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2024 (64)
1941年之前大溪地華僑概況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海外華人積極支持抗戰,出錢出力,還有人返回祖國參戰。在此期間,由於僑居國和地區對待華人的各種政策,也對當地華人的生活和經營產生了不利影響。國民政府僑務和外交部門也加強了對這些華僑眾多的國家和地區的聯絡,積極交涉,為其爭取權利,保護利益。與此同時,駐外機構也秉承國民政府的指示,著手編製所在國家和地區的華僑概況,對華僑進入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曆史予以溯源,並就其人口分布、華僑團體、文教事業及經營範圍,包括在中國抗戰期間當地華僑的動態等方麵,予以說明,旨在為國家對海外華僑的保護及僑資的利用等相關政策,提供依據。
這些華僑概況報告,基本上都在國史館收藏的國民政府檔案當中。重溫這些檔案報告,對於我們明了1930-1940年代以前的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華僑曆史及其華僑華人社會文化與經濟的發展曆程,助益良多。
大溪地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便已有華人在此定居,且以客家人為主體,相較於其它南太平洋群島的華人人口,在二十世紀中葉之前,這裏是最多的。下麵是1941年6月由中國駐大溪地總領事館提供的《大溪地華僑概況》,由該館總領事姚定瀌撰寫。
資料來源:《大溪地僑務雜卷》,國史館,典藏號:020-040808-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