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Unknown | 玩命記憶》- 被低估的精彩

(2007-06-19 13:38:43) 下一個


玩命記憶


導演:Simon Brand
主演:James Caviezel, Greg Kinnear, Bridget Moynahan, Joe Pantoliano, Barry Pepper, Jeremy Sisto, Peter Stormare
類型:驚悚/懸念
年代:2006

故事:8/10
懸念解讀:8/10
表演:6/10

綜合評價:垃圾/爛片/湊合/挺好/牛X

於電影發行商們來說,錢當然是第一位的。所以他們更願意相信如Halle Berry和Bruce Willis這樣大牌明星的號召力,而不願意把錢壓在這樣一個二級組合上:“耶穌兄弟”James Caviezel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著名狙擊手”Barry Pepper ("Saving Private Ryan")、“二流老白臉”Greg Kinnear ("Nurse Betty ")還有“可惡的叛徒”Joe Pantoliano ("The Matrix")。更何況導演隻是一個不但名不經傳而且才開始拍電影的外國人。所以,兩部類型相似的影片有了不同的下場:糟糕的《完美的陌生人》居然進了全美的電影院,瑕不掩瑜的的《玩命記憶》則在紐約點映後即被下架直接發行DVD。

這個二級(我不願意說“二流”)的演員組合有強有弱,第一主角“耶穌兄弟”最為兢兢業業,比他在《時空感應》("Deja Vu")裏幾乎行屍走肉般的表演不可同日而語。裏麵居然還有《越獄》裏被幹掉的意大利黑幫老大阿布Peter Stormare,短短幾分鍾的出場,真是夠壞(不過最壞的T-bag什麽時候才能被星探們挖去呢,他絕對是像John MalkovichGary Oldman等等級別最高的壞蛋)。

這部懸疑片的題材嚴格的來說並不新穎:玩弄失憶的遊戲似乎借鑒了《記憶碎片》(也有那個“可惡的叛徒”Joe Pantoliano);一間陋室裏裝著四五個人的故事似乎和《落水狗》()大大的相似。但是,片子糅合了這兩種影史的經典場景,雖說遠稱不上完美,但是也是別有一種詭異的風味。

影片開始(參見下麵的預告片),在廢棄的廠房裏,淒厲的電話鈴聲響起,但是並沒有人接。"耶穌兄弟"猛然從地上醒過來,四周趴著幾個人,有一個還被手銬銬著吊在二樓的欄杆上,似乎都昏迷著,不過他一個也不認識。他迷迷糊糊摸到了廁所,開了水龍頭摸了把臉,抬頭看著鏡子,居然也不認識鏡子裏的自己。

"Who are you? Who the fuck are you?"

這是影片的第一段台詞。幾個人一個一個地醒來,可是沒有一個人記得自己是誰,為什麽在這個廠房裏?為什麽什麽都不記得了?

這場尋回失去的記憶的遊戲隨著這個基調的迅速建立而穩穩的展開,謎底也如抽絲剝繭般逐漸揭示出來,直到最後一刻。這樣的謎題揭示的風格則是幾乎仿造了"Memento"。因為仿造"Memento"的片子實在不多,當然也就不存在什麽審美疲勞的問題,所以看片的過程覺得緊湊過癮,看完以後也著實回味無窮,而對於劇情中的些許無傷大雅的漏洞也就自然而然的OK過去了。

回過頭來看影片設計特別的主打海報。這張海報影片設定的環境作了高度準確的概括,也起到了絕對吸引眼球的目的:全部是下半身:一個站著的雙腳,一個趴在地上的雙腳,一個被綁起的雙腳,一個拎著大提包的顯然是女人的雙腳,另外還有遠處的一隻腳,還有中間的一把手槍。這樣的片子為什麽不拉到電影院去放呢?

還有一點不知道是要批評還是讚揚。最後壓軸的一次劇情轉折(所謂的final twist)確實讓人很吃驚,“靠,還能這樣!”的感覺油然而生。要讚揚的是這個轉折比《完美的陌生人》高明得多,完全合情合理,而影片到此也嘎然而止,自然也留了很多想象的空間。

然而,板起臭臉來想批評的也正是這種基本上是畫蛇添足的轉折。這樣的玩弄邏輯似乎要開始被懸疑片們濫用了。正如驚悚片裏大家都要等壞蛋死上第二回一樣,我們可能很快就要(也許已經開始)在每個懸疑片的最後等著編劇導演們絞盡腦汁的想出同學們有時想得到有時想不到的大轉折 - 不是一個,而是兩個或者更多。唉,誰讓人類逐漸進化的更聰明了呢... ...


我的博客:和老豆腐一起看片子 (http://oldtofu.blogspot.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