些說法,所以,有諸侯國間的“人才交流”頻繁現象。 但是,從楚這個諸侯國的國家利益來看,伍子胥是賣國賊是成立的。他勾結吳國來打楚國,國王死活在其次,養育他的楚國百姓被殺戮奸淫。盡管當時國家民族觀念沒有那麽強,但是鄉土觀念總該有吧? 汪精衛大家都知道,當時他也有試圖保護他手下百姓的記錄,他是公認的漢奸。伍子胥比汪精衛有過之而無不及,都為敵國的江山貢獻出“寶貴”的生命。奇怪的是,很多現代人對這兩個人的評價完全相反。我認為,兩者都是不容辯駁的大賣國賊。 怎麽解釋一些現代“愛國者”吹捧伍子胥呢?我想是思維定式,別人說他好,他就是好,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問題來了,是誰最先讚美賣國賊伍子胥的呢?是孔子,是司馬遷的“史記”。 孔子為什麽高度評價伍子胥?因為在孔子眼裏“春秋無義戰”,就是說,戰國時代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都在破壞大周的和平穩定,諸侯國王都是亂臣賊子,而哪些殺死諸侯國王的就是英雄,甚至是大忠臣的楷模。因此,從“大義”的角度看,伍子胥的賣國和殘害楚國百姓都可以忽略不計,大周的利益壓倒一切。此外,越國在孔子眼裏屬於“苗蠻”,周王朝對各封國都有曆史記載,楚國史名《(木壽)杌》,魯國史名《春秋》。孔丘對魯國史重予編纂,用的是著名的“春秋筆法”,他的主要目的不是真實的記錄曆史,而是把其當成一個武器,一個意淫的工具,充分張揚他恢複傳統秩序的政治理想,竭力抗拒新興事物,隱瞞或曲解周朝貴族的罪行。楚部落建國已三百年,但孔子拒絕稱它的君主為國王,而稱為子爵,孔子試圖用精神勝利的法寶來否定現實。後世的儒林弟子對“春秋筆法”更是大大發展。最有趣的是,和其他一些宗教信徒類似,儒教弟子對孔子刪改的《春秋》當成可“聖經”,字字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這還不夠,儒教門徒為了讓剛入門的儒林幼子更好的掌握祖師爺神聖又深奧的最高指示,還把僅僅上萬字的《春秋》擴展,有三部著作 《左傳》、《公羊傳》、《榖梁傳》,就是專門解釋孔子1萬字的《春秋》,這有點象基督徒製造的“舊約”和“新約”。擔任這項宏偉工程的人就是中國最偉大的曆史學家司馬遷。 司馬遷身為儒林弟子,自然奉行孔子的說法。不過,也不全是這樣,司馬遷繼續編造曆史,比如,大家熟知的伍子胥為了給父兄報仇雪恨,把楚平王的墳墓給挖了,鞭屍三百下,這就是個謊言,是司馬遷篡改曆史。證據如下: 司馬遷的鞭屍: 《史記·吳太伯世家》雲:“子胥、伯黼鞭平王之屍,以報父仇。”《史記·伍子胥列傳》曰;“及吳兵人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真相:《呂氏春秋·首時》記載,伍子胥“親射王宮,鞭荊平之墳三百”。《彀梁傳·定公四年》說,“撻平王之墓”。《淮南子·泰族訓》和《越絕書·荊平王內傳》也說伍子胥鞭墳,而沒有鞭屍。孔子的《春秋》等,成書早於《史記》一百多年,是可信的。這樣,伍子胥隻是鞭墳三百,沒有掘墓鞭屍。 吳國軍隊攻人楚國郢都,孔子還在世,孔子沒提這個事。此外,《公羊轉·定公四年》記載伍子胥忠君不報私仇:“事君猶事父也,虧君之義,複父之仇,臣不為也。” 因此,從史料提供的客觀和主觀上看,司馬遷所說的伍子胥鞭屍在曆史上不存在。 司馬遷為什麽不尊從儒教的祖師爺孔子的意見,而要編造伍子胥鞭屍的故事呢?個人推測,司馬遷不隻是同情伍子胥,而且,把伍子胥當成自己的化身,掘楚王墓,鞭屍三百,哪個楚王是指漢武帝,誰讓漢武帝把他閹割了呢? 前98年,李陵投降匈奴,漢武帝當然很憤怒,當時普遍認為李陵的全家都該殺掉,奇怪的是,司馬遷卻為李陵辯解,漢武帝對此震驚,於是下令,把司馬遷給閹了。對此,司馬遷說,“禍莫大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出獄後,司馬遷任中書令,說明漢武帝做的不是很絕,要是換成明朝的朱元璋,別說司馬遷難免一死,他的女兒說不定也會被送到妓院。無論如何,司馬遷運氣不算太壞,繼續完成其早先就在篡寫的史書,完成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清代曆史學家趙翼這樣評價,“司馬遷參酌古今, 發凡起例,創為全史,本紀以序帝王, 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係時事,八書以詳製度,列傳以誌人物,然後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總匯於一編之中。自此例一定,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範圍,信史家之極則也。” 李陵投降匈奴,這無疑是賣國行為,不知道司馬遷為什麽要為中國第一個正牌“漢奸”辯護? 總之,自從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編造了伍子胥掘墓鞭屍故事,謊言千遍就成了真理,故事就成了“真實的曆史”,並被改編成很多戲曲和傳奇小說,在民間廣泛流傳。行筆至此,不能不感歎儒教史官操縱人生死的偉大力量,皇帝的權力隻是對活著的人,儒教則掌控死人的名義,英雄和賣國賊,在儒教史官的筆下可以變魔術一樣的任意變幻。當然,這也不全是壞事,在今天儒教不在一統天下的時候,揭穿儒教製造的謊言,是一項不錯的娛樂活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