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林則徐: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2007-05-17 12:06:20) 下一個

林則徐: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戰爭的導火線是英國強行向中國推銷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而告結束.

 

  美國是一個後起的經濟強國,一七六八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次年,美國商船"中國皇後號"到達了廣州,商船在廣州出售西洋人參,賺了三萬七千多元,從而吸引了大批美國商人到中國經商。而美國則是後來者居上,在以後的發展中美國以自己技術,資源,資金等雄厚的力量,逐步取代一些"老牌"的西方強國。
  
   盡管從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初,西方各國葡萄牙、西班牙、英國、美國等國都曾先後不斷的派出大批使者和商人,以及商船隊到中國進行貿易,但是在這三百年間,中國的對外貿易,總是居年年出超的有利地位,這種情況可以從中英貿易關係方麵看出來。(當時的中國對外貿易,英國占據最主要位置,其餘的荷蘭,法國等國的輸華總值還不及英商輸出總值的一半)。見下表:
  
  中英進出口貿易價值及其指數(一七六0至一八三三年每年平均數)
  
  價值單位:銀兩 指數:(一七八0至一七八四年)平均=100
  年度      進口 指數 出口 指數
  1760一64  470286 36·1   979586 47·0
  1770一74  1466466 112·6 2119058 101·0
  1780一84  1301931 100·0 2083346 100·0
  1790一94  5007691 384·6 5843714 280·5
  1800一04  7715556 592·6 7556473 362·7
  1820一24  6525201 501·2 9816066 471·2
  1830一33  7335023 563·4 9950286 477·6
   (參見嚴中平等編:《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就學出版社一九五五年版,第二、三頁。)

 

  中國與英國之間的貿易差額,以及與其它美國等國之間的差額,這些開始加劇了雙方的貿易矛盾和摩擦。造成當時這些差額的原因來自兩個方麵:從中國方麵說,由於中國地大物博,有豐富的物產和土地資源,本身的農業和手工業完全可以滿足封閉的自給自足的需要;從西方國家來說,盡管他們的技術先進,產品新異,但是其工業產品規模要達到足以排擠中國的貨物,攻破封閉的中國市場大門並不是十分容易的。比如最早來華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都還不是工業大國,拿不出什麽製造品輸入中國,葡萄牙雖然租借了澳門,但也隻能把中國的絲綢、瓷器、手工藝品等運往南洋,印度和歐洲販賣,而把南洋的香料,藥材等物,以及少量的歐洲商品運銷到中國。這種貿易,中國貨經常出超,他們的支付手段是白銀;西班牙也是經常從墨西哥運載大批白銀到呂宋,而由閩,廣商人販運絲綢等貨到呂宋換取銀元載回中國。這兩個原因說明,像中國這樣一個具有幾千年悠久曆史和地大物博的古老的大國,並不是可憑一些少量的現代產品就可以打開其封閉的大門,也不可能通過少量的新產品,新技術就能改變中國民眾的消費傳統。見下表:
  
   東印度公司輸華商貨的盈虧
  一七七五至一七九九年每年平均數   價值單位:銀兩
  年度   毛紡品 金屬品  東印度產品 總計
  1775-79  -23788 +7679  +17512 -2831
  1780-84 -22456   +6754  -4849 -23199
  1785-89 -26284   -4443  +24829 -7906
  1790-94  -1061877  +24746 +26703 -62141
  1995-99 -191552 +9772  +20687 -168099
  (參見嚴中平等編:《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第十七、二十頁。)

 

當時的中國對外貿易中,中國與英國,以及美國,法國等國的貿易是最主要的,特別是中英貿易,英國作為當時的"世界工廠",在許多方麵走在世界的前麵,有許多的新技術和新產品。但對於這些新技術和新產品,在一個完全以自給自足為主的自然經濟社會裏,大量的新技術和新產品還會促進這種自然經濟的迅速解體,許多新技術和新產品並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被傳統封閉的國家所接受,這就導致了最初時期中英貿易的不平衡,對於英國利用"鴉片貿易"做為彌補這種不平衡的做法,中國當然應該堅決反對,但是林則徐的"禁煙運動"的結果連中英貿易都被宣布中斷,這實際上是在做"倒髒水的時候,連嬰兒都被倒了出去"的錯誤。
  
  
  由於林則徐的"禁煙運動"連中英貿易都被宣布中斷、這樣中英關係就由原來"貿易爭端"變成了一場"貿易戰爭"。中國這個古老的大國開始與當時世界上最強的經濟大國之間處在一種戰爭狀態。本來中英貿易完全可以采取相互競爭和相互協商的辦法解決,即便嚴禁"鴉片貿易",但也不需要在兩國民眾之間發動戰爭,但由於林則徐從一開始解決這一問題,就企圖通過暴力驅逐的辦法,其結果適得其反,不僅沒有解決貿易爭端,而且帶來雙方的戰爭。實際上中國自一八四0年鴉片戰爭以後,"鴉片走私"不僅沒有消除,而且更加猖獗。
  
  世界有許多國家和民族,每個國家和民族都自己長處,不同的民族應該互相交流和學習。但是把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看高於別人的國家和民族,這就是民族排外主義。在相當一部分中國人眼裏,中國仍然是一個"天朝大國",其國內無所不有,不需要借助於外國,本來國內的一些守舊分子時時都在尋找借口,而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助長當時國內民族排外情緒的增長。

 

對待鴉片的主張:"馳禁"和"嚴禁"
  
   關於"馳禁"的主張,一八三六年六月,太常寺卿許乃濟向道光帝上了一道《鴉片例禁愈嚴流敝愈大亟請變通辦理折》,提出了他的關於解決鴉片危機問題的馳禁策。馳禁策的主要內容的三項:
  
   第一項,鴉片貿易合法,課征關稅。具體辦法是"準令夷商將鴉片照藥材納稅。入關交行後,隻誰以貨易貨,不得用銀購買"。這樣,"夷人納稅之費,輕於行賄,在彼亦必樂從";
  
   第二項,禁官不禁民。即主張對"文武員弁士子兵丁等,或效職從公,或儲材備用,不得任令治染惡習","如有官員士子兵丁私食者,應清予斥革","該官上司及保結轄官,有知而故縱者,仍分別查議";對"民間販賣吸食者,一概勿論";
  
   第三項,準許內地種煙,以土煙敵洋煙。許乃濟認為,洋煙性烈,土煙平和,"若寬內地民人栽種罌粟之禁,""內地之種日多,夷人之利日減,迨至無利可牟"。如此以土煙敵洋煙,洋煙"自不禁而絕"(《黃爵滋奏疏許乃濟奏議合刊》第二一六至二一八頁。)許乃濟"以煙擠煙""以毒攻毒"的"馳禁策",在中國當時的條件下,對於有效的抵製洋煙的"入侵"應該說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因為許乃濟的"馳禁策"是一種麵對現實,積極的"禁煙主張",他既考慮到中英當時嚴重的貿易逆差,也從當中國封閉的實際出發。而許乃濟的主張卻遭到清延內部的一些保守派的攻擊,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朱樽,兵部給事中許球等人反對許乃濟的"馳禁策"。

 "嚴禁策": 一八三八年六月,鴻臚寺卿黃爵滋向道光帝呈遞了《嚴塞漏厄以培國本疏》奏章,提出"重治吸食"的嚴禁策,主張吸鴉片的人,必須在本年內戒絕,過期不戒者,平民則處以死刑,官吏罪加一等,本人處死,其子孫不準參加科舉考試。同時又提出,五家鄰右互保,舉發者給獎,包庇者治罪。這篇嚴禁的奏折,符合道光帝的心意,道光閱後,令盛京、吉林、黑龍江將軍及各省督撫議論回奏。結果複奏的二十八份奏折中,全力支持或基本同意黃爵滋主張的隻有湖廣總督林則徐等少數八人,其它大部分人對黃爵滋的嚴禁主張的現實性都提出不同意見,但由於道光帝傾向於黃爵滋的"嚴禁策"的主張,自然在禁煙活動中,黃爵滋的"嚴禁策"派也就暫時占據了上風。一八三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道光帝任命當時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為欽差大臣,節製廣東水帥,前往廣東實施道光帝的禁煙"嚴禁策"主張,這便後來出現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所謂"禁煙活動"。

 

一八三九年元月,當林則徐開始赴廣東的途中,他就已經開始規劃他的"禁煙活動",他根據事先掌握的情況,開出了一批中國的"煙販",立即通知廣東地方官迅即把他們拘拿起來,他到了廣州半個月後,命令外國商人把運抵海口存在躉船上的鴉片全數繳出,並且要求外國商人具給保證,"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鴉片戰爭資料》第二冊頁二百四十三。)而對於外國走私鴉片的商人,林則徐也指名了捉拿了一些,並派兵圍困了外國商館,撤走了在外國商館內服務的中國人,停止外國商館的一切飲食供應,在林則徐的"嚴禁"下,二百多英國商人在當年三,四月間共交出了鴉片二萬零二百八十三箱,美國在廣州的商人也交出了一千五百四十箱鴉片。英美兩國商人交出的二萬多箱鴉片,合計二百三十萬斤。林則徐從六月三日到二十五日將所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當眾進行銷毀。銷毀的方法是在海灘上挖了個大池子,把鴉片浸泡在鹽鹵水中,再投入石灰,使它沸騰起來,最後引入湖水衝入海中,這也就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林則徐"虎門銷煙"。
  
   至此,中國與英美等國的貿易就完全停止。

 

  林則徐的激進"禁煙運動"中斷中英貿易的作法,對於中國貿易的長遠發展,以及中國與世界的交往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戰爭的危險。
  
  當時的英國政府已感到在中國這個封閉了幾千的古老大國,單靠貿易手段是不能解決問題,林則徐的禁煙運動提供了英國政府使用"炮艦政策"的借口。
  
  一八四0年二月二十日,英國政府任命喬治.懿律和查理.義律為對華談判正副全權代表,四月英議會通過對華戰爭議案,六月,喬治·懿律率領四千英軍,分乘四十餘艘艦船,從印度進入中國廣東海麵,封鎖了珠江口,兩國進入了戰爭狀態。
  
  鴉片戰爭盡管以鴉片為起因,但是雙方卻是代表著不同的文明,英國在技術、武器、裝備等方麵勝於中國,這樣也就自然決定了當時戰爭的發展方向。
  
  此外,當時,清政府並沒有準備和英國開戰,更不了解英國的實力,也是戰敗的原因。據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潰”一書介紹,當時一支清朝軍隊,從鴉片戰爭開始到結束,一直試圖與英國接戰,但卻從來沒看到英國軍隊的影子。因為英國軍隊的機動性好,而清朝當時又沒有火車之類的,軍隊移動速度慢,因此,表麵上清朝軍隊數量和裝
  備可以一拚英國,但是因為林則徐的原因,清朝對此戰沒有充分的準備,在局部戰場,英國的人數和武力是強於清朝的。
  
  我們的民族英雄還有一個笑話,林則徐曾花巨款向美國商人買了一條 1080 噸的大輪船“劍橋號”,並裝上了 34 尊英製大炮在船上。可是,林則徐卻不是命令清軍把這條大洋船開到海上與英艦對轟,而是橫停於珠江口,作為阻礙英艦的障礙物兼作炮台之用,結果,被英國水兵爬上船去,連船帶炮給開走了。

 

道光帝對林則徐憤怒交加,在奏折中譴斥林則徐:
  
  “外而斷絕通商,並未斷絕;內而查拿犯法,亦不能淨,無非空言搪塞,不但終無實濟,反生出許多波瀾,思之曷勝憤懣!看汝以何詞對朕也!”  《籌辦夷務始末》 道光朝

 

 中英貿易,先是中國靠高級商品“茶葉”得到大量好處,英國的白銀外流,英國發現“鴉片”這個中國大有市場的東西,中國的白銀外流。說穿了,就是兩國的正常貿易,互有勝負。
  
    在茶葉和鴉片的貿易戰爭中,英國沒有禁止茶葉,沒有銷毀茶葉,英國找到鴉片,在貿易戰上打敗中國。中國呢,林則徐卻采取了極端簡單粗暴的方法,本來不過是個商業問題,卻被林則徐挑起了戰爭。皇帝是給了你權力,是讓林則徐禁煙,而不是讓你挑起戰爭。  
  
  重要提示:當時世界,鴉片和茶葉一樣,都是正常商品,隻清朝規定鴉片是毒品。
  
  歐美盡管沒有規定鴉片是毒品,但政府和媒體都提示百姓鴉片的可能害處。 這就和今天的吸煙一樣,美國並沒有禁止吸香煙的法律,但警告很多。中國人呢,一百年前和一百年後沒什麽進步,中國吸香煙的人依然是世界第一,悲哀。
  
  如果今天中國政府把西方的香煙全部粗暴的沒收銷毀,後果會如何?聯想到當年,林則徐的作為,算是民族英雄麽?
  
  林則徐是引起鴉片戰爭的千古罪人!

 

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魏源,而不是通常認為的林則徐,這一點,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潰”一書也有論述。關於鴉片戰爭,中國一般士大夫都喜歡虛驕自大,過度地指責外國,但是中國近代史著名的思想家魏源(一七九四至一八五六年)卻與之有不同的評說,他認為中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由國內政治所決定的,他說:"官無材則國楨富,境無廢令則國柄強,楨富柄強則以之詰奸奸不處,以之治財財不蠹,以之 器器不窳,以之練士則士無虛伍,如是何患於四夷,何憂乎禦侮!"(參閱:《聖武記》,敘。)他把"人心之寐"和"人才之虛"列為兩個根本大害。魏源能從中國本身尋找"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應該說是一種比較現實的態度。
  
   嶽飛精神的流毒影響深遠,就是主“戰”就是英雄,無論結果如何;主“和”就是漢奸,無論為中國得到多大利益。儒教這種觀點實在是害人不淺,中國人在春秋時代聯合叢橫的智慧被儒教消磨光了。對於鴉片戰爭中曆史人物的評價,中國大陸的出版了許多書籍,往往把當時的"主戰派"稱之為"民族英雄",而把主和派稱之為"民族敗類",似乎隻有虎門銷煙的的林則徐是"英雄",而為了國家和平而奔走的清朝大臣則成了"民族敗類",似乎戰爭的失敗就是因為這些議和大臣而造成的結果,如此下去,有誰還再為和平而去奔走。這些主戰派閉眼不去看中國的現實,他們被一種狂熱的"民族"、"愛國"勢心所蒙騙,如果按主戰派的邏輯,中國就不僅僅隻是割讓一個香港的問題,甚至可能一個廣東,或者半個中國。正是因為這些主和派從當時中國的實際出發,積極為和平奔走,才換來了當時中英的和平。曆史應該為這些主和派平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