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年之癢 (24)

(2007-12-04 20:37:45) 下一個
第二十四章 人生的際遇

    林桐是魏海東的同班同學,當年在學校時是屬於那種課外特別活躍,課內基本睡覺的學生。專業課學的一塌胡塗,幾乎每個學期都要補考,有幾次實在考不過,隻好求魏海東以假亂真混進考場幫他考,幾次心驚膽戰的替考,好歹蒙混過關拿到畢業證。林桐常說魏海東是他雪中送炭的異姓兄弟,兩個人畢業後一直交情不錯。

    有時候人的機遇是不盡相同的,畢業後魏海東以優異的成績進了大型國企,林桐因為成績不夠理想,隻好去了私營企業,倒是真正應了那句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箴言。但是畢業時間不長,林桐就炒了那個私營企業,憑著家底殷實,自己組裝電腦,拉幾個人成立了軟件公司。

    九十年代中期,隨著電腦在各種企業的運營過程中逐漸彰顯它的先進和便利,軟件行業在國內開始繁榮昌盛起來,大大小小的軟件公司都賺了個盆滿缽溢。林桐的軟件公司也不例外,才幾年時間,公司的資金就翻了幾翻,成了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

    相比之下,魏海東當初優異的學習成績和後來事業的發展,成了和林桐截然不同的鮮明對比,所謂性格決定命運,魏海東木訥的性格在他工作中給他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國營企業的管理一直處在一張無形的關係網中,領導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魏海東人不愛說話,但性格相當執拗,他認準的事情,就是九頭牛也拉不回,經常在技術討論中讓領導下不了台,所以盡管他的技術底子雄厚,領導也決不重用。在單位一直不上不下,屬於出力不討好的角色,尖端項目一般不會讓他參加。軟件行業是一個日新月異的行業,接觸不到新的概念、新的技術就預示著被潮流拋棄,魏海東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幾年,一直像一隻被關在籠子的困獸。

    曉荷不止一次提醒魏海東情商和智商一樣重要,一個人在社會上,真正做到我行我素是不現實的,但是這常常會招來魏海東的反譏,說她市儈、圓滑。曉荷聽到這些雖然生氣,但是她一直知道魏海東的實力,他就像是中東石油基地般蘊含著巨大的寶藏,他對軟件技術的鑽研精神和領悟能力是相當出色的。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林桐找到魏海東,邀請他到自己的公司一起合作開發醫院計費係統的軟件,他隻要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就可以得到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

    二十世紀初,經過了九十年代人們對軟件的認可和廣泛的普及,各行各業對軟件的需求更加精確化和專業化,也可以說是軟件行業的第二個需求高峰到來了。林桐說得眉飛色舞、躊躇滿誌,魏海東聽得熱血沸騰,聽了林桐的設想,他那顆在單位混吃等死的心活泛起來,他覺得他已經三十多歲了,軟件行業的黃金年齡已經過去大半,如果不抓住這次機會的話,他將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於是,沒等林桐做出具體的行動魏海東就忙不迭的應承下來,並以最快的速度辦理了辭職手續。曉荷為此十分生氣,她知道林桐所說項目的可行性,但是她覺得魏海東不應該如此倉促的答應下來,並辦理辭職手續。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正因為他這個年齡經不起折騰了,才更要萬無一失。

    這個年代,情誼在金錢的驅使下,早已變得麵目全非,白紙黑字的合同都不一定可靠,何況是嘴上誇誇其談的承諾。魏海東堅持認為那樣斤斤計較的話會傷了感情,再就是這樣躊躇不前也成不了什麽大事,所以直到去林桐公司上班的時候,曉荷剛說和林桐簽個合同什麽的,魏海東立刻臉紅脖子粗,搬出了他的市儈論和小農意識論,曉荷隻好住口,暗自在心裏祈禱他能時來運轉,遇難呈祥。

    天天在屋裏既沒有看到變形金剛也沒有看到遙控汽車,此時撅起嘴巴大聲說:“爸爸騙人,你說給我帶好東西回來,好東西在哪裏啊?”

    魏海東把天天抱到膝蓋上,說:“爸爸給你帶來的好東西就是它啊,它可比變形金剛和遙控汽車好玩多了,你可以從上麵玩遊戲,也可以從上麵看動畫片。”

    天天聽到這些睜大了眼睛電腦屏幕,魏海東拿過他的手教給他怎樣用鼠標,那個小小的箭頭就聽話的指哪兒打哪兒,讓人很是愉悅。魏海東邊教天天邊對曉荷說:“我早就說了,林桐絕對夠哥們,他為咱們想的夠周到了。”

    曉荷看著藍瑩瑩的光線裏一對極相像的父子臉,她搖搖頭不再想不開心的事,用極輕鬆的口氣說:“太好了,以後有了電腦,我就不用一直在單位加班了,天天也可以提前接觸電腦,以後好做爸爸的接班人。你們玩,我去做飯啦。”

    晚飯做的全是魏海東愛吃的菜,搭配合理,色香味俱全,看著老公兒子吃的狼吞虎咽,曉荷打心眼裏高興。

    盡管很疲憊,曉荷吃過飯還是堅持把魏海東早晨換下來的衣服洗了,她一直堅持今天的事情今天做的原則,她在衛生間裏聽著魏海東和兒子在房間裏傳出嬉鬧的聲音,覺得全身充滿了力量,還有什麽比這樣溫馨的生活更重要呢?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