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視頻:《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

(2007-05-09 06:14:24) 下一個
《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世界最著名合唱之一《希伯來奴隸之歌》,威爾第

(介紹在最後)








飛吧,思念,乘著金色的翅膀;
飛吧,君臨山坡、山丘,
在那兒,溫柔而和煦的,甜美的
是我們故鄉的土地聞起來的芳香!
問候約旦河的河岸,
以及錫安傾倒的高塔...
啊我的祖國是如此可愛和迷人!
啊如此親切又充滿絕望的回憶啊!
訴說預言的先知的黃色豎琴,
為何你被掛在柳枝上緘默不語?
再燃起胸中的回憶,
訴說以往的日子!
哦不忘耶路撒冷的命?
來發出可悲的嘆息聲,
或是讓主帶給我們
忍耐我們痛苦的堅毅?

讓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

張鷹


  1月27日,是意大利音樂家威爾第辭世的祭日。1901年的這天,在意大利米蘭,20萬威爾第歌劇音樂的崇拜者跟隨著一支由800人組成的合唱隊,唱著那首震撼人心的合唱曲——《讓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將這位19世紀“意大利歌劇之王”的靈魂送往天國。

  在威爾第辭世以後的100年裏,也即整個的20世紀,這位作曲家的許多歌劇作品始終是歐美歌劇院的常年保留劇目,盛演不衰。比如:《弄臣》、《遊吟詩人》、《茶花女》、《阿伊達》等。2000年,為紀念威爾第逝世100周年,據說在歐美等國就有150個劇院在演出威爾第的歌劇。

  威爾第所處的時代,歌劇在意大利幾乎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我國的音樂愛好者來說,歌劇《茶花女》中《飲酒歌》那熱情奔放的旋律,每個人都耳熟能詳。威爾第在歌劇音樂創作中,以富於動力的音樂不斷推動著劇情朝前發展,他將宣敘調與詠歎調完美地編織在一起,使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在音樂的行進中得到深刻細致的描繪;他的音樂旋律,既深刻有力又充滿朝氣,清澈透明,美麗如畫。《茶花女》的故事出自法國作家小仲馬的手筆。小仲馬在看過歌劇《茶花女》後,曾由衷地說道:“50年後,也許誰也記不起我的茶花女,但威爾第卻使它不朽。”

  出生在意大利北部一個鄉村小旅館老板家庭中的威爾第自幼愛好音樂,父親給了全力的支持。威爾第曾在鄉村教堂彈奏管風琴,同時擔任鄉鎮上愛樂協會的助理指揮。可能是因為他的長相太像個“莊稼人”,1832年,29歲的他投考米蘭音樂學院竟未被錄取。1839年,他的第一部歌劇《奧貝托》在米蘭上演,帶給他一絲成功的希望,但應米蘭斯卡拉歌劇院之邀而寫的喜劇《一日國王》,卻以失敗告終。屋漏偏遇連陰雨,這時,他的妻子和兩個小孩又相繼病亡,情緒低落的威爾第發誓再也不寫音樂。

  就在威爾第心灰意懶之時,斯卡拉歌劇院經理找到威爾第,再請他為一部表現爭取自由解放思想的歌劇《納布科》創作音樂。失意的威爾第回家後把腳本扔在桌上,突然,腳本中的一句“飛吧,讓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這是巴比倫河邊被囚禁的猶太人為了他們被掠走的土地而沉痛合唱的第一句歌詞——映入他的眼簾,激起了他創作的激情與靈感。1841年,威爾第完成了取自《聖經》故事的四幕歌劇《納布科》的音樂創作,1842年在米蘭首演。劇中氣勢恢宏的合唱,使聽眾的心情隨之激蕩。第三場中的合唱曲《讓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旋律純潔、燦爛,靜穆中帶有憂傷,悠遠裏顯示堅定,熱情歌頌了被俘的猶太人不甘受奴役、思念家鄉、懷戀祖國的真摯感情。《納布科》的首演大獲成功,《讓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更應觀眾要求重唱了三遍。《讓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不脛而走,傳遍了整個意大利,威爾第也一舉成名。

  用心寫作的朱塞佩·威爾第,將他的英靈永遠地構建在不朽的音樂作品中,這使時光雖然在他身後又流逝了100年,人們仍然可以從他的諸多歌劇唱段中,感受到這位偉大音樂家的無窮魅力與風華。

  《中國教育報》2002年1月29日第8版
johnz002 以前貼過,可很少有人會像我那樣翻箱倒櫃地找。我太喜歡這首歌了,再貼一遍和大家共享。

原文詞可能含禁字,我帖不上。原文詞在鏈內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