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珍愛源泉》- 晦澀的美麗

(2007-06-04 11:49:23) 下一個

珍愛源泉

導演:Darren Aronofsky
領銜主演:Hugh Jackman, Rachel Weisz
類型:科幻/神話/幻想/愛情
年代:2006

故事:7/10
攝影:9/10
音樂:8/10
表演:8/10

綜合評價:垃圾/爛片/湊合/挺好/牛X

象有這麽一件美麗的事物,美得不可方物,美得無法用言語形容。雖然如此,但是如果我們一定要去描述,那麽通常有兩種辦法:一是客觀的,說說這個東西長得什麽樣子,什麽顏色,什麽形狀;二是主觀的,說出自己對這種美的體會。很不幸,每個人的經曆不同,對美的體會也不同;以至於這種對美過於主觀的描述往往流於晦澀而曲高和寡。這就是我看完《珍愛源泉》的第一感。

導演是據說才華橫溢但是並不多產的Darren Aronofsky(讓我們簡稱“阿導”,導了著名的"Requiem for a Dream"(《夢之安魂曲》);沒看過,不好妄下結論); 也是他自己一手書寫了這個故事。2002年,這個本來預算是七千五千萬美元的電影已經說好要Brad PittCate Blanchett主演,但是快拍的時候,Pitt和阿導發生了劇本處理的爭執,Pitt退出(去鍛煉肌肉演了爺們片"Troy"(《特洛伊》)),影片也就此擱淺 ;Pitt和Blanchett後來在"Babel"(《通天塔》)裏又湊到一塊,這是閑話了。兩年後,當製作方重新拿起這個項目,資金隻剩了三千五百萬,於是請了小Hugh和小Rachel都需要二人降薪出演。澳大利亞人(就是小Hugh)就是不簡單,演起癡情的角色真是刻骨銘心。Rachel怎麽就有點顯老了呢,沒有了"The Mummy"(《木乃伊》)裏的青春可人,但是表演依然不過不失。

預告片與海報確實對我這樣的科幻迷們有強烈的煽動性。記得小時候讀著《2001:空間奧德賽》的故事(那時候自然不知道這居然還有部電影)的時候,雖說是翻譯之作,但是對美麗的外太空那一筆一劃美奐絕倫的描寫讓我如癡如醉。看著《珍愛源泉》的預告片的時候,金黃的底色,散發著一種高貴的寧靜;我立即聯想到了那些對美麗和未知的描寫,當然對此片無比期待。

影片有三段故事:過去、現在和將來。這三段故事有千絲萬縷的聯係,但是以現在的故事為中心樞紐,以瑪雅文明所講述的“生命的源泉”為核心,講述小Hugh對小Rachel從現在開始而恒古不變的愛。過去隻是現在想象中的故事,但是將來是現在的將來。但是將來是如何發展而來的?阿導把這個關鍵的環節留給了觀眾,從正麵講是給觀眾騰出無比的想象空間。但是從反麵講,這種處理對於總是習慣於要求真相的朋友們則是不爽的緊。不管語重心長的怎麽解釋“藝術的重要”,最常見的評語不外乎就是:“我靠,什麽玩意兒!” 很不幸,絕大多數觀眾們,包括本人在內,都習慣於要求真相。僅僅喜歡科幻而不怎麽感冒所謂“藝術美”的朋友們,別說我沒有警告。

正如實實在在地看到了Stanley Kubrick詮釋的"2001:A Space Odyssey"影片過後的感覺類似 - 也許是實在是本人智商不是太高的緣故 - 隻能在那裏目瞪口呆的說:“瓦賽,好美啊!”之後卻幾乎是空白。阿導的本意確實是要把此片推出後能達到和"2001:A Space Odyssey"一樣的高度。晦澀方麵還真是差不多;但是影響方麵差得不是一點半點。也許,所謂海枯石爛的愛情在現實生活中得到的共鳴畢竟遠遠不如對人類本性的反思。

話說回來,總覺得單純的美(有物質:視覺,也有精神:愛情)對《珍》片來說已經足夠了(虛偽啊虛偽;開始冒充自己智商高了)。阿導的特技基本沒用CGI,宇宙星空的魅力其實在小小的培養皿裏用水溶液給整出來的(阿導號稱如此是為了讓此片能夠“經得住時間考驗”,其實拉倒吧,沒錢倒是真的)。實際上本人的“正當”的行業和這種微小的世界有關。所以這裏鼓吹一下:攝人的美麗不在遠近、更不在大小,而在乎你是否留意。

還是為無所不在的美麗幹杯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