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壯筆屋

軍旅生涯是我永遠揮之不去的夢 這不僅僅因為我是軍隊大院裏長大,更重要的是我也曾經是軍營裏的兵!當兵苦,當兵甚至要犧牲生命、親情、愛情。
個人資料
少壯軍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原創係列:聊聊59老夥計 (1)慧眼識珠的林彪

(2024-05-20 08:30:03) 下一個

(1)

慧眼識珠的林彪

   在部隊裏習慣把相處時間久了關係非常親密的戰友叫老夥計,而我說得這個老夥計雖然他不說話,卻讓我對他充滿了深深的感情,他就是相伴我5年的無言戰友-----59坦克。

59式中型坦克


    我對坦克的認知是從童年開始的,當時父親所在的步兵第7師配屬一個坦克自行火炮團212團,所以在營區經常可以看到坦克訓練,不過那已經是六十年代了,坦克還是蘇聯的T -34-85。

   1969年中蘇邊境緊張爆發珍寶島事件,事件中蘇軍的新型T-62坦克對我軍威脅極大,其裝甲防護以我軍當時的步兵RPG-40火箭筒以及反坦克炮從正麵都無法擊穿,而放在軍事博物館裏的那輛T-62坦克就是珍寶島事件中因我守島邊防軍埋設反坦克地雷將其履帶炸斷無法繼續轉向被迫停留在烏蘇裏江冰凍的江麵才被幸運繳獲的。T-62坦克無法行走蘇軍坦克乘員隻能放棄坦克而去。當時的T-62坦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坦克上有大量機密上,尤其是坦克的裝甲防護。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勃列日涅夫勳爵下令,不計任何代價要救回坦克。而我方也明白如果能繳獲這款坦克就知道,不僅獲得技術同時也了T- 62的缺陷,對我國坦克標簽發展還有步兵如何打坦克殺傷那是太重要了,所以雙方在烏蘇裏江水麵為這輛T-62坦克展開激烈爭奪,瞄準對方要貼近坦克的軍人,從而造成雙方都無法接近坦克,最後蘇軍決定用重型火炮炸毀坦克,雖然炮彈在坦克周圍不斷爆炸,但對皮糙肉厚的T-62坦克毫發無損,卻將周圍冰麵炸麥克致使坦克沉入水中江底。

 

   打撈T-62坦克費了周章,我軍立即調度海軍潛水員熊遇難,連夜潛入江底將鋼纜掛在T-62坦克牽引鉤上,在用絞盤攪拌時被蘇軍發現,蘇軍用火炮將鋼纜炸斷,我軍又派一名有經驗的潛水員下水,將鋼纜係到坦克炮塔上,利用細菌斯大林-100推土機在附近製造噪音來聽力絞盤推動聲音,而且每天晚上派1有一天戰士們發現絞盤推起來不是很吃力,潛水員立即潛入江底進行勘查。發現鋼纜掛在炮塔上,造成炮塔與車體分離。指揮組做出決定,因為,先將炮塔拉上來再拉車體。經過幾天的努力,T62坦克的炮塔終於在晚上被拉上江麵。重新進行偽裝。

 

  4月江麵已經開始凍凍。拖動坦克車體更加困難。最後用浮筒進行懸浮拖拉。先將裝載的一個空汽油桶捆在一起。再把坦克車體上麵的冰麵炸破,將幾十個用大型牽引絞盤將油桶和坦克之間的鋼纜慢慢收緊,借助汽油桶的強大浮力將坦克拉離江底的淤泥,另一個絞盤則繼續負責拉坦克。經過幾個晚上的拖拽,1969年4月22日夜間T-62坦克的車體也終於被拉上江岸,迅速將車體就地偽裝了。在幾天後的一個晚上,突然調來1輛卡車牽引車,再加上推土機的協助,終於將坦克的炮塔和車體拉到了珍寶島十幾公裏的五林洞的一片小樹林裏,這蘇軍才如夢初醒,氣急敗壞又無可奈何。

 

  而繳獲的T-62坦克被送到坦克研究所大卸八塊進行研究分析,尤其將其裝甲切割,分析成分找出配比,但是遺憾的是,直到我從坦克部隊退伍(1981年),還是無法製造出與T-62相同的坦克裝甲。當時我們的59坦克裝甲還不如已經淘汰的T-34-85。我當坦克兵時就常常碰到這樣一個問題,59坦克的履帶銷,行駛不超過10個小時就要更換,而T-34-85的履帶銷可以使用30個小時以上後才更換,關鍵就在履帶銷上的那個帽,與釘子上邊的帽長得很像,履帶銷都是由裏向外固定履帶,假如從外到裏,履帶就會跑著跑著因履帶銷脫落造成履帶斷開,而我們59坦克的履帶銷上麵的帽就很容易磨沒,所以一看差不多了就要更換。就因履帶銷帽磨掉銷杆還是好好的就要更換,實在是浪費很大,有的兵就拿報廢的履帶銷打菜刀,做履帶銷差強人意,但打出的菜刀卻十分鋒利耐用。關鍵是當時我們的煉鋼技術達不到。就如同你想造航母,首先要解決航母甲板耐高溫撞擊又不變形的要求,而擁有的航母國家是絕對不會告訴煉鋼核心技術。可以想象要想造出先進坦克有多難,即使流血付出生命也未必獲得,不過我們從T-62還是收穫蠻大,比如電臺、火控和夜視儀。

 

珍寶島繳獲的T-62

   自從珍寶島事件加上被中國軍隊打撈上來的蘇軍最先進坦克,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蘇聯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大戰一觸即發。因此毛澤東向全軍發出最新指示“要準備打仗”,而我軍通過在珍寶島對T-62坦克攻擊無法奏效看到了短板,開始重視部隊打坦克訓練。隨即總參謀部指定我父親所在師為全軍打坦克試驗摸索示範先行部隊,待獲得成功經驗再向全軍推廣。至此父親的部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打坦克練兵高潮,而主抓訓練是由師參謀長剛剛升為副師長的傅全有擔任,從而就有了因打坦克訓練成就傅全有最後成為總參謀長的故事:

 


   打坦克訓練同時驚動了當時中國的第二號人物國防部長林彪,他親自到父親部隊了解打坦克訓練情況。他的到來讓整個部隊十分緊張高度戒備,我家住在師首長家屬區,旁邊的師部小招待所就住著林彪(事後知道),平時我家門口隻有一個哨兵,那幾天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晚上還配備雙崗,那陣仗特別嚇人,尤其是哨兵刺刀上閃爍的寒光分外刺眼。雖然當時不知道是誰來了,但如此大動靜,在父親部隊也是首次。即使父親的老旅長當時的副總參謀長彭紹輝到來也沒有這樣。站哨的情況我可是看得真真切切,大人們特別叮囑我們這些小孩不要到處亂跑免得生事。當時7師的師長是李貫達,向林彪匯報部隊打坦克訓練情況時緊張的話都說不囫圇,而時任副師長的傅全有,不愧為軍事學院高材生,1.84的身高軍姿筆挺站在赫赫有名的林彪元帥麵前沒有絲毫緊張,從組織訓練到技戰術實際運用以及麵對問題難題如何解決,言簡意賅表述清晰,林彪一看人才啊,準備從副師直接提拔到武漢軍區當副司令員,沒想到1971年9.13林彪出事,傅全有的升遷戛然而止,從1969年的副師職一直到1978年都沒有動。

 


   

圖為該師副師長傅全有(中)在指導7團1營進行打坦克訓練   

 

  也許1975年一軍從河南換防到浙江對一軍和傅全有都是一個機遇,當時的傅全有沒事就在師俱樂部和戰士下棋打撲克,抑鬱不得誌準備轉業。幸好軍隊上有不糊塗的人,批林彪一陣風過後,知道林彪看中的絕非常人,經組織調查確定與林彪沒有如何私下關係,而且這支部隊是賀龍的嫡係,與林彪是死對頭,沒多久就直接提拔為師長,沒半年就到1軍擔任副參謀長,三個月後就擔任軍參謀長,1983年直接從軍參謀長擔任軍長。1984年12月初,帶領1軍部隊接替第11軍防地駐守老山,開啟指揮作戰的輝煌,一軍部隊共殲敵5007人,拔除越軍28個陣地,自己犧牲官兵397人。特別值得提出的是1軍沒丟失一個陣地、沒有一人被俘,沒有一個人違犯軍紀。1軍雖斃敵不能排第一,卻是所有輪戰部隊戰損最少的部隊。再看看殲敵最多接替1軍的67軍,共殲滅越軍8400人,自身減員2186人(含非戰鬥減員)。在所有輪戰各軍(集團軍)中,自己傷亡減員僅次於第14軍居第二位。並且還有被俘和丟失過陣地。如果一個指揮員斃敵一千自損八百那是非常愚蠢可恥的。比如1979年許世友指揮的東綫部隊,陣亡5103人,傷員15412人,失蹤942人;西線部隊戰後陣亡2711人,傷員6000餘人,失蹤13人。許如同莽夫,視戰士生命如草芥,跟著他打仗倒黴。通過數據就看出傅全有卓越的指揮藝術,他善於思考善於總結各時期的戰爭經驗,用國防大學所學知識,強調“仗怎麽打兵就怎麽練,不搞花架子”,讓上陣地的部隊挖坑道,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所以在一軍1985年6月5日撤離陣地後,傅全有就被任命為成都軍區司令員。1988年授予中將軍銜,1993年授予上將軍銜,先後任蘭州軍區司令員,縂後勤部長,總參謀長。傅全有也是總參謀長中任期最長,1995年9月至2002年11月,也是解放軍曆史由總後勤部長轉任總參謀長的唯一。而原師長李貫達後任南京陸軍學校副校長1988年授予少將軍銜。兩人後期發展一目瞭然,也說明林彪的確厲害慧眼識珠。而一軍在傅全有指揮下老山打的不錯。被全國賦予新一代最可愛的人,號召全國學習。1985年中央軍委授予陸軍第1軍三個連隊榮譽稱號:
 

 

步兵第一團六連:英雄硬六連

一師炮兵團七連:神炮連

步兵第二團三連:堅守英雄連
 

 

      當時胡耀邦到老山前線看望官兵,問一軍幹部,你們軍長在那裏?回答我們軍長在前沿,胡耀邦當時就從沙發興奮跳起:"現在打仗軍長在第一線太少了!" 胡也是軍人出身,明白其中道理,林彪在戰爭年代就曾經多次告誡部隊指揮員必須做到的一點就是:"部隊每到一宿營地必須先把周圍村莊的道路地形了解清楚才能休息,遇到緊急情況要知道如何帶部隊撤離,萬一部隊遇到偷襲,部隊就不會亂”。傅明白此道理親臨一線了解情況才能製定出最佳作戰方案。

傅全有前沿勘察 

 

  傅打仗有一套,不管是在朝鮮還是在老山,尤其傅對戰士特別好,他擔任成都蘭州軍區司令員期間把西藏新疆的所有邊防哨所走了個遍,產生許多故事,不久我會專門撰寫傅全有將軍係列在博客中發表。特別是傅從總參謀長退下來,專門去老山烈士陵園祭掃犧牲的戰士,以慰英靈著實感人。

 

 


犧牲的將士們。老軍長來看你們了
     


   可以說打坦克成就了傅全有。

 


  打坦克訓練為什麽會選擇父親的部隊?這裏有幾個原因。


     營房:


  首先是營房有特點,父親部隊營房由3個步兵團,一個炮團一個坦克自行火炮團加上師直屬部隊一個整師在一起。當過兵的都知道,一般都是以團建製為一個營區,團與團之間距離有的甚至超過百公裏,一個整師在一起在全軍也少有。父親這個部隊營房是蘇式設計,第一任營房主人是空15軍的45師(黃繼光所在部隊)當時還是陸軍,1958年一軍從朝鮮回國,剛剛住上自己建的營房沒幾天的45師,把新營房交給了1軍7師。為什麽要提到營房?因為打坦克訓練是師級規模長期的,步兵和坦克兵在一個營區訓練休息都很方便。假如部隊長期野外住訓成本太高,後勤保障也會非常困難。


     地形:


  明港屬於丘陵平原的結合部,而這個結合部恰恰是部隊所在地,而營區外西北方向就是丘陵,是坦克團的訓練場,地形有特點有難度,便於組織實施觀摩和教學。


     交通:

 


  明港雖然是信陽的一個小鎮,卻有京廣戰備公路京廣鐵路由此經過,而且是快車站,附近還有李新店空23師機場(1970年以後為空25師機場,現為信陽明港民用機場),全軍各部隊交流學習接待都非常方便。


     隸屬關係:

 


  雖然1968年軍委決定把步兵師屬坦克部隊上調集中組建坦克師,步兵第7師的坦克自行火炮212團轉隸坦克11師改番號為坦克第43團,但坦克團的幹部都是老部隊的好配合。

 


1軍7師坦克自行火炮212團武漢軍區裝甲兵比武軍團總分第一名並獲全軍裝甲兵比武3二等獎,軍委副隊長葉劍英、裝甲副部長兼裝甲兵指揮員許光達、副總參謀長張宗遜等接見了參加裝甲兵比武的坦克所有權並合影。

 


 

  1971年坦克11師全部換裝59式坦克,這樣從裝備與蘇軍坦克比較近,效果會比較好。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父親所在的第7師,曾是1964年全軍大比武,北京懷柔、河南明港、甘肅天水,三個比賽台之一。


    打坦克訓練必須是步兵和裝甲兵聯合順利完成的,裝甲兵為何選擇7師?這其中原由讓我下一次慢慢道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